蛙心起搏点
--蛙心起搏点与期前收缩

四、实验步骤
1.取蟾蜍一只,用探针破坏中枢神经系 统,固定于蛙板上。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如前一实验。
2.辩认心房、心 室。用带有细铜 丝和细线的蛙心 夹于心舒期夹住 心尖部。
蛙心夹
图6 用蛙心夹夹住心尖部
3.调节实验装置
(1)将肌张力换能器一端与生物机能实验 系统的一通道相连,另一端与蛙心夹上细线 相接,并调节换能器的高度,使细线保持与 地面垂直并松紧适度。 (2)连接刺激装置:刺激电源线一端接主 机上的刺激输出孔,另一端连于蛙心夹上的 细铜丝。
实验重 点
二、实验原理
期前收缩(prematuresystole):舒张早
期后,正常起搏点兴奋到达之前,如给心 脏一有效额外刺激,则可引起一次提ause):正
常起搏点兴奋传到心室时,常落在期前 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不能引起心室兴 奋而收缩,直至再下一次正常起搏点传 到心室时才引起心室收缩。故期前收缩 后会出现一个较长的间歇期
(3)调节灵敏度及时间常数,并选择适当 的刺激数。
(4)依次点击实验项目/循环系统实验/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4.首先记录一段正常的心搏曲线。
5.分别于心室活动的收缩期、舒张早期、 舒张晚期,给于一个阈上单刺激,观察 有无一额外的收缩,即期前收缩和随后 出现的代偿间歇。
6.保存实验结果
五、注意事项
图5 心室肌动作电位期间兴奋性的变化 及其与机械收缩的关系
有效不应期
收缩期
(ERP)
心
肌
兴
相对不应期
舒张 早期
奋
(RRP)
周
期
超常期 (SNP)
动作电位期间兴奋变化 ARP:绝对不应期
机械收缩
三、实验材料
蛙或蟾蜍、蛙手术器械、BL-420生物机 能实验系统,机械换能器。蛙心夹、铁 支架、双凹夹、细铜丝、蛙钉、棉球及 线、任氏液。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蛙心起搏点实验实验目的:研究蛙心的起搏点,并观察起搏点在蛙心跳动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蛙2. 实验器材:显微镜、刀具、药物(如阿托品、草酸等)、心脏刺激电极、生理平台、心率计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蛙作为实验对象。
b.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显微镜完好,刀具锋利,并准备好其他所需材料。
c. 准备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环境安静、整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蛙心解剖:a. 用无菌刀具将蛙的胸壁切开,露出心脏。
b. 将心脏与外界血液供应断开,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清洁心脏表面,以提高观察质量。
c. 复查并确保心脏暂时停止跳动。
3. 观察起搏点:a. 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平台下方,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
b. 仔细观察心脏表面,寻找起搏点。
c. 利用药物(如阿托品)抑制或刺激起搏点,观察心脏跳动的变化。
4. 记录实验数据:a. 使用心率计测量心脏的跳动频率,记录下每次实验前后的心率变化。
b. 记录药物对心脏跳动的影响,包括频率和节律等。
实验结果:1. 观察到了蛙心的起搏点,通常位于心脏的右心房或房室交界处。
2. 阿托品等药物能够抑制起搏点的作用,使心率降低或心脏跳动节律异常。
实验结论:1. 蛙心的起搏点通常位于右心房或房室交界处。
2. 起搏点在蛙心跳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控制着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3. 起搏点的功能可受到药物的影响,药物抑制起搏点可导致心率下降或心脏节律异常。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并尽量减少实验对动物的伤害。
2. 做好实验器材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避免实验材料的交叉污染或误伤。
4. 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并正确处理实验动物。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篇一:蛙心起搏点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20081217 01:15:2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实验目的】1 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2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实验原理】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实验方法和步骤】1 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2 观察正常心跳频率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3 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
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4 结扎房室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实验观察项目】观察蛙的心不同部位的跳动频率【实验结果】单位:次/分同样的道理,当结扎房室沟后,自律性比心房差的心室潜在起搏点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显示出其自身的自动兴奋能力。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讨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
蛙心起搏点是指蛙心脏
中控制心跳的区域,它可以产生电信号并传导到心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脏收缩。
通过观察和分析蛙心起搏点的活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的生理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我们需要一些新鲜的蛙心脏样本,显微镜和心电图仪等设备。
接下来,我们将蛙心脏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起
搏点的位置和形态。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心电图仪记录下蛙心起搏点产生的电
信号,并分析其频率和振幅等参数。
在观察实验中,我们发现蛙心起搏点位于心脏的右心房,它呈现出规律的跳动
节律。
通过心电图仪记录下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起搏点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
一定的频率和振幅,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我们对心脏起搏点的活动进行更深入的
分析。
通过这个观察实验,我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蛙心起搏点的位置和形态,还对
其产生的电信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些数据和观察结果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
心脏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通过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脏的生理活动,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
多的科学依据。
总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
将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
努力,能够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做出更多的贡献。
生理学实验 蛙心起搏点的分析

结扎 结扎前 第一扎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扎
速率
部位
静脉窦
心房
心室
【注意事项】 1. 破坏中枢要彻底,防止上肢肌紧张,影响暴露手术野。 2. 实验中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心脏。 3. 第一结扎时,注意勿扎住静脉窦。第一结扎后,如心房、心室长时间不恢复跳动,
可提前进行第二结扎而促使心房、心室恢复跳动。
【思考题】
1.本次实验能否证实心房和心室的特殊传导组织具有自动节律性?为什么? 2.正常心脏起博点如何主导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实验十三 蛙心起搏点的分析 Analysis of Pacemaker in Frog Heart
【实验目的】 采用斯氏结扎法观察蛙心起搏点,并分析心脏兴奋传导顺序。 【实验原理】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律性,不同部位的自律组织其自律性不同。哺乳类动物窦房结 自律性最高,依次降低,浦肯野纤维最低。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由窦房结开始,经心肌特殊传 导组织相继引起心房、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哺乳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窦房结,两栖类动物 的心脏起搏点是静脉窦。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实验材料】 两栖类手术器械,棉球,丝线,任氏液。 【实验步骤】 1.取蟾蜍,用探针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仰卧位固定于蛙板。 2.自剑突向两侧角方向手术,打开胸腔,剪去胸骨,暴露心脏。 3.剪开心包膜,识别心房、心室、房室沟、动脉圆锥、动脉干、静脉窦、窦房沟(半月 线)。观察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活动顺序及各部位跳动的频率。蛙心外形参见图 13-1。 4.在主动脉干下穿线备用。 【观察项目】 1.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及跳动的顺序,并计数。 2.按图 13-2 所示,在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形白线(窦房沟)处用线结扎(斯氏第一 扎),观察到心房和心室停跳,但静脉窦仍在跳动。 3.在第一结扎后,约经 15~30 分钟,房室可恢复跳动(为促其恢复,可用镊柄轻叩房 室交界区)。分别计数静脉窦、心房和心室跳动频率,注意是否一致。 4.于房室沟进行第二结扎(斯氏第二扎),观察并计数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情况。 比较第一和第二结扎前后,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频率,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分 析心脏各部分的自律性及传导顺序。
蛙心心搏曲线及起搏点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六、蛙心心搏曲线及起搏点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蛙心心搏曲线及起搏点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2.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记录方法;了解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活动的时相关系。
二、实验原理两栖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atrium)、一心室(ventricular),与哺乳动物的两心房和两心室结构不一样。
静脉窦(vein antrum)的节律(rhythm)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所以两栖类心脏的起搏点(pacemaker)是静脉窦,这也与哺乳类的心脏起搏点为窦房结(sinoatrial node)不一样。
正常情况下,两栖动物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中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与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
与骨骼肌相似的是,心肌也有一个兴奋偶联的过程,但兴奋偶联的过程及机理与骨骼肌有明显的差异。
这使心肌兴奋和收缩呈现其固有的特性。
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可以通过心搏曲线记录下来,而心脏的生物电变化可以通过心电图表现出来。
同时记录心脏的机械活动与电变化,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时相关系,进而可以分析两者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
心脏的活动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
哺乳动物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部位,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此时心脏的节律为窦性心律。
其他部位的自律性由于受窦房结冲动的控制,其自律性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
但在某些异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或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异常增高,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将表现出来,代替窦房结成为心脏起搏点,此时心脏的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两栖类动物如蛙,正常情况下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实验七蛙的外形内部解剖和蛙心起搏点PPT课件

除了肺部,蛙还可以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蛙的循环系统
心
蛙的心脏呈圆锥形,位于身体的中部 偏后位置。
动脉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静脉
静脉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 心脏。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蛙体内的重要循环系统之 一,负责输送淋巴液和免疫细胞。
04 蛙心起搏点观察
蛙心起搏点的位置
01
蛙心起搏点位于蛙类心脏的右心 房,靠近静脉窦的位置。
头部肌肉
头部肌肉包括咀嚼肌和表 情肌,用于咀嚼食物和表 达情感。
躯干肌肉
躯干肌肉包括背肌、腹肌 和侧肌等,用于支撑身体 和进行运动。
四肢肌肉
四肢肌肉包括前肢肌肉和 后肢肌肉,为蛙的爬行、 跳跃和游泳等运动提供了 力量。
03 蛙的内部解剖
蛙的消化系统
食道
食物经过口腔后进入食道,食 道下端开口于胃。
02
这一位置的起搏点与哺乳类动物 的窦房结功能相似,是蛙类心脏 的自动节律性起源点。
蛙心起搏点的生理特性
蛙心起搏点具有较高的自律性,能够 自主产生节律性兴奋,控制心脏的跳 动。
蛙心起搏点的节律性兴奋传导速度较 快,保证了心脏的协调跳动。
蛙心起搏点的功能
蛙心起搏点是维持蛙类心脏正常跳动的重要结构,对于维持血液循环和生命活动 具有重要意义。
小肠
食物经过胃后进入小肠,小肠 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口腔
蛙的口腔内有牙齿,用于咀嚼 食物。
胃
蛙的胃呈酸性,用于消化食物。
大肠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被进一步吸 收水分和盐分,形成粪便排出 体外。
蛙的呼吸系统
口
蛙通过口腔吸入空气。
肺
蛙的肺部呈海绵状,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并排出二氧化碳。
实蛙的外形内部解剖和蛙心起搏点

3
肺
实蛙的呼吸器官,通过肺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交换。
循环系统
心
实蛙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 身。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
排泄系统
肾脏
实蛙的排泄器官,通过过滤血液中的 废物形成尿液。
输尿管
将尿液输送到膀胱,再由膀胱排出体 外。
生殖系统
卵巢
02
通过控制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蛙心起搏点还能调节实蛙的
血压,保持血压的稳定。
适应环境变化
03
在不同的环境和生理状态下,蛙心起搏点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心
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生理需求。
THANKS
02 实蛙的内部解剖
消化系统
食道
连接口腔和胃,输 送食物进入胃部。
小肠
吸收营养物质,将 食物残渣输送到大 肠。
口腔
实蛙的口腔内有牙 齿,用于咀嚼食物。
胃
存储和消化食物, 通过胃酸和酶分解 食物。
大肠
吸收水分和形成粪 便。
呼吸系统
1 2
鼻子
实蛙的鼻子是呼吸和嗅觉器官,能够感知气味。
喉头
连接鼻子和肺,是气体交换的通道。
蛙心的起搏点功能
蛙心的起搏点位于心房,负责控制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起搏点细胞能够自主产生电信号,并通过电信号传导至整个 心脏,使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
蛙心起搏点的生理作用
维持血液循环
01
蛙心起搏点通过控制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维持实蛙正常的
血液循环,确保身体各器官得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供应。
调节血压
实蛙的躯干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蛙心起搏点
实验报告
1.课程名称: 动物机能学实验
2.实验名称: 蛙心起搏点
3.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蛙类手术的操作过程
2.观察蛙心起搏点及各部分自律性的高低
4.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的心脏特殊传导系统都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节律性高低不同,以节律性最高。
蛙类及其它两栖动物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正常时,蛙静脉窦的起搏细胞发出的冲动通过特殊的传导系统依次传入心房和心室。
5.实验材料
⑴.实验动物: 蟾蜍
⑵.实验器械: 蛙类手术器械、记时器
⑶.实验药品:任氏液
6.实验步骤及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步骤
1.取蟾蜍一只,用探针捣毁其大脑脊髓,将其仰卧于蛙板上。
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
剪一小口,之后向两侧锁骨剪开并剪去皮肤,使成为一个倒三角形,剪开肌肉、胸骨及心包膜,暴露心脏。
2.识别静脉窦,心室及心房,并观察各自的收缩顺序,并记录各部分搏动频率。
3.在主动脉下穿一线备用,然后将心尖翻向头端,暴露心脏背面,然后将主动脉干下
的线结扎,以阻断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的传导,次为斯丹尼氏第一结扎,观察心房、心室及静脉窦的搏动情况,并记录各自节律。
4.待心房、心室及静脉窦搏动恢复正常后,再取一线在房室沟作第二次结扎,阻断心
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观察心房和心室的搏动情况,分别记录单位时间内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搏动情况。
7.实验结果与分析
⑴.实验结果
⑵.分析
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起源于心肌细胞本身。
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和细胞,称为自律组织和自律细胞。
心脏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的特定部位,即起搏点。
两栖动物的起搏点位于静脉窦。
正常情况下,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最高,然后依次为心房肌、房室结,即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最高,故称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其它部分为潜在起搏点。
当静脉窦的兴奋因传导阻滞不能对潜在起搏细胞进行控制时,潜在起搏点将代替静脉窦的起搏功能,所形成的心脏节律性称为异位节律
1.正常时
正常时,静脉窦和房室结并不表现出各自的固有节律,这是因为静脉窦对潜在起搏点有控制作用,这种控制作用主要时通过“抢先占领”来实现的,其作用机理为:由于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高于其它潜在起搏点,因此当潜在起搏点的4期自动去极化在未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就已经被静脉窦传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电位,使其自身的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
从而使心脏各起搏点的频率保持一致,且房室结的搏动落后于静脉窦。
2. 实行斯丹尼氏第一结扎
实行斯丹尼氏第一结扎后,静脉窦和房室结之间的传导被切断,从而使静脉窦和心房表现出各自固有的节律性。
但由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未被切断,且心房节律高于心室,所以心房与心室仍保持一致的频率,从这一步骤可以看出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是高于心房与心室的自动节律性的。
3. 实行斯丹尼氏第二结扎
实行斯丹尼氏第二结扎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被切断,从而使心房与心室表现出各自固有的自动节律性,从这一步骤可以看出,心房的自动节律性是高于心室的自动节律性的。
8.实验小结
⑴蛙类及其它两栖动物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
⑵蛙类动物的起搏点各自固有自动节律性的高低顺序依次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2006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