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偏仪

合集下载

椭偏仪操作规程范文

椭偏仪操作规程范文

椭偏仪操作规程范文椭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介质的光学性质的仪器,主要用于测量介质的双折射、石英厚度和光学旋光等参数。

以下是椭偏仪的操作规程,供参考:一、安全操作规范1.椭偏仪操作人员必须维护正常的工作环境,保持仪器周围干燥、清洁,并避免灰尘和其他杂质进入仪器。

2.在操作前,必须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或松动的部件,及时报修或更换。

3.在使用椭偏仪时,必须戴上防护眼镜,避免强光直接入眼,以减少潜在的伤害。

4.椭偏仪的电源必须接地,电源插头必须可靠固定。

二、仪器准备1.将椭偏仪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并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

2.打开仪器前,先查看相关的仪器操作手册,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3.检查椭偏仪的光路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调整或清洁。

三、样品准备1.样品必须干燥、洁净,避免有液体残留或灰尘等杂质。

2.样品的厚度和形状需要符合椭偏仪测试的要求。

3.样品放置在样品台上时,要使其平整,避免有空隙或倾斜。

四、仪器操作步骤1.打开椭偏仪电源,仔细检查仪器的显示界面,确保仪器正常启动。

2.调节仪器的照明光源,使其均匀、稳定。

3.进行背景测量:将样品台上放置纯净的玻璃片,调节椭偏仪使得光对样品台背景的偏振角度为45度,进行背景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4.将待测试样品放到样品台上,调节仪器使得光对样品的偏振角度为45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5.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6.测量完成后,关闭仪器电源,清理仪器和工作区域,确保仪器和工作区域整洁。

五、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介质的双折射、石英厚度和光学旋光等参数。

六、常见故障排除方法1.仪器显示异常:检查电源是否稳定,重新启动仪器。

2.光路不正常:检查光源和检测器的连接是否正确,调整光路。

3.无法获取数据:检查是否连接了正确的接口,检查样品是否正常放置,重新进行测量。

以上为椭偏仪的操作规程,按照这些规范和步骤操作,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椭偏仪工作原理

椭偏仪工作原理

椭偏仪工作原理
椭偏仪(ellipsometer)是一种测量材料薄膜厚度、折射率等光学参数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基于材料对偏振光的改变,通过测量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来获得需要的信息。

椭偏仪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入射光的偏振旋转和检测光的分析。

在入射光的偏振旋转部分,一束线偏振光由光源发出,并通过一个偏振片进行偏振。

然后,这束偏振光射入样品表面。

当光通过样品时,材料结构会改变光的振动方向和相对强度。

通过调节偏振片的角度,可以选择不同角度的偏振光入射到样品表面,使得光在样品上产生不同的相对强度和振动方向的变化。

这些入射光经过样品后会接收到被样品反射或透射的光,并进入椭偏仪中的检测部分。

在检测部分,输入的透射或反射光经过特殊的光学元件,如四象限检测器,以测量光的相对强度和振动方向的变化。

这些测量结果通过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样品的光学参数,如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通过反复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并测量检测光的振动状态和相对强度,可以构建出一个椭圆,称为椭圆参数。

从椭圆参数中可以提取出样品的光学性质,并得到所需的信息。

总的来说,椭偏仪的工作原理基于材料对偏振光的改变,通过测量入射光的偏振旋转和检测光的分析来获取样品的光学参数。

椭偏仪测折射率原理

椭偏仪测折射率原理

椭偏仪测折射率原理引言:椭偏仪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用于测量物质的折射率。

它基于椭圆偏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相位差,通过测量相位差的变化来计算折射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椭偏仪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一、椭偏仪的工作原理椭偏仪的工作原理基于椭圆偏振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种介质时,其电场矢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会发生旋转,形成椭圆偏振光。

这个旋转角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旋转角度来计算折射率。

二、椭偏仪的测量方法1. 校准椭偏仪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先校准椭偏仪。

校准的目的是使椭偏仪能够正确地测量样品的折射率。

校准方法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零偏调整和比例调整。

2. 测量样品的折射率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椭偏仪的样品台上,通过调整仪器上的参数,使椭偏仪输出最小信号。

这时,椭偏仪会测得样品的相位差。

根据椭偏仪的工作原理,相位差与样品的折射率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相位差的测量值计算样品的折射率。

3. 多次测量的重复性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在进行多次测量时,需要注意保持样品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4.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温度和湿度对样品的折射率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控制好环境条件,使其保持稳定。

三、应用领域椭偏仪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椭偏仪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如透明度、吸收系数等。

在化学中,椭偏仪可以用来测量溶液中的溶质浓度。

在生物学中,椭偏仪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结论:椭偏仪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折射率的光学仪器。

它基于椭圆偏振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测量相位差来计算折射率。

椭偏仪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研究物质的光学性质和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校准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并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椭偏仪

椭偏仪

椭偏仪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偏振光及偏振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研究以及仪器的光学研究。

计算机的发展使椭偏仪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硬件的自动化和软件的成熟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成熟的软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椭偏仪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开发和制造过程中。

应用光谱型椭偏仪是一种用于探测薄膜厚度、光学常数以及材料微结构的光学测量设备。

由于与样品非接触,对样品没有破坏且不需要真空,使得椭偏仪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测量设备。

椭偏仪可测的材料包括半导体、电介质、聚合物、有机物、金属、多层膜物质…涉及领域有半导体、通讯、数据存储、光学镀膜、平板显示器、科研、生物、医药…光谱范围早些年,椭偏仪的工作波长为单波长或少数独立的波长,最典型的是采用激光或对电弧等强光谱光进行滤光产生的单色光源。

现在大多数的椭偏仪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以多波长工作(通常有几百个波长,接近连续)。

和单波长的椭偏仪相比,多波长光谱椭偏仪有下面的优点:可以提升多层探测能力,可以测试物质对不同波长光波的折射率等。

椭偏仪的光谱范围在深紫外的142nm到红外33µm可选。

光谱范围的选择取决于被测材料的属性、薄膜厚度及关心的光谱段等因素。

例如,掺杂浓度对材料红外光学属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能测量红外波段的椭偏仪;薄膜的厚度测量需要光能穿透这薄膜,到达基底,然后并被探测器检测到,因此需要选用该待测材料透明或部分透明的光谱段;对于厚的薄膜选取长波长更有利于测量。

椭偏仪如何工作下图给出了椭偏仪的基本光学物理结构。

已知入射光的偏振态,偏振光在样品表面被反射,测量得到反射光偏振态(幅度和相位),计算或拟合出材料的属性。

入射光束(线偏振光)的电场可以在两个垂直平面上分解为矢量元。

P平面包含入射光和出射光,s平面则是与这个平面垂直。

类似的,反射光或透射光是典型的椭圆偏振光,因此仪器被称为椭偏仪。

关于偏振光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其他文献。

在物理学上,偏振态的变化可以用复数ρ来表示:其中,ψ和∆分别描述振幅和相位。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实验报告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实验报告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椭偏仪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2.了解光线在薄膜中的传播和干涉现象。

实验仪器和材料:1.椭偏仪2.微米螺旋3.干净的玻璃片4.一块薄膜样品5.直尺6.实验台7.光源实验原理:椭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透明物体表面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的仪器。

当光线从真空进入具有一定折射率的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薄膜表面时,经过多次反射和折射后会形成干涉现象。

通过观察测量光的振幅和相位差的变化,可以推导出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步骤:1.将实验台安装好,并确保椭偏仪的光源正常工作。

2.用直尺测量玻璃片和薄膜样品的尺寸,并记录下来。

3.将玻璃片放在实验台上,并将椭偏仪对准玻璃片。

4.调节椭偏仪的干涉仪臂使得产生清晰的干涉条纹。

5.使用微米螺旋逐渐调整反射镜的角度,直到条纹的清晰度达到最佳状态。

6.记录下此时的微米螺旋读数,并用直尺测量薄膜样品的厚度,得到薄膜的实际厚度。

7.调节椭偏仪的角度,使得干涉条纹平行于椭偏仪的刻度线。

8.记录下此时的椭偏仪读数,并计算出薄膜的厚度。

9.重复以上步骤2-8三次,并求取平均值。

10.使用已知的材料的折射率标定椭偏仪,并根据标定值计算出薄膜样品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计算出薄膜样品的平均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讨论:2.在实验中,可以尝试调节椭偏仪的角度和干涉条纹的清晰度,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3.实验中使用的薄膜样品的厚度和折射率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如温度、湿度等。

实验结论:通过使用椭偏仪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可以得到薄膜样品的相关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椭偏仪是一种能够精确测量薄膜和折射率的有效工具。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光的干涉现象和薄膜的光学性质。

椭偏仪的原理和应用

椭偏仪的原理和应用

椭偏仪的原理和应用一、椭偏仪的原理•椭偏仪,又称为椭圆偏光仪或椭偏仪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的偏振状态的仪器。

•椭偏仪基于光的偏振现象,利用偏振光经过样品后改变了偏振的状态,以及这种改变与样品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椭偏仪通过测量光波的振幅,相位和偏振状态的变化,可以获得有关样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信息。

1. 偏振光简介•光是一种电磁波,其电场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的关系被称为光的偏振状态。

•偏振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光波的电场振动方向具有明显的偏好性,而不是在所有方向上均匀分布。

2. 椭偏仪的基本组成•光源:通常使用激光光源或者白光源。

•偏振元件:包括偏光片,波片等,用于生成不同偏振状态的光。

•样品室:用于放置待测样品的空间,通常具有可调节厚度和温度的功能。

•探测器:用于检测经过样品后的光的偏振状态。

3. 椭偏仪的工作原理椭偏仪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光源产生的偏振光经过偏振元件产生特定的偏振状态。

2. 经过样品后的光在偏振状态上发生变化。

3. 探测器测量样品后的光的偏振状态变化。

4.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样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二、椭偏仪的应用椭偏仪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生物医学研究•椭偏仪可用于生物组织和细胞的光学特性研究,例如研究细胞的偏振散射特性和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在药物研发中,椭偏仪可以用来研究药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光学性质,为药物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 材料科学•椭偏仪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光学特性,例如研究材料的折射率、透明度、光学吸收和散射等性质。

•在光电子学领域,椭偏仪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包括禁带宽度、能带结构和载流子的光学特性。

3. 光学器件设计•椭偏仪可以用来研究光学器件的偏振特性,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偏振光学器件的研究和开发,椭偏仪可以快速测量偏振度、相位差和椭圆度等参数。

4. 环境监测•椭偏仪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例如测量大气污染中颗粒物的偏振散射特性,提供空气质量监测和粒子分析的数据支持。

椭偏仪优化校准方法

椭偏仪优化校准方法

椭偏仪优化校准方法椭偏仪(ellipsometer)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薄膜性质的精密仪器。

它通过测量光的振幅和相位变化来确定薄膜的光学特性,如折射率、厚度和吸收率等。

然而,由于光学测量的复杂性及实验环境的影响,椭偏仪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优化椭偏仪的校准方法非常重要,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并减少系统误差。

一、校准步骤1.样品选择:选择具有已知光学特性的标准样品作为参考,如二氧化硅(SiO2)薄膜。

标准样品应具有均匀的薄膜厚度和一致的光学性质。

2.仪器设置:首先确保椭偏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按照仪器说明书设置好测量参数,如光源强度、入射角度和波长范围等。

同时,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并保持恒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3.初始校准:在校准前进行初始校准,确保仪器读数的准确性。

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初始读数。

如果读数与标准值相符,则可继续下一步。

如果读数存在误差,需要调整仪器设置或检查系统故障。

4.零位校准:将椭偏仪调零至初始零位。

通常情况下,椭偏仪在未放置样品时应处于零位位置。

通过调整光源强度或偏振器位置等参数,确保仪器读数为零。

5.参考样品校准: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校准,以修正椭偏仪的读数差异。

根据标准样品的光学特性,使用仪器软件或调整仪器参数,将标准样品的测量结果与已知值匹配。

通过校准曲线、系数或矩阵等方法,对椭偏仪的读数进行修正。

6.测试样品测量:在完成校准后,使用标准样品进行验证测量,以评估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则可以继续进行实际样品的测量。

如果存在误差,可以根据误差大小进行微调,并重新进行校准或调整系统设置。

二、误差来源及优化策略1.光源波动:椭偏仪中的光源强度波动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光源引起的误差,可以使用稳定的光源或加入滤光片等方法来降低波动。

2.入射角度误差:椭偏仪中的入射角度偏差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通过使用精确测量入射角度的装置,如角度测量仪或自动台,可以减小角度误差,并提高测量的重现性。

椭偏仪的应用领域及其原理介绍

椭偏仪的应用领域及其原理介绍

椭偏仪的应用领域及其原理介绍椭偏仪,又称偏光测量仪,是一种利用偏振光原理测量样品光学特性的仪器。

它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在液体晶体、生物大分子、光学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椭偏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偏振光的传播和干涉现象。

当平行振动方向的光通过样品时,其波长和振幅都会发生改变。

椭偏仪通过测量样品所引起的光的偏振状态变化,进而推测出样品的光学性质。

椭偏仪由光源、偏振片、样品架、旋转器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光源产生的白光经过偏振片偏振后,进入样品架并通过样品。

样品会引起光的相位差和振幅变化,再经过旋转器旋转一定角度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测量。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光学性质。

椭偏仪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领域:1.液晶研究:在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椭偏仪可以用于检测液晶的光学性质,如光学偏振方向、相位差、透射率等,以优化液晶的性能。

2.生物大分子研究:椭偏仪可以测量生物大分子的旋光性质,从而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椭偏仪测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DNA和RNA的空间构型等,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3.材料光学性质研究:椭偏仪可用于测量材料的光学常数、吸收系数、折射率等,从而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

这对于光学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学器件等的研究。

4.环境监测:椭偏仪可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气溶胶和颗粒物的光学性质,如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通过对气溶胶光学性质的测量,可以对大气环境进行研究和监测,从而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探究。

椭偏仪作为一种非常精确的光学测量仪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

它可以测量样品的旋光、包括角的形状和位置在内的椭圆度等多种光学性质,对于研究和应用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和价值。

同时,椭偏仪的使用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准确的操作和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B09000631
实验题目:椭偏仪
实验目的:利用传统的消光法测量椭偏参数,使学生掌握椭偏光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使用,并且实际测量玻璃衬底上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原理:见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1、调节仪器共轴。

调节激光与椭偏仪两个光道共轴,具体步骤为取四个中间有小孔的塑料塞,塞在椭偏仪的两个平行光管筒的四个孔上,用激光射向平行光管筒,使激光穿过四个塑料塞的小孔,尽量使四个塑料塞上没有红光,即激光全部从小孔中通过,则说明仪器共轴调好。

调好后将表盘调零。

2、安装检偏器
在远离激光器一边的平行光管筒一边插上望远镜筒,在平台上放置一玻璃挡板,将平行光筒调过66°,调节玻璃挡板的角度使得激光射入望远镜筒,在平行光管筒上安上检偏器,内环调到0°,外环调到90°,刻度处竖直向上;然后用眼睛观察望远镜筒,微调检偏器,直至望远镜筒中的红点亮度最小,固定检偏器。

3、安装起偏器与1/4波片
将玻璃挡板取下,并将平行光管筒调回0°处,将起偏器内环调到0°,外环也调到0°,刻度竖直向上挂到离激光器较近的平行光管筒上,然后眼睛注视望远镜筒,微调起偏器,直至红点光强最小时停止调整,固定起偏器。

然后将1/4波片安到起偏器上,注意用一只手固定起偏器内环,防止内环转动,同时用另一
PB09000631
只手转动波片,眼睛通过望远镜观察红点光强,直至光强最弱,这时停止调整,此时的仪器已调整完毕。

4、寻找消光点
将样品放到座台上,将平行光管筒调至40°处,调节样品角度使得激光射到平行光管筒中且可以在望远镜中看到红点。

先将起偏仪内环调到+45°,这时将起偏仪与检偏仪均调至0~90°间任何一值,在0~90°之间调节起偏仪,同时眼睛注视红点,发现红点光强有变化时,调节检偏仪,范围同样是0~90°,可发现光强变小,反复调节二者,直至找到光强最小处,记下此时起偏器与检偏器的读数;再将二者调到90~180°之间重复上述操作,得到另一组数据。

然后将起偏仪内环调至-45°,重复上述操作,再得到两组数据。

5、用软件计算薄膜的折射率与厚度
将刚刚测得的四组数据输入软件中,运行软件找到样品的折射率与厚度。

实验现象及数据:
在调节共轴时四个塑料塞基本上没有红光;
安装起偏器、检偏器、1/4波片时消光比较成功,尤其是在安装1/4波片时,基本上将光消掉,红光已经由红点变成淡淡的一片红色。

使用的薄膜编号为6360,实验数据如下:
1/4波片角度起偏器角度检偏器角度+45°63°75.9°
143.5°100°
PB09000631
-45°19.8°79.1°
123°102.9°经软件计算,得出以下结果:
薄膜厚度:54nm 薄膜折射率:1.9 周期厚度:191.6nm
0周期:54nm 1周期:245.6nm
实验总结及误差分析:
本实验存在几个难点:第一个就是调节仪器共轴。

调节仪器共轴时先不要调节激光器,将激光与四个小塑料塞弄到一条直线上以后,如果发现四个小塑料塞上红点高度不一,则必须调节激光器的俯仰角,每次调节一点点,直至激光与平行光管筒平行,然后调节激光器的竖直高度,使得激光恰好与塑料塞的小孔等高度,然后开始调节平行光管筒,这步就比较简单了。

第二个难点是安装1/4波片时一定要记住保证起偏器内环不要转动,否则实验一定失败。

第三个难点是找消光点,由于起偏器与检偏器均达到特定角时才发生消光,使得单独调其中一个时不会发生消光,这就要求在调节起偏器时要仔细观察红点,当红点出现一点点细小的波动时,意味着起偏器已经靠近消光角度,这时在调节检偏器,然后进行后续微调即可。

本实验经过软件处理后的数据看似很精确,其实试验中误差很大,其误差来源有以下几种:
PB09000631
起偏器与检偏器的安装,安装时使用肉眼来寻找消光点,精度不够,而且调好角度固定时起偏器与检偏器几乎一定有轻微的转动,这时无法避免的。

1/4波片的安装,这个更容易出现误差,因为1/4波片在安在内环时很容易引起内环转动,且一手固定内环一手旋转波片,调节时很容易使起偏器整体转动,毕竟起偏器的固定不是很牢固。

且调节之后可以发现内环或多或少会有些变化,消光点一样是目测,不准确。

将平行光轴调到40°处时有轻微误差,观察消光点时眼睛若不小心碰到望远镜筒很容易带动平行光管筒有轻微偏移。

侧四个消光点时用的都是用目测来确定的方法,存在较大误差。

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时,厚度与折射率均取的近似值,本实验数据厚度其实在53.5nm左右,偏向54nm,因此读出的数据也存在误差。

思考题:
1、检偏器、起偏器透光方向的零刻度是如何定位的?
检偏器时先将外环调到0°,然后通过布儒斯特反射产生线偏振光入射,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此时微调达到消光,则可定位检偏器的零刻度。

回复光路,使两个平行光管筒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将起偏器的外环调到0°,则它产生的偏振光与检偏器的偏振方向应该成90°,既可以达到消光的效果,因此可用消光法来定位起偏器的零刻度。

2、1/4波片的作用是什么?
1/4波片是从单轴晶体中切割下来的平行平面板,其表面与晶体光轴平行。

PB09000631
在一束光入射时会发生双折射现象,分成一束寻常光和一束非常光,其中寻常光与主截面垂直,非常光与主截面平行,有单轴晶体的性质可使o 光和e 光在晶体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产生位相差。

而1/4波片的厚度经设计使得位相差偏移
恰为1/4周期,即
2
π。

本实验中波片放置角度为+45°或-45°,使得竖直方向的线偏振光入社时与主截面夹角为45°,则分解出的o 光与e 光振幅相等,相位差2π,为一等幅椭圆偏振光。

3、等幅椭圆偏振光是如何获得的,简述其原因。

激光先经过竖直向上的偏振片,产生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的线偏振光,然后经1/4波片作用,射出时变为等幅椭圆偏振光。

1/4波片原理上题已经叙述,o 光与e 光相位差为
2
π,且二者振幅不为零,则必为椭圆偏振光,其振幅由以下公式确定 θθ
sin cos ⨯=⨯=E E E E o e
其中θ为入射光与主截面的夹角,本实验中θ=45°,因此o E 与e E 相等,所以为等幅椭圆偏振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