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故居的景观分析
林则徐纪念馆御碑亭简介

林则徐纪念馆御碑亭简介
林则徐纪念馆御碑亭位于中国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为纪念一位杰出的中国历
史人物而建立的。
该纪念馆于某年完工,并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富有纪念意义的展览而
闻名。
林则徐,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足迹。
他是一位具有卓
越才华和使命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人士。
他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他的
贡献将永远铭记于世。
御碑亭作为林则徐纪念馆的重要建筑之一,具备独特的形式和意义。
这座亭子修建得
庄重典雅,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美感。
亭内陈设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展品,展示了
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
御碑亭展示的展品包括精美的书法作品、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公开演讲的摘录,这些都
展示了林则徐的聪明才智和对社会进步的追求。
亭内还设有交互式展览和多媒体演示,使
参观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林则徐的思想和他为中国做出的伟大贡献。
除了展览外,林则徐纪念馆御碑亭还承办各种活动,如学术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等,以进一步弘扬林则徐的思想精髓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和普通参观者,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林则徐的贡献。
林则徐纪念馆御碑亭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也是中国宝贵的历史宝藏。
它给人们提
供了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平台,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伟大人物和文化的
窗口。
无论是对于学者、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这个纪念馆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
方。
历史趣谈:对林则徐如何评价 林则徐故居在什么地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对林则徐如何评价林则徐故居在什么地方
导语:大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因为做官清廉,爱民如子,因此也被人称作林青天。
林则徐在福建一带做官的时候,主持了震惊世界的虎门销
大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因为做官清廉,爱民如子,因此也被人称作林青天。
林则徐在福建一带做官的时候,主持了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揭开了中英从贸易斗争到军事斗争的序幕。
林则徐在江南为官的时候,不但能够做到爱民如子,而且还能够接受当时在江南地区最为先进的思想。
每到一个地方去当官,总是能够解决好当地积压了多少年的案件。
林则徐不但没有贪污一分钱,而且还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给当地修建各种新式学堂,开办译书管,鼓励当地士子努力学习西洋传来的知识。
对当地的漕运、水利、农业、税法等等一切事关民生的项目,都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并且积极的解决。
每到一个地方担任大员,林则徐总是能够在当地获得美誉。
与清朝别的关于大为不同的是:林则徐能够积极的学习外来的文化,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
作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一方面积极了解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国家的军事、政治、文学、法律、艺术、经济,而且还自己出资建立了译管,翻译了大量的欧洲书籍。
帮助中国士子也能够认识到国外的世界。
虎门销烟事件之后,林则徐根据自己学习到的英国的法律知识以及国际法和英国进行了大量的斗争,维护了大清王朝的尊严。
虽然后来遭贬官新疆,但是林则徐不因贬官而失落,继续在新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林则徐故居在什么地方
生活常识分享。
林则徐纪念馆参观报告

近代史实习报告——————林则徐纪念馆班级:电子1107组员:陈浩(29);梁大雄(28);游应(27)指导老师:**林则徐简介人物简介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
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
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谥号文忠。
辉煌的岁月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
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游览作文

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游览作文
三坊七巷,坐落在福州市中心,它北依闽江,南临西湖,东与广化寺相邻,西与杨桥巷、郎官巷毗邻,呈“葫芦”状,是福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心。
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林则徐纪念馆。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林则徐生平事迹陈列”。
这里介绍了林则徐的一生和他对我国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楼有三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介绍了林则徐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禁烟、抗英、办学堂等;第二展厅是介绍林则徐在福建沿海抵抗英美侵略者所立下的丰功伟绩;第三展厅介绍了林则徐在广州抗法、虎门销烟等。
二楼还有一间小室,是用来介绍林则徐在英国考察时所使用过的一些东西。
我们来到了二楼,坐上观光电梯,来到二楼。
这里是纪念馆的第一个展厅。
这里展出了许多关于林则徐生平事迹的资料和一些名人名家写给林则徐的诗。
这幅“浩气长存”画是著名书法家黄忠强老师写给林则徐的一幅字。
参观完了二楼,我们又来到了一楼,这是一个茶厅。
—— 1 —1 —。
三坊七巷名人故居介绍

三坊七巷名人故居介绍三坊七巷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一种典型形式,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
三坊指的是三个相连的胡同,七巷指的是七条与之相连的巷道,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之一。
而在这些胡同和巷道之中,隐藏着许多名人故居,这些名人故居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来介绍一位重要的名人故居——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在三坊七巷中有一座宅院,被称为“曾府”。
这座宅院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
曾国藩故居的主要建筑有正厅、左右厢房、后花园和书院等。
曾府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代和清代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我们来介绍另一位名人故居——林则徐故居。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尊孔反法”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林则徐故居位于三坊七巷中的一条小巷里,宅院虽不算大,但建筑精致典雅。
故居内有林则徐的书房、起居室、客厅等,这些房间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装修和陈设,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再来介绍一位名人故居——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和艺术界的重要人物,他的故居也位于三坊七巷中的一条巷道里。
郭沫若故居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相结合的形式,文化融合的特点十分明显。
故居内有郭沫若的书房、卧室和画室等,这些房间展示了他的创作过程和艺术成就,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
除了以上介绍的名人故居外,三坊七巷还有许多其他名人故居,如濂园、翰林府、唐代文学家杜牧故居等。
这些故居不仅是名人的居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的来说,三坊七巷中的名人故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通过参观这些名人故居,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观林则徐故居有感

观《林则徐故居》有感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位于伊宁市经济合作区。
来到纪念馆可以看见,祠门外围屏墙内壁嵌有“虎门销烟”大幅浮雕。
大门额题“林文忠公祠”。
可以想象当年林则徐带领广大军民在虎门销毁鸦片这一壮观的场面。
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鸦片是一种毒品,长期吸食鸦片,不公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使人精神萎糜不振。
缓缓走进房屋内,我仿佛听到了少年时期林则徐的朗朗读书声……,林则徐的一生传记呈现在我们眼前。
林则徐的主要功绩是从英国人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两万箱,他是一位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所以,我们甚至在屋内看见了许多向人们说明毒品危害的图片。
由此可见,鸦片的侵入,不仅危害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使我们的军队丧失了战斗力。
因此,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对它深恶痛绝。
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不但灭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
帝国主义其实就是一只纸老虎,只要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打败这只纸老虎的。
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今天,游完纪念馆,颇有感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林则徐背负起富强祖国的重任,忍辱负重。
而我.....也许昨天我过失了,可是还能用今天来弥补,学好了知识,下一个重任应该由我们来背负。
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要牢记那一段经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不变的真理。
在爱国主义伟大民族精神指引下,为全国各族人民发奋图强、同舟共济、开拓进取,实现我们伟大祖国的复兴。
乌鲁木齐林则徐纪念馆景点简介

乌鲁木齐林则徐纪念馆景点简介
乌鲁木齐林则徐纪念馆,是位于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处重要景点。
该纪念
馆以纪念近代中国重要政治家、外交家林则徐而得名。
乌鲁木齐林则徐纪念馆建筑风格典雅,气势恢宏。
馆内陈列了大量介绍林则徐
生平事迹、图文并茂的展板和珍贵的历史文物。
馆内设有多个展区,包括林则徐的早期生活、他的政治事业和外交成就等内容,生动地展示了林则徐先生的杰出人生。
在乌鲁木齐林则徐纪念馆的展厅中,参观者可以了解林则徐的家族背景、学业
成就以及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位。
此外,还可以详细了解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贡献,如他在鸦片战争中的外交斡旋、他的改革思想以及他在治理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努力。
在林则徐纪念馆中,游客们可以通过观看照片、文物等展品,亲身感受到林则
徐的卓越才华和他对中国近代化的不懈努力。
同时,馆内还设有多媒体展示,用生动的形式向观众介绍林则徐的一生。
乌鲁木齐林则徐纪念馆不仅是一个纪念馆,也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通过
参观纪念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对林则徐的思想和人格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无论是对历史爱好者还是对林则徐的崇敬者来说,乌鲁木齐林则徐纪念馆都是
一个值得参观的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近代中国重要历史人物的伟大和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远影响。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500字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500字摘要:一、引言二、林则徐简介三、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体验1.纪念馆的外观和环境2.馆内的展示内容3.参观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四、林则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五、总结与启示正文:【引言】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人物为民族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林则徐便是其中一位,他不仅在清朝时期展现了卓越的执政能力,还坚决抵制鸦片贸易,捍卫国家尊严。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了解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1785-1850 年),字少穆,号俟庵,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他历任清朝监察御史、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因坚决反对鸦片贸易,被誉为“禁烟第一人”。
林则徐不仅铁腕禁毒,还积极倡导海防建设、兴修水利、发展教育等事业,为国家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体验】位于福州市鼓楼区的林则徐纪念馆,环境优美,庄重典雅。
纪念馆的外观设计巧妙地融入了传统的建筑元素,既体现了林则徐的廉潔品格,又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建筑美学。
馆内展示内容丰富,既有林则徐的生平介绍,也有他的诗词、书法作品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林则徐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他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
此外,馆内还陈列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如林则徐的亲笔信、画像等,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过程中,我为林则徐的丰功伟绩感到自豪,同时也对他的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精神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林则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林则徐在我国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不仅在清朝时期展现出了卓越的执政能力,还坚决抵制鸦片贸易,捍卫国家尊严。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与启示】通过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林则徐的生平事迹,还能感受到他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精神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则徐公祠的景观分析
班级国贸2013级1班
学号 071302206
作者程振宇
摘要:林则徐故居创建于1905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有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主要建筑物,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园内运用多种布景手法,使得各景观协调统一,园内自然、规整皆有,是个混合式庭院。
关键词:林则徐,庭院景观
五月十日清晨,和同学早早出发前往我们这次作业的目的地——林则徐故居。
林则徐,则,君子是则是效;徐:巡抚徐嗣曾(新任福建巡抚徐嗣曾是一个清官)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
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
1798年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
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林则徐早年家境贫寒,但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也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故居系林则徐手置,坐北朝南,其父母均百年于此。
在乌山的北麓下,澳门路的尽头,我们几个在乌山的北麓下,澳门路的尽头,我们很快就找历经百年时光的的故居。
正面是红墙蓝瓦,在它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门,墙壁中间从左到右写着“林则徐纪念馆”六个字。
因为是周末的缘故,故居前人来人往,在四周现代高楼的印衬下,故居显得那样特立独行。
进入大门,看到的是一个小型
的门,它符合中国传统的遮掩的风
格,我们只能看到和门一样大小的
内部样子。
这或许是与古人的那种
思想相契合,但给我的第一感觉却是一种思想上的保守。
之后我们信步而入,穿过正门,很快就被迎面而来的一座两层楼高的亭子吸引住了。
这是“御碑亭”,三块几米高的石碑竖立在亭的中间,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字体。
上
面刻着的是皇上褒奖林公的亲笔御书。
虽然我们
看了石碑半天,并未完全读懂上面写的是什么,
但是亭子两边的柱子上,悬挂着他那幅名扬天下
“苟利国家身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对联,
这让我和我的同学肃然起敬。
继而跨过右边的小石门,进入树德堂。
到这
里我不得不说,这个园子给我一种内敛,含蓄,遮掩的感觉。
用一些小石门把园子分隔成许多小圆,而人们只有走进去,才能看到后面的全貌。
当然这也符合南方园林的一些特征。
进得故居的正堂,厅里正中台上龛内一尊真人大小的林公塑像赫然入眼。
只见他正襟危坐,一
捋胡须,目光炯炯,神情凝重。
龛的顶上
悬挂着一块写着“功资柱石”的牌匾,应
是后人对他为人一生最为高度的概括写
照。
虽然现在正厅只有一尊塑像,但在很
久以前这里却是会客的地方。
该正厅修建
呈轴对称,以中间牌匾为中轴线两边对称。
两侧各两根石柱,把空间、位置做了很好
的分隔。
使之在会客时的桌椅摆放更合理。
而后面的窗户设计,使得阳光这样(如图)射入,加强了大厅的庄严性,同时我认为也弥补了大厅面积较小的缺陷。
这个大厅给我带来的感觉与之前形成一种对比。
人们从门口走来,是一种含蓄的意境,突然转入大厅一种庄严大气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对比让人不自觉得认
真严肃起来。
再从左边小门进入便进入了内宅。
内宅的
设计十分精巧,借景、遮掩、动态感等都有。
首先在人们进入内院之后,不是开门见山。
而
是(如图)先有一个遮掩挡住里面的景观。
这
样人们就能循序渐进的参观景观,而不是立刻
就一览无余。
同时,这里的遮掩我认为和之前
的遮掩是相呼应的,使整个庭院相统一相协调,
也增加了庭院的含蓄美。
我个人也会更喜欢这种设计,而不是像北方的很多庭院更侧重大气。
整个这片区域是用像这样的走廊围起来的,走廊是折线形构成,使得这部分的庭院更规整。
沿着走廊漫步我们终于看到了被前面遮挡住的景观。
里面是运用了堆山叠石元素。
一个小型的假山,一个不大的水池再加上两旁的植物使得整个景观十分和谐融洽。
旁边的桌登也丰富
了整个景观的内容。
同时这个假山我认为也运用了
借景的方法。
山石后的又一个遮掩恰好做了假山的
背景。
而后面的遮挡与它左边的遮挡相得益彰,增加了画面的完整性。
我十分喜欢这里的布景,小巧精致同时内容丰富;植物,墙壁的巧妙使用也加强了整个景观的动态效果。
再往深处走,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进入到一个大的院子中。
小桥,流水,回廊,
小亭,树木,这些事物构成了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
水池横穿小院,水池的四周修建了大量的驳岸,怪石嶙峋更加了景观的层次感。
一条之字形的小路不仅把水进行了分割,也巧妙地把主楼与小亭连接起来。
这个院子中的树木采用几株组合种植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庇荫空间也增加了景观的动态效果。
此外,这些树木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同时这里的走廊也采用折线形方式构成,这解决了驳岸、水池、树木等可能带来的乱的感受,使得小院规整起来。
自然,规整皆有,是典型的混合式庭院。
石子路的小径、之字形的走道以及组合种植树木所增添出的庇荫空间让我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感觉。
在这里面我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弯曲的小路、精致的亭子、错
落的绿树、碧绿的池水、参差的驳岸以及规整的走廊这些景物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种统一和谐的氛围,让我难忘。
继续前行便能看到一个别有韵味的“水榭歌台”,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运用了对称以及遮
掩的手法。
正面看去整个景观以歌台为中轴线对称。
同时走向歌台的两边的小路也被用植物进行了掩饰。
坐在这里人们只会看到台子上的精彩表演,而看不到
台子下两边的准备人员,这样能让观众更好的欣赏舞
台上的表演。
再往前走便是纪念馆之后便出了故居。
林文忠公祠之行也随之结束。
纵观公祠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便是那一大一小的院子。
不论是在借景、布景还是物质元素的运用方面上都十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