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
前人对柳宗元的评价

名家评论诗词方面欧阳修:“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
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翻译:上天生下了柳宗元,只授予他了苦难,超越了以后多次被提拔,因为太好了,被别人排挤。
我为他对国家的忧虑之心感到伤感。
把他放在可以自由发展的地方,他便可以在这片天地之间纵横。
他在天地之间极度凶险的地方游荡。
所以说,他的文章,多位显示不平之气。
感想:柳宗元从小就有当官,治理国家但他在当上官后发现了这个国家政治的黑暗,于是就想着改革,但是,他失败了。
在革新失败后,他被贬到了永州,于是就有了些许不平之气。
宋人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翻译:唐代之人中只有柳宗元是在文学上钻研的很深的。
感悟:纵观古代的诗词写的好的文人墨客,他们大都是正派之人,对于官场的腐败,也是一直想要改变的,柳宗元就是其中的一个。
唐中叶的时候,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一场古文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
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
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
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翻译:他所贵在憔悴的讲事情的人,这种是外表看上去憔悴,但实际上内心是肥沃的,似乎无聊,但实际上是十分优美的,是陶渊明,柳宗元这一类人。
宋人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翻译:唐代之人中只有柳宗元是在文学上钻研的很深的。
感悟:纵观古代的诗词写的好的文人墨客,他们大都是正派之人,对于官场的腐败,也是一直想要改变的,柳宗元就是其中的一个。
柳宗元韦应物陶渊明诗文评价

柳宗元韦应物陶渊明诗文评价
柳宗元、韦应物和陶渊明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对他们诗文的一些评价:
1. 柳宗元:柳宗元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为主要特点,他的山水诗和边塞诗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散文也很有特色,尤其是他的寓言小品,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韦应物:韦应物的诗文风格高雅、清新,他的山水诗和田园诗都写得非常出色。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善于用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他的作品被誉为“韦体”,是唐代诗歌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3. 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文风格朴素自然、平淡恬静,他的田园诗和饮酒诗都写得非常出色。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
总之,柳宗元、韦应物和陶渊明的诗文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柳宗元读后感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柳宗元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柳宗元读后感1常听书友说要多读经典,尤其是爱好写文的人要多读读八大家的文,我很认同这个观点。
毋庸置疑,八大家的文章,代表了古代散文写作的巅峰水平,文辞优美,叙事生动,逻辑清晰,道理服人,什么时候读来都是享受。
读八大家的散文,首先体会的是文字的美感,言简意赅,朗朗上口。
而这种美的形式,从不喧宾夺主,恰恰是为了文章的内容服务的。
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不似骈文词藻华美、内容空洞,而是用诗化的语言去表达实质的内容,语言优美又言之有物。
这也正是八大家的散文得以流芳千年的根本。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古代的交通远远落后于今日,而八大家在官场浮沉之余,都愿意践行亲身实践的'原则,不辞劳苦,寻师访友、踏青交游。
于是后世才能读到《赤壁赋》、《小石潭记》、《石钟山记》等精彩篇目。
写景生动,比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短短50来字,潭中灵动的鱼儿如同在眼前。
八大家提倡形式为内容服务,他们的文章往往抒发胸意、阐述道理,发人深省。
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写人,更注重人和事背后的问题思考,篇末往往点出一定的处世观点或者生活哲理。
这种注重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如今经常被提倡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不要盲目从众,遇事能够做到客观思考、公正对待,八大家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八大家善于阐述观点、讲道理,他们的逻辑能力非常强。
不管是从所思所感中引发人生感慨,还是从某人某事中进行引申论断,他们所作文章都善于紧贴事实、自然过渡到下一层意思,顺序递进,论述周全,非常具有说服力。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就是典型的例子,一百字左右的小文,分为四大句话,讲述四层意思,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令人信服。
再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从“赂秦”和“不赂秦”国家两方面来分别阐述,支持“赂秦”导致六国破灭的观点,堵住了别人用“不赂秦”国家来反驳他的可能。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柳宗元观后感800字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柳宗元观后感800字1. 引言1.1 概述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批杰出的文学家,他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被后世广泛传颂。
本文将聚焦于其中一位宗师柳宗元,通过对其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影响与地位的介绍,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简要概述文章内容,并给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接下来是对柳宗元的简介,包括他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在文坛中所占据的地位。
然后是针对柳宗元代表作品进行评析,从多个方面剖析其风格特点和蕴含的内涵价值。
之后是与其他七位大家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背景介绍、作品风格对比和艺术传统影响考证等方面展开讨论。
最后,在结论与观后感部分总结了柳宗元的评价和启示意义,并展望他对唐宋八大家及中国文学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分享了个人阅读启发和感想。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宗元的贡献和地位,并与其他唐宋八大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学史上这一伟大时期所涌现出的杰出文学人物。
通过对柳宗元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他所代表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对中国文学传统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结合个人的阅读体验和观后感,也将分享一些柳宗元作品给予自己的启示以及对中国文学的思考。
以上便是本文引言部分内容,希望能够为接下来文章各部分提供一个明确的导向,并准确介绍本文主要讨论内容与意义。
2. 柳宗元简介:2.1 生平经历: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文水(今山西永济)人。
他出身于士族家庭,世代为官。
从小聪明好学,天资聪颖。
后来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一举中第,成为一名官员。
在政治生涯中,柳宗元历任多个重要职位。
他曾担任过枢密副使等高级职务,并先后在多个地方担任过知府和刺史。
他以清廉正直、执法公正而著称,深得民众信赖。
然而,由于柳宗元的忠诚和坚持原则,常常与权贵势力发生冲突。
因此,在政治斗争中不时遭到排挤和贬谪,在多个阶段被迫离开政界。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人物评价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才华、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才能上。
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备受赞誉。
他的文笔犀利而独特,以婉约清新、质朴自然的风格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永州司马青衫泪》以及《天台山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的作品对当时社会政治、民俗风情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他的诗歌作品也被人们称为“柳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他的诗作多涉及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借鉴。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开创了唐代文人的新风貌。
他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念,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主张人要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境地。
他的《致伯阳王书》被后人尊为“文章圣教”,对后世文人的思想启迪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哲学思想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智慧,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柳宗元的政治才能也是人们评价他的重要方面之一。
他曾任唐朝官员,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监察御史、江淮节度使等。
他在任职期间以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作风著称,深受百姓和下属的爱戴。
他在政务上勤勉尽责,积极改革,力图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他的政绩和清廉形象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柳宗元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文学才华、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才能都为后世所称道。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政绩和清廉形象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柳宗元生平及成就

柳宗元生平及成就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
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
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
柳宗元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文学成就: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对苏轼和柳宗元的评价

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穿越千年的时空,将两位文人展现在面前。
他们都曾饱受政治的戏谑,空有报国之志、满腹才情,却只能在远离政权中心的荒野独行。
相同的境遇,相同的心情,却演绎了不同的人生,让后人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读出了他们人生境界的不同。
虽然“同是天涯沦落人”,但苏轼的豁达、乐观却是柳宗元所难以企及的。
他们都曾放足山野,寄情山水,但柳宗元始终念念不忘的却是自身的遭际堪伤。
所以,即使看到小石潭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清幽环境,看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的动人美景,他依然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同是放足大自然,苏轼看到的却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的壮美,想到的是“惟江上之明月,山间之清风,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即使一文不明,即使身居陋室,即使食不果腹,苏轼依然是那么的潇洒、达观!而柳宗元虽也以自己被贬之地为对象,写了很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但他依然念念不忘的还是何时重返朝堂,再展抱负。
所以当他接到一纸命他返回长安的诏书时,他便急急赶去。
谁知命运又给他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这次被诏返京,竟是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
正是太过在意于个人的荣辱得失,太过顾虑于自己仕途的荣枯,使得柳宗元的身上少了些苏轼的精神,苏轼的气节,苏轼的胸襟!柳宗元年少得志,二十岁中了进士,并且受到当时王叔文革新集团的重用,本来在仕途上大有作为,未想因宪宗即位,马上即遭贬谪,囚居荒蛮的永州十年之久,然而,柳宗元在那样的山水中,并没有平静下来。
苏东坡在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我想,那凄惨的情形大概跟柳宗元差不多吧,甚至更为艰难。
但读苏东坡黄州时期的几篇文章,会让人感觉到其中蕴涵着的一种巨大的主体精神力量,这也是苏东坡所最看重的生命独立的问题。
苏东坡一生都保持着从容坦然的心态,保持着积极奋进的行为。
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一种生命的纯真与自然。
他总是以自我与万物同一于自然,又保持着精神上的主动,这样就能用超然的眼光来看待万物,却又保持着生活的热情。
名人对小石潭记的评价

名人对小石潭记的评价?
答:苏轼曾评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这是切当的评语。
在这篇简淡精练的游记中,便包涵着多少细密浓郁、丰富优美的诗味。
此外,前人对柳宗元永州八记评价很高,认为它“笔笔精妙,字字珠圆玉润,是古典文学的极品之一”。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称赞道:“柳州记山水,从其处所形势求之,则能知其高下大小远近离合之分,而不徒曰‘幽深奇峭’也。
”就是说柳宗元游记散文的写景状物,能从所记之景的处所、形势等方面探求,就可懂得其高下、大小、远近、离合的特点,而不只是以为“幽深奇峭”就罢了。
后人认为,“永州八记”继承并发展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是怎样的呢?柳宗元在璀璨的诗坛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人们永远的怀念他。
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如何柳宗元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唐宋八大家”中排第二,后人对柳宗元有很高的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评价过柳宗元,他说:“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
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
在文学上,柳宗元的成就让很多后人望其项背。
他擅长的领域有很多,诗歌、辞赋、散文、寓言故事等等。
并且,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于世。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仕途上的失意,激发了柳宗元的才情,他在文学方面大展拳脚,留下了很多影响深远而悠久的作品。
除此之外,柳宗元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一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运动。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以写实为主,反映现实,他们反对骈文空洞没有内容,提倡文章写作跟随时代而行,不要拘泥于形式。
柳宗元和韩愈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
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柳宗元具有远知卓见,敢于挑战恶势力。
在“永贞新政”中,柳宗元是改革派中的一员,他们想通过改革来改变唐朝衰弱的局面。
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柳宗元依然不畏恶势力低头。
在《黔之驴》、《临江之麋》中,柳宗元借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以驴和麋鹿悲惨的结局暗示黑暗势力的悲惨下场。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有哪些
柳宗元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高,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等等。
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先驱者。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着重反映现实状况,比如社会现状、人民生产生活情形等。
文章只有具备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后,文章才会耐人寻味。
柳宗元和韩愈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和韩愈发起的这场古文运动,推动了散文形式的发展,在文学史具有深远而悠久的影响。
山水游记散文最为著名的就是《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成为柳宗元散文代表作品,景中抒情,情中写景,是柳宗元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柳宗元以游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西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文章开头,交代了自己来永州的原因。
接着,作者用欢快亮丽的语调讲述了自己来到永州后,和友人一起游历了永州的山山水水。
每天醉心于大自然之中,如果走累了就坐在草地上,拿出一壶酒,和友人不醉不归。
如果喝醉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憩一会儿,做个好梦。
夕阳西下,和友人一起回
家。
作者描绘了一幅休闲闲适的生活画卷,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
作者内心十分苦闷,他以酒精麻痹自己的志向,在内心深处他还是一个把酒自酌的孤独者。
散文上,柳宗元注重用朴实的语言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或反映民间疾苦生活,或表达自己对社会黑暗面的抨击。
柳宗元三戒
《三戒》是柳宗元的三篇寓言故事。
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柳宗元借以驴、麋鹿、老鼠三种动物来比喻那些妄自尊大的人。
他们外强中干,如同绣花枕头一样中看不中用,行为处事不知道量力而行,只是一味地凭借自己外力逞强,最终招来了灾祸。
这三篇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黔之驴》,在本篇语言故事中,以驴和老虎作为主角,娓娓道来深刻的道理。
文章讲述了贵州一带原先没有驴子,一个喜欢揽事的人将驴子带到了贵州。
结果发现驴子在这个地方根本没用,便将它放到了山下。
老虎看到驴子身形庞大不敢贸然接近,老虎躲在暗处观察了驴子好几天发现它并没有什么异处。
一天,驴子大叫了一声,老虎吓坏了,一位驴子要攻击它。
结果老虎发是自己多疑了,驴子根本没有注意到它。
老虎慢慢地接近驴子时,驴子用蹄子蹬它,老虎大喜,认为驴子的技能不过如此,便跳起来咬断了驴子的脖子。
成语“黔驴技穷”讲的就是这个故事,《黔之驴》借以驴和老虎的故事来讽刺当时朝廷外强中干的官员,他们没有实力却只懂得冒充声势,身为弱者,要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他们看着可怕,实际上很
好打败。
《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借用麋鹿和老鼠讽刺社会百态。
这三篇作品是柳宗元写于永州,在朝廷为官期间,因新政得罪了保守贵族派,柳宗元遭到贬谪。
他以三篇寓言故事讽刺那些麻木不仁、外强中干的人。
柳宗元的寓言
柳宗元擅写寓言故事,以个性鲜明主角影射社会黑暗丑陋的现象。
《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鹘说》、《谪龙说》、《罴说》、《蝜蝂传》都是柳宗元的寓言作品。
其中,《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出自于《三戒》,也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寓言小品。
《临江之麋》讲述的是,临江的一个猎人打猎时抓到了一只麋鹿,便把它带回家饲养。
麋鹿刚一进门,猎狗们都垂涎三尺,猎人十分生气,狠狠地教训了猎狗。
猎人每天都抱着麋鹿,猎狗们不敢亲近,猎人以为猎狗和麋鹿混熟了,就不会伤害麋鹿了。
逐渐地,猎人便让麋鹿和猎狗们一起玩耍,猎狗们在主人面前,十分温驯,不敢对麋鹿起歹意。
长时间下来,麋鹿将猎狗们当成很好地朋友。
后来,麋鹿走出了家门,在路上碰见了很多野狗,麋鹿以为它们都很友善,便跑过去和它们玩耍。
野狗们看见这只送上门的猎物,十分兴奋,一起合伙起来吃掉了麋鹿。
可怜的麋鹿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死。
柳宗元以麋鹿悲惨的结局讽刺守旧派势力,用辛辣讽刺的语言讥讽了那些仪仗权贵,趋炎附势的卑鄙小人。
同时,也反讽了那些以敌为友,眼光盲目的小人物。
借以麋鹿悲惨命运暗示他们最终的悲惨结
局。
这三篇寓言故事都是柳宗元写于永州,以反喻讽刺的语言抨击了社会丑陋的现象。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