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文学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二)对3-6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3-4岁幼儿: ①经常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 ②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 ③爱护图书,不乱撕乱扔
4-5岁幼儿:
①经常反复看自己喜欢的图书。 ②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
听。 ③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知道
(3)对动画片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1-3岁
(1)喜欢听故事,欣赏儿歌,看动画片,能 简单复述故事或儿歌的部分或一句话。
(2)能大方朗诵儿歌,学唱儿歌。
(3)能主动翻阅图书,对故事或儿歌朗诵、 动画片等文学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4)能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游戏来表演部分故 事内容。
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 ①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要以儿童熟悉的
生活为主。 ②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形象要生动形象鲜明。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
③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结构要简单,情节单 纯有趣。
④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浅显易懂,生 动具体有文采。
(二)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设计的基本结 构
1.第一层次:学习文学作品 2.第二层次:理解体验作品 3.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 4.第四层次: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达
③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 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明白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
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目标
①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 品,积极参加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乐意 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
பைடு நூலகம்
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目标
②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 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学前儿 童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学前儿童文学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明确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2.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3.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及审美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
2.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及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1.学前儿童文学的定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从三方面理解这一概念:1)学前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2)学前儿童文学必须是“婴幼儿”文学3)学前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3.分组讨论:按照这一概念,《哈里·波特》、《西游记》算不算学前儿童文学?引导学生从读者对象、功用、文学特点等方面判断。
4.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二.学生自学第二节内容,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语言特征。
三.介绍婴幼儿心理特征和学前儿童文学的关系1.感知觉(1)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粗线条、大轮廓、重外部特征举狼、兔为例因此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外部形象的描绘,避免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独白。
(2)幼儿喜欢听有节奏的声音学前儿童文学能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3)幼儿的空间时间知觉处于低级阶段,举例为幼儿创作图画书时,要注意背景不能过于复杂。
在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中要尽量使用笼统的时间词汇。
2.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不持久。
什么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东西。
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要有趣、生动才能吸引幼儿。
同时还要以态势语辅助,注意声音的起伏。
不同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不持久。
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要紧凑简短。
3.记忆无意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需要多次反复,这在幼儿认知初期非常明显。
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中总是有意重复。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概述

(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现状
1.建国十七年的儿童文学(主要特征:形式多样) 儿童小说创作:杨朔《雪花飘飘》
叶圣陶《友谊》 童话: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严文井《下次开船》代表当时长篇童话的最高水平。 儿童诗代表人物:艾青 、贺敬之、金近、袁鹰、 柯岩等 儿童散文:代表作:冰心的《再寄小读者》 儿童戏剧:张天翼《大灰狼》、《蓉生在家里》
第一章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第二节 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第三节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第四节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学前儿童文学 的特点; 2.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及语言特点; 3.了解世界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 4.了解儿童文学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掌握 主要作家作品。
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应具有教育性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就具有知识性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应浅显易懂 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应生动有趣 5.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结构应条理清楚
二、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
1.游戏性 2.趣味性 3.直感性 4.幻想性
三、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点
老舍《宝船》、《青蛙骑手》
2.“文化大革命”十年(惨痛、摧残、荒芜、黯 淡) 3.新时期的儿童文学 小说:老:臧克家、陈伯吹、柯岩等
代表人物称为“热闹派”童话作家:郑渊洁:作品 有《哭鼻子的比赛》、《开直升飞机的老鼠》、 《皮皮鲁全传》 刊物:《婴儿画报》、《小朋友》、《娃娃画报》
一、婴幼儿的生理特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婴儿期生理特点(0——3岁) 2.幼儿期生理特点(3——6岁)
二、婴幼儿的心理特征
1.婴儿心理特点 1——3岁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学会走路,开始说话。1岁以前是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案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想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引导幼儿体会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2、教学难点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较为复杂的文学语言。
怎样激发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文学作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理解作品内容。
3、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表演法: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文学作品。
四、教学准备1、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的童话故事、儿歌等。
2、准备相关的图片、道具、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
3、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有趣的音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述《小红帽》的故事时,可以先展示小红帽的图片,问幼儿:“你们知道这个小女孩是谁吗?”2、讲述作品教师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讲述文学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适当运用表情、动作增强故事的趣味性。
注意语速适中,声音抑扬顿挫,根据幼儿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停顿或重复重点内容。
3、提问与讨论讲述完作品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比如,“小红帽为什么要去看望奶奶?”“大灰狼是怎么骗小红帽的?”“如果是你,会怎么做?”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肯定。
4、再次欣赏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幼儿再次欣赏文学作品,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印象。
5、角色扮演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PPT课件

根据文学作品内容,设计相关的延伸活动, 如手工制作、绘画、角色扮演等,进一步巩 固和拓展幼儿的学习成果。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回顾与总结
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介绍了儿童文学的定义、分类、功能及艺术特点, 帮助同学们对儿童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儿童文学的创作技巧
讲解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构思方法、语言 表达等技巧,为同学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指 导。
互动性增强
在数字化时代,儿童文学的阅读方式将更加注重互动性,如 通过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手段,让读者更 加深入地参与到作品中去。
跨界合作与创新
儿童文学将与影视、游戏、艺术等领域进行更多的跨界合作 与创新,拓展儿童文学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未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将更加注重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通 过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儿童健 康成长。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排版美观大方
02
合理安排版面布局,注重字体大小、颜色、间距等细节设计,
使课件整体美观大方。
动画效果适当
03
适当运用动画效果,如渐变、飞入等,增加课件的趣味性和互
动性。但需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04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欣赏 与解读
经典作品欣赏:《小红帽》、《丑小鸭》等
语言简洁明了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长句 和复杂词汇,以便幼儿能够快速
理解。
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幼儿的
想象力。
节奏感强
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如运用 押韵、重复等手法,增强语言的
音乐性和感染力。
插图、排版等视觉元素呈现
学前儿童文学

• ①陶冶性情:听赏念唱音韵和谐 的儿歌是幼儿的天然需要。
• ②开启心智
• ③训练语言:念唱儿歌能帮助幼 儿矫正发音、丰富词汇,有效地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最早的歌专集-
---明代吕坤编著的《演 小儿语》,46首儿歌。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 : 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音韵和谐,好记好诵
(一)婴儿心理特点 1、学会走路,开始说话 2、出现表象思维和想象 3、出现独立性
(二)幼儿心理特点
1、3-4岁时,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都迅速发展。
表现为:模仿。 2、4-5岁时,主要在于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 明显地开始发展。 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化 3、5-6岁时,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表现明显。 表现为:好奇、初步的逻辑思维。
(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1、建国十七年间的儿童文学(1949-1965)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 2、“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最黯淡的十年 3、新时期的儿童文学(1978----)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空前的繁盛
学第前二儿章童儿文歌学
一、儿歌的概念
1、儿歌是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 的短小诗歌。是婴幼儿最早接触、 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婴 幼儿专用的精神食粮”“人之初 文学”
1、语言浅显易懂 2、情节生动有趣 3、结构应条理清楚 4、主题具有教育性 5、内容具有知识性
二、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
1、游戏性 2、趣味性 3、直感性 4、幻想性
三、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点
1、快乐 2、稚拙 3、质朴
第四节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学前儿童文学

学前儿童文学介绍学前儿童文学是专为3至6岁儿童设计的文学形式。
它以简单、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诗歌和图画书为主要表现形式,旨在启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文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温暖、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阅读环境。
重要性学前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个学前儿童文学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1.发展语言能力:学前儿童文学中的诗歌、故事和图画书能帮助儿童扩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想象力:学前儿童文学中的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3.培养阅读兴趣:学前儿童文学中的有趣故事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4.培养情感和社交能力:学前儿童文学中的故事情节往往与儿童生活和情感经历相关,帮助儿童理解情感并培养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
5.培养思维能力:学前儿童文学鼓励儿童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特点学前儿童文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简单易懂:学前儿童文学中的文字简单易懂,语句短小精炼,适合儿童理解和接受。
2.生动有趣:学前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经验,能够吸引儿童的关注和兴趣。
3.富有想象力:学前儿童文学通过描绘奇幻、超现实的情节和场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扩展他们的思维边界。
4.图画配合:学前儿童文学通常配有丰富的图画,帮助儿童理解故事内容,提高阅读乐趣,促进视觉发展。
5.正向价值观:学前儿童文学强调积极的价值观和人格培养,鼓励儿童正面思考和积极行动。
推荐书目以下是学前儿童文学的一些经典作品,推荐给家长和教育者:1.《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是一部富有幽默和思考的图画书,以父子之间的故事为主线,探讨了亲情和成长的主题。
2.《小熊维尼》:这个系列故事以可爱的小熊维尼为主人公,通过他的冒险经历,传达了友情和勇气的重要性。
3.《小王子》:这本经典的故事以诗意和哲学触动儿童和成年人的心灵,让我们思考关于人生和爱的意义。
论述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论述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简洁明了:学前儿童文学的语言要求简单易懂,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型。
这是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过于复杂的句子和词汇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影响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 情节生动有趣:学前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通常富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同时,情节的发展也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让幼儿能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3. 人物形象鲜明:学前儿童文学的人物形象通常比较鲜明,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故事中的人物。
4. 寓教于乐:学前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育,因此在故事中通常会融入一些教育元素,如道德观念、生活常识等。
这些教育元素需要以娱乐的方式呈现,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得到乐趣,又能学到知识。
5. 图文并茂: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视觉刺激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学前儿童文学通常会配有丰富的插图,以增强故事的视觉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6. 重复性强:学前儿童文学的故事通常会有一些重复的元素,如主题、情节、人物等。
这种重复性不仅能够增强故事的节奏感,也有助于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差异:
a.目标指向差异 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目标定位在儿童能 够接受并乐于接受,作品中应富有童 趣、游戏精神和冒险精神 成人文学创作目标指向不同于儿童文 学,具有多向性的特点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差异:
b.文化底蕴差异: 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表现他 们的天性、心理,不强调表现历史 文化内涵,而允许表现出虚化的时 空、淡化的背景,它以人道精神、 温暖与快乐、想象与幻想、幽默与 巧智为主要文化内涵。
1.必须是“文学” 2.必须是“婴幼儿文学” 3.学前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的 一个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 文学:是文学大系统的分支,有文学的一 般特性,符合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 (1)从文学的基本特征看 同成人文学一样,都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 象和真挚丰富的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表 现作家的审美理想并打动读者。 (2)从文学所运用的材料看 同成人文学一样,都以语言为载体,都是 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的读者分为中心读者和非中心读者。
以上三类都是儿童文学的中心读者,这些人都是 以儿童文学为主要欣赏内容的。
还有一部分也在欣赏儿童文学的人(非中心读 者),他以欣赏成人文学为主要内容,兼达欣赏 儿童文学,包括:从事儿童教育的教师、儿童刊 物书籍额编辑及工作者、家长、一些童心未泯的 人、少年老成的人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差异: 成人文学则从时代高度和历史的深度开 掘题材内容,塑造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历史 文化积淀的作品,塑造能够世代相传的艺术 典型为创作的最高目标。它讲究民族的、历 史的、文化的积淀。且成人文学世界是熔注 了作者用深沉思考和丰富内心体验的情感世
界。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差异:
c.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 文学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教育 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儿童文学功能体现为:以娱乐为桥梁 而达到认知教育和审美的统一。 成人文学功能体现为:审美为核心的 多种功能的聚合。
学前:0-6岁,也包括7-8岁的低年级 小学生。 20世纪8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界, 将儿童文学分为三个层次: 婴幼儿文学(0-6岁):“听”故事、 歌谣 儿童文学(7-12岁):“读”童话、 诗歌、科学、歌谣 少年读物(13-18岁):“读”中外 名著、人物传记、科普读物 主要制约因素是:识字能力和接受能
儿歌
儿童诗、儿童故事
少年小说
幼儿故事 → 图画文字、寓言 → 儿
童散文
图画文字
儿童散文、小说
儿童戏剧文学
↑
↑
↑
口头文学
以文辅图
情节性、真实性
明白了读者对象,我们选择创作文 学作品时,才能有针对性地、仅仅 抓住我们的服务对象,满足他们的 心理需要,审美需求和精神成长需 求。
谢谢
——《鼠 年,致老鼠》
1.火车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它妈妈给它起的名字/因为它总生
气发火。 2.汤圆为什么是圆的?
方的汤圆吃不下去,会卡在喉咙 里。 3.椰奶是从哪里来的?
把叶子给牛吃,挤出来的奶就是 牛奶。 4.如果你家门前撞死一只兔子,你
童年的无知, 是回忆的烂漫……
说一说,你年少时有哪些天真 的认知?
学前儿童文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从一首歌和几则孩子的有趣问答 思考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有什
么不同
我喜欢你们——机灵的眼睛,绯红的耳 朵,虽然爱做坏事,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一定要你们洗 脸、洗手、洗澡,还有教会你们自己劳 动,做事不要偷偷摸摸。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一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做猫。
结论
孩子的视角与成人 不同,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 看世界
—所谓儿童,即未满18 周岁 的公民。 —读物即手写的、印刷的, 具有相当长度的,用来发行、 行使的宣告,以阐述、保存 与传播知识为目的的公开出 版物。 —儿童读物则是人类社会专 门为未成年人精神生命成长
—儿童读物的分类:一类是儿童 的启蒙读物、教育思想品德读物、 科普读物、人文历史知识读物、 儿童图书和卡通读物;再有就是 文学读物。 因此,儿童文学是儿童读物的一 种。 —儿童文学与其他读物的不同之 处在于:其他读物主要是以传播 知识、教育为主,儿童文学则以 文学性为主。它是儿童读物中最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差异:
d.接受对象的差异 儿童文学作品有的是专属于儿童的, 如儿歌、童话、儿童故事等,也有 的作品因其故事性或表现深度或艺 术魅力而赢得阅读的, 只是理解层次 不同而已,孩
关键词二
儿童:是为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而创作的适合婴幼儿审美所需要 的文学。作家在创作时就考虑到 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征和 接受能力,使作品的深浅程度与 婴幼儿感知事物的规律、欣赏文 学作品的年龄特点一致。
儿童文学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生动的 拟人手法和充满想象的夸张手段, 叙述了儿童对事物的特殊感受和认 识,牵线易诵,童趣盎然,同时又 蕴含了积极鲜明的主题,富有教育 意义。
——是适合儿童在一定发展阶段上, 阅读和发展的文学。
第一节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一.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 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 的健康成长而创作做或改编的、适 应他们的审美需要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