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内分泌总论
内分泌总论 PPT课件

内分泌组织细胞
• 心血管 • 胃肠、肾 • 脂肪组织 • 脑(尤其下丘脑)
• 心脏:心钠素
• 肺脏:多肽类、5-羟色胺
• 胃肠道:胃泌素、胰泌素、胰酶素、胰多 肽、P物质、肠抑胃肽、神经降压素、舒血 管肠肽、糜蛋白酶素
• 肾脏:肾素、胰舒血管素、红细胞生成素、 前列腺素A1,A2 、1,25(OH)2D3
体 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
(FSH), 生长激素,催乳素(PRL)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
靶 皮质醇,甲状腺激素(T3,T4), 腺 睾酮,雌二醇,孕酮,抑制素,
LH, FSH, 性类固醇激素
内分泌系统由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调节,神经系统也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二)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肢端肥大症
• 病例摘要:刘**,男,40岁,农民,因多食、多饮、消瘦2 个月就诊。
•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食量增加,由原来的每天450g 到每天550g,最多达800g,而体重却逐渐下降,2个月内体 重减轻了3kg以上,同时出现口渴,喜欢多喝水,尿量增多。 与当地口服中药调理一个多月,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 断治疗来我院就诊。病后大小便正常,睡眠一般。
4、内分泌相关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多见于女性,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桥本甲状腺炎
• 高效价的抗甲状腺抗体 • 甲状腺显著肿大 • 50%伴有临床甲减
Graves病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临床表现并不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
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弥漫性 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
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分泌颗粒 滑面内质网、线粒体、脂滴(胆固醇)
(二)激素分泌方式★
胞内分泌:细胞内的化学 物质直接作用在自身细胞
内分泌总论教案

内分泌总论教案内分泌总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掌握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3、了解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激素的分类、合成和释放3、激素的生理作用机制4、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5、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6、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内分泌系统的重要性。
2、讲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
3、分析激素的分类、合成和释放,让学生了解激素的产生和释放过程。
4、讲解激素的生理作用机制,让学生了解激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5、详细介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6、讲解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在人体内的地位和作用。
7、介绍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
四、教学难点1、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需要详细讲解。
2、内分泌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比较多样化,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五、教学反思1、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内分泌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加深学生对内分泌系统在人体内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提高学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内分泌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4、课堂测试: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内分泌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料1、教材:《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参考资料:《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分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3、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等。
第九版内科学配套课件 1 内分泌总论

病因和发病机制
营养病和代谢病的分类
营养疾病 ➢ 蛋白质营养障碍;糖类营养障碍;脂类营养障碍;维生素营养障碍;水、盐营养障碍 ➢ 无机元素营养障碍;复合营养障碍
代谢疾病 ➢ 蛋白质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脂类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代谢障碍;无机元素代谢障碍 ➢ 其他代谢障碍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1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内科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病因和诱因的防治 早期防治 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
诊断原则 防治原则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细胞膜受体 ➢ 核受体和细胞质受体 激素分泌的调节
基础知识
内分泌疾病概况
激素产生过多 ➢ 内分泌腺肿瘤;多内分泌腺肿瘤病 ;伴瘤内分泌综合征 ;自身抗体产生;基因异常;外源性 激素过量摄入
激素产生减少 ➢ 内分泌腺破坏:自身免疫损伤、肿瘤压迫、感染、放射损伤、手术切除、缺血坏死等;内分泌 激素合成缺陷;内分泌腺以外的疾病
--孙思邈
第1章 内分泌总论
授课人:XX XX
第一节 内分泌疾病 第二节 代谢疾病
重点难点
掌握 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原则和方法
熟悉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生理和生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内分泌疾病
基础知识
激素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内科学——内分泌总论

内科学——内分泌总论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神秘而又至关重要的系统——内分泌系统。
它就像是一个精细的“调控中心”,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正常运转。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内分泌这一领域的总体情况。
内分泌系统是由一系列内分泌腺和分布在全身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
这些腺体包括大家熟悉的甲状腺、肾上腺、胰岛,还有不太为人熟知的下丘脑、垂体等等。
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就像是身体里的“信使”,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激素的作用可谓是多种多样。
有的激素能调节新陈代谢,比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对维持体温恒定起着重要作用;有的激素能影响生长发育,像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生长;还有的激素能调节生殖功能,比如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过程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来实现。
下丘脑是这个调节系统的“司令部”,它能分泌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作用于垂体。
垂体就像是“传令官”,接收到下丘脑的指令后,分泌相应的促激素,进而调节靶腺的功能。
而靶腺分泌的激素反过来又会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反馈调节,从而保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
这种调节机制就像是一个精妙的“闭环”,确保了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能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运行。
然而,当这个精密的调节系统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内分泌疾病的发生。
比如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患者会出现心慌、手抖、多汗、消瘦等症状;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则会引起甲减,表现为乏力、畏寒、浮肿等。
糖尿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
诊断内分泌疾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的信息。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测定激素水平、进行激素激发试验或抑制试验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等,也能帮助医生了解内分泌腺体的形态和结构,为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九版内科课件内分泌系统总论

第二节
代谢疾病
内科学(第Leabharlann 版)营养素分类 ➢ 宏量营养素 ➢ 微量营养素 ➢ 维生素 ➢ 其他膳食成分
营养物质的供应和摄取
内科学(第9版)
营养疾病 ➢ 原发性营养失调 ➢ 继发性营养失调
代谢疾病 ➢ 遗传性代谢病 ➢ 获得性代谢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内科学(第9版)
营养病和代谢病的分类
营养疾病 ➢ 蛋白质营养障碍;糖类营养障碍;脂类营养障碍;维生素营养障碍;水、盐营养障碍 ➢ 无机元素营养障碍;复合营养障碍
代谢疾病 ➢ 蛋白质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脂类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代谢障碍;无机元素代谢障碍 ➢ 其他代谢障碍
内科学(第9版)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病因和诱因的防治 早期防治 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
诊断原则 防治原则
内科学(第9版)
内分泌疾病诊断
临床表现 ➢ 临床内分泌疾病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功能诊断 ➢ 激素相关的生化异常;激素测定 ;激素代谢产物测定;激素的功能试验
定位诊断 ➢ 影像学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细胞学检查或者活检;静脉导管检查
病因诊断 ➢ 自身抗体检测;染色体检查;基因检查
内科学(第9版)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内分泌疾病 第二节 代谢疾病
重点难点
掌握 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原则和方法
熟悉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生理和生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内分泌疾病
内科学(第9版)
基础知识
激素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 垂体 ➢ 甲状腺 ➢ 甲状旁腺 ➢ 肾上腺 ➢ 性腺 ➢ 其它部位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
激素的作用方式 ➢ 内分泌 ➢ 旁分泌 ➢ 胞分泌 ➢ 神经分泌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症状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症状在现代医学中,内分泌系统疾病是一类较为常见且复杂的病症,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而中医内科学在诊治这些疾病的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的。
以糖尿病为例,中医称之为“消渴病”。
其主要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
在诊治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患者表现为口渴多饮、烦热多汗、舌红苔黄、脉洪数等,多属于上消,即肺热津伤证。
治疗时会采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方法,常用的方剂有消渴方加减。
若患者出现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等症状,则多属于中消,即胃热炽盛证。
此时的治疗原则为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常用玉女煎加减。
对于下消患者,若表现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唇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多为肾阴亏虚证。
治疗应以滋阴固肾为主,六味地黄丸加减是常用的方剂。
若患者出现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等症状,则多为阴阳两虚证。
此时的治疗则需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常用的方剂为金匮肾气丸加减。
甲状腺疾病在中医内科学中也有相应的诊治方法。
比如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多有心悸、手抖、多汗、烦躁易怒、消瘦、突眼等症状。
中医认为,其多由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伤阴津所致。
治疗时会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滋阴养血为主要原则,常用方剂有丹栀逍遥散加减。
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出现畏寒、乏力、嗜睡、浮肿、记忆力减退、月经不调等症状。
复习资料 内分泌系统名词解释

内分泌系统-名解注:黄色高亮名解为以往考题。
By余轶凡一.组胚1.分泌含氮激素细胞(Nitrogenous hormone-secreting cells)/甲状旁腺细胞的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 of cells of parathyroid gland):分泌含氮激素的细胞,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和被膜包裹的分泌颗粒。
2.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Steroid-secreting cells )/肾上腺皮质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细胞质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和脂滴,无分泌颗粒。
3.垂体远侧部细胞(Hypophysis pars distalis cell):包括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嗜碱性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嫌色细胞。
4.嗜酸性细胞(oxyphil cell):5.嗜碱性细胞6.嫌色细胞7.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的分类:同上8.腺垂体的分区(subdivision of adenohypophysis):腺垂体分为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9.垂体细胞(pituicyte):神经垂体的神经胶质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胞质内含脂滴和脂褐素。
具有支持和营养神经纤维的作用。
10.赫令体(Herring body):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运送至神经垂体,一些分泌颗粒在轴突沿途或轴突终末聚集成团,构成光镜下均质状的嗜酸性小体。
11.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与垂体远侧部之间的血管系统。
由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初级、次级毛细血管网构成,是下丘脑调节远侧部的桥梁。
12.垂体门脉循环(英文):同上13.下丘脑促垂体区(Hypophysiotrophic area):小神经内分泌细胞散在分布于下丘脑,主要位于室旁核小细胞部和弓状核,细胞所分布的区域称为促垂体区。
内科学系统整理-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2、甲状腺3、甲状旁腺4、胰腺内分泌部5、肾上腺6、性腺7、胸腺8内分泌细胞:分布于脑(内啡肽、胃泌素),胃肠(30多种胃肠肽,如胃泌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胃动素),胰(生长抑素、胰多肽),肾(肾素、前列腺素),肝(血管紧张素原),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NO),心房肌细胞(心房钠尿肽),脂肪细胞(瘦素Leptin)低钾血症病因:1. 摄入缺乏:长期饥饿、昏迷、吸收障碍、神经性厌食2. 排出过多:①非肾性失钾:过多出汗、腹泻、呕吐②肾性失钾: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利尿药、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镁缺失3.钾向细胞内转移:代谢性碱中毒、过量胰岛素使用、大量细胞生成、周期性瘫痪临床表现:1. 心血管:洋地黄毒性耐受下降、心律失常、加重心衰,甚至心脏骤停2. 肌肉:肌无力、疼痛、痉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3. 肾脏:引起加重代谢性碱中毒40~80mmol不等2. 对因治疗:纠正碱中毒、改用保钾利尿剂3. 注意:①禁用洋地黄类药物;②见尿补钾;③氯离子可以提高肾的保钾能力高钾血症病因:1. 摄入过多:高钾食物、含钾药物、输入库存血2. 排除减少:①肾小球滤过下降:急性肾衰竭②肾小管分泌减少:醛固酮减少症3. 钾向细胞外转移:酸中毒、大量细胞坏死〔挤压、烧伤〕、应用高渗药物临床表现:1. 心血管: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2. 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升后降,感觉异常、嗜睡、乏力3. 内分泌:引起加重代谢性酸中毒,胰岛素分泌增加2. 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①输注碳酸氢钠溶液②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再参加葡萄糖酸钙可对抗心肌毒性3. 促进钾离子排泄:①排钾利尿剂②阳离子交换树脂③血液透析高渗性脱水病因:1. 摄入缺乏:吞咽因难,重危病人的给水缺乏,断绝水源2. 丧失过多:高热大量出汗、甲亢、大面积烧伤、尿崩、呕吐、腹泻临床表现:轻度缺水:口渴中度缺水:极度口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丘脑
主
要
甲状旁腺
的
内
分
泌
腺
体
内分泌学主要概念
激素的分泌方式
内分泌:内分泌腺、组织将分泌产物(激素 )直接释放入血传递到全身各组织细胞(远处和 相近的靶细胞),发挥生理效应
旁分泌:通过细胞外液局部或邻近传递 自分泌:分泌的物质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发
挥调控作用 胞内分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直接作用在自身细胞
主要内容
• 内分泌学主要概念 • 激素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 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4
内分泌学主要概念
5
内分泌学主要概念
内分泌系统组成: 1.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性腺、胰岛 2.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分布在心血管、胃肠、肾、
脂肪组织、脑(尤其下丘脑)
蛋白磷酸化—产生生物作用; 2. 激素与G蛋白偶连的受体结合—激活环化酶或
磷脂酶C—产生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蛋白磷 酸化—产生生物作用。
14
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发挥生物效应 -转变为活性激素 -受体识别微量激素,与之特异性受体结合 - 将信息在细胞内转变为生物活性作用
激素的作用机制
细胞膜受体-肽类、胺类、 细胞因子、前列腺素
磷酸化途径: 激素-受体复合物 受体构象改变和二聚体化
细胞内
第二信使:cAMP, Ca,IP3三磷酸肌醇和 DAG二酰基甘油等· 细胞质蛋白磷酸化
核内
转录因子磷酸化,调控基因表达
细胞代谢改变、细胞生长分化
非磷酸化途径:Ras连接通路、JAK-STAT通路
激素的作用机制
细胞质或核内受体-类固醇激素、T3、VitD、视黄酸
31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功能
内分泌系统不仅调控正常的免疫,内分泌系统本身 也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1型糖尿病 桥本甲状腺炎 Addison 病等 这些疾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2020/12/17
32
主要内容
• 内分泌学主要概念 • 激素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 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18
主要内容
• 内分泌学主要概念 • 激素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 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19
20
主要的下丘脑、垂体、靶腺激素
21
主要的下丘脑、垂体、靶腺激素
22
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The feedback regulation of endocrine system) 指下丘脑、垂体、与靶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 性腺)之间存在的反馈调节,亦存在于内分泌腺和 体液代谢物质之间,分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regulation)和负反馈调节(Neg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反馈调节是内分泌系统 的主要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最常见。
23
如果反射的效应反过来进一步加强引起该反射 的动因,使反射中枢的活动更为加强,则称为正 反馈。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节
神经中枢
神经刺激
释放激素
超短反馈
} 下丘脑
抑制激素
短反馈
垂体
长反馈
外界刺激
靶腺
周围组织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
TRH (-)
TSH (-)
T4 T3
10
激素的分类
11
激素降解与转换
• 激素通过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而转运 大靶组织部位发挥作用,并经肝肾和靶细胞 代谢降解而灭活。
激素作用的机制
13
激素作用的机制(一) 细胞膜受体途径
• 此途径激素多、作用机制复杂,可以通过磷酸化和 非磷酸化途径介导各种生物效应。
• 常见的磷酸化途径作用机制: 1. 激素与蛋白激酶受体结合—蛋白激酶激活—
内分泌学主要概念
激素( Hormone ):激素是指细胞分泌的一种
物质,经循环或细胞外液通过其特异受体作用于其 它细胞或自身发挥其生物调节作用,它对机体的 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 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9
主要内容
• 内分泌学主要概念 • 激素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 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聚体
类固醇反应元件-转录因子
类固醇细胞质受体作用步骤
• 第一步是激素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 体复合物。
• 第二步是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 合物,从而激发DNA的转录过程,生成新的mRNA, 诱导蛋白质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
• DNA激素反应元件:与激素作用的特定DNA序列。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疾 病疾病
第一章 总论
1
讲授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常见内分泌疾病的常用诊疗原则和 方法。
二、熟悉激素的分类及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 节。
三、了解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的相互调节,了解临床内分泌学的范围,与 临床各科的关系及其在临床的重要性。
•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原发性:发生在腺体本身: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继发性:①继发于下丘脑、垂体的病变,
如垂体功能减退所致的甲减; ②可继发于非内分泌病的内分泌功能紊乱,
异位ACTH综合征
2020/12/17
35
内分泌疾病分类(三)
一、激素产生过多 1.内分泌腺肿瘤:如各种肿瘤(包括ACTH肿瘤、GH腺
瘤、PRL腺瘤等)、甲状腺腺瘤、胰岛素瘤、醛固 酮腺瘤、嗜铬细胞瘤等 2.多内分泌腺瘤 3.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4.激素代谢异常:如严重肝病雌激素水平增多,雄烯 二酮在周围组织转变为雌二醇增多 5.自身免疫 6.基因异常: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的醛固酮增多症射 由于染色体互换异常所致 7.外源激素过量
2020/12/17
33
内分泌疾病分类(一)
内分泌疾病分类: 按功能分类 功能减退
内分泌疾病
功能亢进
2020/12/17
内分泌腺破坏 内分泌激素合成缺陷 内分泌腺以外的疾病
内分泌腺肿瘤 多内分泌腺瘤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激素代谢异常 医源性内分泌紊乱
自身免疫、基因异常
内分泌疾病分类(二)
按病变的部位分类
周围组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丘脑 (+)
CRH (-)
垂体 (+)
ACTH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C ortisol
周围组织
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
29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三)
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
免疫系统通过免疫活性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和众多的淋 巴因子调节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功能,灭活入侵异物, 保护机体的完整性。而一些细胞因子可促进一些激素的分 泌,如白细胞介素-1和2可促进ACTH、皮质醇、生长抑素的 分泌、抑制TRH和TSH的分泌;而内分泌激素对免疫系统有 明显的影响,如SS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组胺的释放, 糖皮质激素可全面抑制淋巴因子合成及其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