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ch11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合集下载

第八篇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及现代派建筑与代表人物

第八篇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及现代派建筑与代表人物
第九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及现代 派建筑与代表人物
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的பைடு நூலகம்色各样风格的建筑 流派的作品;狭义的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 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在一些英文文献中,常用小写字 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表示广义的现代建筑,以 大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或Modernism表示 狭义的现代建筑。 在本文中用“现代建筑”表示广义的,而用“现代主义 建筑”或“现代派建筑”表示狭义的。在20世纪初期, 现代建筑曾经被称为新建筑(new architecture)。
现代主义建筑
表现派、风格派、构成派等原是美术方面的派别。它们 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主要是在造型风格方面。要解决建筑 向何处去的问题,还需要回答一系列实际的与理论的课 题。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提出的功能 要求;建筑如何同工业和科学技术相配合;建筑如何适 应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建筑师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等等。在这些方面,19世纪下半叶以来已有一些人作过 探索。在此基础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批青年 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比较激进的改革建筑创作的主张, 并且推出一批大胆创新的优秀作品,大大推动建筑改革 走向高潮。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和L.密斯·范·德·罗, 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现代主义建筑
战后初期影响较大的有表现派(expressionism)、风 格派(de stijl(也称新造型派neo-plasticism或要素派 elementarism)和构成派(constructivism)。德国、 法国、荷兰以及十月革命后最初几年的苏联是这些新 流派最活跃的地方。由E.门德尔松设计1919~1920年 建造的德国波茨坦市的爱因斯坦天文台是表现派的代 表作品。建筑师G.T.里特弗尔德1924年设计的荷兰乌 德勒支市一所小住宅体现了风格派的特征。苏联美术 设计师B.E.塔特林1929~1930年所作的第三国际纪念 碑建筑设计方案是构成派的作品。

中外建筑史—现代主义建筑及其代表人物

中外建筑史—现代主义建筑及其代表人物

建筑师设计思想的共同点:
①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②注重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③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高度。 ④主张创造建筑新风格,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像一致。 ⑤认为建筑史间是建筑的主角,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是史间和体量的总体构 图。并考虑时间因素,形成“
空间一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⑥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第二节: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一、彼得·贝伦斯
人物简介:
1、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2、著名建筑师; 3、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 4、“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设计师; 5、德国工业同盟最著名的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 6、主要成就: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教育; 7、设计观点: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字分析,拒绝复制历史风格,坚持几何 图形的理性主义的美学原则; 8、学生包括: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重要代表人 勒·柯布西耶、建筑理论家先驱密斯·凡·德·罗。
• 1920年,勒·柯布西耶在巴黎同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创办了《新精神》杂志,为新建筑摇旗 呐喊。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为现代建筑运动提供了理论根据。
• 1926年,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 • 1928年,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 • 1929年,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这些建筑不仅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而且成为建筑史上的传世之作。 • 192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在斯咚}加特举办的住宅博览会,成为现代建筑的一次正式宜言。 • 1928年,在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的倡导下,在瑞士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现代建筑师组
中外建筑史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
(2)包豪斯办学方针和设计理论 P.166
办学方针: a)倡导自由创造的设计、反对因循守旧、简单模仿、墨守成规 b)把手工艺于机器生产集合起来,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 的设计 c)强调各门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要向 抽象绘画和雕塑学习 d)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e)学校教育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设计理论: a)艺术与技术应达成新的统一 b)设计的目的是人而非产品 c)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蒙德里安 – 红、黄、蓝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几种表现
• 代表作品 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 蓝椅”、乌德勒支住宅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几种表现
乌德勒支住宅 ① 建筑被分解成 点、线、面、体 等几种重要的逻 辑组合 ② 墙板横竖相间、 错落有致 ③ 不透明的墙篇 与透明大玻璃窗 户形成虚实对比 ④ 注重立面构成 语言的抽象性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几种表现
• 战后初期影响较大的有 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 格派和构成主义。 1、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重在表达艺术 家的主观精神,在表现形 象上常采用奇特、夸张的 建筑提醒表现某些天文台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几种表现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意大利青年建筑 师马里内蒂发起《未来主义宣言》,他认 为: (1)建筑风格不仅要追求形式的改变,未 来的城市应具有全新的功能; (2)没有图画、雕塑,混凝土、钢和玻璃 组成的建筑也能给人美感; (3)城市交通用许多交叉枢纽与金属步行 道和快速传送带联系起来; (4)建筑必须使人类自由地、无拘无束地 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把抽象几 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成绘画和 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很像 工程结构物,如塔特林设计的 俄国第三国际纪念碑。

外国建筑史——五位大师详述

外国建筑史——五位大师详述

外国建筑史——五位大师详述(2010-04-07 10:20:26)转载标签:分类:建筑考研——中外建筑史外国建筑史五位大师详述校园五位现代派建筑大师1.格罗皮乌斯(1887~1969)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

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

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外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及代表人物共32页

外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及代表人物共32页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外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及代表人物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Thank you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及其代表人物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及其代表人物

四、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及风格
1、设计原则 功能为出发点,是“从内到外 从内到外”的设计,与古 (1)功能: 建筑设计以功能 功能: 功能 从内到外 代以造型 造型为出发点, “从外而内 从外而内”的设计方法不同。 造型 从外而内 (2)技术: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运用新技术。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 技术: 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 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框架结构,有利于进 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行灵活的室内空间分隔。) 建筑的经济性,力求“多、快、好、省”,与古代帝 (3)经济性: 注重建筑的经济性 )经济性: 建筑的经济性 王将相建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且需要高技术的工人不同。在工 业社会,低成本高效率,已经成为趋势,所以不需要高技术的建筑工人。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张灵活处理建筑造型, (4)构图创新: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构图创新: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突破传统的构图格式。 突破传统的构图格式
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与人息息相关,它比建筑平面、 (5)空间: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空间: 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立面更重要。 高效率, (6)美学: 以柯布西埃的“机器美学”为代表,强调高效率,像机器一 )美学: 高效率 样简洁,废弃建筑外装饰 样简洁,废弃建筑外装饰,与以前“视觉美学”带给人们感观上的冲击不 同。“机器美学”开发了感观以外的东西,是一种实用的美学或应用美学。 (7)社会性: )社会性: A、现代建筑派认为建筑具有社会功能(社会效益),能解决社会问题。 、 建筑具有社会功能( 建筑具有社会功能 社会效益) 柯布认为能代替革命,格罗皮厄斯认为应该把包豪斯建为社会大教堂。 B、建筑师具有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建筑创作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 、 通过社会建筑创作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 式,不要人们再住在没有阳光,封闭的房子中。同时建筑师也就具有了社 会改良的责任。这与古代建筑师由宗教的,或御用支配,离开了权势无法 开展建筑活动不同。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资料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现代开端:1917年,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 18世纪下半叶一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 19世纪下半叶一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 20世纪初一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 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一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 —1660年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 英国工业革,到1789 —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尺氏、 、、>:弟八早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 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一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 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 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一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达到了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19世纪下半叶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外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及代表人物课件

外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及代表人物课件
罗比住宅
2、东京帝国饭店
1915年,赖特受邀设计东京帝国饭店,平面大体为H形,有许多内庭院。墙面 是砖砌的,用了大量的石刻装饰。它是西方和日本的混合风格。 为赖特赢得声誉的是建筑结构上的成功。它采取了一些新的抗震措施,使它在 1923年东京大地震中奇迹般的保存下来。
东京帝国饭店
3、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
被查封。 1937年应邀到美国,1938-1958年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并完成了校园规划和主要建筑设计,从此定居美国。 40年代后期,他不断发展钢和璃在建筑中的应用,设计了许多经
典作品,赢得了无数荣誉。
19.1.1建筑思想理论
1919—1924年间,密斯.凡.德.罗先后提出了5个 建筑示意方案,其中有两个玻璃摩天楼,强调建 筑要符合时代特点,重视建筑结构和建造方法的 革新。
19.2.2主要作品评析
1、草原式住宅
草原式住宅大都坐落在郊外,用地 宽阔,环境优美。
平面常作成十字型,以壁炉为中心, 起居室、书房、餐室围绕壁炉布置,卧 室设在楼上。室内空间既分隔又联通。
建筑外形上,高低不同的墙垣、坡 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叠的水 平阳台与花台组成的水平线条,以垂直 的烟囱统一起来,显得舒展、安定而又 丰富。
在盘旋而上的坡道上陈列美术品确是别出心裁,它能让观众从各种高度看到 许多奇异的室内景象。但同美术展览的要求是冲突的。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室内
19.2.3建筑艺术特色
在建筑艺术方面,赖特确有其独特之处。 ➢ 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渗透, 又有幽静隐蔽的特色。 ➢ 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 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 ➢ 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 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用空间
范思沃思住宅
–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 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 的封闭空间,其他地方 全部是开敞的
–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 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 复加的地步。
–是密斯“少就是多”的 完美体现。也是他国际 主义风格达到一个新高 度的标志。

国际主义风格的另一个体现: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布朗楼(1939-1958) 密斯认真研究了该建筑的浅黄色砖和暴露的黑色钢梁柱,一丝不苟,做到 精美的程度,这种处理的实质在于其规则性、艺术性而不是功能性。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 行政、 办公、 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实习工厂 图书馆 学生宿舍 –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 –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 教学楼 (勒〃柯布西耶)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密斯〃凡〃德〃罗)

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 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包豪斯教学特点:
–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强调各艺术间的 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 和新结构的 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 活。
三、革新派建筑师在战后初期对新建筑形 式的探索
–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
– 坚持创新的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与构成主义 • 战后初期经济拮据的状况促进了建筑讲求实用的倾向; • 新的建筑类型要求新的建筑形式; • 战后的社会思想状况给建筑革新提供了有利的气氛。

表现主义
– 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 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 和戏剧。表现主义者认为艺 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 观感受和体验。 – 反对存在的一切文明成果, 包括语言、艺术,是一种艺 术上的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 义; – 强调人的自我感觉、想像力。
教学楼
行政、 办公、 图书馆
学生宿舍
实习工厂
饭堂兼 礼堂
包豪斯校舍

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

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设 计体现了“包豪斯”的 设计特点:
实习工厂
行政、 办公、 图书馆
–重视空间设计,强调
反对传统形式,认为艺术灵感来源于技术成就;
源于当时欧洲流行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未来主义作品

未来主义绘画

未来 主义 绘画

未来主义摄影

未来主义设计

未来主义设计

未来主义橱窗设计

未来主义建筑设计
– 意大利罗马圣洛伦索 Soundscape Towers –
风格派与构成派
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 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40 年的人生,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 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 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 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 归宿

住宅设计
七、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大师,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 积进分子和主将。 –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1928年他与格罗皮乌斯、密斯• 凡•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 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 器”。 –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屋 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
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的造型设计有启发意义。
红蓝椅
– J.J.P. 奥德 – 鹿特丹“联合咖啡馆” (1924-1925)
四、20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 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 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建筑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 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新材

标志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现代设计教 育正式开始。
战后初期建筑
二、建筑技术的发展(把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新材
料、新技术加以完善并推广应用)
– – – – –
结构技术进步(大跨度建筑、壳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技术应用普遍; 新型建筑材料(铝板、玻璃纤维等)应用; 建筑设备快速发展(空调、卫生洁具); 施工技术提高。
学生宿舍 教学楼 饭堂兼 礼堂
功能与结构效能 –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 目的性、材料性能、 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 直接联系起来。
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 的教学方针与方法均对 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 极大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 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
– 这座四层工厂成为后来多层 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 的先声。


3)摩天大楼: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 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 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 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 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 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 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 总高达158米,建筑 向上的气势。 物底部,除中央的交 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 通设备电梯用地处, 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 全部留作一个开放的 隔热玻璃作幕墙,这占外 大空间,这样就便于 墙面积 75%的琥珀色玻 交通,使它显得清高, 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 不同凡响; 格,使大厦在纽约众多的 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 昂贵的建材,和密斯精心 的推敲及施工人员的精确 无误的建造使大厦成了纽 约最豪华精美的大厦。被 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 品之一。

城市设计方面:城市集中主义
–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 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 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 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
饭堂兼 礼堂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 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还对此作了 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 凡〃德〃罗主持下,在德国 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 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

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 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料、新技术、新形式)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 代派建筑。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 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 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 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 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构成派—俄国
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 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 特别是雕刻,很像是工程结 构物。

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 设计:塔特林 设计思想:用构成来表现,用 造型自身的规律,将建筑分解 成一些要素来进行构成。
风格派

代表作 风格派荷兰乌德勒支住 —荷兰

由荷兰的 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 设计:里特维德 形象的 组合和构图。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或“要素派”。 由简单的立方体,光板片, 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 穿插成的建筑。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 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 用品设计
六、密斯〃凡〃德〃罗

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 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 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
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 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 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 致的细部。 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 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 艺术特色。
少就是多:最经济的原则,
最简洁的构造,最简单的结 构体系,最简约的空间形式

1)流动空间 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 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

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 主要特点是:隔墙有玻璃的和大理 石两种;位置灵活,形成半封闭半 开敞的空间。室内和室外互相穿插。 – 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 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 处理。简单明确,干净利索。 –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 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 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 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 – 突出材料的固有颜色,纹理和质感。
第十一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 派与代表人物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社会背景 与建筑活动
–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陷入经济和政治危机; – 战争导致社会混乱、破坏严重; – 要求快速进行住宅建设和城市恢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资本 主义国家对于权力、势力范 围、政治地图的重新分配的 必然过程。 – 旧秩序崩溃
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 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 座绝对主义的殿堂; 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 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 4)技术精美。密斯在60 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 年代把自己的设计形式提 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 高到精益求精的高度。 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 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联邦德国的 柏林新国家艺 术博物馆:整个建筑空旷 单一,仅仅是一个大屋顶 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 钢铁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 墙,简单,是当时世界建 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
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 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 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