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10篇

合集下载

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锦集十篇

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锦集十篇

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锦集十篇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篇1我已经上五年级了,四年级的数学老师窦维宾的身影已经远去,也许很难见到他,但是他的教诲之恩,令我终身难忘。

窦老师相貌英俊,和蔼,中等个子。

头发又浓又密,鼻梁上面,架着一副眼镜。

一双烔烔有神的大眼睛好像能看透迷宫同学的心思。

窦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早上他来到教室给我们上课。

每次上课都会讲一些幽默的话语,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怪不得他姓“逗。

”但是在他的背后却是无数滴辛劳的'汗水。

在办公室里,还有许多作业排着队,等着批改。

下课时,他总是回到办公室,连水都不喝一口,就开始备课,时不时拿起笔来做记录。

他的背影成了我未来的道路。

晚上,夜深人静,他仍然坐在办公室里无私忘我地备课,他的身影还在灯下时隐时现。

窦老师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学生。

有一次,我数学考试粗心大意,把270*3看成了27*3,结果数学成绩从第一名滑到了第四名。

当时我觉得,不就是一个零嘛,用得着扣2分吗?可老师却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说:“虽然只是个零,但它反应了你的学习态度不够严谨,现在不该正,今后你考试还会错。

”这句话在我的心湖荡漾开最美的涟漪,也在学习的道路上一直鼓励我前进。

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一个无私奉献,既严格要求自己,又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他在我的眼里成了最美丽的灯塔,照亮我未来的道路。

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篇2“洗刷刷,洗刷刷!哦耶!”我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做着家务,真是惬意呀!“睿儿!你来把这一堆雨伞收拾一下吧!”“好嘞!我马上来!”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妈妈身边。

我一边收拾雨伞,一边哼着小曲儿:“啦啦啦!啦啦啦!我是收拾雨伞的小能手!”“咦?奇怪!这把雨伞怎么摇摇晃晃的,一点儿都不稳呀!”我感动异常纳闷儿。

妈妈也闻声赶了过来,我们仔细观察了一番,这才发现其中一根与伞柄连接的“骨子”断裂了,“那为什么断裂了一根骨子雨伞就不能用了呢?一般的.影响应该不会很大呀!”我感到非常疑惑。

妈妈把珠子转动了一圈儿,一下子就想出了答案,但她还是俏皮地说:“你猜一下!”看我一脸的疑惑,妈妈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嘻嘻地说到:“你看,这”骨子“和伞柄间都有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能让每把雨伞收缩自如;如果是四边形,就会摇摇晃晃,不稳定、不平衡,用起来会很不方便。

四年级数学周记15篇

四年级数学周记15篇

四年级数学周记15篇四年级数学周记15篇四年级数学周记1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教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玩耍,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教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教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

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擅长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兴趣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四年级数学周记2 9月26日星期日晴今天,我同妈妈一起去买菜,街上的菜铺可真多呀!我和妈妈看的眼花缭乱。

我妈妈开场挑选了,她左挑挑,右挑挑,上挑眺,下挑挑,最后,她终于在一个菜铺挑到了她认为好的西红柿,西红柿是2元钱一斤,她买了1斤9两,她给了卖菜的3元,卖菜的找给了我妈妈1毛钱。

她又买了排骨,排骨是5元一斤,她买了2斤2两,她给了卖排骨的50元,卖排骨的找给了她39元。

她又买了土豆,土豆是1元钱1斤,她买了3斤3两,她给了卖菜的5元,找了她1元7角。

她又买了豆芽,豆芽是1元钱1斤,她买了5两,给了卖菜的1元,找了5角。

她又买姜,姜是2元1斤,她买了1斤半,给了卖姜的10钱,找了9元。

她买菜一共花了18。

7元。

四年级数学周记3 今周,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从末尾算起,小数的数满十向前进1,进的1不要忘了加上,退的位不要忘了减。

整数中的一些运算律在小数中同样使用,比方说: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小数中也同样能用,如:0.1+0.9+0.3=?用加法结合律能结合成(0.1+0.9)+0.3,这样能简算。

四年级数学周记十篇

四年级数学周记十篇

四年级数学周记十篇四年级数学周记篇1今周我们没有学习新课,而是在复习,因为下一周就要考试了!!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三角形的知识,复习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有哪几部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是要知道三角形必须是三条线段围成的!还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是等于,等于的话就平起来了,等不能是小于啦。

我还复习了等腰三角形底角和顶角的计算公式,如下:顶角=180°-底角*2,底角=(180°-顶角)/2.老师说了怎样画一个高。

现在我们复习一下吧!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老师还说了,直角符号“底”上标。

我会抓紧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

四年级数学周记篇29月26日星期日晴今天,我同妈妈一起去买菜,街上的菜铺可真多呀!我和妈妈看的眼花缭乱。

我妈妈开始挑选了,她左挑挑,右挑挑,上挑眺,下挑挑,最后,她终于在一个菜铺挑到了她认为好的西红柿,西红柿是2元钱一斤,她买了1斤9两,她给了卖菜的3元,卖菜的找给了我妈妈1毛钱。

她又买了排骨,排骨是5元一斤,她买了2斤2两,她给了卖排骨的50元,卖排骨的'找给了她39元。

她又买了土豆,土豆是1元钱1斤,她买了3斤3两,她给了卖菜的5元,找了她1元7角。

她又买了豆芽,豆芽是1元钱1斤,她买了5两,给了卖菜的1元,找了5角。

她又买姜,姜是2元1斤,她买了1斤半,给了卖姜的10钱,找了9元。

她买菜一共花了18。

7元。

四年级数学周记篇39月26日星期日晴今天,我和爸爸去书店买书。

我们来到书店。

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书,来到收银台。

爸爸说:“你这本书12。

6元,我这本书16。

3元,我再拿3支1。

5元的圆珠笔,给了50元还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对了,剩下的钱就给你买雪糕吃。

”我想:50减12。

6加16。

3加1。

5乘3的和等于16。

6元。

我说:“16。

关于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模板10篇

关于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模板10篇

关于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模板10篇关于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模板10篇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我们既增长了见识,也锻炼自身,制定一篇周记吧。

快来参考周记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篇1今天,我和爸爸去书店买书。

我们来到书店。

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书,来到收银台。

爸爸说:“你这本书12.6元,我这本书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圆珠笔,给了50元还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对了,剩下的钱就给你买雪糕吃。

”我想:50减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于16.6元。

我说:“16.6元。

”“好,这16.6元就给你买雪糕吃。

”爸爸爽快地说来到雪糕店,爸爸又问我:“我买2个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还剩多少钱?”我想:简单,16.6减1.5乘2,等于13.6元。

我说:“还剩13.6元。

”爸爸说:“不错嘛!还可以。

”我生气地说:“你小看我啊,这可是二年极的题目。

我要是连这些都不会,我还是五年级的学生吗?”数学在生活中是离不开的。

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篇2在生活中,每一处都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和用好数学。

同时,也因为数学是离不开生活的,所以我们也会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难解的数学题。

记得有一次,我们到叔叔家里玩。

玩着玩着,叔叔拿了10个硬币走了过来,说:“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吗?”“当然想啦!”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我望着叔叔,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感觉到叔叔好像在耍什么把戏似的。

“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就要回答我的问题,谁答对,硬币就全归他了。

”说完,叔叔就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10个硬币放进3个杯子里,使每个杯子里的硬币数都是奇数,看谁能找出最多的方法。

”听完叔叔的题目,大家冥思苦想。

只见表弟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表姐坐在椅子上冷静地思考着。

不一会,我看见妹妹找来了材料,试着做。

可是,做了很久,妹妹还是没找到具体解题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周记

四年级数学周记

四年级数学周记四年级数学周记集合10篇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写周记,就是在准备写周记吧。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周记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周记篇1这一周我们学了角的认识,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角有五种,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角里面有几个固定的,比如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

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我们还学了怎么使用量角器画角,首先中心点与角的顶点对齐,零度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最终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角就是多少度。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一度的角,计作:1°。

我容易错的地方是:开始的时候不会画角,画的方法不对。

我一开始困惑的地方是:预习的时候,不会放量角器。

这就是我一周的收获。

四年级数学周记篇29月26日星期日晴今天,妈妈跟我说:“雪飞,跟你玩个游戏吧!”我说:“好呀!”妈妈拿来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了一根指针。

纸板平均分成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

“妈妈,游戏规则是什么?”“游戏规则很简单:指针转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

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

”我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次都输。

“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问妈妈。

妈妈说:“你自己想想吧!”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终于让我想起了:单数+双数=单数。

这下子我明白了,假如指针转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双数;假如指针转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单数。

所以,指针转到任何一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单数。

四年级数学周记篇3今周,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从末尾算起,小数的'数满十向前进1,进的1不要忘了加上,退的位不要忘了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四年级年级数学周记10篇今周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主要是单位换算和近似数。

我们学习了单位进率表:长度单位: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米(1000)毫米厘米(100)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重量单位:吨(1000)千克(1000)克人民币:元(10)角(10)分元(100)分知道了这个进率表,我们可以做很多类型的题目,比如单名数换单名数(有一个单位的叫单名数),单名数换复名数(有两个单位的叫复名数)。

那具体该怎么换呢?大单位变小单位,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小单位变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小数求近似数和改写,小数求近似数和整数一样,都是四舍五入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今周学习了这些知识。

6月9日星期一晴转阴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

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

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

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星期二晴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

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

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

4立方厘米。

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

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星期三晴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

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

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

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

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

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

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结果,我失败了。

实验测得的筷子体积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计算的筷子体积相差甚远。

起初,我还有些不相信,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烧杯的口径太大了,即使烧杯没有装满水,人的视觉也会看成是装满的,加之筷子的体积又太小,且烧杯的刻度又过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

因此,我得改进改进实验方法才行。

相信我会成功的,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6月12日星期四晴自从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我就捉摸改进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

这天中午,爸爸,妈妈有事没有做饭,于是我们决定到外面吃饭。

到餐馆点了菜后,妈妈为了不让我等烦,特地点了一杯果汁。

果汁一上来,我就大口吸了几下,妈妈害怕我将果汁喝完,没有胃口吃饭,便叫我少喝果汁。

菜还没有上,我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于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来,对准水面吹了几口气,水面就起了几个泡泡,瞬间,我想到刚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时,水面下降了一点,我突然有了办法,快乐极了,食欲大增,今天吃了好几碗米饭,还嫌不够6月13日星期五晴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

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

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

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

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小数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那这一学期学的是什么呢?来,我们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我们三年级还学了怎样比较大小,比较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从十分位比起。

大家会问,十分位是哪一位啊,这就是我们新学的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点向右边数,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1/10,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1/1000,也是0.1、0.01、0.001。

我们还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我们由这个定论可以做两大类的题目,一个是化简,一个是改写。

化简就是去掉末尾的0,改写是去掉末尾的0或添上0,看看题目要求写几位小数。

我们还学习了小数的读写,小数的乘除法,小数的乘除法就是一个小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小数点分别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我们还学了毫克是质量单位,1克=1000毫克。

这就是我一周的收获,呵呵,挺有意思的。

这几天,我们又学了新的数学知识,主要是分数练乘。

计算时要先空一行把算式抄下来,然后约分。

我发现有时只有两个数能约分,但有时约分好了的数还能继续约分。

如果不够细心,没有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同学们往往会把这一步忘了,或者还有同学把约分后的数写得太小,然后自己也看错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在作业本和试卷上把约分后的数写大一点,写清楚一点,尽可能做到做一题检查一题。

10月10日星期一天晴这个学期第一次数学考试,由于本人审题不淸楚和做题目时的粗心大意,有两个地方出错了。

每一次考试或做习题,妈妈和爸爸都有叮嘱我要细心,要耐心做毎一题,我每次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我一定要改正缺点,做个做事耐心细致的好孩子。

10月15日星期三天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愉快的第九周正向我们悄悄离去。

正等待我们的是艰难的期中考试。

在教室里,不像往日那样一锅粥。

操场上,不像往日那样欢声笑语。

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争取拿到好成绩。

本周,老师又向同学们传授了新的知识: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又是怎么一回事……。

通过学习,我们又增长了知识。

老师像园丁,辛苦劳动,用知识浇灌着我们这批幼苗成长。

期中考试快到了,我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精神去做,考出好成绩,报答您!“χ”这个数长得很有特别,它长得很像“X”。

有一天,“1”、“2”、“3”、“4”等几个数字好朋友在一起比大小。

突然“χ”出现在它们面前,说:“你们不要再比啦!你们谁也不是我的对手!”“1”说:“你怎么能和我们比呢?你连自己是几都不知道,还敢来这里和我们比赛。

哼,真是自不量力的家伙!”“χ”非常不服气,就跳到“1”的面前,大声说“我才是最大的:“χ—1=9,χ=9+1,χ=10,看,我比9还大!”“0”在洞里听见了,就滚了出来,拉着数字“1”,跑到“χ”的旁边,说:“χ×1=0,χ=0÷1,χ=0,这不,比谁都小。

”“χ”听了“0”的话,从此就不再骄傲了。

今天,老师让我们自己举例用计算器验证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

我举了这样几个例子,比如:例1:16÷2=8例2:6÷2=3例3:1200÷200=6160÷20=860÷20=3120÷20=61600÷200=8600÷200=312÷2=6…………1.2÷0.2=6……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写出来了。

从上面几个例子中,我知道了,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又是一周过去了,离毕业考试越来越逼近,仔细想一想,短短一周,我究竟学会了什么,做到了认真仔细了吗?我不禁反省起来:(1)课上表现——我生性好动,课上更别提,不是摸这就是摸那,课上表现很不好,造成我不认真的习惯!以后我会多加注意。

(2)作业表现——自我感觉良好,虽然上课不认真,但是做题,只要仔细,一般不会做错,以后我也会更加认真、仔细,在题海中找到乐趣!(3)学习内容——通过一周的学习,我学会了不少知识,如: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正比例(两种相关连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4)下周目标——这一周的不足之处,我会在下一周改正,争取做的更好,在数学中寻找无穷的快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至理名言,会在我心中谨记,成为我学习的动力,促使我更上一层楼!“洗刷刷,洗刷刷!哦耶!”我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做着家务,真是惬意呀!“睿儿!你来把这一堆雨伞收拾一下吧!”“好嘞!我马上来!”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妈妈身边。

我一边收拾雨伞,一边哼着小曲儿:“啦啦啦!啦啦啦!我是收拾雨伞的小能手!”“咦?奇怪!这把雨伞怎么摇摇晃晃的,一点儿都不稳呀!”我感动异常纳闷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