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概念规划成果汇报
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锦集4篇)

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锦集4篇)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1经济全球化趋势和internet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世界的消费需求者与供应商能直接面对面地交易,从而对物资配送提出了快速、及时、准确、质优的迫切要求。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多样化个性的消费需求的出现,使经济社会对物流业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企业产品价格和质量已取得优势后,在生产,销售现场成本的控制已经比较充分的情况下,追求物流效率就成为现代企业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物流业已成为继制造业利润和商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有专家指出,今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其焦点就在于物流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21世纪企业与企业的大比拼的焦点所在就是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
一、重庆的物流业的现状与水平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地处西部窗口位置,也是西部丰富资源和工业原材料外运的重要物流中转中心。
重庆地势独特,但交通运输业底子不薄,川渝高速、港口、航空、陇海铁路网系、京广铁路网系等都将重庆纳入了全国物流网络体系中。
重庆港还与上海港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重庆港将作为上海港向西部延伸的重要联接点,承担中国境内外物流大流动的重要角色。
目前,我市的物流业总体规模小,效率低,服务项目少,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远没有形成。
最大的物流企业年营业额也只有几千万元,与广东省的大型物流企业相差十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与我市年产值的流通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
以重庆市云阳县城为例。
据调查,西南地区的物流业相比沿海真的差得挺大的。
寒假时,本组一成员网购了两款U盘,一个是成都的,另一个是广东的。
结果广东用申通快递,每一步物流信息都能在淘宝网上看到,从广东卖家送到重庆云阳客户手中,只用了两天半的时间。
而成都那个是和广东同一天寄出的,用的邮政EMS却用了四天才送到客户手中。
并且客户在淘宝网上根本就看不到物流信息,只能在EMS网站上查看相关信息。
现代物流概述和重庆物流现状

05
现代物流的挑战与对策
现代物流面临的挑战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和电商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保持竞争优势。
环境法规趋严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对物流行业的环保要 求越来越严格,企业需要采取环保措施并承担更多的社会 责任。
现代物流技术在重庆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重庆物 流业,通过实时监测和追踪货物 信息,提高了物流运作的透明度 和效率。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
应用
大数据技术对重庆物流业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 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化了物 流路线和运输方式,降低了运营 成本。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建 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 留住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
优化供应链管理 企业应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供 应商和分销商的选择和管理,提 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企业应关注客户需求,提供个性 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建立良好的 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 诚度。
技术更新换代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物 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 技术以提高运营效率。
客户需求多样化
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企业提供更加 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策
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 企业应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 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从而增强重庆地区的区域竞争力。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4一、序论(一)规划背景重庆直辖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在主城核心区(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截止2000年度,城市人口规模已达到349.1万人,已建设用地规模为188平方公里,超出《总体规划》确定的2000年175平方公里的目标13平方公里,用地日益紧张。
随着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桥梁、穿山隧道等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的实施,为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安排城市空间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同时,两山之外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重庆市总体形成“北移、东进、西拓、南扩”的战略构思。
其中,“西拓”指由中梁山、大渡口、沙坪坝向蔡家组团以及歌乐山西侧的西彭、西永、白市驿一带槽谷平坝推进,这片用地分属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和江津市。
近年来,随着九龙坡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位于中梁山以东的主城核心区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且核心区内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传统产业“退二进三”,进行土地功能置换急需相应的空间。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的制造业中心城市,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支撑,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的重要工业基地,必须为第二产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用地,同时,在未来二十年内,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将急剧增加,城市用地应增大,这些因素都要求拓展城市空间,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保证九龙坡区经济持速增长,开拓新的城市空间,构架新的城市格局,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九龙坡区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九龙坡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决定加大西彭、白市驿组团发展力度,这与重庆市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受市规划局和九龙坡区政府委托,我院于2003年9月着手编制《重庆市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
(二)规划范围西部新城指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以西,中梁山和缙云山之间的用地,按行政区划分属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和江津市,其中包括重庆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北碚、西永、白市驿、西彭四个组团。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4一、序论(一)规划背景重庆直辖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在主城核心区(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截止2000年度,城市人口规模已达到349.1万人,已建设用地规模为188平方公里,超出《总体规划》确定的2000年175平方公里的目标13平方公里,用地日益紧张。
随着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桥梁、穿山隧道等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的实施,为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安排城市空间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同时,两山之外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重庆市总体形成“北移、东进、西拓、南扩”的战略构思。
其中,“西拓”指由中梁山、大渡口、沙坪坝向蔡家组团以及歌乐山西侧的西彭、西永、白市驿一带槽谷平坝推进,这片用地分属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和江津市。
近年来,随着九龙坡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位于中梁山以东的主城核心区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且核心区内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传统产业“退二进三”,进行土地功能置换急需相应的空间。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的制造业中心城市,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支撑,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的重要工业基地,必须为第二产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用地,同时,在未来二十年内,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将急剧增加,城市用地应增大,这些因素都要求拓展城市空间,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保证九龙坡区经济持速增长,开拓新的城市空间,构架新的城市格局,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九龙坡区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九龙坡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决定加大西彭、白市驿组团发展力度,这与重庆市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受市规划局和九龙坡区政府委托,我院于2003年9月着手编制《重庆市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
(二)规划范围西部新城指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以西,中梁山和缙云山之间的用地,按行政区划分属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和江津市,其中包括重庆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北碚、西永、白市驿、西彭四个组团。
项目管理-重庆西部物流园项目推介

提纲第一部分 园区建设背景 第二部分 园区概况 第三部分 园区主要特点第一部分 园区建设背景1、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正在实施的历史规划 3、重庆物流战略第一部分 园区建设背景1、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 重庆人大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把重庆加快 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 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 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前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 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 中指出:“推进团结村铁路枢纽与保税港区 物流联动。
铁道部与重庆市政府将铁路中 心站提升为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
”●物流业已经列入中央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 划(国发〔2009〕8号文)——上述机遇为重庆发展现代物流奠定了 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 园区建设背景2、正在实施的城市规划第一部分 园区建设背景3、重庆“三基地四港区”物流战略目前,重庆市已制定了“三基 地四港区”集装箱物流发展规划。
以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地(铁路物 流基地)为首,辐射寸滩、果园、 黄谦和东港“四港区”,建成后将 形成每年铁路200万标箱、水路600 万标箱的集装箱运输能力。
第二部分 园区概况1、园区介绍 2、两大国家级铁路项目 3、园区战略定位 4、四大中心 5、三大功能带 6、九大功能区第二部分 园区概况1、园区介绍 • 园区位置中国重庆沙坪坝第二部分 园区概况1、园区介绍中国西部最大的国际铁路口岸通过长江连接太平洋;沿渝兰铁路,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 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鹿特丹港连接大西洋;沿渝黔铁路,由贵阳—昆明— 大理—瑞丽出境,经缅甸中部城市曼德烈—兑港连接印度洋。
1、园区介绍核心物流节点以成渝两地及沿江两岸往返中欧的物资为例,现在是由重庆顺江而下至上海 出口,再到欧洲,历时45天以上;如果走新欧亚铁路通道只要10-15天,走泛 亚通道也只需30天,而这两条通道的货运节点都在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 园。
浅析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发展环境及路径选择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是依托①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②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的内陆保税物流园区,是③“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始站、重庆铁路口岸所在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复重庆设立的④“三基地三港区”中的铁路物流基地、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园区和首批市级重点物流园区。
园区规划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117亿元(其中政府性投入440亿元,社会市场类投入约660亿元)。
被评为2014年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为适应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新形势,2014年重庆市政府赋予西部物流园四大功能定位,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点、西南地区保税物流分拨中心以及内陆地区铁路枢纽口岸。
按照市政府的定位,园区将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建设、十年基本成形”的要求,到2025年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一座年产值3000亿元、GDP800亿元、税收约100亿元、人口30万的现代商贸物流新城,成为绿色环保、高端物流、总部引领、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开放高地和创新基地。
一、园区主要特点1.体现了“国家战略、市级平台、沙区操盘”的基本特征。
西部物流园是践行“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节点,是重庆“三基地三港区”重要板块和实践全市开发开放战略的市级平台,是沙坪坝区具体操盘的重要战略新空间和经济增长极。
2.汇集了“贸易通道、铁路资源、开放平台”的基础优势。
西部物流园占位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点,拥有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兴隆场铁路编组站两大铁路资源,布局内陆首个铁路口岸、首个汽车整车口岸、⑤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 型)三大开放平台,是重庆对欧贸易的桥头堡和进出口重要集散地。
3.贯穿了“开放引领、创新实践、多元融合”的基本要求。
西部物流园是重庆⑥“三个三合一”内陆开放高地标志性特征的主要展现,发展跨境电商、保税贸易等创新政策汇集的重要洼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和产城互促、产城融合的实践舞台,开放引领、创新实践、多元融合是工作要求,更是路径方法,贯穿发展全过程。
重庆城市区位和物流园区规划

(二)核心支撑功能不完善
• 重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已初步形成水路运输为 龙头,以空港快捷运输为窗口,以铁路运输为骨干,以公 路运输为网络和各大型场站为集疏枢纽的综合运输体系, 具备了把重庆打造成西部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优势,但核 心支撑功能不完善。支撑以寸滩港为核心的长江上游航运 中心的空间发展受限,原有的规划用地不仅没有合理利用, 其中近1500亩的土地经四次转手后转为商业用地,严重 影响了港区物流功能的发挥。寸滩物流园区受体制影响, 形成多主体开发的局面,开发建设分散,断头路的问题也 一直未能妥善解决。在城市物流专用通道规划中未将现代 服务区和都市示范区的因素考虑进来,以北部新区为例, 随着物流专用通道的建设使用和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步伐的 加快,南来北往的运输车辆将破坏城市整体形象,影响城 市美感。航空物流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客流的发展,空港 物流园区现代物流功能发挥不充分。
上。
园区背景
• 重庆市政府在9月24日市政府常务办公会研究决定,依托重庆铁路综 合物流中心设立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 。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 铁路综合物流中心作用,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联运;有利于在西部 新城打造大物流带动大市场,大市场带动产业群的新的发展布局;有 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建设统筹城乡的直辖市。同时既可 解决铁路物流无法实现门到门服务的“短腿”,又能更好利用立体交 通资源,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规范并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在区 域经济中产生集聚效应,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 重庆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 展专项规划》(渝府发[2007]41号)布局了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西 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空港物流园、寸滩港物流园),打造长江上游无 缝连接的多式联运平台,构建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的主骨架。
重庆光能中国西部建材物流中心定位报告P

光能·中国西部建材物流中心定位报告一、重庆房地产基本情况:2010年上半年,全市住房建设供地量为1306.6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34%,供地结构较为合理。
同期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建面均价5300元/平方米,地价房价比控制在30%左右。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有关部门对房地产企业违法违规建设别墅、囤地、炒地、闲置土地等问题进行了清理,共依法处置未开工、未竣工房地产开发项目86个,涉及土地总面积8595.9亩,已处置土地面积占未开工、未竣工土地总面积的38.7%。
重庆市在国家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中基本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
今年三、四月出现的商品住房量价逐月快速上升的态势得到控制,5月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全市商品住房成交量和成交均价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6月房地产市场已有结束调整的趋势,商品住房成交量已稳步回升,成交价格企稳。
2010年以来,重庆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除1、2月份受春节长假影响外,3、4、5各月完成投资分别为105.08亿元、114.09亿元、119.36亿元,呈现出平稳中略有增长的发展态势。
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品住宅投资312.33亿元,同比增长48.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2%;办公楼完成投资8.44亿元,增长146.3%,占比1.8%;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46.11亿元,增长42.2%,占比9.9%;其他房屋完成投资98.14亿元,增长 28.9%,占比21.1%。
1-5月,重庆市房地产施工面积11842.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1%,其中新开工面积1958.12万平方米,增长55.5%。
住宅施工面积9313.48万平方米,增长21.1%,其中新开工住宅1619.43万平方米,增长60.6%;办公楼施工面积185.46万平方米,增长16.9%,其中新开工办公楼 16.33万平方米,增长84.2%;商业营业用房1198.84万平方米,增长13.5%,其中新开工商业营业用房147.17万平方米,增长 60.9%;其他房屋施工面积1144.35万平方米,增长30.6%,其中新开工其他房屋175.20万平方米,增长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