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下的成语

合集下载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仁者无敌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仁者无敌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仁者无敌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仁者无敌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

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

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

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

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

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2:何谓大勇北宫黝培养勇气,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大庭广众上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杀卑贱匹夫一般;他不畏惧诸侯,受到辱骂必定回骂。

孟施舍培养勇气,据他自己所说:'把无法战胜的对象看作能战胜一样。

如果先估量敌方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交锋,必定会畏惧敌军的众多。

我怎能够一定战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

'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

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哪个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较为简要。

从前曾子对孟襄说:'你崇尚勇吗?我曾经听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即使是卑贱的匹夫我也不去凌辱;反躬自问正义在我,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退缩。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3: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

皆位卑禄薄之吏。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4、彼一时此一时: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

怍,惭愧。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10、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

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仁,仁爱。

义,正义。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

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4、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后喻良好的教育。

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

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历史故事

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历史故事

王顾左右⽽⾔他的历史故事 《王顾左右⽽⾔他》是⼀句⽂学作品。

出⾃《孟⼦·梁惠王下》,现在成为了⼤家常⽤的成语,指扯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下⾯是⼉童⽹⼩编给⼤家分享的王顾左右⽽⾔他的历史故事,让我们⼀起来看看吧! 王顾左右⽽⾔他的历史故事 作品原⽂ 孟⼦谓齐宣王⽈:“王之⾂,有托其妻⼦于其友⽽之楚游者。

⽐其反也,则冻馁(něi )其妻⼦,则如之何?” 王⽈:“弃之。

” ⽈:“⼠师不能治⼠,则如之何?” 王⽈:“已之。

”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他。

作品译⽂ 孟⼦对齐宣王说:“(假如)⼤王有⼀位⾂⼦,将妻⼦⼉⼥托付给朋友,⾃⼰到楚国去游历。

到了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使他的妻⼦⼉⼥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和他绝交。

” 孟⼦说:“(假如)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罢免他。

” 孟⼦说:“⼀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么对他(君王)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周围的⼤⾂,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

王顾左右⽽⾔他⼈物简介 孟⼦(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舆。

汉族,战国邹(今⼭东省邹城市)⼈,中国战国时期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物。

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反对杨朱、墨翟。

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庆⽗的后裔。

⽗名激,母仉(zhǎng)⽒。

是孔⼦孙⼦的学⽣。

孟⼦继承并发展了孔⼦的思想,但较之孔⼦的思想,他⼜加⼊⾃⼰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

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其弟⼦将孟⼦的⾔⾏记录成《孟⼦》⼀书,属语录体散⽂集,是孟⼦的⾔论汇编,由孟⼦及其弟⼦共同编写完成。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推⾏⾃⼰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多年。

但孟⼦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之意,作《孟⼦》七篇”。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41)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43)、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23)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篇》)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24)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篇》)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颜渊篇》)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孤家寡人:《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声闻过情:《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弃之如敝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洁身自好:《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天下无敌:《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事倍功半:《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寡人之疾:《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顿开茅塞:《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以身殉职:《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弃甲曳兵:《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阿其所好:《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以羊易牛:《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创业垂统:《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关于孟子的故事

关于孟子的故事

关于孟子的故事1、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

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

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1、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2、濯足濯缨: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

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3、视为寇雠:《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4、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5、言近旨远:旨:意思。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6、披发缨冠: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

比喻急于救援。

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7、运之掌上:运:运动,运转。

运转于手掌之上。

比喻极其容易。

8、一曝十寒:曝:晒。

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9、鱼与熊掌: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10、移气养体: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11、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12、坐以待旦:旦:天亮。

坐着等天亮。

比喻办事勤劳。

13、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14、晬面盎背: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

指有德者的仪态。

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

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5、众楚群咻: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

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16、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

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

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17、邹衍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寡鳏独
读音: gū guǎ guān dú
释义: 泛指没有劳动能力、无依无靠的人。
出自: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 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用法: ……~或匮于衣食,甚怜憨焉。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孤独鳏寡
读音: gū dú guān guǎ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7.html 造句: 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无及。(清·陈 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事齐事楚 读音: shì qí shì chǔ 释义: 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 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大旱望云霓 读音: dà hàn wàng yún ní 释义: 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造句: 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的兵车始终没有开来。 (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用法: 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一样,所等候的兵车始终没有开来。 ◎郭沫 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近义词: 久旱盼雨 顾左右而言他 读音: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释义: 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造句: 耿尔除了苦笑,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了。(陈若曦《耿尔在北京》) 用法: 连动式;作分句;指有意避开主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近义词: 顾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7.html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疾首蹙额 读音: jí shǒu cù é 释义: 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见,兄弟妻子离散。” 造句: 一听到劝捐二字,百姓就一个个疾首蹙额,避之惟恐不遑,此中缘故,就在有信、 无信两个分别。(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八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近义词: 咬牙切齿 深恶痛绝 反义词: 笑逐颜开 眉飞色舞 流连忘返 读音: liú lián wàng fǎn 释义: 流连: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造句: 四时随意出游,弦管相逐,流连忘返。(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依依不舍 恋恋不舍 反义词: 迷途知返 匹夫之勇 读音: pǐ fū zhī yǒng 释义: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7.html
食箪浆壶
读音: shí dān jiāng hú
释义: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
出自: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壶浆箪食
释义: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 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革車近次,師營 商牧 ,華夷士女,冠蓋相望,扶老攜幼,一旦雲集, 壺漿塞野,簞食盈塗。” 宋 苏轼 《新渠诗》叙:“予方爲旅人,不得親執壺漿簞食,以 與侯勸逆四方之來者。”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軍隊所過地方,真能秋毫無犯,則 民必争先恐後壺漿簞食以迎之。”参见“ 簞食壺漿 ”。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7.html 造句: 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梁斌《红旗谱》四 二)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水火之中 民不聊生 反义词: 安居乐业 人寿年丰 寡人之疾 读音: guǎ rén zhī jí 释义: 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云霓之望 读音: yún ní zhī wàng 释义: 比喻迫切地盼望。 出自: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赵岐注:“霓,虹也。 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用法: 望切者,若~;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天文》 败材伤锦 读音: bài cái shāng jǐn 释义: 比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 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 大邑,……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大旱云霓 读音: dà hàn yún ní 释义: 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7.html 凶年饥岁 读音: xiōng nián jī suì 释义: 凶年:年成很坏。指荒年。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几千人矣。” 造句: 夫为令之职,必使境内之民凶年饥岁免于死亡。(宋《二程全书·外书十二》) 用法: 夫为令之职,必使境内之民~免于死亡。 ◎宋《二程全书·外书十二》 效死勿去 读音: xiào sǐ wù qù 释义: 指竭尽忠诚。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用法: 设在围城中,内无粮刍,外无救援,当如何?先生应声曰:“~”。 ◎清王士禛《池 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 水火之中 读音: shuǐ huǒ zhī zhōng 释义: 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造句: 今百姓如在水火之中。(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用法: 今百姓如在~。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水深火热 读音: shuǐ shēn huǒ rè 释义: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 苦。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7.html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造句: 下泉蓍黍思王泽,大旱云霓企说霖。(清·沈曾植《和缶翁元日韵》) 用法: 下泉蓍黍思王泽,~企说霖。 ◎清·沈曾植《和缶翁元日韵》 旷夫怨女 读音: kuàng fū yuàn nǚ 释义: 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 配的男女。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造句: 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饿虎逢羊,苍蝇见血,那有工夫问名叙礼。(明·冯 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三卷)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大龄未婚的人 近义词: 痴男怨女 出尔反尔 读音: chū ěr fǎn ěr 释义: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 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造句: 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们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第五十九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责备反复无常的人 近义词: 反复无常 翻云覆雨 反义词: 说一不二 言行一致 创业垂统 读音: chuàng yè chuí tǒng 释义: 创业:创建功业;垂:流传;统:指一脉相承的系统。创立功业,传给后代子孙。
释义: 泛指无依无靠的人。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鳏寡孤独
读音: guān guǎ gū dú
释义: 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