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习题【部编版八下第21课】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1.两层意思:第一层,描述纪鹏形象;第二层,和耀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

鹏的形象:鹏的形体大,背与翼的大而有力,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

但鹏如果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

2.庄子与惠子在深梁之上围绕“鱼之乐”展开辩论,二人各自抓住对方的漏洞予以反驳,语言妙趣横生。

尤为巧妙的是,庄子本来已成败局,但他却巧炒地偷换概念,使用论辩术,使惠子的话自相矛盾,变被动为主动。

解析: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章内容的巧妙之处。

第21课《庄子》二则-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1课《庄子》二则-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 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 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3)请从修辞、写作手法、炼字的角度品 赏写“鹏”的语句。
“若垂天之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鹏振 翅而飞时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写出了鹏硕大无比 的形象,想象奇特。
【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 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 也。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 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 于 濠 梁 之 上》庄 子 与 惠 子

《北冥有鱼》的鱼是一只硕大无比的鲲,它遨游在浩渺 无边的北海,《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无所依”“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小鱼悠然自在。在 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条鲦鱼引起了一对好友的 注意,这对好友围绕水中的鲦鱼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 这两个人就是庄子和惠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庄子和惠 子游于濠梁》。
《 庄 子 》 二 则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3、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 言阐述的道理; 4、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 雅的人。
《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 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 者加的。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 冥者,天池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文+译文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特点。

想一想,这两则小故事都写到了鱼,它们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北冥有鱼①文|庄子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④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⑥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⑦也。

《齐谐》者,志怪⑧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⑨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⑩,去以六月息⑪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⑫。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⑬?其视下也⑭,亦若是则已矣⑮。

①[北冥]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

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②选自《庄子集释》。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学家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本课第一则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的《秋水》。

③[鲲(kūn)]大鱼名。

④[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⑤[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⑥[海运]海水运动。

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⑦[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⑧[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⑨[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部编版八年级下《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下《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下《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chóu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chóu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课外阅读训练】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1、北冥:北海;冥:同“凕”,海。

南冥:南海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7、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12、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其:代大鹏。

13、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是:这样。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二则》课文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两个寓言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一、课文简介本课文分为两则,《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和《人间何庄》,分别通过寓言故事揭示了庄子对人生境界和自由自在生活的思考。

二、课文分析1.《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该则故事以庄子的徒弟庖丁为主要人物。

庖丁是一个技艺超群的厨师,他对待屠夫和弟子的态度是一样的。

他的刀法巧妙而灵活,不论对待任何动物的屠宰都非常得心应手。

故事通过描写庖丁的屠宰过程,强调了他的技艺高超,同时表达了他对待生命的平等态度。

故事的寓意在于,角度和眼光是相对的,事物的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价值评判。

庖丁对待动物的看法与一般人大相径庭,他不会因为动物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待遇,而是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来对待,这体现了庄子崇尚平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

2.《人间何庄》第1页/共4页该则故事以庄子为主要人物,他告诉对他崇拜的学生杨子自己的境界。

庄子说他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不再认得自己是庄子。

然而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依旧是庄子,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故事通过庄子的梦境揭示了他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思考。

庄子认为人生是个幻化的梦境,一切都是虚幻的,人们应该超脱于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境界。

三、词语解析1.尨林:古书中称达官贵人养育猛兽的地方。

这里是指达官贵人和普通庶民共同居住的地方,寓意是庄子希望王侯贵族能够与百姓平等相处,庄子思想的一种体现。

2.庖人:古代称厨师。

3.杞梓:指远古时一个不知名的国家。

四、人物解读1.庖丁:庄子的徒弟,是古代一个以刀技超群的厨师,他对待屠宰动物的态度是平等而自然的。

2.杨子:庄子的学生,对庄子十分崇拜。

五、课文理解1.《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这个寓言故事通过描写庖丁的屠宰过程,强调了他的技艺高超,同时表达了他对待生命的平等态度。

第21课《庄子》二则(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21课《庄子》二则(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21 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像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

南海就是天的池。

《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

《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fh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

像野马奔跑时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

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作者简介】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简介】《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 篇,包括内篇7 篇、外篇15 篇、杂篇11 篇。

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题目是编者加的。

【知识梳理】1.重点字注音鲲鹏()海冥()齐谐者()迁徙()抟扶摇()其正色邪()2.重点字词解释其翼若垂天之云()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怒而飞()志怪()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亦若是则已矣()3.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海)4.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生气,发怒(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泛指海上运输(3)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ft湖泊名(4)野马也古义:ft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野生的马5.一词多义(1)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2)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大鹏) (3)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4.文言句式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成语积累1.鹏程万里: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
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
1、北冥:;冥:。

南冥:
2、怒:。

3、垂天之云:。

4、海运:。

5、天池:。

6、志怪:。

志:。

7、水击:。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扶摇:。

9、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

12、其视下也:。

其:。

13、亦若是则已矣:。

是:。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三、课内简答题:
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5、本文想象奇特,请你联系课文谈谈想象手法的运用。

参考答案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
1、北冥:北海;冥:同“凕”,海。

南冥:南海
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7、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12、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其:代大鹏。

13、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是:这样。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答: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

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答:示例一:我喜欢鲲鹏。

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鲲鹏。

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5、本文想象奇特,请你联系课文谈谈想象手法的运用。

答: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之大的描绘;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列举野马、尘埃和鲲鹏进行对比来阐述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醉心“逍遥” ,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习题带答案
一、课下注释默写:
1、濠梁:。

2、全:。

3、循其本:。

循:。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三、课内简答题:
1、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

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濠梁:濠水的桥上。

2、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3、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循:追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

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又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课内简答题:
1、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答: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庄子处于被动。

庄子偷换概念,将怎能会知道偷换为“怎么知道”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答:因为他对客观事物带有欣赏的态度,看到鱼儿出游从容,自己当时也悠闲自得,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情到鱼儿的客观事物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