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论文

合集下载

试论英汉对比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硕士毕业论文

试论英汉对比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硕士毕业论文

试论英汉对比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硕士毕业论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汉对比分析作为一种比较研究方法,能够促进高中英语学生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英汉对比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基本差异,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多个方面。

例如,英语有舌尖音、喉音等较多的元音和辅音,而汉语则以声调为特征;英语的句子以主语为中心,而汉语则较为倾向于以谓语为中心等等。

这些差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了解英汉语言基本差异,能够帮助高中英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二、英汉对比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词汇对比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英文单词多为独立的语素单元,而汉语单词多为由若干个汉字组成的复合词。

通过进行英汉词汇对比,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新词汇,理解其意义和用法,并能促进学生对两种语言词汇的比较和归纳。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英语和汉语中的“同义词”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它们在语境中使用的不同,如“happy”与“glad”;“爱”与“喜爱”;“看”与“望”,这些对比能让学生掌握英汉词汇间的细微差别,从而更好地运用它们。

2. 语法对比语法是英汉两种语言最为显著的区别之一,英语语法严谨,结构明确,而汉语的语法则比较灵活,有时候更为简短。

运用英汉语法对比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生动地认识英语语法,并知道如何将两种语言语法相对应。

例如,学生可以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词时态,如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及将来进行时等,这些对比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时态及时间概念。

3. 表达方式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诸多不同。

例如在英语中,有各种复合句型,如条件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

通过对英汉语言表述方式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英语学习中更活用不同表达方式。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推荐文章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热度: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热度:有关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免费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热度:不同的语言文化不乏相似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有着不同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1浅议英汉语言对比人类的共性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性,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

但在明确两者共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即二者之间的差异。

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点,对于更好地掌握英汉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这一需求,从英汉构词法对比、英汉词类划分及特点对比、英汉词义对比三方面来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对比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将英、汉两个语言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有着一定的难度。

现将我任教以来的一些经验、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希望能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以便更好地完成英汉翻译学习。

一、从英汉构词法对比来看汉语构造词语的方法可分为合成法、附加法两种。

1.合成法,也称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成新词的方法,其合成形式多样、主要有:(1)联合式,由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如多少、是非、反正;(2)偏正式,前一个语素对后一个语素加以修饰限制,如高楼、深夜、漆黑;(3)主谓式,前一语素为陈述对象,后一语素对之加以陈述,如心跳、胆小、地震;(4)动宾式,前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后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的对象,如讲理、操心、说谎;(5)补充式,后一语素对前一语素加以补充说明,如改正、打开、分明。

2.附加法,亦称加缀法,是指通过在词根前加前缀或在其后面加后缀构造新词的方法。

汉语词缀表达的意义不像英语那样丰富繁多,往往一缀一义,极为严格,如汉语当中“老”这个前缀,老家(hometown)、老师(teacher)、老虎 (tiger)、老鼠 (mouse)、老外 (foreigner),虽然汉语是同一个“老”字,但组成不同的词语后意思却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范文一:生态学视域下的英汉翻译一、引言:英汉翻译研究生态学视域的成立生态学是研究物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其发轫之初很长时间里被用于自然科学研究。

而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和交叉、跨学科研究日趋成熟,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容性,认为人文社会领域和自然一样,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环境间都发生着联系,没有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和现象,故而认为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遂真正结合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文本的认识由仅仅关注认识文本内部自足性问题发展到研究文本内外部关联问题,研究的视野也随之由微观文字向宏观文化转向,人们对文本的认识,已无法将文本语言与该语言所蕴含或显现的某国或某民族的文化相割断。

对于成功的翻译者来说,他不仅要作为两种语言的专家,还要是两种语言各自代表的文化的熟知者。

对于英汉翻译的研究者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探寻着解释原文本与译文本之间形成文化差异的依据———这些依据就是社会各层面因素影响文本文字的关系。

生态学强调事物与其环境协调、互动、互相促进。

在英汉翻译领域,一个成功或优秀的译作应当是不仅内部自足和谐发展,而且内部与外部互惠互利、共生共栖的文本。

其动态性体现在这种交互作用是永无止息、不断旋螺式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或者无意义的重复。

用生态学视角看待英汉翻译,为的是建立一种整体性思维。

有学者为“整体性”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整体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整体性不是部分的简单累加,也不是由外力推动而形成的原子集合体,它有着超越部分之和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属性。

”对翻译及其研究工作来说,把握“整体性”是关键。

翻译活动涵盖原文本和译文本,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3方,包括语言和文化2个层面,同时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主流意识形态等的影响。

梳理和廓清这些形成翻译活动的要素的动态平衡发展,有助于建构英汉翻译研究的生态学视域。

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英语其它论文

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英语其它论文

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英语其它论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Abstract] As we all know,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about politeness and different cultures may lead to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sometimes what the Chinese people consider to be polite may not be true according to western culture. To be polite, there are some principles to follow, such as H. P.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Geoffrey N.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in China, there are Prof. Gu Yueguo’s five notions of politeness based on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limao.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se principles, and also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attempts to shed light on some of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o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dicating that typical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eness principle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in nature 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also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tercultural speech interaction. At the end, this paper analyses another maxim—Culture Self-identity Maxim, and indicates that grammatical mistak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be forgiven, but improper use of language can often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and embarrassments. S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becomes more important. Meanwhile,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to choose the right politeness maxims during communication are also very important.[Key Words] politeness; politeness principle; pragmatics differenc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分析【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的人对礼貌持有不同的观点,而不同的文化又会导致语用差异。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

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导致了称谓语体系的不同。

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亲属称谓系统的不同。

如果直接把汉语亲属称谓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惊。

因此,了解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称谓语。

“称谓”与“称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密切联系,应当加以区分。

祝畹谨在《汉语称呼研究》一文中指出,这两个词的含义和侧重点是有区别的,“称谓”是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

称呼语更多用于当面称呼,称谓语更多用于背面指称。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父、姑父等等。

本文将依照梁真惠(2002)的观点,把亲属称谓再分为亲属称谓和仿亲属称谓(也称类亲属称谓)。

一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各种语言都相应地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它包括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四种(黎昌抱,2001)。

英语亲属称谓语属类分型,而汉语亲属称谓语属叙述型(曲彦斌,1996)。

在英语中,亲属称谓语概括、笼统;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清楚、细致,每一种亲属关系都给予叙述。

英汉亲属称谓的具体差异概括为以下7点:(一)直系旁系区别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孙子、孙女是直系亲属,是属于同宗的;但其英语表达却分别与旁系亲属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一样(二)父系母系区别表2从表2中可以看到舅舅、姨父为母系亲属,而叔叔、姑父为父系亲属,但其表达都是uncle 同样,舅母、姨母与婶婶姑母在英语中也同用aunt。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各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文字差异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进行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比文字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一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手,然后学句子乃至篇章。

在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两种语言做比较。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言词汇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大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本文就是针对英汉文字、字词进行分析。

一、英汉语文字差异英语是线性一维的,写读英文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用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每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字本身的大小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比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立书写时无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内容一、引言二、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2.综合语与分析语3.刚性与柔性4.形合与意合三、课堂篇四、疑惑篇五、结语英汉对比研究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其文化习惯和表述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下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变异性研究摘要: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而作为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使用的法律语言,英语和汉语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依据拉波夫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理论,从语域外与语域内两个角度探究了法律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并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变异的现象,对汉语的法律语言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法律语言;语言变异;英汉对比1 概述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由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language 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

然而,一些语言学者曾质疑“法律语言”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法律语言”是民族大众语的一部分,不能称作一门独立的语言而存在。

确实,法律并没有使用完全区别于民族大众语的独立语言,但是,廖美珍教授指出,“法律语言具有不同于民族大众语的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正是这些显著的特点足以将从事法律活动的语言称之为‘法律语言’”。

为了法律交际和发展的需要,法律语言作为民族大众语言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民族大众语言不同的发音、语法或词汇。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这种发生在法律语言上的变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值得关注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英汉两种法律语言中形成此种变异的原因、现象与影响,拟通过对比英汉两种法律语言在语音、语法等具体语言因素上的异同,探究揭示法律语言的变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以期对汉语的法律语言之完善起到些微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定语比较和翻译
一.引言
有人认为,翻译可以“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外文词不认识可以查字典,只要有点外语基础,就能搞翻译”。

一言以蔽之,翻译容易,但是对于真正从事翻译的工作者来说,翻译无不很难。

因为中英文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以及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等。

这些原因导致了各种现象,如很难在中文中找到一个完全与英语对等的单词,英语重型合,汉语重意合,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很大等差异。

为了翻译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中英定语的差异,本文讨论中英语种
在英语中,定语是附加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宾语的词或词组。

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

而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有其他词或短语充当。

由此可以知道,在英汉语中,充当定语的成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决定的,汉语是重意合,而英语是重型合,在汉语中,语言组织以意御型,无词性变化,所有的动词都是动词原形,没有动词不定式,分词和过去式之分,汉语的动词,至少相当于英语的谓语动词、现在在分词、不定式、动名词五种可能。

如“去”,既可能是watch(watches), watching(现在分词), watched , to watch, watching(动名词)中的任何一种,因为汉语中缺乏词形变化标记,也不像英语一样,要求成分(主谓宾)和词性(名动形)之间的严格一致。

例(1)正在看的,将要去看的,已经看过的电影
the movie ( which is) being watching, the movie to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will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has been watched.
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英语的动词发生了各种变化(现在分词,过去式,不定式等)而汉语的动词并没有变化,都是“看”。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决定了其句子定语也会产生差异。

二、英汉定语的位置的差异
定语是修饰主语和定语的语法成分,说明事物的属性,类型或特征。

在英语里,单个词做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词前面,但是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从句做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

汉语则不然,只要是定语,它一般只能放在被修饰词之前,放在后面的情况绝少。

因此,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

而英语中
1)前置定语
前置定语指置于定语中心语之前对之起修饰作用的成分。

英汉语种都有前置定语,但两种语言中充当定语的语言单位不同,英语的前置定语一般以词为主(包括复合词和带前置修饰语的词),这和汉语定语顺序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汉译时一般可以直接按照原来的顺序翻译成汉语而不会影响其意思如:
(1)a famous university.(形容词)一所著名的学校(2)our class(代词)我们班
(3) living room( 现在分词)起居室(4)service industry(名词)服务业(5)three boys(数词)三个男孩(6)spoken language(过去分词)口语
另外,有些形容词也有特殊的次序:
1) 描述身体特征的形容词先于表示情感和性格特征的形容词,这时候,英译汉就需要适当的微调语序了。

例(1)a small lovely girl ,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例(2)a pale anxious patient ;
一个焦虑的面色苍白的病人
2) 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放在表示情感和性格特征的形容词之后
例如:a kindly black teacher ,an inquisitive brown dog ;
3) little ,old 和young 有时可以作为名词短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直接放在名词之前,
例如:a lovely little girl
4) 表示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可以放在old young 之前,也可放在old young 之后,例如:
a young ambitious man (强调年龄) ,an ambitious young man(强调雄心勃勃) 。

当然,三个以上形容词连用作定语,就显得累赘,因此上面所说的情况一般较少出现.
2)定语后置
(1)短语作定语一般后置
It was a conference fruitful of results. 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会议。

He gave me a basket full of eggs. 他给我一个装满鸡蛋的篮子。

English is a language easy to learn but difficult to master. 英语是一门容易学但是难精通的语言。

The boys hardest to teach are all in his class.最难教的男生都在他的班里了。

(2)修饰some,any,no,every等词构成的不定代词的定语都后置
Let’s go somewhere quiet. 咱们去找个安静一点的地方吧。

There is nothing important in today's newspaper. 今天报纸上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

Do you have anything more to say?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3)副词作定语后置
The people here are very friendly. 这里的人很友好。

They lived in the room above.他们住在楼上的房间。

(4)动词、名词转化而来的以-able,-ible 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
He is a person dependable. 他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This is the only transportation means available. 这是唯一可行的交通工具。

(5)起强调用的单个分词后置
Everybody involved should stay here.
The college mentioned.
(6)特殊词
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imporpant.
例(1)船慢慢的向前驶着,沿途见了停着的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

(后置)
While the ship was steering ahead slowing, i saw on the way many warships in gray or write.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离别)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后置)
例(2)Britain was the first Western power to recogniz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例(3)
三、英汉定语分类的差异
汉语只在语义上区分定语,分为描述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

英语除了这种区分,还区分限制性和非限制性。

在英语中的定语类型更多,在平时学习中应加以注意。

除此之外,在汉语中,不存在“定语从句”主要是汉语中没有像which/that 那种英语从句的形式标记。

但是
汉语有“主谓结构定语”,大体相当于英语的定语从句。

如: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翻译为the book( that ) i like best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英语的前置定语数量过多时应考虑其排列的先后顺序。

从多个前置定语的次序来看, 英语定语的基本次序是范围由小到大, 程度由低到高, 由次要到重要 , 由一般到专有, 意思越具体, 物质性越强, 就越接近中心词, 汉语则正好相反。

英语形容词前后次序的大致规律是, 限定词—表大小、长短、高低的形容词—表形状的形容词—表年龄、新旧的形容词—表颜色的形容词—表国籍、地区出处的形容词。

这种前置结构在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原序翻译或者做出适当的微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