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xx年xx月xx日•引言•煤矿地质概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目录•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资源评价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1目的和背景23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资源开采与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因此进行煤矿水文地质调查十分必要。

本次调查旨在查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范围和方法研究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某矿区及其周边区域,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

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收集资料、现场踏勘、钻探、抽水试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其中,钻探是本次调查的主要手段,共完成了3个勘探钻孔,并进行了抽水试验。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两种方法,以查明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和地质构造特征。

02煤矿地质概述该煤矿位于XX省XX市XX县,地处XX山南麓的丘陵地带,距离XX市约XX公里。

煤矿位置该区域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地形最大高差达XX米。

地形地貌煤矿位置和地形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该区域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内,经历了多期次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

矿区地质构造特征该煤矿所在区域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以断裂和褶皱为主的地质构造特征。

其中,断裂主要有XX断裂和XX断裂,褶皱主要有XX褶皱和XX褶皱。

这些构造对煤层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煤矿地质构造该区域主要由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组成,其中侏罗系地层中分布着大量的煤层。

该煤矿的煤质以中高灰分、低硫分、低磷分为主,其中烟煤的发热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工业利用价值。

同时,该煤矿的煤质受到后期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变化。

含煤地层煤质特征含煤地层和煤质03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应详细描述地下水的类型,如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等,并给出其分布范围。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分析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径流路径和排泄方式,阐述其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煤矿开采环境水文地质调查评价

煤矿开采环境水文地质调查评价
建筑 与 发展
‘1 6 ・ 4
J an Zhu Y1 j 3 Fa Zhor l
T 程 实 录
G ong Cheng u ShiL
煤矿开 采环 境水文地质 调查评价
王淑梅
东北煤 田地 质 局 一 0一勘 探 队
【 摘
辽宁
调 兵 山 12 0 17 0
要 】 煤 炭开采 日益 突出的问题很 多, 本次针对清水二 井煤矿环境文地质 的现状 调查 , 评价煤矿 开采对环境 水文地质的影响 。 用科学的 采
况 。
1项 目概 况
1 1 自然 地 理 .
清 水 二 井 煤 矿 处 在 沈 阳 市 北 郊 东 部 山 前 坡 洪 积 扇 地 边 缘 地 带 。 地 貌 成 因 类 型 属 剥 蚀 堆 积 岗 台地 。 该 地 区均 为 第 四 系 覆 盖 ,地 形 略 有 起 伏 , 北 东 偏 高 ,最 低 标 高 为 + m,最 高 标 高 + m,相 对 高 差 1 m; 60 76 6
手段 及 工 作 方 法 ,客 观 评 价 矿 山采 煤 活动 环 境 水 文地 质 问题 。对 煤 炭 开 采 环 境 水 文 地 质 问题 引起 高 度 重视 ,为建 设 项 目环 境 管理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 关键词 】 环境水文地质
前 言
地下水流场 水位监测 污染 源 汇 源项
河床切 割深度 1 m左 右,河床宽 1 ~2 m。最高洪水位 + 2 5 ,属季 0 0 0 6.m 节 件河 流 ,枯 季水 深不 足 1 m。小龙河 发源 于 东部 山区 ,穿越 矿 区中
部 , 由东 至 西流 入 辽河 ,季 节性 河 流 ,枯 水 期 水量 甚 少 。
(2 ) 气 象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详细]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O一七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1)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1)(一)交通位置 (1)(二)开发概况 (3)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4)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4)(一)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4)(二)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5)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5)一、自然地理 (5)(一)地形地貌 (5)(二)气象及水文 (6)二、地质条件 (6)(一)矿区地层 (7)(二)矿区构造 (8)(三)含煤地层 (8)三、水文地质条件 (10)(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0)(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1)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4)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5)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预测评估) (17)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7)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7)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结束语 (20)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第一章前言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一)交通位置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整合规模为150Kt/a,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0021120055870),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米,矿区面积0.7941千米2,倾向宽约1.2千米(平均),走向长约0.7 千米(平均).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区内交通目前以公路为主,矿区公路距中寨乡0.5千米,距六枝县城70 千米,距水黄公路2.5 千米,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二)开发概况区内采煤历史悠久,井田内以小窑为主,主要开采1号、3号、7号煤层,斜井或平硐开拓,开采时以独眼井居多,其开采深度较浅,开采相对深度约在50-80米左右.主要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开采,以采掘民用煤为主,部分开采后以原煤销售.随着矿业秩序的好转,现区内所有小煤窑均已关闭、封停,井口被填充,已无法进入调查.老窑主要在井田浅部分布,由于开采时间较早,开挖范围较小,巷道断面不大,并且基本被表土及顶板垮落封填,没有空间存积大量的水.原湘发煤矿老系统编号LY3号,主采1号、3号、7号煤层,1号煤层开采下限标高+1410米,采空区积水在2012年掘进111运输石门时已经采取了探放水措施,排出积水29376米³左右,排水时间约为8个月之久,现在已没有积水威胁;3号煤层回采时顶板随采随落,开采时间已经6年,采空区现已全部垮实,无积水威胁,在掘进111运输石门及1135底板抽放巷探放水施钻时可以证明;7号煤层开采面积较小,仅在风井和主井之间布置了一个采煤工作面,走向长约为60米,倾斜长80米,面积5000㎡,其积水在2010年布置1702专用回风巷掘进时已经探放完,排出积水约4600米³,现还有小量的老窑水涌出,主要补给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现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均布置在7号煤层底板岩层中,距7号煤层法线距离20米,该三条井筒在+1320米标高用联络巷贯通形成系统.然后在主斜井和副斜井内+1415米标高布置运输石门和轨道石门揭穿最上面的1号可采煤层,同时在回风斜井内的+1450米和1415米标高布置回风石门揭穿1号煤层,最后在各石门揭穿煤层的地方分别布置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该方案的工作面回风巷运料是通过回风巷与轨道石门之间的轨道斜巷完成,在轨道斜巷上口安设调度绞车提升材料.后期开采二采区时,在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井底分别向前掘进石门揭穿7号煤层,然后在7号煤层顶板和3号煤层底板之间布置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大巷到矿区的5号拐点边界后,再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3条下山开拓二采区,该三条下山布置在3号煤层和7号煤层之间.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我矿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14497-1993)、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等规范要求于2017年2月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收集矿山开采的相关资料.现已完成矿区及周边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利用矿井地质地形图及采掘工程平面图,编制完成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一)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1、初步查明该矿浅部已知老窑采区情况,并把采空区边界标注在井巷工程平面图之上.2、对相邻被整合矿井的采掘工程平面图进行了收集,并与该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进行统一绘制,为矿井今后确定防水保安煤柱尺寸,确定探防水线及工程布置提供参考.3、收集井下采掘工程中已揭露构造情况等,为分析该井主要充水因素及确定该矿水文地质类型提供依据.(二)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1、2011年徐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对我矿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2、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42队编制的《普朗煤田黑拉嘎勘探区煤矿地质勘探报告(精查)》.3、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所编制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中寨湘发煤矿(原二号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区内属云贵高原低中山地形,区内地形为反向坡,西低东高,地形较陡,海拔一般在1400~1700米之间,最高标高1743.5米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外的山峰,最低标高1418.2米,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的7拐点附近;区内相对标高差325.3米,为切割较深的高原侵蚀地貌,冲沟发育,高山与沟谷呈带状分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二)气象及水文1、气象区内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日照较少,有冰雹、暴雨等灾害天气.一般1 1月至次年2月多雾及凌冻.年均气温14~16℃,其中7月气温最高(34.3℃),1月气温最低(-5℃);年平均降水量1400米米,区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一般6~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在160 米米以上,11月至次年2月平均降水量较小,仅30米米,全年降大至暴雨10~15天,日最大降雨量为140米米.区内年平均蒸发量为1183.2米米.矿区风向主要为北东向,年平均风速2.4米/s.2、水文根据储量核实报告批复,矿区属以基岩裂隙水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二、地质条件区内属云贵高原主高山地形,北西低,南东高,地形陡,海拔一般在1400~1700米之间,最高标高1743.5米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外的山峰,最低标高1418.2米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外的平地;区内相对标高约325.3米,为切割较深的高原侵蚀地貌,冲沟发育,高山与沟谷呈带状分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仅发育小溪沟,溪沟水流向东至西,流经矿区中部.矿区内以裂隙水为主,含水层空间不发育,地下水水位、流向基本与地形一致.含煤地层与上覆及下覆含水层间均有较厚的隔水层,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中等.(一)矿区地层本区及邻近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至三叠系下统永镇宁组,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层及灰岩组成.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腕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动物化石,含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煤核等.组内连续沉积,厚度504米,含煤35-38.煤系中灰岩有规律地分布,大多是良好的标志层,对煤层对比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三叠系下统(T1)飞仙关组(T1f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紫灰色、灰紫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等,具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瓣鳃类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组内连续沉积,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度525-630米,平均580米.主要为灰绿色及紫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泥岩,中夹薄层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上部为紫色、黄灰色粉砂岩及灰色灰岩,中部为灰色粉砂岩,灰几深灰色灰岩,下部为黄绿色薄层粉砂岩和泥岩,间夹厚层状灰岩数层.含克氏哈类动物化石.出露矿区中部.永宁镇组(T1yn)上部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及泥灰岩,下部为灰色灰岩,局部夹鲕状灰岩和泥灰岩.厚约240米.出露矿区东部.3、第四系(Q)分布广泛,主要由松散的崩塌物、坡积物、沟谷冲积物、粘土等组成,厚度0-20米.主要分布于煤系地层之上.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二)矿区构造矿区区域地址构造位于毛口背斜北东翼黑嘎啦井田.矿区内发现F1断层,F1倾向北东,倾角50-70度,断距25-30米,为正断层.矿区地层走向70-80度,倾向南东,倾角18-25度,一般23°;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另外建井过程中新掘出两条新断层F2、F3,落差约5米.(三)含煤地层1、含煤岩系区域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平均厚度504米,含煤22—39层,可采及局部可采15层,煤层平均总厚度39.97米,平均厚19.87米,含煤系数7.92%;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29.6米含煤系数5.87%.2、可采煤层及煤岩特征矿区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有1、2、3、4、6、7、15、18、19、20、21、22、28、29、30号煤层.湘发煤矿矿区主要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为1、3、7、28号煤层,2、18、19号煤层局部可采.就矿区内主要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属较稳定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煤层厚度1.35-1.50米,平均1.40米.顶板岩性泥岩,富含动物化石.强度低.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煤层.细砂岩为钙质胶结,坚硬,局部裂隙较发育.底板:底板含根部植物化石泥岩.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矿区内煤层厚0.67~0.91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为局部可采煤层.顶板: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粉砂岩,深灰色,结果细腻,常含黑色炭质粉屑,偶尔可以找到个体细小的腕足类动物化石.底板:底板为粉砂岩.3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较稳定,矿区内煤层厚度1.62—1.88米,全区可采.顶板:顶板以砂岩为主,偶见腕足类化石.底板: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及泥岩此之.7号煤层:为区内主要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度2.40~3.20米,平均2.60米,上部结构均一,下部条带状构造发育.顶板为泥质灰岩,局部为泥岩,以腕足类为主的海相动物化石丰富.底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岩.18号煤层:黑色,油脂光泽,性脆,内生裂隙较发育,矿区内局部可采,厚度0.26~0.70米.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底板以泥岩为主.矿区内局部可采.19号煤层:黑色,半暗型,多呈片状或薄层状.厚度0.15~2.55米.矿区内局部可采.28号煤层:黑色、褐黑色,半暗型,油脂光泽,细条带结构.矿区内煤层厚度稳定,0.80~1.30米,平均1.00米.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浅灰色泥岩、粘土岩.矿区煤层内较稳定.三、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包括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灰岩,二叠系上统飞仙关组中部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碳酸盐岩分布区基岩裸露及半裸露,地表岩溶洼地,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碎屑岩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砂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中、下旬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2~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三、四月份降为最低值.区域内龙潭组煤矿床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一般具有较好砂、泥岩的隔水层,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对煤矿床开采影响较小.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岩性致密,节理、裂隙不发育,含水性及导水性弱差,成为煤矿床深部下煤组煤层与茅口组灰岩强含水层间较厚隔水层.(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属云贵高原主高山地形,北西低,南东高,地形陡,海拔一般在1400~1700米之间,最高标高1743.5米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外的山峰,最低标高1418.2米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外的平地;区内相对标高约325.3米,为切割较深的高原侵蚀地貌,冲沟发育,高山与沟谷呈带状分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仅发育小溪沟,溪沟水流向东至西,流经矿区中部.矿区内以裂隙水为主,含水层空间不发育,地下水水位、流向基本与地形一致.含煤地层与上覆及下覆含水层间均有较厚的隔水层,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中等.1、矿区地层含水性、隔水性(由新至老)(1)第四系(Q):弱~中等孔隙含水层岩性为砂土、碎石土、粘性土等,含孔隙水,含水性弱~中等,接受降雨补给条件.泉水流量随季节变化大,大多在旱季干涸,多分布于沟谷低缓地带,出露于矿区中部.(2)飞仙关组(T1f):相对隔水层上部岩性主要为紫色、灰紫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中夹1~3层灰岩或泥质灰岩.厚156~198米.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弱,具隔水性.出露矿区南部及东部边界附近.中部岩性主要厚层状灰岩,中夹1~2砂岩或粉砂岩.全层厚45~85米,地表裸露,富水性中等.下部主要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细砂岩、夹鲕状灰岩及泥质灰岩.上部以细砂岩为主,中部为钙质粉砂岩,底部为泥岩、粉砂岩,厚150~190米.该段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外,富水性弱.出露于矿区中部.(3)龙潭组(P3l):弱裂隙含水层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层及灰岩组成,全层厚470~520米,平均厚504.63米.该组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和其夹的灰岩层局部有溶隙水,大部分地带被第四系松散物覆盖,接受第四系孔隙水、裂隙水补给,补给条件良好.该组常年有间歇有水的沟溪经过,煤矿开采时局部地带可能要受河水或沟溪水渗入、灌入等影响,含水性弱.(4)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相对隔水层岩性为玄武岩,深灰色,致密坚硬,含水性弱.为较好的隔水层.出露矿区外.2、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断层规模小,一般不会造成强含水层与煤层的连通,对煤矿床够不成危害.3、小煤矿、老窑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原有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的生产矿井1个,即原红四井煤矿.主要出水形式为顶板淋水、滴水,底板及两帮渗水.区内老窑较多,开采垂深一般在30米左右,老窑中积水较多,老窑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4、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区内无大的河流、水库、池塘等地表水体,仅发育小溪沟.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含煤岩层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矿井内冲沟发育,旱季无水,雨季山洪暴发时冲沟中的水,一部分沿地表自然排泄,另一部分渗入龙潭组含水层中.老窑积水因自然排水条件差,硐口多已封闭,在开采中突水的可能性较大,水力联系密切,在开采中应做好探放水工作,注意留设防隔水煤(岩)柱.5、矿井充水通道(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矿区内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由于背斜南翼煤层较陡,煤层开采自然放顶后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3)断层破碎带当井巷穿越地下浅部发育断层时,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和涌水现象.(4)老窑采空区区内沿煤层露头线一带分布着大小不一、开采深度或深或浅的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1、原湘发煤矿根据核实报告涌水量:正常涌水量10米³/d,最大涌水量20米³/d.2、原红专四井煤矿据核实报告涌水量:正常涌水量为5米3/d,最大涌水量为10米3/d;3、矿井涌水量预算原湘发煤矿、红四井煤矿3号煤层采空区约为29000米2,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米3/d,矿井预计正常涌水量为:Q = F×KFQ—矿井涌水量(米3/d), F—预算面积(米2),KF—单位面积含水率(米3/ 米2).因此KF = 1.03×10-3米3/米2矿井预算面积为794100米2,矿井预计正常:Q正常= F×KF=794100米2×1.03×10-3米3/米2=817.9米3/d=34 米3/h矿井预计最大涌水量:Q最大=2.2×F×KF=2.2×817.9米3/d=1799.4 米3/d=75米3/h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1、地表冲沟水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2、第四系孔隙水矿山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分布不广,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3、龙潭组弱裂隙含水层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但在局部岩溶发育地段发现有钻孔漏水现象;在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根据普郎煤田黑拉戛勘探区煤矿地质勘探报告》:顶底板岩层是矿井充水的直接来源,虽然岩层富水性弱、主要是一些裂隙水及数层灰岩岩溶裂隙水,但在局部岩溶发育地段,发现有钻孔漏水现象,今后开采时注意,以防突水.4、小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通过对湘发煤矿(整合)范围内地表和井下的调查,矿井内无大的河流、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区内小煤矿、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矿井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主、风井井筒内接近地表区域主要为顶板淋水、滴水;底板及两帮渗水,雨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湘发煤矿(整合)矿床属于以基岩裂隙及老空区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的煤矿床.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区内煤层赋存于较厚的隔水层中,强含水层如永宁镇组、茅口组等对煤矿开采可能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区内断层较少,据原核实报告及煤矿实际生产所得资料,断层导水性较差.本矿床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覆盖在煤层之上的第四系松散物或滑坡中的裂隙水、孔隙水、含煤地层的风化裂隙水及其间夹的灰岩层溶隙水、小煤矿积水溪沟水.综上所述,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预测评估)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1、由于大气降雨直接影响到井下涌水量,故井下排水系统除按设计要求外,还应随着井下揭露面积的不断增大,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大排水设备,否者会造成淹井事故.2、因该区浅部老窑采空区范围无法考证,故老窑采空区积水对该矿开采浅部煤层安全威胁较大,如不加强探放水工作,就可能发生井下安全事故.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该矿防治水工程难度不大,因煤层上下岩层不是含水层,均为隔水层,由于浅部和周围的老窑积水是该矿未来开采背斜西翼浅部煤层的主要威胁,在防老窑水方面,详细了解老窑采空区范围方面有一定的难度.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本矿水文地质类型中等,在今后生产中除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外,还要根据该矿的实际情况,应重点加强以下防治水工作.一、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二、因该区普查最终地质报告和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不足,井田地质报告提供的涌水量资料可靠程度较低.故今后生产中应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作好编录,以便为指导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水文地质依据.三、加强老窑采空区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探水范围,按要求把探水线标注在井巷工程平面图上.本次虽对浅部老窑采空区进行了调查,但是由于该区煤炭开采历史久远,目前暂无法对全部老窑采空区范围彻底调查清楚.故目前井巷工程平面图上标注的探水范围不是唯一边界,该矿必需根据井下实际揭露情况确定防治水工作.同时仍需进一步继续加强老窑采空区的调查工作,并根据新调查结果及时调整探水范围.四、尽量查清老窑采空区情况,并应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第28号令《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要求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具体尺寸达到:1、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2、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同一煤层中进行开采时,若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的界线已基本查明,防隔水煤(岩)柱参照下例经。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就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向您呈交以下报告。

一、背景介绍该矿工作面位于市县,地处高山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根据前期的勘探结果显示,矿区存在丰富的煤矿资源,但也存在一定的水文地质风险。

为确保矿区开采的顺利进行,必须对该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水文地质调查情况1.水文地质勘探通过水系观察、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井的取样分析,我们对该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进行了详细调查。

勘探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储量相对较丰富。

同时,附近存在多条地下裂缝及断层,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下水的流动形成了一定影响。

2.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我们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渗流方向、渗透率等。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矿区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地下含水层较厚,渗透率较高,适于水资源的开采利用。

三、水文地质风险评价1.地下水涌水风险由于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加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存在地下水涌水的风险。

特别是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采动压力的变化,可能导致地下水溢出,给井下工作环境带来一定的困扰。

2.地下裂缝风险矿区周边的地下裂缝和断层对于地下水的流动方式有影响,可能导致地下水的快速流失及水位突变。

因此,在矿井开采前后,需要加强对地下裂缝的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地下裂缝对矿井的影响。

四、防治措施建议1.增加抽水设备针对地下水位波动大的问题,应加强水位监测,及时调整抽水设备,保持井下工作环境的稳定。

2.强化地下裂缝监测在矿井开采前后,应加强对地下裂缝情况的监测,发现异常即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防止地下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与变形。

3.引入先进的防渗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涂层材料、灌浆技术等,加强矿井支护,防止地下水涌入矿井,保证矿井开采的安全进行。

五、结论根据对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的评价,全面了解了矿区的地下水位情况、地质构造等关键参数,发现了地下水涌水和地下裂缝风险。

xxx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xxx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XXX煤矿水害普查报告及综合防治方案XX市水文地质调查小组二OO七年五月主编:参加人员:审核:技术负责:目录1前言 (1)2 井田概况 (4)2.1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4)2.2 矿区地质概况 (5)2.3 矿井水文地质 (9)2.4 矿井的开拓情况和邻近矿的相互关系 (16)2.5 矿井排水现状 (18)3 充水源分析 (20)3.1 大气降雨 (20)3.2 地表水和地表水体 (21)3.3 地下水和地下水体 (21)4 水体分布及其危害性分析 (23)4.1 地表水体及其危害 (23)4.2 老窑水体及其危害 (23)4.3 本矿井下水体及其危害 (24)4.4 邻近矿井的积水体及其危害 (25)5 综合防治水方案 (26)5.1 现有采掘工作面的调整 (26)5.2 其它方面的改造与完善 (27)6 主要防治水措施 (34)6.1 井下探放水的管理 (34)6.2 井下探放水的实施 (36)7 水害防治规划 (41)7.1 水害的五年规划 (42)7.2 年度防治水计划 (44)附表 (47)水文地质调查委托书浏阳水文地质调查组水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也是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隐患之一,更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为了查清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控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安全状态,防范水灾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现委托贵调查组对我矿合法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害安全状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为此,我们将积极配合调查组工作并提供调查过程中所必须的原始资料,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

特此委托煤矿(章)法人代表二00七年四月1前言㈠概述⑴位置、隶属关系XXX煤矿位于XX市东南部的XX镇,距XX市直线距离约为20km。

由工业广场经5公里乡村水泥混凝土公路可至XX镇连通G319、G106国道。

交通较为方便,参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⑵矿井性质XXX煤矿属股份制私有煤矿,隶属XX镇管辖。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单位:地测科技术负责人:编制时间:2012年2月15日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本井田北部以魏寨南断层为界,南部以宋大铁路线为界,西以任岗滑动构造为界,井田走向长度×公里,倾斜宽×公里,井田面积为×平方公里,井田范围内没有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

本井田主要含水层是奥陶系灰岩,含水较丰富,距煤层底板80m左右,对开采造不成大的威胁。

13采区位于井田西部,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分割)报告》,认定东沟断层南部地段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13采区中部有东沟断层、任岗断层和滑动构造发育,西部与东沟煤矿相临,西南有七里岗断层和七里岗支断层存在。

矿井11采区、12采区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

井田北部有小煤窑存在,并且与11采区相连通,11采区现已回采完毕,11采区老空水可通过底板泄水巷自流入-150轨道大巷,对矿井生产无影响。

二、12采区位置及范围1、12采区位于矿井-150水平东翼;东至井田东部边界;西、南部至F3断层;北部为11采区采空区。

采区东西走向长约1000m,南北倾斜宽约800m,二1煤层开采上限标高-126m,下限标高-240m。

本区段构造简单,大致呈单斜构造。

煤层走向40°~60°,倾向130°~150°,倾角12°~20°,平均16°。

本采区采二1煤层,为二迭系山西组地层,埋藏稳定,平均厚度5.76米,为稳定型煤层。

根据11采区开采情况知,工作面涌水均为顶板砂岩水,涌水量较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煤矿的水文地质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评估矿区水资源的状况和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通过对煤矿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煤矿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区域描述2.1 煤矿基本情况煤矿位于X市,总占地面积约XXX平方公里,煤矿在XX年开始投产,目前已经运营了XX年。

主要矿区的地质构造为XX,矿井设计为XX。

2.2 矿区地质特征根据对矿区地质地貌的初步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矿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XX岩层组成,岩石稳定性良好,不存在明显的断层和地震活动。

3. 水文地质调查3.1 水文地质资料搜集通过对煤矿周边的地质图、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地层结构资料等进行搜集和整理,获取了有关煤矿水文地质的基础信息。

3.2 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监测在煤矿及其周边地区设置了多个地下水位监测井和水质监测点,对地下水位和水质进行了定期监测。

结果显示,煤矿的地下水位水平和水质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

4. 煤矿水资源评价4.1 地下水资源量评估通过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煤矿区域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XXX万立方米,水资源较为丰富。

4.2 地下水水质评价通过对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到煤矿周边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以及主要污染物的分布状况。

结果显示,煤矿地下水水质良好,未受到明显的污染。

5.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建议5.1 水资源保护对策针对煤矿水资源保护的需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强化煤矿周边地下水水污染源的管控,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煤矿附近水体的监测与保护。

5.2 水资源管理建议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煤矿水资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煤矿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6. 结论通过对煤矿水文地质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煤矿地下水位稳定,水质良好,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贵州兴源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二年五月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制单位:贵州兴源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窦启泉编写:王云发审核:付宗元总工程师:付宗元总经理:陈金鹏提交单位: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提交日期:二○一二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一节编制报告目的、任务和依据 (1)第二节矿井位置、交通和矿区范围 (3)第三节自然地理 (5)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及小煤矿开采情况 (7)第五节矿井涌水情况及排水设备、设施现状 (10)第二章本次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2)第一节完成的工作量 (12)第二节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12)第三节存在的问题 (13)第三章矿井地质 (14)第一节区域地质 (14)第二节矿井地质 (15)第四章水文地质 (23)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3)第二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25)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29)第四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划分 (33)第五节矿井涌水量的估算 (33)第五章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 (35)第一节工程地质条件 (35)第二节环境地质条件 (41)第三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4)第六章结论 (47)第一节工作成果 (47)第二节矿井水害的危害程度 (48)第三节矿井水害的预防操纵措施及建议 (48)附图目录序号图名比例尺顺序号1 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 1:5000 012 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水文地质剖面图 1:5000 023 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充水性图 1:5000 034 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1:2500 04附件目录1 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2 编制单位资质证书3 托付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编制报告目的、任务和依据为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特托付我公司为其开展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编制《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其目的是为该矿在生产过程中制定水害防治方案提供水文地质资料,从而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矿井水害事故。

本次工作的要紧任务为:1.收集矿区及该矿现有的相关水文地质资料;2.调查矿井地面水文地质情况;3.调查矿井井下水文地质情况;4.分析、整理该矿现有水文地质资料和本次调查取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编制编制《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编制本报告依据的要紧规程、规定和相关参考资料为:(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9);(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2009.12);(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201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要紧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5);(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 (7)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1989);(8)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1992);(9)贵州金杉土地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05年1月编制的《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储量核实报告》;(11)王家寨煤矿采掘工程揭露的地质、水文地质及相关资料;(12)矿方提供的各种地质及水文地质图件等。

(13)本次工作实地调查和测量的各种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同意托付后,我公司于2012年5月2日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到该矿进行了实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老窑开采情况调查,并收集了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通过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及室内分析研究编制《兴仁县潘家庄镇王家寨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二节矿井位置、交通和矿区范围王家寨煤矿位于兴仁县县城西北方向约30km的潘家庄镇王家寨村,行政区划属兴仁县潘家庄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7′35″—105°09′01″,北纬25°34′12″—25°34′54″。

矿区距兴仁县城公路里程约30km,距南昆铁路顶效站76.0km,有简易公路通往矿区,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依照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5月11日颁发的兴仁县王家寨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1051120112940,生产规模30万吨/年,有效期限3个月,自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采矿证连续手续正在办理中,见附件)划定的矿区范围,王家寨煤矿井田范围东西倾向宽1.715~2.380km,南北走向长0.560~1.320km,呈一规则多边形,共由8个拐点圈定,井田范围平面积2.6187km2,开采深度1850~1100m标高,其拐点坐标见表1-1。

王家寨矿区交通位置图表1-1 王家寨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第三节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井田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山区,属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

总体呈中部较高,东、西两侧低,最高海拔+1972.9m,位于井田中部山顶,最低海拔位于东部小石桥河沟中,海拔+1400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最大相对高差572.9m,一般海拔1300~1600m,相对高差300m左右。

(2)井田地表水井田位于珠江流域上游的南盘江与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

井田中部有一南北向的分水线将井田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分水岭东部(井田东部边界外)有一常年性河流小石桥河,枯季流量约15—25L/s,自北向南径流至猪场坝一带进入溶洞成为伏流,推测往东南方向流出地面汇入麻沙河,最终注入北盘江。

分水岭西部溪沟向南西径流,汇入火冲大沟,进入马岭河,最终注入南盘江。

矿区地表水较稳定的为流经井田东部边界外的小石桥河,其枯季流量为15~25L/s,井田东部边界附近及边界外有数条小溪沟,均汇入小石桥河,溪沟雨季水量大,旱季小。

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1400m,井田有部分煤炭资源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下,降雨是地下水的要紧补给来源。

(3)气候本区内气候和气,属于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气候,冬夏早晚温差大,昼夜最大温差经常在十余度以上,年均气温15.2℃,日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7.8℃。

最热为7月,月均气温22℃;最冷为1月,月均气温6.4℃。

年均降雨量1327.9mm,最多年达1887.6mm;最青年仅960.4mm;5~9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年均蒸发量1368.1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

本县的灾难性气候多,冰雹、暴雨形成的山洪危害较大。

(4)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5)经济概况区内粮食作物要紧以玉米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蔬菜。

经济作物有烟叶、漆等。

畜牧产品要紧有牛、马、猪、羊等。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及小煤矿开采情况一、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本井田先后有多个地勘单位在此开展过地质工作,现简述如下:1、上世纪三十年代,贵州矿产勘测团曾在区内进行过踏勘。

2、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先后有贵州地质局平坝煤矿普查大队、黔西南地质大队、安顺专区地质大队、112地质大队、108地质大队及贵州省煤管局159地质大队等在邻区及矿区内开展过煤矿地质调查工作,其中以159队和112地质大队的工作较为系统。

3、1978~1980年贵州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现贵州区调院)开展了1:20万兴仁、安龙幅区域地质及矿产调查工作,系统的调查了该区域的地质及矿产分布情况,提交了《1:20万兴仁、安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4、1979年~1983年贵州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区内开展了1:5万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5、2005年1月贵州金杉土地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对王家寨煤矿开展了储量核实工作,编制了《贵州省兴仁县王家寨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本报告包括文本一份,图件8张(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K1煤层资源量估算图、K2煤层资源量估算图、K3煤层资源量估算图、K4煤层资源量估算图、K5煤层资源量估算图、K6煤层资源量估算图)。

上述地质工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地质资料。

二、矿山开采概况1、王家寨煤矿属于整合矿井,由原王家寨煤矿和原鸿运煤矿整合而成,生产规模30万吨/年,矿井整合后进行了技改工作,原鸿运煤矿关闭,利用原王家寨煤矿主平硐和副平硐,关闭原王家寨煤矿回风斜井,重新施工副斜井和回风斜井。

主平硐位于矿区东部中段附近,开口层位位于K3煤层底板岩层中,井口坐标为X=2829347.022,Y=35512438.442,Z=+1583.510,α=89°,β=+2.8°,掘进方位角269°,坡度为+2.8°,斜长约360m揭K2煤层,然后往同一方向沿K2煤层倾斜方向布置K2煤层运输下山,斜长约350m,然后采纳斜巷(上山)进入K1煤层,然后在K1煤层中沿下山方向布置K1煤层运输下山至西南边界附近落底,在落底处施工井底车场、水泵房、变电所及水仓等,并在K1煤层中施工轨道下山及回风下山(K1运输下山和K2运输下山采纳溜煤眼联络),在K1煤层运输下山两翼沿煤层走向布置回采工作面,现1101综采面已施工和安装完毕,等待验收。

在K1煤层井底车场处布置有水泵房及主、副水仓,水泵房安装有三台MD120-50×3(P)型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其参数为:流量140m3/h,扬程为126m,电机功率为90kw。

在K1轨道下山铺设有两趟排水管路,参数为φ194×5无缝钢管,一趟工作,一趟备用。

主水仓容量444m3;副水仓容量333m3,合计777m3,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

三、老窑及采空区1、原王家寨煤矿采纳平硐和暗斜井开拓,在K2煤层中布置有轨道下山和回风下山,但未形成采面进行回采,其掘进区域内的涌水现已通过1580回风石门自流到K1煤层井底水仓,然后采纳水泵排出地表,故井下巷道中无积水区域存在。

2、原鸿运煤矿位于矿区南部边界中段附近,已关闭,采纳平硐和暗斜井开拓,在K1和K2煤层中均布置有轨道下山,要紧开采K1煤层,K1煤层巷道最低处已与现1101采面回风顺槽连通,其采空区域内的涌水已通过1101回风顺槽自流到K1煤层井底水仓,然后采纳水泵排出地表,故K1煤层采空区域内无积水存在;K2煤层轨道下山存在巷道积水区域,面积约13500m2,矿井回采率约60%,平均煤厚1.55m,实际采空体积约为13500×60%×1.55=12555m3,充水系数取0.4,故估算积水量约0.5万m3,水头高度约35m(附图—矿井充水性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