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糖的检测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四还原糖的测定

实验四还原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费林试剂热滴定测定还原糖的原理。
2.能够准确测定果蔬中还原糖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某些二糖。
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将Cu?*、Hg*、Fe*、Ag+等金属离子还原,而糖本身被氧化和降解。
费林试剂是氧化剂,由甲、乙两种溶液组成。
甲液含硫酸铜和亚甲基蓝(氧化还原指示剂) ;乙液含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和亚铁氰化钾。
将一定量的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生成可溶性的络合物酒石酸钾钠铜;在加热条件下,用样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氧化亚铜沉淀再与试剂中的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可溶性无色化合物,便于观察滴定终点。
滴定时以亚甲基蓝为氧化一还原指示剂。
亚甲基蓝氧化能力比二价铜弱,待二价铜离子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可使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亚甲基蓝,即达滴定终点。
根据消耗样液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三、试剂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0.5H20)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到1000mL。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皮塞玻璃瓶中。
3.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醋酸,加水溶解并稀释到100mL.4.10.6%亚铁氰化钾溶液:称10.6g亚铁氰化钾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5.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0g经过98~100°C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防止微生物生长),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1000mL。
6. 1 mol/L NaOH标准溶液。
7.盐酸溶液(1+1)8. 15%Na2CO3溶液: 称15g碳酸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9. 10%Pb(Ac)2溶液:称10g醋酸铅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还原糖是一类具有还原性质的糖类物质,它们能够将其他物质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
测定还原糖的含量对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分析方法,测定某种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样品。
选取一种食品,如苹果汁,将其过滤并稀释至适当浓度。
确保样品中没有其他干扰物质的存在。
2. 还原糖的测定将准备好的样品分别取10ml放入两个试管中。
标记为A和B。
3. 试剂的添加在试管A中加入5ml硫酸铜溶液,并加热至沸腾。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 还原糖的反应在试管B中加入5ml硫酸铜溶液,并加入适量的还原糖试剂。
搅拌均匀后,加热至沸腾。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 比色测定待试管A和B冷却后,使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的差异,计算出还原糖的含量。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根据试管A的吸光度,我们可以推测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较低。
而试管B的吸光度明显高于试管A,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还原糖。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苹果汁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苹果汁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较高。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限制因素。
首先,我们只测定了还原糖的总含量,并没有对具体的还原糖种类进行分析。
其次,实验中的试剂和操作条件也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我们成功地测定了某种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这一实验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在食品、医药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和结果的解读,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原糖测定教学设计(精)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原理
引导
总结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中预测定与测定的关系
讲授
听讲、思考
作业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具体操作;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时,为什么要趁沸滴定,为何要进行预测?
考核与评价
课堂表现、作业
了解还原糖的分类
了解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理解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注意事项
态度素质目标
积极进取,勤于思考
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教学重点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
教学条件要求
教材、图片、视频、技术标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引入、讨论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参考资料
食品分析技术王晓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设计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告知(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
引入(任务)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案例引入、讨论交流
课件、视频
听讲、思考、讨论
实施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具体操作
引导、启发、讨论
图片、视频、动画
听讲、思考、讨论
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
食品中一般成分的检验
学时
学时
任务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学时
学时
知识点(技能点)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
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还原糖分类、测定方法、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操作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会正确运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3.掌握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进行实验的方法;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试管架、试管夹、显微镜、平衡仪等;2.化学试剂:尿糖试剂、苏丹III染液、生物碱试剂、碘液等;3.实验材料:新鲜水果、牛奶、食物样品等;4.教师准备:制作教学PPT、实验操作视频和实验报告模板。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各类食物和化学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并了解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2.理论讲解(20分钟)通过使用教学PPT,讲解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概念、结构和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重点强调这些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介绍相应的检测方法。
3.检测方法演示(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使用实验操作视频进行演示。
首先演示如何检测还原糖的方法,然后依次演示检测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方法。
同时,解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实验结果的判断。
4.学生实验操作(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提供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让学生按照实验操作视频的步骤进行实验。
每组至少进行还原糖和脂肪的检测,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进行蛋白质和淀粉的检测。
5.结果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模板,并分析不同食物样品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含量的差异对生物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6.总结(10分钟)总结学生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实验结果,梳理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检测方法。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原糖 测定实验报告

还原糖测定实验报告还原糖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还原糖是一类具有还原性的糖类物质,能够还原某些化学试剂。
测定还原糖的含量在食品工业和生化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掌握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实验材料: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还原糖标准溶液、硫酸铜溶液、碱式碘液、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2. 仪器:分光光度计、试管、移液管、烧杯、量筒等。
实验步骤:1. 制备还原糖标准溶液: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体积,得到一定浓度的还原糖标准溶液。
2. 实验组的操作:取一定体积的蔗糖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碱式碘液,混合均匀后加入硫酸,使溶液变为无色。
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现深蓝色。
最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3. 对照组的操作:取一定体积的还原糖标准溶液,按照实验组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4. 分光光度计测定: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溶液分别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设置适当的波长,测定吸光度。
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吸光度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实验组中还原糖的含量。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含量,可以得出蔗糖溶液中还原糖的含量。
实验误差的分析:1. 实验操作误差:由于实验操作中的仪器使用、试剂的取用等步骤,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减小误差,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尽量减少操作上的差异。
2. 仪器误差:分光光度计的测量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减小仪器误差,应在测量前校准分光光度计,确保其准确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可以得出蔗糖溶液中还原糖的含量。
实验结果可用于食品工业中对糖类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生化实验中对还原糖的研究。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定蔗糖溶液中还原糖的含量,掌握了还原糖的测定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还了解了实验误差的来源,并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食品工业和生化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不仅学到了实验操作的技巧,还加深了对还原糖测定原理的理解。
实验一还原糖的鉴定教案共9页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教案]一、课型:新授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还原糖的鉴定方法。
(2)体验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问题,讨论实验指导的关键。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演示实验,创建情景,引入新课题。
(2)通过PPT、探究学习和讨论等方法来获得信息。
(3)通过讲解、演示、PPT展示、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习题等,让学生加深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2)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发展学习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还原糖的鉴定方法。
(2)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验证实验及探索实验的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具准备:1、PPT课件。
2、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解剖刀、研钵、漏斗、纱布、漏斗架、烧杯、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试管、胶头滴管、量筒。
(2)实验材料:斐林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斐林试剂B液:0.05g/ml的CuSO4溶液SiO2、H2O、苹果、土豆、菠菜。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练习法、问答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七、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老师】同学们,上课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
【展示】一个装有刚配好的斐林试剂的试管。
【老师】这是一种蓝色的溶液。
【展示】一个装有苹果汁的试管。
【设问】这是刚榨好的苹果汁,猜猜我要干什么?很简单,我要把苹果汁倒入蓝色溶液的试管中,那大家猜猜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抽问【学生】回答【老师】到底他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老师】演示【老师】想知道结果吗?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
【老师】展示【学生】观察【老师】哎?看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还原糖是一类含有还原性基团的糖类物质,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等,它们具有还原剂性质,能够还原某些化学试剂。
还原糖的测定对于食品工业、生物化学以及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间接法,利用还原糖对氧化剂的还原能力来测定糖的含量。
实验设备:1. 分光光度计2. 烧杯3. 试管4. 10ml 称量瓶5. 称量盘6. 称重仪7. 20ml 锥形瓶8. 恒温水浴器9. 塑料注射器实验原理与步骤:原理:还原糖具有还原能力,能够将某些氧化剂还原为相应的还原剂。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间接法来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首先,还原糖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相应的酸。
然后,我们利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标定所需的还原糖的质量。
步骤:1. 取适量的还原糖样品,精确称量并记录其质量。
2. 将样品溶解在足够量的蒸馏水中,使得质量浓度为1克/10ml。
3. 取0.5ml还原糖溶液到一个20ml 锥形瓶中。
4. 加入50m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并用塑料注射器将氧化剂硫酸亚铁溶液滴定到显红的终点,记录所需的滴定体积。
5. 用蒸馏水对照实验进行空白试验,并记录滴定体积。
6. 计算样品的还原糖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定曲线: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出硫酸亚铁滴定体积与还原糖质量之间的标定曲线。
2. 样品测定:根据实验步骤中测定的滴定体积数据,结合标定曲线,计算并记录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讨论与结论:1.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称量误差、滴定体积读取误差等。
提出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得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3.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还原糖的含量,并得出结论。
实验的意义与应用:1. 食品工业: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为食品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2.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糖代谢、酶的活性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3. 医学领域:对于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以及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1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实验改进一、实验目的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
2.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
3.认识到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是生物组织的重要成分。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颜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材料与器具1.实验材料:浸泡好的花生种子,雪梨,鸡蛋清,马铃薯。
2.仪器:刀片,滴管,小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酒精灯。
3.试剂:苏丹III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
四、方法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①取材新鲜雪梨去皮后切成小块放入研钵中研磨、过滤,得到组织提取液②染色向有组织液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
③加热观察用试管夹夹着试管,把试管直接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观察雪梨组织液颜色变化。
2.蛋白质的检测①向试管内注入稀释的蛋清适量。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可见组织液颜色变化。
3.脂肪颗粒的检测①取材取浸泡好的花生种子备用。
用刀片将花生种子切出一个平面,用刀片在平面出刮下些许花生子叶组织细屑,将细屑均匀涂抹在载玻片的中央。
②染色在载玻片的子叶细屑上滴加苏丹III染液滴2~3滴,染色5min;用吸水纸吸掉染液。
倾斜载玻片,并在染色的部位缓慢滴加3~4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用吸水纸吸掉周围的酒精。
滴一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并选择最理想的观察对象(组织层的较薄、染色均匀且橘黄色明显的区域)。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观察被染色后的脂肪细胞。
4.淀粉颗粒的检测①取材马铃薯切成小块放入研钵中研磨,得到马铃薯组织匀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步骤
(5′)
1.选材→制备组织样液→呈色反应
2.A实验组:2ml组织样液+1ml的斐林试剂
3.B对照组:2ml清水+1ml斐林试剂
4.滴加完药品,一起放入准备好的50℃—65℃的热水中加热1~2min。并观察实验现象。
倾听
↓
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及结果
(30′)
还原糖+斐林试剂在50℃—65℃的条件下→砖红色沉淀
还原糖的检测实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方法;
(2)说出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
尝试应用斐林试剂鉴别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认同糖类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之一,认识细胞里面有物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原理;
倾听
实验原理和材料
(2′)
简单重复介绍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原理;即“还原糖和斐林试剂在50℃—65℃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本实验是显色反应,因此选用材料有两个要求,同学们知道是哪两个条件吗?(糖分是还原糖、浅色系)。本节课我们使用的实验材料是梨匀浆。
倾听
↓
思考
↓
回答问题
实验药品
(1′)
本实验要检测还原糖,用到的试剂是斐林试剂(甲液0.1 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是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现配现用。
观察实验、验证结果
小结
(1′)
1.同学们,有同学做出其他实验结果的吗?回去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实验不成功的。
2.同学们记得清理自己的实验桌。
四、教学板书
(2)斐林试剂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1′)
Hale Waihona Puke 理论课知识导入,我们在理论课上已经学习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相关理论知识,也知道梨和苹果等含有还原糖,那要检测生物组织中是不是含有还原糖,应该怎么做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