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上海市环保规划

合集下载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总体部署,深入推动本市未来五年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确保实现本市“十三五”节能低碳各项目标任务,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回顾“十二五”情况、分析未来形势(一)“十二五”工作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本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上海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区联手,广泛发动全社会合力推进,全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节能低碳目标超额完成“十二五”时期,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25.45%和28.58%,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2015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4亿吨标准煤,显著低于原定控制目标。

图1“十二五”上海市能耗总量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水平全面下降。

火力发电、精品钢等30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保持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原油加工等14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旅游饭店、市级机关、医院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累计下降8%以上。

航运单位周转量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

2.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8%。

强化钢铁石化等重化工行业总体规模控制,推进实施罗泾、吴淞、吴泾、高桥、桃浦等重点区域转型调整。

持续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实施淘汰项目4296项,相当于减少能耗439万吨标准煤。

大幅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全面实现全市分散燃煤(重油)锅炉和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消费总量削减超过1100万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近13个百分点。

风电和光伏发电爆发式增长,2015年,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1万千瓦和29万千瓦,分别比2010年增长2倍和14倍。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5.20•【字号】静府发〔2017〕20号•【施行日期】2017.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静府发〔2017〕20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彭浦镇政府:《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2017年5月20日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一、背景情况“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也是静安区服务上海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编制“十三五”规划是指导静安区近期发展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规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规划主要内容(一)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静安区城区功能发展将围绕“最具引领性的全球城市核心城区”的总目标,着力打造活力城区、和谐城区、美丽城区、国际城区、幸福城区,引领建设中央活力引领区、创新服务引擎区、品质宜居新城区。

树立上海市中央活力区新标杆,建设上海市高能级创新创意引擎,打造高品质、现代宜居的核心城区。

城区土地利用将以存量盘活、高效利用为原则,立足三规合一、规划先行、确保重点,优先保障“一轴三带”重点发展区域的土地需求,为产业能级提升提供空间发展保障;同时兼顾民生公益,重点突破城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短板。

充分利用土地存量盘活新政策,力争打造上海市城区城市更新转型升级示范区。

(二)核心指标延续并放大原两区已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功能优势和人文优势,通过落实重点项目,形成静安“十三五”城区功能发展和土地利用核心体系。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16•【字号】沪府发〔2022〕4号•【施行日期】2022.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22年4月16日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保障本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用能需要,进一步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上海能源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在能源安全保障、结构优化、改革创新和服务民生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十四五”上海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能源建设有序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一批技术含量高、保障能力强的标志性能源项目。

随着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通道和500千伏五角场变电站等重大电网工程建成投运,以“五交四直”市外来电通道和500千伏双环网为支撑的城市主干电网结构更为完善。

奉贤、崇明等燃机项目建成投产,闵行燃机项目开工建设,石洞口电厂等容量替代项目启动实施,新增电源全部为清洁能源发电。

建成洋山LNG储罐扩建工程、临港-上海化工区天然气管道等一批重点油气项目,形成以“6+1”多气源和C字形城市主干管网为支撑的联供体系,出台《上海市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方案》,油气应急储备能力有效提升,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二)能源需求平稳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更加趋于优化“十三五”前四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为1.7%,略高于“十二五”前四年1%的水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下降至1.11亿吨标准煤,比2019年减少600万吨标准煤。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6(000)020
【摘要】(2016年9月19日)沪府发[2016]8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建设'四个
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有效支撑,
【总页数】18页(P19-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7
【相关文献】
1.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人民防空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社会公开版)的通知 [J], ;
2.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上海市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通知[J], ;
3.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 ;
4.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 ;
5.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2035总规背景下的绿色生态城区展望

上海2035总规背景下的绿色生态城区展望

绿建篇0、引言当前,城市的绿色生态建设正成为城市发展趋势,伴随着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发布,回顾既往几轮总体规划的发展历程,在上海2035总体规划“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愿景下,为实现“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要始终有温度”的美好生活场景,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需顺应形势,进入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发展思路与模式。

上海2035总规背景下的绿色生态城区展望潘洪艳1,韩继红2,孙桦11.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摘要关键词当前我国城市进入了绿色生态发展的新常态,本文以上海为例,在经历几轮总体规划后,迎来了面向未来的上海2035总体规划定位。

在此背景下,结合近年来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为适应新一轮总体规划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上海绿色生态城区标准与总规目标需求的关联性,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需求感知目标的新要求,探索以马斯洛的五个需求结合城区标准已有的指标属性,通过需求导向的关键目标需求指数化挖掘分析,最终提出了一套以需求导向下的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模式,以期通过该模式及其绿色生态策略来实现新时代“以人文本”目标下的需求,同时为后续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建设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以人为本的需求感知;需求导向;发展模式1、上海总规愿景的发展与演变1.1 总体规划发展历程上海作为一个百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从一个渔村发展崛起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历经改革开放前后发展时期的几轮重大规划,从1946年到2001年,对引领和指导几十年来上海城市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6年的《大上海都市计划》借鉴国外先进城市规划理念,目标致力于将上海建设为现代意义的国际大都市,其中DOI:10.16116/ki.jskj.2018.08.008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提出了“有机疏散、环城绿带、组团结构”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以步行时间作为服务半径、道路分类分级布局等先进理念。

《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职责分工

《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职责分工

《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职责分工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沪府发〔2016〕33号),现提出有关部门、单位在规划实施中的主要任务职责分工如下:一、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取消、下放、转移有关行政审批的行政命令。

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市审改办牵头,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2.建立行政审批清理审核论证机制,完善行政审批清理标准化管理。

(市审改办负责)3.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加强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

(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4.对增加企业和公民负担的证照进行清理规范。

(市审改办、市工商局牵头,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5.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探索目录化、编码化管理。

(市审改办牵头,各区县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6.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办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

(各区县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7.深化改革商事登记制度,全面实行一照一码;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事项外,基本实现先照后证。

同时,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升企业办证的便捷度和透明度。

(市审改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牵头,浦东新区政府等相关区县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8.按照国家要求,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实施在线监测并向社会公开。

(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9.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保障中介服务的合法、合理、规范、公正。

(市审改办牵头,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二)推行政府履职的清单管理制度1.2016年底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全面完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编制工作,将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以权力清单的形式向社会公开,逐一厘清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责任事项、责任主体、责任方式,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24•【字号】沪府发〔2017〕24号•【施行日期】2017.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7年4月24日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土地资源改革的关键期。

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重”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一)主要成效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实物占补“十二五”期间,出台《关于调整本市耕地开垦费标准的通知》,耕地开垦费标准从2.5万元/亩提高到8万元/亩,耕地价值进一步显现。

全面严格落实实物占补、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共计补充耕地16.6万亩,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目标。

2.实施“五量调控”的基本策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策略,确立了城市有机更新政策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绩效。

“十二五”期末,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4%。

3.着力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化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十二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年递减,从原来的50平方公里以上降至目前的20平方公里以下,其中,工业仓储用地、市政公用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占比约为23∶46∶31,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进一步向公益民生类项目倾斜。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0.03.23•【字号】•【施行日期】2020.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各区生态环境局,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有关要求,扎实做好2020年度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我局制订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 上海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2. 上海市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作任务表3. 上海市2020年重点企业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3月23日附件1上海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的决战之年。

为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扎实做好2020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确保完成国家和本市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2020年本市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标,并力争进一步下降,各区PM2.5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到80%左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二、工作措施(一)巩固深化工业源大气污染治理1. 开展新一轮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深化治理。

深入查补短板,强化源头防控、落实全过程管理,采取分行业“菜单式”治理任务对照模式,巩固上一轮VOCs综合治理成效,实现精准、科学治污。

创新试行“协议减排”,鼓励企业开展高于现行法规标准要求的治理措施,力争出台配套补贴政策,研究编制工业涂装行业和储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0年底前完成本市20%重点VOCs排放企业深化治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城市经
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
(二)主要问题
一是环境质量与国家标准和市民需求仍有差距。以PM2.5、臭氧为代表的复合型大
气污染问题突出;主要水体氮、磷普遍超标,郊区农村中小河道污染严重;餐饮 油烟、化工异味等问题社会反映较为强烈;城市生态功能不足。
2302.06
2425.68
11160
11400
24.82
22.12
13667
13007
(二)主要问题
三是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更加取决于转方式、调结构。
• 工业结构偏重、布局分散
• 养殖总量和种植强度较大
近年来重工业比重保持在 78%左右(按产值计算)
全市仍有60%工业企业分布在104 个工业区外,而产值仅占1/3。
(一)大气环境保护
主要任务 主要措施
• 全面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推进船舶油品升级和老旧船 舶淘汰,强化船舶污染防治区域联动; 强化其他流动源(船 • 全面推进港口“岸电”和新能源船舶试点; 舶、非道路移动机械) • 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分类申报登记管理,完善排放标准, 污染防控 加强油品质量监管; • 全面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和淘汰更新工作。
对标国际的环境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还须加快推进
基层环保责任体系、环保考核机制、生态损害赔偿等有待健全; 市场化的环境治理机制等有待完善;
总体上,需要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要内容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三.“十三五”环保规划基本情况
• • • • •
主要措施
2017年建成黄浦江上游金泽水库及相关配套工程; 完善多源联动的原水系统布局,完成郊区供水集约化; 全面关停或调整二级保护区内污染源; 加快推进太浦河清水走廊建设; 全市原水供水总量的90%以上达到水质优良水平。
保障饮用水水源环 境安全
“泥水气”同治,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 厂提标改造和污泥 处置工程建设
(二)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吴泾、南大、桃浦等重点地区环 农村环境整治由点及面逐步推
境整治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启 动实施了金山、合庆、青东农场 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进,累计实施402个村庄改造, 受益农户20万户.
金山区廊下镇中华村(改造后)
(三)环境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GDP (亿元) 2000年 2005年 4771.17 9164.1 常住人口 (万人) 1608.6 1890.26 能耗(万吨标煤) 5499 8225 废水排放量 (亿吨) 19.37 19.97 废气排放量 (亿立方米) 5755 8482
2010年
2014年
171659.8
23560.94
生活垃圾 水上转运体系
95%以上;
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老港生活垃圾焚烧一期
(一)重大环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林地绿地建设,森林覆盖率由2.98%上升到13.53%,中心城区绿化覆 盖率从20.3%上升到3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6平方米。
延中绿地
长寿绿地
郊野公园
(一)重大环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水环境基础设施
两江并举水源格局基本形成, 污水厂网同步、泥水同治,全市53
全市供水能力达到1799.5万 立方米/天。
座污水厂处理规模达到794.6万立方 米/天,污水处理率达到92.8%。
(一)重大环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大气环境基础设施
持续推动燃煤污染治理,累 全市18家燃煤电厂(装机容量约1.5万兆
确保环 境安全
(一)大气环境保护
以PM2.5、臭氧污染治理等为重点,持续深化六大领域大气污染防治
主要任务 主要措施
• 实施能源和煤炭消耗双总量控制,压减压钢铁、化工等 工业用煤,控制发电用煤总量; • 优化能源结构,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12%,非 化石能源达到13%,外来电比例保持40%; • 全面完成24座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或上大压小; • 完成剩余集中供热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取消分散燃煤。
• 明确责任分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深化扬尘、秸秆、餐 • 全面实施建筑工地、道路、码头堆场等扬尘在线监控, 饮等量大面广的污染 确保全市扬尘污染水平下降20%以上; 治理工作 • 继续深化秸秆、餐饮、汽修等面源大气污染治理。
(二)水环境保护
核心是“抓两头”,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消除黑臭水体
主要任务
质量、生态空间规模、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环境 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显著提 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 展。为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基本建成 “四个 中心”、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 良好环境基础。
充分充分考虑约束性和导向性的结合,包括环境质量
100
浓度(微克/立方米)
80 60 40 20 0
主要城市PM2.5浓度比较
新国标暨WHO第一阶段 过渡目标值
北 京
天 津
上 海
重 庆
苏 州
广 州
南 京
宁 波
新 加 坡
伦 敦
洛 杉 矶
纽 约
80% 60% 40% 20% 0% 上海 北京 广州 40% 42%
62.80% 31.70%
华 盛 顿 特 区
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趋势
主要水体氨氮浓度变化
主要内容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三.“十三五”环保规划基本情况
(一)面临形势
生态环境得到各方关注和高度重视。
国际上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生态宜居已成为城市软实
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全国的环保形势和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五中全会将绿色发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总体上,“十三五”是前五轮和“十二五”基础 上,根据当前形势和阶段特点的聚焦、深化和提升, 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加快补齐环境短板,推动转型发展。
一是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底线思维” 二是更加注重“接轨国际”和“率先引领”
----环境质量上,瞄准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宜居标准分阶段提高
要求 更高
诉求 迫切 标准 更严 力度 更大
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新 环保法和大气、水、土壤专项行动计划相继出台,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环保督查、终生追究等要求更加明确,环保的认识 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 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战略位置,把环境保护作为本市全局和 长远发展的“三个导向”和“四个底线”,协同推进产业结构 调整、建设用地减量化、重点区域综合整治等重大举措。
总体思路
基本原则
----环保要求上,按国内最严、接轨国际的标准推进污染治理
----环保措施上,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结合本市实际推进实施
三是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污” 四是更加突出“科学治理”和“创新驱动”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
总体目标
• 全面实施30余座污水处理厂一级A及以上的提标扩建改 造,同步解决污泥处理处置和臭气治理; • 新建泰和、虹桥、南翔、新江第二等4座污水处理厂,新 增污水处理能力60万立方米/天。
(二)水环境保护
主要任务
加快推进污水收集 管网建设和截污纳 管
主要措施
• 继续完善污水处理厂一、二级配套管网,继续推进截污 纳管力度,基本实现城镇集中建设区、“195”区域开发 地区污水全部纳管; • 完成42座市管泵站和其他区管泵站实施截留改造; • 实施苏州河深层排水管道系统工程。 • 完成400多条段黑臭河道治理,实施1000公里重点区域 (中小)河道生态治理; • 完成259个考核断面(含20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或提升 的治理要求; • 实现全市2.6万余条镇村级河道轮疏一遍。 • 推进临港、松江新城、闸北苏河湾、徐汇滨江、金山廊 下等重点地区试点示范; • 每区至少建设一个以上海绵城市试点区域。
15%
20.36%
杭州
全国
世界
主要城市森林覆盖率比较
2015年主要水体和市区、郊区 主要河道水质类别比例
(二)主要问题
二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强度高 • 2015年常住人口2415万人,机动车总量超过400多万; • 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1.14亿吨标准煤,煤炭约为5000万吨; • 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新增治理能力仍不足以完全消化增量。
深化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污染控制
• 通过严格标准、推进治理和结构调整、加大执法和开征 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 VOCs排污费等,全面推进石化、化工、涂料等2000家 物综合治理 重点企业VOCs污染治理; • 工业VOCs排放总量降低一半左右。 • 提前实施新车国六标准,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 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 • 持续推进约30万辆老旧车淘汰,完善在用车检测机制; • 实现长三角区域在用车异地协同监管。
2014年约380万头标准猪;农药 化学强度是全国的1.9和1.1倍。
(二)主要问题
四是环境治理能力不足,体制机制瓶颈约束亟待破解。
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与环境治理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凸显:
大气环境监测基本完善,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严重不足,土壤环境监测
体系有待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需要进一步扩大;
总体上,环境监测、监管和执法体系逐步完善。
(四)城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改善
在人口、经济、能源持续增加的同时, 4个主要污染物在提前1年完成国家减 排任务,分别削减25.15%、18.40%、 33.03%和32.10%; 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