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PPT课件
高手进阶:腺性膀胱炎

高手进阶:腺性膀胱炎前言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是一种膀胱上皮腺性增生样病变,以往被认为是少见病,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对本病的认识,近来有增多的趋势。
超声作为膀胱病变的首选检查方式,也有更多的腺性膀胱炎通过该检查被发现,因此作为超声工作者,有必要对该病进行深入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和误诊。
病因及病理改变Von l imbeck 1887 年首次描述了腺性膀胱炎,然而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仍尚有争论。
通常认为,膀胱黏膜在某些刺激因素(如细菌、病毒、结石或异物等)长期作用下,正常黏膜上皮内形成Brunn 巢,从而成为囊/腺性膀胱炎,即移行上皮单纯增生→Brunn 芽→Brunn 巢→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最常累及膀胱颈和三角区,也可累及全膀胱黏膜,若累及输尿管末端开口处则可导致肾积水。
病变肉眼观可呈不同形态改变,可分为乳头状瘤样型、泡疹样型、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广基蘑菇状型或尖叶状高耸的实体性物,亦可眼观无异常。
临床表现腺性膀胱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相近。
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频、尿痛、下腹及会阴痛、排尿困难和镜下血尿,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
若并发有肾积水,还可出现腰酸、腰胀等不适症状。
超声表现不同阶段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腺性膀胱炎具有不同的超声特征。
部分作者根据二维声像图上的不同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片状增厚型:声像图上可见膀胱内壁局限性增厚,表面可光滑或呈细锯齿状;增厚区呈均匀或欠均匀的中低回声,与周围正常膀胱粘膜分界明确;病变区局部膀胱壁连续,黏膜下层多可以分辨;②结节型:表现为膀胱内壁朝向膀胱内的结节样隆起,形态可规则或不规则,多呈乳头状或菜花状,基底部较宽;结节内部呈中等或略强回声,部分较大结节内可见小片状囊性无回声区;病变区膀胱壁肌层与浆膜层回声连续完整;③弥漫增厚型:膀胱壁弥漫性增厚,呈中低回声,回声欠均匀,部分内部可见多发小的囊性无回声区,严重者膀胱腔明显缩小。
什么是腺性膀胱炎

什么是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属于非肿瘤性炎性病变,临床上并不多见,同时存在上皮增生和上皮化生。
目前,临床上对于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尚未研究透彻,普遍认为与结石、膀胱慢性炎症、梗阻以及膀胱外翻等疾病有直接关系。
腺性膀胱炎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是也存在恶性病变的可能,是癌变前兆之一,容易发展为腺癌。
一、腺性膀胱炎的主要表现腺性膀胱炎的表现是比较多的,并且危害较大,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例如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急、尿频、血尿、尿痛以及耻骨上区、会阴不适,并且会发生下腹部的坠胀感。
另外,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与病变位置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在三角区发生病变的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膀胱刺激征。
而病变发生在膀胱颈部的患者,多数表现为排尿不畅、下腹不适感。
如果腺性膀胱炎疾病累及到患者的输尿管,就可能会引起患者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
腺性膀胱炎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会出现血尿症状。
二、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式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药物和手术联合治疗三种主要形式。
药物治疗主要指的是膀胱腔内灌注疗法,手术治疗有腔内手术和开放手术等。
在进行腺性膀胱炎治疗的时候,如果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则需要解决感染和结石、梗阻带来的慢性刺激,并根据病变位置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式有经尿道电灼、电切术加膀胱灌注法,疗效显著。
但是,腺性膀胱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可以首选经尿道电灼术和电切术法,因为上述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以反复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电灼术和电切术时,要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最佳时机应该在尿常规恢复正常后进行,手术过程比较安全,手术效果好,复发率得到有效控制。
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时候,如果选择药物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膀胱内灌注疗法,主要药物包括化学性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
其中,化学性毒性药物在经过膀胱内灌注以后,可以对DNA进行直接破坏,阻止DNA复制,进而抑制异常膀胱粘膜的非正常增生、不典型增生,在腺性膀胱炎的S期(DNA合成期/复制期)具有较好作用,但是在G0期(细胞停止分裂期)起不到治疗作用。
膀胱炎的教学课件

心理治疗:缓解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
康复训练:膀胱训练、盆 底肌训练等
膀胱炎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研
究进展
膀胱炎的治疗 方法和药物研
究进展
膀胱炎的预防 和健康管理研
究进展
球膀胱炎研究的交流
与合作
国际膀胱炎研究大会:定 期召开,分享最新研究成
果
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多个 国家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更换内衣等
避免长时间使 用抗生素,以 防止细菌耐药
性的产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 手、多喝水、避免憋尿等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 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 惯,避免 久坐、憋 尿等不良 习惯
查确诊为膀胱炎
案例三:患者男性,65岁, 长期卧床,出现尿频、尿 急、尿痛,经检查确诊为
膀胱炎
案例二:患者女性,28岁, 怀孕期间出现尿频、尿急、 尿痛,经检查确诊为膀胱
炎
案例四:患者女性, 35岁,糖尿病患者, 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经检查确诊为膀胱炎
膀胱炎的常见症状和诊断 方法
治疗膀胱炎的药物和治疗 方案
汇报人:XX
Part One Part Four
Part Two Part Five
Part Three Part Six
定义: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 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
急、尿痛等症状。
分类: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 炎。急性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 染引起,症状较重,但治疗效 果较好;慢性膀胱炎则可能由 多种因素引起,症状较轻,但
膀胱炎研究
国际膀胱炎研究基金:支 持全球膀胱炎研究的发展
腺性膀胱炎_-_副本

囊性膀胱炎
➢另一种假说则认为腺性膀胱炎是由于内 胚层组织的胚胎残留发展的结果。
➢现在,一般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由膀胱感染 、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而引起膀胱增生性、尿 路上皮化生性病变。有人推测腺性膀胱炎的发生 还可能与维生素缺乏、变态反应、有毒代谢产物 、激素失衡和特殊致癌物等因素有关。原发性腺 性膀胱炎较少见,腺性膀胱炎大多是由其他病因 引起的继发性病变。
➢根据腺性膀胱炎的细胞水平的形态学特征 ,可大致分为移行上皮型、肠上皮型、前列 腺上皮型、移形—前列腺上皮混合型等。
症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腺性膀胱炎常以慢性膀胱刺激症状为主 要临床表现,尿急、尿频、排尿困难是最 常见的症状,还可有镜下血尿、肉眼血尿 、菌尿或反复发作的慢性尿路感染。
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误诊 为尿路感染。B 超检查敏感性较高,但缺 乏特异性。但当在较大的占位性病变中存 在无回声区或囊状结构时,可作为诊断本 病的特征性图像
感谢各位聆听!
➢3.开放手术
对于病变广泛弥漫者,有学者不主张使用 电切电灼或者激光治疗,是因为完全彻底的切 除病变较为困难,同时大面积的烧灼会加重膀 胱刺激症状。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腔内手术治疗无效、 反复发作或病变范围广泛的高危型腺性膀 胱炎、膀胱挛缩且膀胱刺激症状严重或伴 排尿困难并导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 虑行开放手术治疗。开放手术手术方式包 括膀胱黏膜剥离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 胱全切术、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
➢因此,膀胱镜下观察到的病变特征是 初步诊断为腺性膀胱炎的主要依据,病 理诊断是最终确诊的标准。
处理:病因治疗
➢现阶段,普遍认为泌尿系感染、下尿路梗 阻及膀胱内结石为腺性膀胱炎的发病诱因 ,而下尿路梗阻及膀胱内结石也是导致患 者排尿不畅及尿路感染的原因,所以,处 理上述慢性刺激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基础
《膀胱疾病的》PPT课件

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 、尿痛等。
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肿瘤较 大时可能出现。
其他症状:如体重减轻、贫血 、骨痛等。
膀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膀胱镜检、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5
其他膀胱疾病
膀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室
定义
病因
膀胱憩室是由于膀胱壁的薄弱或阻塞引起 的囊状扩张。
慢性膀胱炎的诊断
通过病史、症状和相关检查进行诊断。
慢性膀胱炎的病因
多由急性膀胱炎未彻底治愈,反复发作所致 。
慢性膀胱炎的治疗
以长期、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抗生素治疗、 对症治疗和行为治疗等。
膀胱炎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多喝 水,避免不洁性行为等。
治疗建议
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同时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膀胱疾病的》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膀胱疾病概述 • 膀胱炎 • 膀胱结石 • 膀胱肿瘤 • 其他膀胱疾病 • 膀胱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01
膀胱疾病概述
膀胱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储存尿液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 液,当尿液在肾脏产生后 ,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 等待排放。
膀胱憩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先 天性膀胱壁发育不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尿道狭窄等。
症状
治疗
膀胱憩室可能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尿 路刺激症状,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血尿 等症状。
治疗膀胱憩室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尿道 扩张、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病因】(一)发病原因1.胚胎残余的发展胚胎学发生膀胱和直肠均来源于原始的泄殖腔。
直肠从尿生殖膈分离时,可能有移位胚胎残余遗留,在一定情况下转化成腺成分。
化生过程则由炎症所致,若进一步发展,可致腺性膀胱炎,也可以再发展成恶性病变。
2.移行上皮化生正常的膀胱黏膜无腺体存在,当膀胱受到长期的感染、结石、梗阻或其他一些中毒因素的慢性刺激后,黏膜上皮先形成上皮芽,伴有上皮芽的移行上皮细胞向下增殖,它们挤压于黏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Brunns巢或腺,这种上皮巢可以逐渐成为囊性膀胱炎或分化为真正的腺体,成为腺性膀胱炎或发展为腺癌。
腺性膀胱炎的细胞巢和囊肿被认为是癌变前期的先兆。
理由为:①细胞巢和囊肿与上皮性肿瘤密切相关,如果肿瘤为多发时,这些病灶可介于中间区域;②细胞巢和囊肿引起癌肿的病例已有报告;③引起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也能引起细胞巢和囊肿增生变化。
因此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有一定关系。
(二)发病机制腺性膀胱炎最常累及膀胱颈和三角区,亦可累及全膀胱黏膜或双侧输尿管末端而引起肾积水。
腺性膀胱炎与囊性膀胱炎相似,显微镜检查可资鉴别。
膀胱炎的特征是含有黏液的柱状上皮细胞,位于黏膜表面或形成腺体向下长入固有层内。
如果伴有细菌性炎症,病变黏膜发红、肿胀而粗糙不平,有时很像癌肿。
膀胱镜检查有3种表现:①乳头样水肿结构,可被深沟分隔,乳头本身看不见血管分支,邻近炎症区域可见水肿,这些水肿黏膜突起,像大泡状水肿,但水肿的实性感和不透光性可与大泡状水肿鉴别;②实性绒毛样增生,这种病变可融合在一起,也可由正常或轻度异常的膀胱黏膜分隔成灶性病变;③囊性改变,多在三角区及尿道内口周围,偶尔也出现于膀胱侧壁和顶部。
囊肿可以单个或成群出现。
早期囊肿呈半透明状,内含清亮浆液;晚期囊肿变硬,成为黄灰色,囊内充满黄色黏性或胶体物质。
【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刺激症状。
少数病人有血尿,有排尿困难者常有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部梗阻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ng XL, et al. Zhonghua Wai Ke Za Zhi. 2003 May;41(5):365-7.
临床表现及诊断
•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 及活检
• 根据膀胱镜检表现将腺性膀胱炎分 为
➢乳头状瘤样型 ➢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 ➢慢性炎症型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红润型
临床表现及诊断
• 乳头状瘤样型
➢ 乳头样水肿结构, 可被深沟分隔,乳 头本身看不见血管 分支,临近炎症区 域可见水肿,俗称 的“铺路石样改变 ”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腺性膀胱炎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发现
• 1887年,Von Limbeck 首次描述腺 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 CG)
• 1964年,Kittredge 等报道了腺性膀 胱炎转变为膀胱腺癌的病例
病理
• 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渐 变的过程 移行上皮单纯增生 Brunn 巢 囊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 膀胱腺癌
病因
病因
• 膀胱粘膜腺上皮来源的三种学说
➢胚胎起源说:脐尿管关闭异常形成脐尿 管囊或巢,或为泄殖腔分化时肠上皮残 留
➢Pund 退化说:上皮失去其正常功能时 ,可能退化至其正常分化过程中的上一 阶段
生物学意义
• 腺性膀胱炎临床上存在下述三种现象
➢ 慢性炎症型和粘膜无显著改变型腺性膀胱炎 极为常见,明显多于乳头状瘤样型和滤泡样 水肿型,其转化为腺癌的几率极低
➢ 文献上有腺性膀胱炎转化为腺癌的报道,但 多为广泛肠上皮组织转化型、乳头状瘤样型 ,尤其是红润腺性膀胱炎(但腺癌的发病率 仅占膀胱肿瘤的0.5~2.0%)
➢上皮组织转化说:在慢性刺激因素作用 下,移行上皮组织转化为腺上皮,通过 分泌粘液而达到自身保护的目的
病因
• 正常膀胱粘膜被覆移行上皮,当部分粘膜 转化为鳞状上皮或腺上皮时,称之为组织 转化
• 上皮组织转化说目前被广泛接受
➢ 慢性刺激因素:感染、梗阻、物理刺激(结石 、异物等) 和化学致癌物等
➢ 其他因素:维生素缺乏、变态反应、有毒代 谢产物、激素失衡和特殊致癌物等
Brunn巢由分化 好的移行上皮 组成,被认为 是一种“正常 ”表现,常见 于膀胱三角区 ,其发生率可 以高达85~95%
病理
• 囊性膀胱炎(Cystitis Cystica, CC)
➢ Brunn 巢中心囊性变,管腔面被履移行上皮,称 为囊性膀胱炎
病理
• 腺性膀胱炎( Cystitis Glandularis, CG)
• 从此,这一疾病开始逐渐为人们所 重视
病理
膀胱粘膜 增殖性病变
移行上皮单纯性增生
增生 移行上皮非典型增生 非角化(阴道上皮样) 鳞状上皮化生
角化(粘膜白斑)
化生
腺上皮化生
囊性膀胱炎(CC) 腺性膀胱炎(CG)
病理
• Brunn 巢(Von Brunn’s Nest)
➢ 移行上皮受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 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 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
临床表现及诊断
• 滤泡样或绒毛样水 肿型
➢ 实性绒毛样增生, 这种病变可融合在 一起,也可由正常 或轻度异常的膀胱 粘膜分隔成灶性病 变
临床表现及诊断
• 红润腺性膀胱炎 (florid cystitis glandularis) ,亦 称为肠腺瘤样腺性 膀胱炎
➢ 膀胱镜下呈鲜红色 占位性病变,有时 外观疑为血凝块, 易与膀胱腺癌混淆
Young RH, Bostwick DG. Am J Surg Pathol. 1996 Dec;20(12):1462-8.
临床表现及诊断
• 慢性炎症型 •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膀胱镜下改变无明显特征
生物学意义
生物学意义
• 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部分人认为腺性膀胱炎为尿路上皮正常 变异现象,是尿路上皮形态学多变性的 表现,无大的临床意义
➢但大多数学者将其视为癌前病变,主张 密切观察,积极治疗
生物学意义
•✓ 慢性炎症型 ✓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虽然在膀胱腺癌的发生学上无大的临床意义,但 提示慢性刺激因素的存在,应尽早清除病因
➢ 后期腺性膀胱炎
✓ 乳头状瘤样型 ✓ 滤泡样水肿型 ✓ 红润型
存在近期内恶变的潜能,应视作癌前病变,予以外 科治疗
➢ 腺性膀胱炎易伴发移行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
治疗
治疗
• 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治疗 ➢膀胱内局部病变的治疗
病因治疗
• 腺性膀胱炎仅仅是一个病理诊断,多数腺 性膀胱炎是一种继发性病理改变,其后面 可能隐藏着许多其他病因
• 之所以治疗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治疗者 仅注意了“腺性膀胱炎”这一诊断,而没 有进一步搞清楚慢性炎症和下尿路梗阻等 病因(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膀胱颈肥厚、 膀胱结石、憩室等)
➢ 腔内上皮可进一步转化为与肠粘膜相似的粘 液柱状上皮称腺性膀胱炎
病理
• 腺性膀胱炎
➢ 典型型(Typical type ),表现像囊性膀胱 炎,但是被覆上皮为 立方或柱状上皮,并 被1~2层正常移行上 皮所包绕
➢ 肠上皮型(Intestinal type),被覆上皮为 具有粘液分泌功能的 长柱状上皮和杯状细 胞,形成腺体样结构 ,并且周围无正常移 行上皮细胞包绕
• 腺性膀胱炎属膀胱粘膜组织转化性病变
流行病学
• 腺性膀胱炎曾被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1968 年文献报道腺性膀胱炎发病率仅 为0. 1 %~1. 9 %
• 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以及活检 意识的增强,有关腺性膀胱炎的报道明显 增多
• 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无权威的发病率报道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 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下腹及会 阴痛、排尿困难和镜下血尿,部分 患者有肉眼血尿无特征性。 尿频71%,尿痛下腹会阴痛45%, 排尿困难43%,肉眼血尿36%,镜下 血尿(≥+)79%,尿路感染( WBC≥+)67%
• 抗感染治疗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 镜下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 ,应考虑腺性膀胱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