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和下尿路综合征进展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业务学习-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

业务学习-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

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是基于尿频、尿急、膀胱或盆底疼痛的临床诊断。

国际尿控学会将膀胱疼痛综合征定义为“一种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疼痛,并伴随其他症状,如白天和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同时除外泌尿系感染和其他病理病变”。

国际尿控学会仍然保留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指“有典型的膀胱镜下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否则,应诊断为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

病因1.感染●多数病人曾有泌尿系感染病史●曾假设慢性感染是造成膀胱粘膜破坏的原因●或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而致IC●但以下证据并不支持该学说–动物模型实验未能成功模拟感染的IC模型–人类IC患者未能找到相关的细菌–IC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病因2.自体免疫/炎症●膀胱粘膜下及壁组织内炎症与自体免疫炎症相似●已成功复制了自体免疫炎症IC的动物模型●从病理看,膀胱粘膜下及壁的广泛非特异性炎症长期存在是IC的最重要特征●但以下证据并不支持为自体免疫性炎症–所谓合并存在,更可能是某自体免疫性疾病全身器官损害的一部分–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无效–并非找到发生自体免疫的诱因●病因3.肥大细胞激活学说●病因4.膀胱粘膜GAG层及渗透性●病因5.●尿路上皮功能障碍/尿路上皮生长被抑制●抗增殖因子(APF)增加,肝素结合表皮生长(HB-EGF)因素减少●病因6.组织缺氧研究发现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粘膜下微血管密度明显减低,但并未证实膀胱缺血与间质性膀胱炎症状的相关性临床症状☞尿频、尿急,但一般不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憋尿时下腹部疼痛,排尿后疼痛可缓解-膀胱疼痛☞疼痛部位也可出现在会阴部,尿道阴道周围或阴茎睾丸等部位☞病史多半年以上,症状可反复,但一般不会完全消失☞尿常规和尿细胞学检查均阴性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阿米替林25mg bid 最大剂量75~100mg/天总有效率:60~90%目前最为有效的药物口服药物之一作用机制1. H1-受体阻滞剂: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炎症介质释放2. 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伤害感受器冲动☞西米替丁400mg bid总有效率:大约74%目前最为有效的口服药物之一作用机制H2-受体阻滞剂: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戊聚糖多硫酸钠(PPS,ELMIRON)☞作用机制:修复粘膜GAG层,保护膀胱粘膜☞用法:100mg Bid☞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显效明显☞唯一获美国FDA批准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专用口服药物☞但近期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显示与安慰剂无显著性差异☞经膀胱治疗麻醉下水扩张●膀胱压力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扩张维持时间3小时●作用机制: 1. 感觉神经缺血坏死2. APF↓HB-EGF↑●半年有效率:37.7%~60%1年后的有效率大约为21.9~43.3%。

间质性膀胱炎临床研究进展(1)

间质性膀胱炎临床研究进展(1)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 )由于病因不明,治疗比较棘手。

目前尚无完全治愈间质性膀胱炎的方法,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症状及延缓病程进展。

随着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其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逐渐阐明,一些修复氨基葡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 )的药物相继推出,临床上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有效率也有所提高。

由于间质性膀胱炎缺乏特异性治疗,目前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缓解症状。

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膀胱液压扩张、膀胱内药物灌注、经皮骶神经电刺激等,约9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缓解症状。

众所周知,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远期效果并不理想。

少数患者经各种保守治疗方法无效时,可考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方法包括如经尿道Hunner 溃疡电切术、骶脊神经根切断术、膀胱周围去神经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松解术、膀胱扩大术或全切术及尿流改道术等。

经尿道电切适合于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近期效果良好,但易复发;而膀胱扩大或膀胱全切术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症状改善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慎重选择,避免医疗纠纷,该类手术仅适用于膀胱容量明显减少的患者。

文献统计表明间质性膀胱炎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仅占10%左右[14~16]。

一、饮食调节有研究表明当尿钾浓度达到12~15mmol /L 时会刺激感觉神经引起疼痛。

因此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应避免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类、西红柿、巧克力、咖啡等,以免肾脏排钾增加而使尿钾浓度升高,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或诱发疼痛症状。

二、行为物理治疗行为治疗包括定时排尿、逐步延迟排尿、饮水控制和盆底肌训练等,行为治疗的近期有效率达50%,但对症状较严重者欠佳。

物理治疗主要形式有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者。

三、口服药物目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最有效的口服药物之一是硫酸戊聚糖(pentosan polysulfate ,商品名Elmiron),85%~90%的病人可以通过服药得到控制。

间质性膀胱炎ppt课件

间质性膀胱炎ppt课件
IC标记物:HP-EGF、IL-6、APF
11
治疗-保守治疗(1)
治疗的目的:缓解症状 修复膀胱粘膜GAG层:硫酸戊聚糖钠(PPS,
Elmiron):FDA批准 抗组胺:H1、H2受体拮抗剂 抗抑郁药: 钙离子拮抗剂 非甾体类抗炎药 其它:激素、解痉剂、止痛剂、镇静剂
12
治疗-保守治疗(2)
1987年8月NIADDK(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hritis, diabetes ,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Reseach Definition”
5
流行病学
1975年Oravisto -Finland -Helsinki -100万人口, 患病 率:总10.6/10万,女性18.1/10万,发病率:女性1.2 /10万。10%严重,其中10%男性
1915年 Guy hunner AUA-新英格兰分会会议报 告8例女性病例-平均病史17年病史:耻骨上痛、 尿 频 、 夜 尿 、 尿 急 , red bleeding areapseudonym “hunner’s ulcer”
2
历史回顾(2)
-1990年 Walsh -“unfortunate ”:本世纪初最好 的膀胱镜也不能真切看到这种溃疡,60年来泌 尿外科医生努力发现它,把它当成焦点,而不是 全膀胱炎
monents of the day and of the night, and
sufferring pains every time they void. We all
know how these miserable patients are unhappy,
and how those distressing bladder symptoms get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Ke y wo r d s 】
Th ra e p y
C y s i t t i s ,i n t e r s i t t i a l ; B l a d d e r p a i n s y n d r o me ; E p i d e io m l o g y ; Di a no g s i s ;
i s p r e v le a n t i n mi d d l e — a g e d wo me n a nd i s r e l a i t v e l y u n c o n a mo n n i Ch i n e s e p o p u l a i t o n . Th e c a u s e s nd a p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t h e d i s e a s e a l ' e u n d e r f u l l y c l a r i ie f d .Cl i n i c ll a y ma i n p r e s nt e a i t o n s o fI C/ BP S a r c
完全清楚 。临床上 以耻骨上膀胱 区疼痛 、尿频及尿急为主要症状 ,但症状没有特异性 ,所 以诊 断往 往 比较 困难 ,目前治疗主 要以保 守治疗 为主 ,总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将对 间质性膀胱炎/ 膀胱 疼痛综合征 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关键词】 膀胱炎,间质性; 膀胱 疼痛综合征 ; 流行病学 ; 诊断 ; 治疗
[ A b s t r a c t ]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c y s t i t i s / b l a d d e r p a i n s y n d r o me( I C / B P S ) k n o w n a s i f b r o s i s o f 也e v e s i c l a

间质性膀胱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间质性膀胱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啡、酒精等,均可能加重症状。
如何预防间质性膀胱炎?
如何预防间质性膀胱炎?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锻炼、保持正常体重、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 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提高抵抗 力。
如何预防间质性膀胱炎? 避免刺激因素
减少对膀胱的刺激,如避免辛辣食物、咖啡因和 酒精。
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持续
如果出现膀胱疼痛、尿频等症状持续超过六周, 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能够帮助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何时就医?
症状加重
如果症状突然加重,如剧烈疼痛或无法排尿,应 立即就医。
这些可能是其他急性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 。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对于已被诊断的患者,应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
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怎样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怎样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镇痛剂和抗抑郁 药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怎样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非药物治疗
包括膀胱灌注、物理治疗和心理辅导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整 体健康状况。
怎样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生活方式调整
什么是间质性膀胱炎?
症状
患者常常会感到膀胱区域的疼痛、尿急和尿频, 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
症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时症状会加 重,有时又会缓解。
什么是间质性膀胱炎? 影响人群
间质性膀胱炎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中,但女性患 者更为常见。
根据研究,约有90%的患者是女性。
谁会得间质性膀胱炎?
谁会得间质性膀胱炎?
这些因素可能会加重症状。

间质性膀胱炎、局限性外阴炎和脱屑性阴道炎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间质性膀胱炎、局限性外阴炎和脱屑性阴道炎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间质性膀胱炎、局限性外阴炎和脱屑性阴道炎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间质性膀胱炎、局限性外阴炎和脱屑性阴道炎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患者有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下腹痛和夜尿症,双合诊检查膀胱压痛,且尿培养没有细菌,此为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有性交疼痛和(或)外阴不适,且有前庭病损,以棉签或检查手指挤压病灶能出现疼痛或不适,此为局限性外阴炎,也称小前庭腺炎或外阴前庭炎;如果症状包含有脓性的阴道分泌物或性交疼痛者,阴道盐水冲洗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和类基底细胞,则诊断为脱屑性阴道炎;以上三疾病的综合征为非感染性炎性综合征。

如有肯定的感染原因就不能做出上述诊断。

如少数患者有伴发的感染,要在消除这些并存的感染后才能诊断三疾病的综合征。

二病因间质性膀胱炎、局限性外阴炎和脱屑性阴道炎综合征与多个性伙伴、念珠菌感染、解脲支原体感染有关或是感染后的后遗症。

局限性外阴炎和间质性膀胱炎所涉及的组织,包括均起源于胚胎生殖窦的膀胱、尿道和前庭组织,这种非感染性炎症综合征可能与自身免疫原因有关。

三临床表现间质性膀胱炎、局限性外阴炎和脱屑性阴道炎综合征患者有尿频、脓尿和膀胱痛,夜尿症、外阴瘙痒、外阴部不适感、性交困难、性交时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异常生殖道气味,前庭可有病损,尿道压痛和膀胱压痛。

处女膜外侧前庭处有小的红斑性病损,其他检查均正常,用棉签或检查手指压迫这些病损处可产生触痛或不适感。

外阴有不适、烧灼感或疼痛。

阴道均有脓性分泌物,阴道pH值为4.5~5.5,以10%氢氧化钾液加入分泌物中不产生鱼腥臭味。

四检查尿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阴道pH值检查、阴道上皮细胞病理检查、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学检测。

五诊断患者均以年轻妇女多见,性伴侣均多,饮酒女性易患本综合征,再加上上述临床表现应考虑本综合征的存在。

在麻醉下施行膀胱镜检查可做出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开始的膀胱外观和容量均属正常,但在膀胱充盈排空,然后再充盈后,常可见到散在的黏膜下出血,活检能显示上述表皮下层有水肿、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周围间质出血的病理改变,亦可用以排除一些原位癌和结核病变。

间质性膀胱炎现状及进展

间质性膀胱炎现状及进展

膀胱灌注治疗药物
抗炎药物
二甲亚砜(DMSO)
• 有抗炎、抗真菌、粘膜细胞保护、神经阻滞等作用 • 50%二甲亚砜溶液灌注膀胱并保留20分钟 • 体液和呼吸中有大蒜臭味 • 可引起化学性膀胱炎而加重症状
膀胱灌注治疗药物
粘膜保护作用
肝素
• 可附着在膀胱粘膜,起保护粘膜细胞的作用 • 通常与DMSO和肝素合用以提高疗效 • 1000 u的10ml溶液,每月灌注一次 • 可引起凝血机制障碍或造成膀胱出血
蒸馏水冲洗一次后 马上灌注急救溶液(即含肝素和利多卡因) 评分增加2分以上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阳性率70~75% 阳性不能作为间质性膀胱炎的确诊性诊断,
但可以区分症状来自膀胱或其他邻近器官。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饮食:避免刺激性饮食,如咖啡,酒精,辣椒等 行为和精神治疗 生物反馈和盆底肌训练 疼痛治疗:抗炎药物和止痛药 药物治疗:抗组胺,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炎药物和粘膜保护药物 膀胱灌注:DMSO,辣椒辣素,RTX,肝素和透明质酸钠 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 尿流改道: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
膀胱灌注治疗药物
粘膜保护作用
透明质酸钠
• 补充膀胱粘膜GAG保护层而修复膀胱粘膜的血尿屏障 • 40mg/50ml每周一次 • 一般无明显的副作用
膀胱灌注治疗药物
止痛作用
辣椒辣素和RTX
• 膀胱感觉神经介质P物质激动剂 • 阻滞膀胱C纤维传导的感觉神经冲动 • 能有效缓解憋尿痛和憋尿不适的感觉 • 能有效稳定逼尿肌 • 辣椒辣素灌注可引起严重的疼痛,可局麻或骶麻下灌注 • RTX刺激性明显减小,一般无需麻醉,24小时内症状略有加重
临床症状: 不明原因的昼夜尿频、尿急和盆底疼痛
病因:

2022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诊治(全文)

2022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诊治(全文)

2022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诊治(全文)以非感染性膀胱区疼痛来泌尿就诊的患者是临床工作中遇到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此类患者多以痛苦不堪的膀胱区疼痛为主诉,多年多次反复多种药物治疗无果,使其生活质量低下,甚至痛不欲生。

如何诊治也让接诊的泌尿外科医师头疼不已,现将目前的诊治进展做一介绍。

一、定义排除炎症、肿瘤、结石等病因引起的慢性膀胱痛,可诊为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膀胱疼痛综合征(bladder pain syndrome, BPS),伴有肌痛、肠易激惹也是特征之一。

二、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因统计学方法不同发病率不统一,真实发病率可能不低,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多在30岁及以上。

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研究发现尿路上皮异常是最为重要的其机制之一,包括:●尿路上皮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 GAG)层的完整性改变●膀胱上皮HLA Ⅰ型和Ⅱ型抗原表达改变●尿路上皮特异蛋白(uroplakin)和硫酸软骨素的表达减少●细胞角蛋白表达特点改变(向更符合鳞状细胞特点的方向转变)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 GAG)位于尿路上皮层表面,保护尿路上皮层不被尿液溶质渗透,当完整性发生改变导致尿液中的刺激成分渗透膀胱上皮,刺激上皮下神经肌肉组织引起疼痛。

中枢神经敏感化、充盈期膀胱感觉神经元敏感性上调也可能是造成膀胱痛的原因。

三、症状和体征膀胱充盈时持续不适、排尿后缓解是特征性主诉,不适包括疼痛、膀胱区压迫感、痉挛等。

疼痛严重程度不一,症状时好时差,为减轻疼痛需频繁排尿,有时可在进食某类食物或饮料后诱发或加重。

常伴肠易激综合征、外阴痛及肌痛等慢性疼痛症状,男女性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此类患者也存在社会心理性问题。

体检发现腹壁、骨盆带、盆底、膀胱底和尿道压痛,男性可有阴囊和阴茎压痛,有时在触碰以上部位时可触发或加重疼痛。

尿液分析无明显异常,尿培养阴性,偶尔会有尿培养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last two ones were marked as “sphincter only”, meaning the original lesion is subtle or unknown. Sphincter overactivity or underactivity in non-neurogenic LUTD, i.e., dysfunctional voiding (DV) or intrinsic sphincter deficiency (ISD), have the same meaning.
IC and LUT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neurogenic or non-neurogenic LUTD.
EAU lanched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2008 and proposed it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we think its principle suited to nonneurogenic LUTD too.
Old standard for interstitial cystitis (1988)
New name (PBS/IC)and its definition (confirmed in May 2007).
PBS/IC would be diagnosed on the basis of chronic pelvic pain, pressure or discomfort perceived to be related to the urinary bladder accompanied by at least one other urinary symptoms like persistent urge to void or urinary frequency. Confusable diseases as the cause of the symptoms must be excluded. Further documen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BS/IC might b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findings at cystoscopy with hydrodistention and morphological findings in bladder biopsies.
IC and LUTD
IC is a diagnosis of exclusion, but exclusion of OAB is usually difficult to do.
On one hand, because almost 60% of the patients regarded by experienced clinicians as suffering from IC/PBS failed to meet the criteria, so it is likely that the prevalence of IC/PBS is much higher than traditionally believed.
Diagnosis method
As the new century dawned, there was much confusion as to how to define this 100-year-old syndrome, and the need for a clinically useful, universally accepted way to characterize IC took to the forefront.
6. detrusor underactivity (DN) 7. sphincter overactivity (SO), formerly
dysfunctional voiding (DV)
IC and LUTD
Among the five entities, functional disorder dominated in OAB, SUI, and GI, pathological or mechanical factors may dominate in BPH and IC. Functional disorder may also result from BPH and IC. We should always take attention to organic as well as functional element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TD.
There are five entities of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LUTD) underlined together for establishing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1. LUTS/BPH 2. overactive bladder (OAB) 3.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pelvic floor
Changes of name and meaning
Diagnosis method
The potassium chloride test, an intravesical challenge comparing the sensory nerve provocative ability of saline versus potassium chloride using a 0.4M-KCl solution, has not gained acceptance as a diagnostic test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prolapse (SUI/POP) 4. interstitial cystitis (IC) 5. geriupplement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two entities should be added into LUTD, i.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