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观静态感知质量控制方法-泛亚
涂装新车型外观感知质量提升工艺研究

二、单层膜厚调试。以色漆为例。
1、思路:一个遮盖力相近的颜色
复制程序
颜色
调试应用及管控要点
验证另一个
遮盖力
确定调 试方案
车身 条件
品种
固含量
2、根据种类,提前分析,布局调试方案。
调试应用及管控要点
供应商BASF油漆 金属漆
黑 灰
供应商PPG油漆 红色
第14页
调试应用及管控要点
施
实践证明,湿磨优于干磨,干磨状态下,涂层容易
举 出现打磨痕,直接影响外观的状况。
例
打磨方式与外观的试验结果
位置
长波 L
短波 S
DOI
未打磨
1.6
14.6
82.8
干磨
3.2
17.1
80.9
湿磨
2.9
15.1
81.6
2021/7/30
调试应用及管控要点
中涂湿打磨工艺
Du值过高,降低旋 杯转速,提高喷房 湿度。
2021/7/30
5、完成目标:膜厚达标,整体均匀,左右对称。
白金色漆 单层膜厚
调试应用及管控要点
2021/7/30
三、整车喷涂调试 在膜厚与整车试喷之间,找到最佳参数。
膜厚
§ 单层膜厚达标
极易导致
调试应用及管控要点
整车试喷 非规则几何面,喷涂过 厚导致流挂。 内外板喷涂重叠,色漆过 厚,烘烤后形成气泡。
第 27 页
新品调试初步完成后,对各项参数持续管理。 1、建立参数管势分析。
持续管理
第 29 页
谢谢!
第15页
调试应用及管控要点
4、因此,确定色漆调试方案,开始实施。 目标:膜厚达标,整体均匀,左右对称。 调试要点:
静态感知质量评价研究

静态感知质量评价争辩1静态感知质量评价体系1.1静态感知质量评价维度。
潜在客户在端详车辆产品的过程中,有一些区域是必定会关注的,如车辆外部的前机盖、格栅,内部的仪表板、门饰板等,而在这些关注区域又有一些肯定会关注的焦点,如机盖的缝隙、仪表板的材质,而相对关注不高的区域对用户第一印象的塑造并不明显。
依据这些特性,我们引入了关注度的概念,用100人里被关注的频度表示。
通过设置肯定比例的人群做问卷调查,统计出各区域的关注度,作为该区域问题的权重,体现出缺陷的及整改的紧迫度。
为了使统计更加简化,我们依据调查结果把整车设置[0,25%]、[26%,50%]、[51,75%]、[76%,100%]4个区域、标记为A、B、C、D,来表示不同位置的关注度。
A、B区域是在评审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区域,C、D区域则次之,分别赋权重值10、5、2、1,来标示不同关注位置的优先级。
对于不同的关注区域,可实行不同的改善策略,对于高关注区域问题设置高优先级,取得最大的费效比。
感知质量评价是一种主观评价,评价的语言很难量化,使得静态感知质量很难直观地表达出来,但设计者需要用肯定的手段诠释用户的推断,把主观感觉转化为合理的、可量化操作的标准,用以直观的衡量问题的严峻度,6分是我们可以接受的程度,5分及以下需要整改。
进行静态感知质量评价时,为了避开小样本偏离过大,一般把不同评价人员评价的分值剔除比较离谱的分值后取平均分,将主观评价客观化。
为了保证肯定的精度,一般将最小单位设为0.5分。
静态感知质量评价遵循肯定的挨次,一般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进行,通过问题属性可以把静态感知质量问题分为三大类:内外饰整体外观、总布置及人机(含操作评价)、电子电器性能,掩盖外部感知质量、内部感知质量、上下车便利性、乘坐舒适性、操作便利性及舒适性、驾乘视野、驾乘空间、储物空间、维保便利性、发动机舱、行李舱、电子电器性能等共12个维度、318个小项。
1.2静态感知质量评价流程。
汽车感知质量培训ppt课件

• Our understanding of customer expectations is better than ever
我们对客户的了解远胜于前。
•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etition is much better than it has been re cently
PQ是整个产品特性中的一部分
– Design, Static Perceptual Quality, Dynamic, Versatility, Safety Perception and Cost of Ownership
设计,静态感知质量,动态感,多功能,安全感及使用成本。
6
其涉及以下这些问题 It addresses these questions and comments:
(Quality Guiding Principles – all GM Regions Strategy Board 2008)
Static Perceptual Quality 静态感知
Driving Performance 操控性能
Comfort/Convenience 舒服/便利
我们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也比以前多了。
• Our teams are communicating like never before on enabling HIGH PQ s olutions
我们的团队比以往更了解沟通如何实施优质PQ的方案。
12
感知质量评估
Assessment of Perceptual Quality
总体质量观 Total Quality Perspective
Soft Perceptual Quality 感知质量
汽车静态感知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30 汽 车 工 艺 与 材 料 AT&M
2019 年 第 4 期
生产
WORKSHOP
现场
SOLUTION
发流程均已完备,随着用户越来越关注品牌质量, 国内汽车公司更加重视感知质量开发。
并 完 善 ,而 系 统 全 面 的 评 价 体 系 是 汽 车 感 知 质 量 的核心研究内容。
3 感知质量评价体系
图 1 汽车静态感知质量关注点
中国自主品牌试水中高端市场过程中已经具 备 相 关 乘 用 车 静 态 感 知 质 量 的 开 发 经 验 ,期 间 不 断 优 化 整 车 开 发 流 程 ,完 善 整 车 感 知 质 量 开 发 工 作 ,国 内 自 主 品 牌 纷 纷 建 立 静 态 感 知 质 量 评 价 体 系与工作流程,为新产品项目提供更高品质。 2.3 研究内容及现状
作者简介:许丽(1985—),女,中级工程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为 汽车静态感知质量等。
行 业 的 应 用 情 况 ,在 实 际 项 目 中 开 发 属 于 自 主 品 牌的汽车静态感知质量评价体系。
2 汽车感知质量
2.1 简介 汽车感知质量是指汽车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
感知(看、听、闻、摸、用)到的质量,围绕用户对汽 车的观看/驾驶过程的场景,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 的愉悦质量,区别于汽车传统质量,它关注的是给 目标用户带来一定程度的惊喜/感情化元素等。
静 态 感 知 质 量 [1] 是 指 车 辆 静 止 状 态 下 的 感 知 质 量 ,它 更 多 关 注 的 是 汽 车 外 观 、精 致 化 设 计 、人 机工程个性化设计以及便利性等,如图 1 所示,好 的 静 态 感 知 质 量 设 计 给 用 户 以 高 颜 值 、精 品 及 舒 适等情感化好评,能持续提升用户品牌忠诚度;动 态感知质量关注车辆的驾驶性能在用户使用过程 中的舒适性/愉悦性,如驾驶性、换挡性能、制动性 能、转向性能、操纵稳定性、驾乘舒适性及 NVH 性 能等。 2.2 应用
汽车皮纹的外观质量控制

汽车皮纹的外观质量控制作者:韦仁鲜蒋连贵廖春艳来源:《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24年第04期摘要:皮纹件是汽车内外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观质量直接影响到整车内外饰的品质感。
良好的皮纹外观质量能提升汽车的整体档次感,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他们对汽车的整体好感度。
因此,在皮纹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应重视外观质量的控制和提升。
本文主要分析了皮纹开发过程中外观质量控制,并对影响皮纹外观质量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为提升皮纹外观品质感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汽车皮纹;皮纹开发;外观质量中图分类号:U463.83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在汽车工业中,皮纹加工工艺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它赋予汽车表面类似皮革、织物等独特的纹理和质感;而不同的皮纹纹理可以展现不同的风格和个性,提升了汽车的美观度的同时,也增强了汽车表面的舒适性和耐用性;并且皮纹工艺在整车开发中成本占比低,在汽车内外饰中应用广泛,包括仪表板、门板、立柱、蒙皮等部位,对整车外观质量品质感影响极大。
1 皮纹的定义和外观质量要求皮纹是指通过腐蚀、激光等加工工艺在模具表面复刻出类似皮革、面料等几何形态或象形形态的纹理效果。
汽车皮纹通常分为:粗皮纹、细皮纹和几何皮纹[1](图1)。
粗皮纹:手感圆润,能够遮盖缺陷并统一装饰风格,通常用于主纹理。
细皮纹:其效果仿磨砂,手感细腻,能提升感知质量。
几何皮纹:则具有规则或者半规则效果,有明显的方向性、视觉冲击强,以突显亮点和营造科技感,常用于装饰纹理。
综合皮纹纹理的特性、外观装饰作用以及遮蔽缺陷作用,良好皮纹外观质量评价包括:清晰的纹理细节,良好的层次感,合适、均匀的光泽度、良好的耐刮擦性,不存在明显的外观缺陷(比如飞边、拉伤、焊印、花斑、虎皮纹等)。
2 皮纹开发中的外观质量控制汽车皮纹外观质量开发通常包含模具开发、皮纹前确认、皮纹加工和皮纹后认可几个阶段。
2.1 模具开发皮纹件模具开发前需要确认模具脱模角度、分模线位置、浇口形式及位置等。
静态PQ评价

静态PQ评价
何为PQ?
PQ是Perceived Quality的简称,中文名称感知质量。
在汽车
行业,它指的是用户在使用汽车或者触摸汽车时,能够体会出来的质感。
对于车企来说,用户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他是否有意向购买的程度,因此,只要用户可以看到或感知到的部位,汽车工程师们都应该十分关注,全力提升品质!
用户是如何感知汽车的?
大家应该都有到4S店看车的经历,又是如何选车的呢?这也就
是感知汽车的优劣过程。
1、品质感知
首先,我们会仔细看汽车造型,感觉还OK之后,我们会再好好
品味下内饰风格和营造出来的氛围等,这些过程就是品质感知的过程。
2、舒适度感知
当我们在座椅上的时候,情不自禁会用臀部用力感受下座椅的软硬程度;再者就是用手触摸周边的材质,如中控台、门内饰板、方向盘等等,以上两点是触感。
还有一种是听感,比如说开关门的声音、方向指示灯的"滴答"声等等。
因此,舒适度是通过触感和听感两方面来感知的。
汽车静态感知质量分析和应用

汽车静态感知质量分析和应用
张泽龙;赵家武;张子阳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为了更好地明确整车开发阶段感知质量量化评价的方法,从感知质量形象评价及系统评价2种方法入手,阐述感知质量在开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整车开发阶段的评分体系.结果表明,通过对感知质量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使用户的主观元素数字化及客观化,可以为整车的感知质量提供优化改进的方向,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开发质量.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张泽龙;赵家武;张子阳
【作者单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汽车静态感知质量分析和应用 [J], 张泽龙;赵家武;张子阳;
2.静态感知质量在汽车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J], 张世晓
3.汽车尾部静态感知尺寸控制方案与应用 [J], 苏世栋
4.汽车尾部静态感知尺寸控制方案与应用 [J], 曾志辉
5.适用于汽车静态感知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法 [J], 杨怡蓓;王向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仪表板总成静态感知质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汽车仪表板总成静态感知质量研究 作者:梁雪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年第01期
【摘 要】汽车仪表板总成作为反映车子内部运行状态的一扇窗户,它处于车厢内中心的位置,非常引人注目,同时它又是部分设备的控制中心和被装饰的对象,其任何瑕疵都会降低客户的满意度,因此各汽车制造商也越来越重视仪表板总成给客户的感知质量。文章通过讲述汽车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实车阶段仪表板总成静态感知质量评审方法和仪表板总成静态感知质量重点关注区域来探讨汽车仪表板总成静态感知质量。
【关键词】感知质量;静态;仪表板;评审方法 【中图分类号】U463.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1-0031-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常见于普通百姓家。与此同时,国内汽车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逐步成熟,消费者对汽车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汽车仪表板总成作为最重要的内饰子系统,其给客户的感知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因此仪表板总成的静态感知质量一直是各主机厂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工作重心之一。
1 静态感知质量 静态感知质量主要是客户通过感知(听、看、闻、摸)来感受产品特性。对于汽车行业而言,静态感知质量是指从客户与市场角度来看待产品品质,即客户(感知上)对车辆品质的体验是与特定细分市场客户需求和愿望相适应的。静态感知质量更为注重细节、用料与做工等方面。好的静态感知质量是造型设计与工程的完美结合,并配以优质材料的产物,它臻于给客户以愉悦喜好的第一印象,而不是去减少客户的抱怨。高品质的静态感知质量使得客户有物有所值的满足感。
2 仪表板静态感知质量概念 仪表板总成是指方向盘前的仪表板、仪表护罩及平台,主要包括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仪表面罩板(组合仪表护罩)、仪表板端盖、膝部挡板、空调出风口、中控面板、手套箱等部件(如图1所示)。这些部件的表面质量、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和谐性、一致性、精致度、操作舒适性、声音品质感、人机工程及仪表板总成的整体性,仪表板总成与其相邻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等这些客户坐在车上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动作就能感受到的,便是我们所谓的仪表板总成静态感知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仪表板总成常见感知质量问题 汽车感知质量问题的产生贯穿于整个汽车设计制造过程中,仪表板总成作为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静态感知质量问题也可能发生在设计、制造的任何一个环节当中。总的来说,仪表板总成静态感知质量问题可分为以下3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型汽车技术 2007( 2) 总 210
局部验证方法的目的是: 在项目的 中前期, 通过制作模型获知汽车各关键 配合区域的零部件间匹配关系的理论 视觉状态, 发现当前设计中关于造型、 缝隙的问题以及工程潜在问题; 同时加 入调节机构, 通过对配合位置进行调 节, 在工程零件结构尚未设计完成的情 况下, 模拟各零件间的间隙视觉效果。 通过对零件间隙效果的实物化, 可以在 早期设计阶段及时发现数模中忽略或 难以判定的问题, 判断间隙和面差的 计合理性, 发现工程断面反映的潜在 问题等。
车开发流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就能够疏而不漏, 快速准确的在产品开发早期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
可行的流程和方法。为中国汽车早日冲出国门, 赶 超世界水准提供了成功的保证。
题, 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后期的时间, 减少更改成本, 提高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质
这种外观静态质量控制方法在泛亚汽车技术中 量专业理论与务实.2002 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
2007( 2) 总 210 轻型汽车技术
技术纵横
25
汽车外观静态感知质量控制方法
杨宇光
(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
摘要 为提高汽车产品的外观静态感知质量,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外观静态感知质量在 设计开发阶段的控制流程和方法, 引入了二维质量控制矩阵模型, 整车验证模型和整车检 具等全新的概念和思路, 并介绍了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汽车开发流程中。最终证明, 外 观静态感知质量控制方法为我国汽车的自主开发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系统。 关键词: 感知质量 静态 车身
5.2 汽车外观静态感知质量控制方法 虚拟评审贯穿全局, 局部验证模型保证项目中 前区汽车静态感知质量控制, 整车验证模型及整车 检具支持项目中后期质量控制是我们建立的新型 设计质量控制方法。 ( 1) 虚拟评审 当今汽车设计已经全面使用 3 维的 CAD 模型 ( 数模) 作为载体记载各种各样的信息。虚拟仿真 已经贯穿整个开发流程。利用虚拟评审, 有计划的 进 行 检 查 、跟 踪 是 解 决 静 态 感 知 质 量 问 题 必 可 少 的 一项。虚拟评审的具体过程如图 7 所示。
( 2) 局部验证模型 在质量矩阵的感知领域中, 零件之间的匹配关 系往往是问题出现最多的地方,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 造型, 模具, 制造等各个环节。由于虚拟审核的虚拟 性, 工程师如果只依靠数模检查来发现问题, 一方面 可能会忽略掉某些问题, 另一方面, 数模中表现的各 零件间的匹配效果往往与实际的视觉效果存在很大 的差异, 也就是说, 通过观察 CAD 中的数模影像无 法较为客观地了解实际产品零件装配后的间隙视觉 效果。很多问题往往是在样车下线才暴露出来, 为了 纠正零件匹配关系而发生的模具更改费用不计其 数。 因此, 在项目的中前期, 本着尽早发现问题, 尽 早解决问题的原则, 我们开发了新型的汽车造型局 部验证的方法。
根据模型所处的开发阶段、制作精 度要求和模型零件的结构不同, 通常采 用多种材质与多种加工工艺相结合的 模型制作方法。如油泥、代木、ABS 和铝 合金等, 常用的加工工艺有 CNC 加工、 SLA 快速成型以及硅胶膜等。具体采用 何种材质和加工工艺, 可以根据设计的 不同阶段、模型的不同功能以及模型零 件的不同结构, 灵活组合。 ( 3) 整车验证模型 如果说局部验证模型帮助我们解决了前期开 发过程中的 重 点 局 部 匹 配 问 题 , 那 么 整 车 内 、外 饰 验证模型就帮助我们在设计发布阶段验证整车外 观零件的匹配关系。 整车验证模型是根据设计发布前的数模铣削 加工成的整车主模型, 通过高精度的制作过程, 保 证了整车验证模型真实准确的反映数模的理论状 态。整车验证模型为造型师和公司领导提供了确认 整车造型和设计的机会; 为总布置尺寸的确认提供 了三维的实物空间; 为尺寸工程师提供了有效的测 量模型; 为后期零件装车状态评估提供的方便快捷 的实物数模。 ( 4) 整车检具 整车检具是对传统单个零件检具的整合( 如图 9) 。把所有外饰、内饰、电子、空调零件作为检验范 围, 通过严密的结构设计以及先进的加工工艺, 整 体精度达到 +/- 0.25mm 的整车检具便应运而生。它 能够用于安装验证乘员舱几乎所有的零件( 100 余 个子系统) 。是整车研发过程中唯一的“理论白车
技术纵横
27
图 4 感知领域的分类 这样, 基于以上对感知位置和感知领域的分解, 一种全方位的静态外观质量二维控制模型就产生
了, 如图 5 所示。利用二维的跟踪方法, 结合整车开 发流程, 我们就形成了一套汽车外观静态感知质量 控制方法。
…… 3 2 1
感知领域
感
感
感
知
知
知
领
领
领
关注区域
域
域
域
关注区域 1 关注区域 2 关注区域 3
1引 言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国内汽车 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是, 很多国
产 汽 车 给 人 的 印 象 都 是 汽 车 静 态 感 知 质 量 不 佳 、做 工不精致。主要表现在诸如: 零件间隙过大、表面粗 糙、设计不合谐、不人性化等等。如图 1 所示, 不同 的做工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这些视觉感受就
A
B
C
D
图 3 关注区域的优先级
4.3 感知领域分解 根据三年来的反复试验和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我们将客户对汽车的感知领域分为 3 个方面、37 种
2007( 2) 总 210 轻型汽车技术
类型。如图 4 所示, 3 个方面分别为尺寸、单件、整 车。其中这三个方面的交集为整合类, 即客户最为关 注的类型。至此, 对客户感知领域也划分出优先顺 序。
4 问题分解
外观感知质量贯穿汽车开发流程中的每个环 节, 同时又是通过顾客各种感知所形成的, 这种感知 质量通常包罗万象, 纷繁复杂, 如果面面俱到, 事无 巨细, 势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费用, 结果未必能够有 效地提升汽车的感知质量。因此, 要分析汽车外观静 态质量问题, 首先要抓住重点, 利用“80- 20”原则, 同时还要结合新型的静态外观质量控制方法— ——质 量矩阵模型来对设计质量进行检查和问题解决。
图 5 静态感知质量二维模型
5 汽车外观静态感知质量控制方法
5.1 整车开发流程 不同的设计公司往往使用的是不同的设计流 程, 但是我们对整车开发流程进行了提炼可以发现 其主要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是大同小异的。如图 6 所示: 不同的节点, 时间上互相交叉, 上一个节点的交
通过虚拟评审确定问题清单, 跟踪解决直到问 题关闭, 在这个过程中, 主要利用前文提到的两维 质量控制矩阵, 如图 8 所示, 其中, 横轴为不同的感 知领域, 纵轴为不同的关注位置, 每个领域和区域 都的交点都是数模虚拟评审的工作点, 确保了不遗 漏任何问题。同时利用前文中感知领域和感知区域 的优先顺序, 确定每个工作点的重要性, 分为 A/B/C 三个不同的级别。在做更改费用和汽车静态感知质 量的平衡时对决策者起到辅助作用。
首先将问题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4.1 关注位置分解 经过多次不同人员( 不同年龄 / 性别 / 学历等) 对汽车可视区域的分析的试验, 同时参考 JD. Power 对评分区域的设定, 我们把汽车静态感知质量的关 注区域进行了分解, 将汽车分为外部, 内部, 前后舱
轻型汽车技术 2007( 2) 总 210
心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历时三年的时间里, 通过标 职业资格考试指定教材,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2
准的流程和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 已经充分证明了
2 杨永华, 张进. 企业质量管理及实施
这种方法的作用的效率, 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流 ISO9000 族标准务实.海天出版社, 1999
程的完善, 外观静态感知质量的控制方法将进一步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使泛亚的自主开发能力更进一 步。
图 2 关注区域的分解
三个大的部分, 再逐级进行细分, 如图 2 所示: 4.2 优先级分解 我们根据汽车的可视区域, 把整车分成如图 3
所示的 A、B、C、D 四种区域, 来标示不同关注位置 的优先级, A, B 区域是在质量检查和控制环节中重 点关注的区域, C,D 区域则次之, 对于不同的区域, 我们投入的关注程度就不同。这样质量控制的效率 就得以快速提高。
首先, 汽车静态感知质量问题的产生贯穿整个 汽车设计制造过程, 即每个环节都有发生的可能, 同 时它又包含大量的主观因素, 这些主观因素无法使 用一般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量化和跟踪, 针对这些 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 由于汽车开发到生产有以下三个特点: 汽车设计制造是一个时间跨度相当长的工程, 从设计到投产的周期通常在 2- 4 年, 有的甚至更长; 一辆整车由成千上万的零件组装而成, 这些零 件相互配合, 才能完成相应的功能; 汽车产业素来就是讲究规模经济的, 规模经济 的每个环节就依靠订货量来产生优势。 因此, 一旦到了工程的后期, 发生更改的时间成 本和货币成本都将是巨大的。怎样寻找切入点, 怎样 预防并处理问题, 平衡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和质量 的关系就成为第二大难题。
28
技术纵横
感知领域
关 注 位 置
图 8 二维质量控制矩阵表 此外, 由于不同节点的交付物不同, 感知领域所 涉及到的数量也不同。在项目前期, 可能涉及到的领 域较少而偏向整体; 而随着项目的不断前进, 项目后 期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而且偏向单件和整合。对于 不同的项目节点, 使用不同的检查表, 以提高工作效 率。
3 SAE 上海 学会秘书处. 上海市汽车工程学 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4 苏 比 尔 . 乔 杜 里( Subir Chowdhury) , 方 海 萍、魏青江 译. 6 西格玛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007( 2) 总 210 轻型汽车技术
技术纵横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