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卫通[2017]5号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卫通[2017]5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7 年 5 月 18 日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GBZ53-2017 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的诊断 GBZ53-2002 2017-05-18 2017-11-01
2 GBZ63-2017 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诊断 GBZ63-2002 2017-05-18 2017-11-01
9 GBZ290-2017 职业性硬金属肺病的诊断
2017-05-18 2017-11-01
10 GBZ291-2017 职业性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的诊断 2017-05-18 2017-11-01
11 GBZ292-2016
诊断
职业性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肺沉着病的
GBZ292-2016 职业性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肺沉着病的诊断。
上述标准自 2017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GBZ53-2002、GBZ63-2002、GBZ84-2002、 GBZ90-2002、GBZ
94-2014、GBZ227-2010 同时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 GBZ84-2002 2017-05-18 2017-11-01
4 GBZ90-2017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诊断 GBZ90-2002 2017-05-18 2017-11-01
5
GBZ94-2017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 GBZ94-2014 2017-05-18 2017-11-01
2017-05-18 2017-11-01
6 GBZ227-2017 职业性传染病的诊断 GBZ227-2010 2017-05-18 2017-11-01
7 GBZ288-2017

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

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

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正已烷(n-hexaneCH3CH2CH2CH2CH2CH3)是石油馏分与天然分离过程中得到的六碳化合物,近年来由于石油精炼技术的发展,生产高纯度正已烷的成本降低,各地相关企业使用正已烷的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主要用做溶剂。

职业性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也可经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职业性正已烷中毒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职业中毒并是由南方逐渐向北方各省扩散的趋势,现将我市2004年4例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已烷中毒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分析1.1 职业史与作业环境4例患者均系我市外出打工妹,打工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其中3例为鞋厂鞋底粘合工(刷胶)、1例为皮具刷胶工,年龄在18~20岁,平均19岁,工作时间在5~11个月,平均工作时间9个月。

接触溶剂汽油、粘胶剂等,手工操作,用毛刷刷胶,每天用胶约10kg,刷鞋约600双。

每日工作10~15h,中午在车间用餐,室内无任何通风防毒措施,个人也未使用任何防护用品。

刷鞋工8人已有3人发病,刷包工3人1人发病,1例因皮肤过敏而离岗。

胶样定性检测到正已烷。

1.2 临床症状体征4例病人始于食欲减退、乏力、头晕,后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继而出现行走困难,双手麻木不能握笔,在岗期间均出现停经。

停止接触刷胶40d后,病情仍继续加重,行走不能,生活不能自理。

皮具刷胶工还表现为视物模糊,突然出现大量鼻出血及大量月经。

查体:鞋厂3位女工,心肺未见异常,颅神经正常,双下肢近端肌力Ⅱ~Ⅲ级,远端肌力0~Ⅰ级,双上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侧膝反射、跟踺反射消失;双下肢踝关节上10cm以下平面痛觉减退,病理反射未引出。

箱包刷胶工双下肢出现明显的肌萎缩,右下肢较重。

1.3 实验室检查神经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

胶样定性检测到正已烷。

而皮具厂刷胶女工,脑MRI检查显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病变;脑CT检查显示:双侧脑室周围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灶;腰椎穿刺:蛋白0.86g/L,细胞数及其他各项均正常。

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参考文本

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参考文本

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正已烷(n-hexane CH3CH2 CH2 CH2 CH2 CH3)是石油馏分与天然分离过程中得到的六碳化合物,近年来由于石油精炼技术的发展,生产高纯度正已烷的成本降低,各地相关企业使用正已烷的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主要用做溶剂。

职业性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也可经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职业性正已烷中毒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职业中毒并是由南方逐渐向北方各省扩散的趋势,现将我市20xx年4例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已烷中毒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分析1.1 职业史与作业环境4例患者均系我市外出打工妹,打工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其中3例为鞋厂鞋底粘合工(刷胶)、1例为皮具刷胶工,年龄在18~20岁,平均19岁,工作时间在5~11个月,平均工作时间9个月。

接触溶剂汽油、粘胶剂等,手工操作,用毛刷刷胶,每天用胶约10kg,刷鞋约600双。

每日工作10~15h,中午在车间用餐,室内无任何通风防毒措施,个人也未使用任何防护用品。

刷鞋工8人已有3人发病,刷包工3人1人发病,1例因皮肤过敏而离岗。

正己烷中毒案例

正己烷中毒案例

正己烷中毒案例篇一:正已烷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正已烷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正已烷(n-heane CH3CH2 CH2 CH2 CH2 CH3)是石油馏分与天然分离过程中得到的六碳化合物,近年来由于石油精炼技术的发展,生产高纯度正已烷的成本降低,各地相关企业使用正已烷的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主要用做溶剂。

职业性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也可经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职业性正已烷中毒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职业中毒并是由南方逐渐向北方各省扩散的趋势,现将我市204年4例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已烷中毒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分析1.1 职业史与作业环境4例患者均系我市外出打工妹,打工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其中3例为鞋厂鞋底粘合工(刷胶)、1例为皮具刷胶工,年龄在18~20岁,平均19岁,工作时间在5~11个月,平均工作时间9个月。

接触溶剂汽油、粘胶剂等,手工操作,用毛刷刷胶,每天用胶约10kg,刷鞋约600双。

每日工作10~15h,中午在车间用餐,室内无任何通风防毒措施,个人也未使用任何防护用品。

刷鞋工8人已有3人发病,刷包工3人1人发病,1例因皮肤过敏而离岗。

胶样定性检测到正已烷。

1.2 临床症状体征4例病人始于食欲减退、乏力、头晕,后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继而出现行走困难,双手麻木不能握笔,在岗期间均出现停经。

停止接触刷胶40d后,病情仍继续加重,行走不能,生活不能自理。

皮具刷胶工还表现为视物模糊,突然出现大量鼻出血及大量月经。

查体:鞋厂3位女工,心肺未见异常,颅神经正常,双下肢近端肌力Ⅱ~Ⅲ级,远端肌力0~Ⅰ级,双上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侧膝反射、跟踺反射消失;双下肢踝关节上10cm以下平面痛觉减退,病理反射未引出。

箱包刷胶工双下肢出现明显的肌萎缩,右下肢较重。

1.3 实验室检查神经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

胶样定性检测到正已烷。

而皮具厂刷胶女工,脑MRI检查显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病变;脑CT检查显示:双侧脑室周围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灶;腰椎穿刺:蛋白0.86g/L,细胞数及其他各项均正常。

某制鞋厂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调查

某制鞋厂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调查

套 。2 0 1 1 年 厂 房 内 供 暖 效 果 差 ,工 人 为 取 暖 , 紧 闭 门 窗 , 加 盖 棉 门 帘 ,车 间 内 空 气 不 能 很 好 流 通 。生 产 工 艺 流 程 : 剪裁 ( 划线 、 片边) 一刷胶一缝合 ( 缝假线 、 缝后跟 、 缝筋皮 ) 一 刷胶一粘合 ( 粘 鞋舌 、 粘海绵 ) 。刷 胶 所 用 原 料 主 要 是 在 天 然
汽 油 中 添 加 粉 胶 , 检 测 结 果 显 示 ,所 用 粉 胶 含 正 己 烷
场 所 进 行 了现 场 调 查 。 现 将 中 毒 病 例 临 床 资 料 和 现 场 劳 动
卫生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9 . 8 7 ( 国 家标 准 GB 1 9 3 4 O 一2 0 0 3 ( ( 鞋和箱包用胶粘剂 》 中 规
2 现 场 劳 动 卫 生 学 调 查
毒 机 会 。( 2 ) 防 护 设 备 未 定 期 维 护 ,使 车 间 内 有 效 通 风 减
该 制 鞋 厂有 缝 帮 流 水 线 车 间 4个 , 患 者 工 作 车 间 为 独 立 厂房 ,东 西 走 向 ,车 间 面 积 约 8 2 5 m ,东 、西 、北 面 共 有 1 4扇 窗 ,南 边 为 无 窗 办 公 室 。车 间 内 有 排 气 扇 1 2个 , 夏 季 以 自然 通风 为 主 ,冬 季使 用 排 气 扇 通 风 。4例 患 者 作 业 点 集 中 于 车 间 东南 角 , 临 近 排 气 扇 损 坏 ,未 运 行 。厂 房 内
度 脂 蛋 白增 加 1 例 ,其 他 未 见 明显 异 常 。
正 己 烷 属 低 毒 的 饱 和 脂 肪 族 烃 类 ,是 工 业 生 产 中 常 用 的 有 机 溶 剂 ,具 有 高 挥 发 性 、高 脂 溶 性 ,可 经 呼 吸 道 、消 化 道 、皮 肤 进 入 人 体 ,并 可 在 体 内 蓄 积 。正 己 烷 进 人 人 体 后 ,代谢 产 物 2 ,5 一 已 二 酮 主 要 抑 制 神 经 纤 维 中糖 酵 解 酶 的 活 性 ,使 轴 突 全 长 糖 酵 解 受 抑 , 轴 突 运 输 障 碍 导 致 神 经 纤 维 变 性 ,长 期 接 触 正 己烷 可 引 起 多 发 性 周 围 神 经 损 伤 。 本 起 事 故 中 存 在 :( 1 ) 企 业 生 产 线 布 局 不合 理 ,增 加 工 人 接

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

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

GBZ 84-2002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发布时间:2009-10-12前言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正己烷是工业生产常用的有机溶剂。

在接触正己烷的职业活动中,劳动者可因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或防护不当而发生慢性中毒。

为有效地防治慢性正己烷中毒,保护劳动者健康,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制订工作是本着既与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各总则标准相衔接,又突出慢性正己烷中毒特点,并且力求适合实际应用的原则,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近三十余年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行。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深圳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卫生防疫站及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n-Hexane PoisoningGBZ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接触正己烷所致的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职业活动中因长期接触正己烷所引起的慢性中毒的诊断,非职业性所致的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也可参考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Z76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3诊断原则根据长期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史,出现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作业场所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3例临床分析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3例临床分析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3例临床分析作者:李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关键词】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00-02正己烷是比较容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其在工业领域有较多的应用,长时间大量接触可能会出现周围神经病。

最近一些年,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发病率逐渐提高,现在把我院08年收治的慢性正己烷中毒的十三例总结报告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均为某鞋厂刷胶工人,集体发病。

均有确切的过量的正己烷接触史。

工龄5-37个月,平均12.8±7.5。

13例中女12例,男1例,年龄19-46岁,平均(31±4.8)岁,均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表现。

经疾控中心现场检测,制鞋粘合胶中含有正己烷,空气中正己烷浓度达1040mg/m3,工人操作时不戴口罩、手套。

1.2 临床表现 13例首发症状都是肢体出现不正常感觉、乏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一般有异常反应的都是四肢远端部位,指端麻木的患者有十三位,有针刺或者蚁走感的患者一位,有触电感的患者一位,另外有五位患者的肢体远端有障碍感出现,痛觉和触觉感受降低或者丧失,有两位患者仅是下肢有这种感觉,音叉振动觉消失1例,主要表现在腕、踝关节部位。

颅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喝水呛咳5例,发音嘶哑5例,咳嗽无力5例。

力减退患者九位,一般表现在下肢部位,会有行走障碍或者步态失常等现象,还有三位患者不能自己拿筷子,肌肉萎缩的患者也有一位,重点表现在鱼际肌和骨间肌的萎缩上。

13例均有腱反射的改变,多见于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肢端湿冷7例。

视物模糊2例,流泪1例,周边视野缩小1例。

13例病程6-15个月,平均(9.8±1.5)个月。

1.3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肾功、血生化均未见异常,心电图其中有5例心动过速。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路径释义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路径释义
目瑁
5PECIAL C0LUMN
职业性慢性正 己烷 中毒临床路径释义
Interpretation of clinic pathway for occupational chronic n·hexane poisoning
夏丽华 ,闫永建 XIA Lihua,Yan Yongjian
【主编述评 】 经近六七年努力 ,在 中国医学科学 院精心组织下 ,《临床路径 释义 》已陆续 出版发行 ,这对 于规范 医疗 行 为 、防止 过度 医疗 、提升 医院管理 水平 ,无 疑具有 重要意 义。 由于职 业病在 临床 医学 中涉及 国家赔 偿 、 劳动力保护 和经济发展潜力 等深层 因素 ,故对其科 学 、规 范处理 ,需求 尤显迫切 、必要 。值此 《临床 路径 释义 ·职业病分册 》发行之 际 ,本 刊选择 “职业性 慢性正 己烷 中毒临床路径 释义 ”先行 刊出。该病是 我 国 改革 开放后 ,最先在经济发达地 区出现 的新病 种 ,经近 30年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 ,终于形成一套具有 我 国 特 点 的诊治 办法和处置路径 。尽管如此 ,鉴 于职业性疾病 影响 因素 的复杂性 ,故在具体 操作 中,一定 还会 发现 不少缺 陷或疏 漏 ,诚望 以此 为契机 ,唤起各 地 同仁对 《临床路径释 义 ·职业病分册 》的关注 ,并对存 在 的问题 惠予指正 ,以期在今后修订 中得到改进 。
3.2.5病情 分级
诊 断应 以病程 中病情最严 重时 的症状 体征和神 经 肌 电 图改变作 为 根据 ,分为 轻度 、 中度 及重度 三 级。 具体参见 GBZ84—2002。
释 义
● 本路径 的制定主要参 考 《职业性慢 性正 己 烷 中毒诊 断标 准 (GBZ84—2002)》及 国内权威参考 书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编制说明标准修订课题组一.项目一般情况1.任务来源本项目來源于原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2014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编号为20140716c2.参与协作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

3.起草经过3. 1 2014年2月,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和原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签订了“2014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

3.2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标准修订项目组收集国内外标准及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标准框架和修订方案。

3.32014年4月课题组启动了《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的修订工作,制订了标准修订的工作计划,并按照标准的研制安排进行分工协作。

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分析研讨,进一步明确了修订本标准要解决的技术关键点,经过研i寸达成共识,为完成标准的修订奠定了基础。

3.42014年5刀项日课题组负责人樊春刀、陈將斌以及江嘉欣到上海市肺科医1%与孙道远主任等讨论标准修订方案。

3.5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集了各协作单位的700多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并对1990年至2014年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有关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

3.62014年11月至12月,编写《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初稿),于2015年1 月组织部分编写组成员对初稿进行了研讨,并发送给标委会委员以及相应单位进行征求意见,编写组成员结合有关专家的意见对《职业性慢性正C烷中毒诊断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

4.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春月、陈嘉斌、夏丽华、何坚、孙道远、李来玉、王艳艳、江嘉欣、郎丽、程樱。

二、本标准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規和其它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GBZ084—2002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卜•:本次修订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修改了诊断原则的描述:删除观察对象: 着莹对诊断分级的内容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中的临床指征,规范神经-肌电图的表达;细化治疗原则;完善“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的有关内容。

结合《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GBZ/T247-2013)及相关材料,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 1-2009)及《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指南》(GBZ/T218-2009)的有关规则,对原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处理,P 2015年4月草拟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说明止己烷属饱和脂肪族烧类,具高挥发性、高脂溶性的冇机溶剂,并具何枳畜作用,町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其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于粘合剂、汕漆、汽油的溶剂,用來除污、制鞋、制球、印刷、油漆、家具制造等。

因长期接触町致多发性周闱神经病变,我国多个省市经常发生慢性正己烷职业中毒事故。

正己烷引起多发性神经病可能由于其代谢产物-原发性神经毒2, 5-己二酮所致。

其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及进展缓慢,轻症者多为远端感觉型周鬧神经病,较重者出现运动型周閑神经病,严重者可发生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

神经-肌电图显示有神经源性损害。

近年职业性慢性正C烷中毒的诊断技术口益发展,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上起到积极的意义。

目前国外如美国、口本等国家对正己烷中毒诊断关键的指标明确为神经-肌电图。

神经肌电图检查是慢性正己烷中毒所致周鬧神经病敲巫要的诊断手段,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且病情早期神经肌电图检查即可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并亍神经肌电图界常町早临床症状而原《职业性慢性止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81-2002) 中令关观察対象及诊断指标与目前我们的实际诊断病例令比较人的差异,首先是“观察对象”者,原定义是长期接触、无周用神经损害体征者,貝有主观症状或可疑的神经源性损害的神经■肌电图Z—即可诊断,而实际工作中,有主观症状者不一定神经■肌电图异常,无主观症状者町能神经■肌电图已经异常。

因此,近10年來,随着神经■肌电图检查水平的发展,己很少出现“可疑的神经源件损害”类型的报告。

另外,原诊断标准中,客观的神经-肌电图描述少,神经■肌电图在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分级中仅右定性作用,未能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校客观的评价。

因此,在标准中神经•肌电图的表达再进一步细化十分有必要。

同时,在治疗上,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肌注治疗,疗效肯定。

在原标准的治疗原则肖中并未提到。

因此,迫切需要对原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闱神经病的诊断》(GBZ/T 247-2013)己于2013年8月1「I 开始执行,该标准适介慢性化学物中毒所致周闱神经病的诊断,因此,《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应与此标准的规则及内容密切衔接。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荊神,为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保除职业病患者的权益。

鉴于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中观察对象的诊断、临床表现的描述、诊断指标、分级标准以及处理原则等方面与近10年所发生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冇一定的差异,应用原诊断标准,己经很人程度影响到对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估,很有必要对原诊断标准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保障作业工人的切身利益。

四、标准的制订与起草原则在符合健康要求的情况卜,结合我国经济技术口J行性,参考国内外何关职业性慢性止己烷中盘的文献以及近年我国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病例资料,修订我国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

五、编制依据及说明(一)适用范围正己烷是一种工业溶剂,因具有高脂溶性,常作为皮鞋、箱包粘合剂及印刷、电子制造除污剂广泛应用于鞋厂、皮具厂、电子厂、印刷厂及电器制造厂等,所使用的溶剂的名称有正己烷、白电油、开油水、开胶水、天那水、胶水等,均含有不同程度浓度的正己烷。

另外, 从石油馆分、炼厂气、天然气中分离正己烷时及作为溶剂,特别在提取植物油和作为合成橡胶溶剂、化验试剂等也可接触到。

生产、应用正己烷的劳动者,常因职业接触引起中毒。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接触正己烷引起的慢性中毒。

(二)毒性正己烷属低毒类,且貝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希枳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慢性中毒, 其毒作用主要为女发性周用神经病变。

特点是隐匿性和进展缓慢。

轻症者多为远端感觉型周|韦|神经病:较重若出现运动型周帼神经病:严重者町发生I、•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可伴冇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严重者可引起肝肾损害。

大鼠每日吸入2.76g/m s, 143天,仅有夜间活动减少,但体巫、血象、血清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处死后组织学检查见网状内皮系统有轻度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性,腓肠肌纤维轻度菱缩。

18000 每周16h,共4周,周闌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卜降,肌力降低。

小鼠吸入360 mg/m\每周6 天,经1年,未引起神经病;900mg/m3,引起轻度神经病:1800mg/m‘,出现步态不稳、肌萎缩。

(三)发病机制目前认为轴索肿胀与轴索变性为止己烷中毒性周鬧神经病的特征性形态损伤,学者们主要提岀两类假说。

(1)轴浆转运异常假说:正己烷引起多发性神经病町能由于其代谢产物一—原发性神经毒2, 5-己(2, 5-hexanedione, 2, 5~HD)所致,而糖代谢障碍又是其毒作用的关键机制。

2, 5-HD抑制神经细胞幽活性,特别抑制神经纤维中糖酵解酶一一磷酸果糖激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2■磷酸廿油脱氢厨的活性,使糖酵解受到抑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引起轴突全长的酶活性抑制,轴突运输障碍而导致神经纤维变性。

(2)毗咯假说:Graham 等认为是2, 5-HD 与神经微丝结合使正常功能受影响而致,其能在神经微丝的特定部位选择性地作用于轴索骨架蛋白赖氨酸的氨基,形成2, 5—二甲基毗咯加介物。

然后毗咯环自然氧化成亲电性的毗咯甲基中间产物,该屮间产物被未氧化的毗咯捕获后生成二聚体,在神经微幺纟蛋白中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蛋白交联,引起轴索内神经微丝聚积或排列紊乱,远端轴索发生退行性样改变。

另外,也有学者Lopachin等人提岀“轴索萎缩”假说,认为2, 5-HD作用于骨架蛋白,如神经微(neurofilament, NF)等引起轴索萎缩,最终导致周闱神经受损。

也有研究发现,2, 5-HD 染毒人鼠坐骨神经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芮类受体表达水平显著卜•降,正己烷屮裤性周国神经病的发病机制町能与干扰NGF的信号转导通路右关。

(四)临床表现轻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感觉异常,如麻木、蚁爬感、触电样、疼痛或乏力、下肢沉重感。

触、疝觉和震动、位置觉减退,以下肢为重,腱反射减退。

感觉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琨者出现运动型神经病,首先表现卜肢远端无力,合并肌肉疼痛或痉挛。

雎反射减罚或消失,跟腿反射异常出现敲早及最明显,其次为膝反射,部分累及上肢反射。

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韦I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

严觅者出现卜•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五)治疗与转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促进神经修复为主中前医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给予神经生长因子、B族维生素等药营养神经,丹参、舒血宁等药活血化瘀及通络补肾的中药,辅以针灸、理疗、和四肢运动功能锻炼等。

(A)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1 •修改了诊断原则的描述原诊断原则为:根据长期接触正C烷的职业史,出现以多发性周H;l神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介实验室检査结果及作业场所卫生学调查,综介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其中“长期”改为“较长时间”,较长时间接触」E己烷是指至少接触3个月以上。

根据课题组收集的68篇文献累计病例1027例中,爱触工龄为1月〜5年,以3〜10月多见,部分患者接触较高浓度可1〜3个月发病,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课题组对2012年在广东省' 职业病防治院住院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38例病例进行分析,接触2个月发病者3例,接触1个月〜1年发病者20例,接触1〜2年发病者10例,接触2〜5年者•发病5例。

因此,“长期”改为“较长时间”更准确,并在附录A中增加说明:A.2较长时间接触正己烷是指至少接触3 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接触校高浓度正C烷可1〜3个月发病,出现多发性周闱神经病,町参考此标准。

为突出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诊治中的重要性,“实验室检査”改为“神经-肌电图检査”;参考目前新近修订的标准,“作业场所卫生学调査”改为“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査”更为准确。

即原诊断原则修改为:根据较长时间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史,出现以多发性周圉神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杳结果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資,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冈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