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医案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27闭经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27闭经闭经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异常,连续3个月或更久不来月经。
中医认为闭经是由于气血调理失衡所致,可以通过中医的师承医案进行分享,以提供参考和启发。
案例一:患者:李女士,27岁,有3个月未来月经。
主诉:闭经,情绪烦躁。
辨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肝郁气滞,脾气虚弱。
治疗:调理气血,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汤加减。
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的气滞和脾虚证型,以柴胡疏肝汤为主方,加减药物后,调理了患者的肝气郁滞,同时补益了脾气,形成了气血调理平衡的效果。
治疗效果:服用药物两周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闭经症状消失。
案例二:患者:王女士,36岁,有5个月未来月经。
主诉:闭经,情绪低落,乏力。
辨证: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气血不足,脾气虚弱。
治疗:调理气血,补益脾气。
方药:四物汤加减。
治疗过程:根据患者气血不足和脾气虚弱证型,以四物汤为主方,加减药物后,补益患者的气血,调理了脾气的弱虚,恢复了气血的平衡。
治疗效果:服用药物一个月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闭经症状消失,精神状态改善,乏力症状减轻。
案例三:患者:张女士,33岁,有4个月未来月经。
主诉:闭经,头晕乏力。
辨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气血亏虚,肾阴不足。
治疗:调理气血,补益肾阴。
方药:当归养血汤加减。
治疗过程:根据患者气血亏虚和肾阴不足证型,以当归养血汤为主方,加减药物后,补益了患者的气血,滋养了肾阴,从而改善了气血的失调症状。
治疗效果:服用药物三个月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闭经症状消失,头晕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师承医案对闭经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因此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辩证加减药物,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补益脾气、滋养肾阴为主要治疗原则。
为了达到长期的疗效,通常需要持续服用一段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改善等方面,以加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成肇仁治疗闭经验案三则

煎,日分 3 次服。
此例因 PCOS 导致继发性闭经的患者,经前乳房作胀、少腹坠胀,
二诊:4 月 1 日,服上方后,月经后延 10 天而至,伴大便排出 为肝气郁滞。肝郁乘脾,脾虚失运,肾失开阖,故痰湿内聚。肝
﹋﹋﹋﹋﹋﹋﹋﹋﹋﹋﹋﹋﹋﹋﹋﹋﹋﹋﹋﹋﹋﹋﹋﹋﹋﹋﹋﹋﹋﹋﹋﹋﹋﹋﹋﹋﹋﹋﹋﹋﹋﹋﹋﹋﹋﹋﹋﹋﹋
治以燥湿化痰,活血通经。药用苍白术各 10g,厚朴 12g,法
积行气。老鹳草 30g、决明子 30g 为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治疗 不孕兼有热秘的验方[2]。
夏 10g,茯苓 15g,陈皮 10g,制香附 10g,枳壳 12g,川牛膝 15g,桂 枝 10g,红花 10g,生山楂 30g,皂刺 10g,泽兰 15g,鸡血藤 30g,当
淫羊藿、补骨脂,加生地 15g,川芎 6g,决明子 30g,老鹳草 30g。
按:患者月经 期 外 感 寒 湿,湿 邪 困 脾、脾 伤 及 肾,寒 与 血 搏、
三诊:月经来潮,量少色暗,小腹发凉,舌尖边红苔薄黄,脉 血为寒凝,冲任阻滞,则胞宫盈泄失常、月经至期未至。成教授
弦细。守上方去红花、泽兰、桃仁、老鹳草、决明子、川牛膝,加怀 方用二陈平胃散合叶氏苍附导痰汤加减化裁以燥湿化痰,活血
[1]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1. [2] 丰有吉. 妇产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9,368. [3] 竹林寺僧. 竹林寺女科二种·竹林女科证治[ M]. 北京:中医古籍
出版社,1993:101. ( 收稿日期:2014 - 05 - 20 编辑:冀振华)
1 肝郁脾虚肠燥、痰瘀阻滞胞宫证
四诊:6 月 13 日,人较前消瘦,咽部烧灼感,舌尖微红苔薄
针灸治疗闭经跟师病案4

闭经5
戴某,女,38岁
就诊时间:2008-12-10
主诉:闭经16个月;
现病史:结婚8年,生育一子;系长期居处阴冷潮湿而致闭经。
素怕冷,每到冬天手脚冰凉;饮食尚可,二便可,睡眠可,舌边缘瘀紫斑,苔薄白,脉弦。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体查:腹软,无压痛,无积块。
辅助检查: B超检查正常。
诊断:闭经(寒凝血脉,瘀滞不通)
治则:温阳祛寒,行气活血
取穴:关元气海中极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合谷
操作:捻转泻法,关元、气海加TDP照射;每次选择2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15次后,月经来潮。
按:
凡发育正常的女子,年龄在14岁左右月经便按期来潮,如超过18周岁而尚未来潮,或以形成月经周期,复停止3个月以上,[妊娠和哺乳期除外],均可称为闭经。
本病分为虚实两类。
由于多产,思虑过度,素体亏损,久病体弱等原因致使脾胃生化功能减弱,阴血亏耗过甚,因而血源枯竭,无血以下,乃至血枯经闭;有因受寒饮冷,邪气客于跑宫,或情志忧郁气机不畅,淤血凝结,经脉阻滞,成为血滞经闭。
本例患者属寒凝血脉,瘀滞不通,故温阳祛寒,行气活血而愈。
河南 韩静医生:经方合方治疗闭经验案一则

河南韩静医生:经方合方治疗闭经验案一则
患者:陈某性别:女年龄:38岁初诊日期:2016年2月24日月经不来半年,后背颈椎剧痛,头晕,身上凉,脉沉迟,齿痕舌,大便正常,睡眠不好处方:真武汤合葛根汤方组:葛根60g 麻黄45g 桂枝30g 炙甘草30g 干枣12枚(撕开) 制附片15克茯苓45克白术30克白芍45克生姜45克(切)剂量: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二诊:2016年2月27日,月经已来,量少,仍然头痛,腹胀,齿痕舌,舌中裂纹,口苦,睡眠可,大便可,爱生气。
处方:柔肝合剂方组:制附片15g 柴胡15g 枳实15g 白芍15g 炙甘草15g 茯苓15g 党参15g 白术15g 干姜15g 生大黄15g 细辛15g 龙骨45g 牡蛎45g 生姜45g(切片)剂量: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三诊:2016年3月1日,颈椎已无不适,头晕头痛均消除,睡眠可效不更方,柔肝合剂五剂
编辑:仲景中医文化传播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方原量用经方;零基础学习中医经方;涂华新先生;中医经方讲座2016年4月8日-13日,中国●南阳,中华张仲景中医文化传播将邀请中医经方临床家涂华新先生到仲景经方精
品讲座讲授“经方”。
掌握经方,提高医术,攻克临床疑难杂症,精彩不容错过!欢迎垂询,电话:400-1676769。
中医医案——闭经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施治治愈闭经两例病案一:许某,女,28岁。
初诊:1985年3月8日。
主诉及病史:闭经年余,头晕目眩,畏寒肢踡,腰酸腿软,幸食欲尚可,曾先后流产2次,当时出血过多。
末次月经1984年1月2日。
注射黄体酮而转,嗣后停药经闭。
诊查:脉细,苔薄白,舌质淡红。
治法:拟养血助阳补肾,方用当归养血汤合桂仙汤。
处方:当归10g 黄芪12g 陈皮4g 紫石英30g 仙灵脾12g 仙茅9g 肉桂末1.5g(冲入)巴戟肉10g 甜苁蓉9g 鸡血藤15g 赤芍9g 香附9g 陈阿胶珠12g二诊:3月15日。
服药7剂,精神振作,感腹痛伴胀,腰酸增剧,畏寒已除。
前方去黄芪、陈皮,加胡芦巴9g、红花6g。
三诊:4月5日。
前方药连服14剂,经闭于3月29日转,色鲜红,量中等,夹小血块,腹痛腰酸均除,5天净;脉细弱,舌质略紫红润,改用八珍汤化裁,以资巩固。
处方:太子参20g 白术9g 茯苓9g 炙草3g 当归9g 赤白芍各9g 巴戟肉9g 香附9g 大熟地9g 仙灵脾9g 紫河车粉3g(吞服)龟板12g按语患者因流产2次,出血过多,致血海空虚。
初以当归养血汤合桂仙汤,养血活血,助阳补肾;继用桂仙汤为主,重在助阳补肾,加入阿胶、龟板血肉有情之品,入肝经以养血,入肾经以填精,阴阳俱补;后以八珍为功,使脾肾之气充足;精能化血,冲任得养,血海充盈,经血得行。
病案二:陈某,女,34岁。
初诊:1981年12月12日。
主诉及病史:自诉溢乳闭经年余,经妇科检查,诊断为溢乳闭经。
曾作人工周期,服克罗米酚、促绒毛膜激素等,但经律不按期。
末次月经1980年11月21日,量极少,色暗不泽,行1~2天即净。
病自断乳后起,服西药无显效,要求中药治疗。
诊查:体形肥胖,身重思卧,四肢不暖,畏寒,平时痰多,食欲不振,脉沉细,舌质偏淡红。
治法:治用健运化湿,养血活血。
闭经治验2例

闭经治验2例【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例一:郭某某,女,24岁,已婚,农民,2012年6月5日初诊。
初次月经15岁来潮,周期28—34天,每次行经6天干净。
从2011年10月开始闭经,至今半年经水未潮,经注射黄体酮未效。
刻下症见:头晕目眩,面色萎黄,精神疲倦,心悸气短,食少纳呆,形体日渐消瘦,伴低烧,体温37.6—37.8℃,舌淡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证属血虚经闭。
治宜补气养血,滋补肝肾。
处方:熟地20g,当归15g,白芍12g,川芎10g,党参15g,黄芪30g,菟丝子15g,仙灵脾15g,川牛膝15g,泽兰10g,益母草15g,银柴胡10g。
用法:水煎服,二日一剂,早晚温服。
连服六剂。
药后诸症减轻,但低烧仍在,经水未行,舌脉如前,原方又进六剂。
月经7月15日来潮,色淡量少,腹痛喜按,气短乏力,行经三天而净。
宗原方加黄芪60g,熟地30g,鸡血藤30g。
连服六剂后月经应期而至,色红量多,少腹不疼,经行六天净,无低烧,面色红润,精神佳,饮食知味正常。
随访半年月经无异常。
例二:周某某,女29歲,已婚,教师,于2008年12月8日初诊。
初次月经14岁来潮,周期、经量、颜色、行经天数均正常。
自2005年结婚后,月经逐渐失调,有时一月两次,或两月行经一次,量时多时少,色暗淡,行经天数3—10天不等。
婚后三年未孕,从2007年开始经闭至今,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未能奏效。
经某医院检查,闭经原因待查,已病休两年。
现症:面色苍白,形体瘦弱,两颧时红,午后发烧(体温37—38℃),咽干,心悸气短,腰痠困隐痛,全身疲倦乏力,下肢尤甚,失眠盗汗,舌质红,苔薄微黄,脉细数两尺弱。
证属:阴虚血少,胞脉闭阻。
治宜养阴补血,滋肾通经。
处方:熟地20g,山萸15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g,地骨皮15g,鸡血藤15g,当归15g,黄芪20g,泽兰10g,云苓10g,柏子仁10g,阿胶10g (烊化),五味子10g,夜交藤30g,炙甘草10g,干姜6g,大枣3枚。
卵巢性闭经3例证治

卵巢性闭经3例证治临床上引起闭经的原因很多,按其病变部位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
由于卵巢性激素水平低落,子宫内膜不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出现闭经时,称为卵巢性闭经,临床常用人工周期疗法,我们以中药辨证治疗数例,或良好疗效,择典型病例探讨如下。
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37岁,2011年10月24日初诊,闭经近4个月。
已婚已产,近1年余因工作劳累,睡眠欠佳,出现月经量渐少,经期渐后错2~3周,经色色淡,乏力心悸,睡眠较差,于2011年7月初月经点滴而行后至末诊未再行,面色萎黄,舌淡紫苔白,脉沉细。
查激素六项,黄体生成素(LH)10.33mIU/ml(参考值:2~10mIU/ml),余正常。
诊断闭经,气虚血亏血瘀型,予益气养血,化瘀通经,处方:黄芪20g,茯苓30g,白术30g,山药20g,当归20g,川芎15g,制首乌20g,龙眼肉20g,白芍20g,丹参30g,桃仁20g,路路通10g,王不留30g,桂枝15g。
日1剂,水煎服。
2011年11月10日复诊,服上方后月经11月1日已行,量稍少色暗,白带稍增,患者诉在当地查有子宫肌瘤,于上方减白芍、桃仁,加鳖甲10g、川牛膝30g,水煎服。
2011年11月28日再行,睡眠尚可,食欲差,舌紫苔白腻,脉微滑。
于2011年10月24日方减白芍、龙眼肉,加红花10g、九节菖蒲20g、苍术15g,水煎服。
2011年12月3日电话复诊,服上方后月经已行,饮食增加,嘱经停可继服2011年10月24日方。
2012年3月15日复诊,近3个月月经能按日而行,量尚可,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于2011年10月24日方加龟甲胶15g、谷精草10g,水煎服。
例2:患者,女46岁,2011年12月29日初诊。
月经后错量少3年,闭经5月余。
余3年前月经后延,两三个月甚则半年1行,2011年1月、3月、7月点滴而行,色暗,伴心烦,情绪低落,面黄有大片褐斑,腰痛,皮肤发干,大量脱发,便秘,舌质紫苔白,脉弦细。
王玉英教授治疗女性闭经症验案(上)

王玉英教授治疗女性闭经验案(上)目前临床中,女性闭经或月经衍期量少之证甚为多见。
本篇所举案例均为停经3月以上之闭经证,仅举不同类型的案例四则,供同道参考指正。
[病案1]患者,27岁,工人,未婚。
初诊:2008年2月19日。
月经不调10年余,现月经3月未行。
14岁初潮,素患痛经。
食眠尚可,大便3~4天1次,便秘。
体瘦,面色晦暗无泽,皮肤汗毛长,乳房不丰满,舌体瘦、色暗红,苔少,脉细。
处方:当归20g,川芎10g,生熟地各15g,赤白芍各12g,山萸肉15g,山药15g,丹皮10g,茯苓15g,香附12g,川怀牛膝各20g,桃仁12g,红花10g,菟丝子20g,女贞子12g,益母草15g,柴胡10g,升麻10g,甘草6g。
7付。
按:该患已闭经3个月。
诊查其体征,体瘦,面色晦暗无泽,属精血不足,肌肤失养。
冲任隶属于肝肾,冲为血海,循经乳房,任主胞胎。
肝肾精血不足,冲任不调,血海不充,经血无源,故经闭不行,乳房不丰。
结合现代医学观点,乳房为妇女性特征之一,乳房不丰,为女性激素不足之表征;皮肤汗毛长,为女性激素减少,相对雄激素较高所致。
性激素不足,中医理论则归属于肾气不足。
舌体瘦、色暗红、大便干,属气血不充,血分郁热;该患素有痛经,属于气血不畅,不通而痛。
故为该患辨证为肝肾精血不足,血海不充,冲任不调之闭经。
治疗选用六味地黄汤合四物汤加减,以补益肝肾精血、调经活血。
方中加菟丝子、女贞子增强补益肝肾精血作用;闭经3个月,视为行经前阶段。
一般而言,行经前宜通经活血为主。
加香附、桃仁、红花、益母草、川怀牛膝助其当归、川芎、赤芍行气活血调经。
川怀牛膝既补益肝肾,又活血化瘀,尤其有引血下行,促进胞宫血液循环之功,无论对血虚还是血瘀之闭经,均为首选之品;加柴胡、升麻,目的为发散清泻血分郁热。
现代药理研究,升麻又有促进雌激素生成的作用;甘草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用,并非可有可无之品。
诸药合之,补肝肾,调冲任,行气血,促其经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女,35岁,秋季来我处求诊。
闭经3年,并有周期性腰酸坠胀和小腹胀痛,伴有黄色粘稠带下,头昏,胸闷,舌质淡而暗,苔为两边暗瘀点,中间黄厚而其他部少苔,舌底暗瘀点。
曾经使用西医黄体酮未见效果,我诊其脉:两手脉象倒置,而左手三部脉小于右手三部。
左尺后重取沉迟而带涩有力,(知其为里寒实证)结合左关得知味气郁已久,右脉尺脉前的于迟涩而浮取有脉而软,得之必血瘀而大便干结。
况寸关两脉为弦紧之脉,随即拟方:吴茱萸50克,赤芍20克,白芍30克,三棱10克,莪术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益母草80克,生炙黄芪各20克,香附30克,刘寄奴20克,水蛭5克,大黄30(后下),琥珀粉10克,党参5克(粉)因为脉得到右寸满布而寸前一分小滑之象,(秋季当令,右寸必是以浮涩而小为要),随即加丹参20克川芎15克生地黄30克当归5克。
五剂来诊,症状大减,而脉缓而仍然右脉导致,两尺脉未浮取得到强之脉,知道是药物作用,病尚未痊愈,随即原方为大黄15克,益母草50克吴茱萸60克赤芍10克白芍80克菟丝子30克蛇床子20克褚实子10克泽泻泽兰各15克山甲10克(先煎)苏木10克刘寄奴30克香附15克川芎10牛膝川怀各15克狗脊20克川断10克炙黄芪30克木香20(后下)丹参15琥珀粉10克紫石英30(先煎)葫芦巴10七剂复诊月经已下,两手脉象正常而两尺脉起。
随即按照原方加菖蒲,远志,柏子仁,紫河车蜜丸善后,随访月经恢复正常。
【方解】丹参活血通经,凉血除烦,为心经,肝经之要药,紫石英功能镇心定惊,又能暖宫加葫芦巴又可复尺脉;琥珀为主降,善走血分,消气滞,逐淤血,通血脉,和气血;方中吴茱萸,辛-苦-热,入肝,脾,肾经,行气止痛可以治疗肝郁气滞,宫冷所导致的月经后期,闭经,经行腹痛等等症状,据考证,现代医药研究吴茱萸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三棱-莪术能破血中的气结,逐血中的瘀滞,善于破积滞而攻坚止痛;桃仁红花善入血分,能散瘀血,活死血,通经脉,是行血破血的要药,益母草为妇科要药,善行于心,肝经的瘀血,也有疏导脾的郁气,有化瘀生新,行血而不伤正,补养新血而不滞的特点。
香附一味行气分而入血分,和血气,化凝血,去旧血,生新血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白芍大量,即养血又揉筋缓解止痛作用,行而不燥,为我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要药。
总观全方,行气散瘀,活血而通经。
【按语】闭经一证,分型很多,关于气滞血瘀导致的闭经,并不是血海无血,可以是因为气-寒-滞-也有因为胞宫血不畅通所致,临床常见腹痛,便秘,身重头痛,胸闷等等症状。
脉象一般是以尺脉沉,弦,迟,涩为准,而不是书上所说的笼统的脉象多见于沉弦和沉涩,三部九候中每部都有他的本部正常之脉,如果都为沉弦或沉涩当为重症疾病而非闭经一证。
整理的201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