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原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和氏献璧》阅读答案和氏献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和氏献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7.把下列句子中粗体字拼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2)奉而献之厉王()(3)王以和为诳()(4)而刖其左足()(5)厉王薨()18.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让玉人看起来像他(2)国王也以和平为借口(3)悼念丈夫的珍贵玉石,并用石头书写(4)国王让玉人管理他的璞玉并获得宝藏(5)岳绥明19.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字的用法并解释其含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2)吾非悲刖也(3)贞士而名之以诳(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二十.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21.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奈拥抱自己的纯朴,在楚山脚下哭泣。
(2)这就是我难过的原因。
22何氏献墙的故事有哪些常见的隐喻?参考答案:十七.(1)pǔ(2)pěng(3)kuāng(4)yuè(5)hōng18.(1)察看,鉴别(2 )欺骗(3))称(4)研磨(5))于是十九.(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来称呼(4))兼词,于之,从中二十.(1)是戴玉璞的这样的(2)接受用21.(1)介词结构后置。
然后他抱着玉璞在楚山脚下哭了起来。
古诗和氏献璧翻译赏析

古诗和氏献璧翻译赏析文言文《和氏献璧》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1璞:含玉的石头或未经雕琢的玉。
2诳:欺骗。
3刖:砍去脚。
古代的一种酷刑。
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
再犯,砍右脚。
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4薨:古时诸侯死叫薨。
5奚:何,为什么。
6理:去掉玉外层的石质。
7和氏:人名。
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
楚山:即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8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9玉人:治玉的工匠。
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10 泣:一作“泪”。
11子:你。
12 题:名,叫13贞士:精诚的人。
14遂:于是,就15相:鉴别16使:派遣17及:等到18乃:就19得:得到【翻译】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
厉王叫玉匠鉴别。
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
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
武王又叫玉匠鉴定。
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
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几天几夜,眼泪哭干了/b/20080,连血也哭出来了。
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和氏献璧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和氏献璧》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大怒,就下令砍了卞和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
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故意欺骗,又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后来,武王死去,文王登位了。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
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独有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石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
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
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壁”。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和氏献璧》教案教学要求: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2.通过读这个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贞为本,体会卞和的忠贞之心。
3.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教学准备: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和图片资料,相关知识网址。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故事。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齐读。
你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嘛?(指名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小组内互相指读生字,全班检查,纠正字的发音。
3.指名读课文,随即出示生字,正音。
三、指导书写就本文出现的比较容易错得字个别指导,大部分交由学生自学。
“鉴”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得又快又牢呢?在诱导字帖上将生字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之后有针对性的在全班进行指导。
四、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五、分组讨论你认为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从哪儿知道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抓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理解。
和氏之璧

和氏之璧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上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
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知道石头中间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
他捧着玉石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让玉匠鉴别。
玉匠说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十分生气,下令砍掉了和氏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接位。
和氏又捧着玉石去献给武王。
武王手下的玉匠依然一口咬定是块普通的石头。
武王又下令砍掉了和氏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登位。
和氏抱着那块玉石在楚山脚下号啕(to)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滴出了血。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就派人问和氏痛哭的原因。
和氏说:我不是为被砍去了双脚而伤心,我只恨乾坤(qinkūn)颠倒,黑白混淆,宝石被说成石头,忠诚被诬为欺诈。
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啊!文王吩咐玉匠把和氏奉献的玉石凿开来验看,发现里面果然是一块上好的宝玉。
后来,世上就把这块宝玉称为和氏之璧。
[提示]在事实和真理面前,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认识,不怕砍去双脚,甚至不怕杀头,这就是和氏可贵的品格。
正因为有了这种品格,和氏终于使是文王作出了合乎事实的结论,恢复了他的名誉,并使宝玉得见天日。
对待是非都应具有这种精神。
[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①,奉而献之厉王②。
厉王使玉人相乏③,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别其左足④。
及厉王薨⑤,武工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⑥。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⑦,曰:天下之则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⑧?和曰:吾非悲别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⑨,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⑩,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注释]①玉璞(p)里面含着玉的石头。
②奉两手捧着。
③玉人玉工。
相(xing)仔细看,审察。
④诳(kung)欺骗。
刖(yu)古代的一种酷刑,把受刑人的脚砍掉。
⑤薨(hōng)古代称侯王死叫薨。
⑥泣(q)眼泪。
⑦故原因。
⑧奚(xī)为什么。
⑨夫(f)代词,那个。
和氏之璧(和氏献璧作者)

和氏之璧(和氏献璧作者)相传为真龙之珠,乃与彩同名绝世之宝,经秦始皇陵专家考证说起历史上的稀世珍宝,很多人都会想到被称为无价之宝的和氏璧。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件稀世珍宝,与和氏璧齐名,但之后秦始皇下落不明,所以不为人知。
此宝为隋后主。
有一个成语叫隋贺铸笔,这是最好的宝藏。
相传隋国君主隋侯在一次旅行中,看到一条受伤的大蛇,心中充满了怜悯,便让人把蛇穿好,放在草丛里。
不久后,大蛇手拿夜明珠来到隋侯府,对他说:‘我是龙王之子,感觉你救了我一命,所以来报恩。
’而灵蛇的珍珠,或者说真龙的珍珠,就是隋后主。
隋后主到底长什么样?《搜神记》描述:“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是指隋后主直径一寸多,约30mm,纯白,能照亮整个房间。
由此可见,隋后主是一颗珍贵的夜明珠。
隋后主的材料是什么?如果是纯白的,我觉得首先想到的是珍珠,但是珍珠容易分解,几个世纪都很难传播。
很多人认为是琉璃,曾侯乙墓出土了173颗最大直径2.3厘米的琉璃珠。
古代没有琉璃这个词。
人们通常称之为“五色玉”或“隋后主”。
钻石说钻石就是我们常说的砖石。
DIA有很强的光泽,但是需要太阳光,在暗室里只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磷光。
萤石表示,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说法。
首先,萤石产于隋国北部。
其次,萤石确实是一种发光矿物。
隋后主最后去了哪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50年左右,得知秦国派使者来看楚国国宝,就打电话给尹子熙问: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蔡和隋后主来到秦国。
李四《谏逐客书》记录:“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可以示诸?”意思是,陛下得到了昆山的美玉,隋后主,和氏璧和月亮的珍珠.这些宝物不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很喜欢。
原因是什么?受此启发,秦始皇停止了逐客令。
和氏璧,刻有‘天命、寿、永昌’等字样,成为御玺,历代想谋求皇位的人竞相争夺,使御玺屡屡换主,传入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令人唏嘘。
但是隋后主自秦始皇以后就没有故事了,所以很多专家都认同隋后主与秦始皇合葬,成为墓中长明灯。
和氏献璧

和氏献璧
我们来认识 一下玉。
和氏璧
课外延伸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 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 被奉为“无价之宝”的 “天下所共传之宝”,又 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 荆璧、和璧、和璞。
整体感悟
卞和把这块璧先后献给了什么人?
厉王
武王
文王
卞和献璧 献给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厉王 武王 文王
品析句子
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 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 把坚贞之士当作骗子,这才是 我悲伤的原因啊!
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 kuánɡ 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玉匠判断
这只是一块普 普通通的石头
这不过是块 普通的石头 一块温润澄 净的美玉
结果
砍去左脚 砍去右脚
美玉命名为 “和氏璧”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
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
尽,血都流了出来。
连续,没有停止。
对比句子,谈不同。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卞和抱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直 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和氏献璧课文_教案教学设计

和氏献璧课文
本文是关于和氏献璧课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大怒,就下令砍了卞和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
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故意欺骗,又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后来,武王死去,文王登位了。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
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独有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石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
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
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壁”。
16.和氏献璧(相关资料)

16. 和氏献璧相关资料:公元前689年,有个叫卞和的老人在荆山脚下(今湖北南漳西)恸哭不止。
官吏前来查问,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均被斥行骗,并遭刖刑相继失去双腿,因而伤心极了。
官吏将信将疑地把大青石运到都城,玉匠剖开时果然出现一块晶莹奇石。
刚即位的楚文王端详着用它雕成的璧,满心喜欢,遂起名“和氏璧”。
从此,“和氏璧”一直收藏于楚国宫中。
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广为人知,并落入赵惠文王手中。
秦昭襄王闻讯,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
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襄王却食言践约;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
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
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2年灭掉赵国,获取“和氏璧”。
翌年,他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并用“和氏璧”制成御玺。
这枚象征权力的御玺“方四寸”,玺文由丞相李斯书写,著名玉匠孙寿镌刻。
据《汉旧仪》记载,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到西汉,“和氏璧”成为传国玺。
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
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气得将它掷于地,说:“你们兄弟逆悖天理,不会有好下场!”当王莽拿着“和氏璧”,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
新莽政权垮台时,“和氏璧”一度挂在赤眉义军首领的头颈上。
东汉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宫内。
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
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和氏璧”传递1600余年,实为举世所罕见。
历代许多学者都想搞清其面目,并作了艰辛探索。
1921年,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中分析,它应是一种珍稀的具有碧绿、洁白闪光的拉长石。
2001年,在“中国观赏石博览会”上,展出地质学家、宝玉石和观赏石专家袁奎荣以变彩拉长石复制的“和氏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氏献璧
韩非子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了一块石头,凭经验,他断定里面一定有美玉,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见这块很平常,就叫玉匠去鉴别。
玉匠仔细端详了一番,说:“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卞和急切地解释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一般,但它内里却藏着稀世珍宝!玉匠无知,您不能听信!”厉王见卞和顶撞,大怒,下令去砍了他的左脚。
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
武王还是叫玉匠鉴别,玉匠不屑地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武王也认为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他的右脚。
失去双脚的卞和,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难道这无价之宝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武王死后文王登位。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去查询。
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
经过仔细打磨,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于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为“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