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原创】三年级下册——16.《和氏献璧》

厉王见卞和顶撞,大怒,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 头献给武王。武王还是让玉匠鉴别,玉匠不屑地 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武王也认为卞 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第二次献璧,却被砍去了 仅剩的右脚。读到这里, 你想对卞和说什么呢?
卞和,你不要再献璧 了,这样你伤害的是 你自己啊,楚国的国 君太昏庸了。
卞和,你一定要坚持住 啊,是金子总有发光的 一天,既然是宝玉就一 定会被人赏识的。
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呢?卞 和还应该继续献璧吗?他又是怎 么做的呢?
失去了双脚的卞和,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武王死后,文王登位。卞和捧着那块石头, 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 尽,血都流了出来。
课堂小结
本文写了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意在 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玉——坚贞是做 人最宝贵的品质。
请你解释一下下面的这句文言文。
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明明是宝石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明 明是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 伤的原因啊。
字词积累
我会写
我会认
课文品读
仔细朗读课文,思考卞和一共献了几次璧, 结果都如何?
第几次献璧 献给谁 结果怎样
第几次献璧 献给谁 结果怎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和急切地解释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一 般,但它的内里却藏着稀世珍宝!玉匠无知,您 不能听信!”
卞和以实相告,这不仅表现了他忠诚的品 质,也说明他敢于坚持真理,宁折不弯的品格。
璧,
古代的一种器物名, 一般为玉制,也有 用琉璃制的。
璧的形状通常呈扁 圆形,中心有一圆 孔。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和氏献璧》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1和氏献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给下面句子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2)奉而献之厉王( )(3)王以和为诳( )(4)而刖其左足( )(5)厉王薨( )2.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2)王又以和为诳(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5)遂命曰3.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2)吾非悲刖也(3)贞士而名之以诳(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4.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5.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6.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和氏献璧阅读答案1.(1)pǔ (2)pěng (3)kuāng (4)yuè (5)hōng2.(1)察看,鉴别 (2)欺骗(3)称 (4)打磨 (5)于是3.(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4.(1)它,代玉璞的这么 (2)以为,认为用5.(1)介词结构后置。
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
和氏之璧文言文

和氏之璧文言文1. 文言文《和氏之璧》的句子和字的翻译选自《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奉而献之厉王2。
厉王使玉人相3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4。
及厉王薨5,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6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7?”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8,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9其璞而得宝焉。
遂命10曰:“和氏之璧”。
【注释】:1 和氏:一作卞和。
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
楚山:即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2 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3 玉人:治玉的工匠。
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4 诳(kuang):欺骗。
刖(yue):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
再犯,砍右脚。
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5 薨(hong):诸侯死称为“薨”。
6 泣:一作“泪”。
7 子:你。
奚:何,为什么。
8 题:名。
贞士:精诚的人。
9 理:治玉。
10 命:名。
【翻译】:楚国有一个人叫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
卞和捧着璞玉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
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接着又哭出了血。
文王得知后派人前去询问,问道:“普天之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泣的如此悲痛?”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
这就是我所悲痛的原因。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为和氏璧。
文言文《韩非子和氏》阅读练习及答案(重庆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以和为诳,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
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
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
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
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注];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阵,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
人主非能背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肢解于楚。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明法令,遂公家之劳,显耕战之士。
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肢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
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选自《韩非子和氏》,有删改)[注]近习:国君身边的人。
卖重:买卖权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A.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B.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C.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D.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泣尽而继之以血”与“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两句中的“泣”含义不同。
五年级部编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部编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氏璧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
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料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
________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________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
厉王派人去检查玉。
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
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
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
卞和又去献玉。
可是大家(仍然果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
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
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
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开,里面(仍然果然)有一块宝玉。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
________是卞和所献,________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和氏璧被制成皇帝的玉玺,代代相传,成为大中国统治者无上权力的象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玉石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只有有经验的玉匠才能分辨出隐藏在石头中的美丽宝玉。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________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②________是卞和所献,________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意料意外)________的发现(仍然果然)________坚持(仍然果然)________有3.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它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A.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也有宝玉。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理解1. 名著阅读。
黛玉葬花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
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1.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描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玉的______描写。
2.阅读名著时,要对小标题有一定的理解。
下列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是()A.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B.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把花比作自己,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3.阅读名著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我发现林黛玉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4.下列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故事是()A.共读西厢B.香菱学诗C.桃园结义D.宝钗扑蝶2.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正探头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
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
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
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和氏璧》练习题

《和氏献璧》练习题
1、关于“和氏”:
2、结合课题解释:
“献”——
“璧”——
3、和氏璧:
一、读词:
玉匠坚贞唯独普通
捧着犯罪整治不屑
大怒端详鉴别解释
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二、阅读课文填一填:
卞和献了几次壁?献给了谁?结果怎样?
三、读片段,思考:体会此时卞和的内心所想。
失去了双脚的卞和,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被埋没了吗?他想:()
四、读片断思考:
认真阅读5-7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卞和动作的词,用“~~~~”画出描写卞和语言的句子。
1、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此时你感受到了()。
1、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此时你又感受到了()。
3、古文和现代文对比
古文: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现代文: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你体会到了卞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有关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献璧》课文原文阅读

《和氏献璧》课文原文阅读
和氏献璧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了一块石头。
凭经验,他断定石头里面有美玉,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见这块石头很平常,就命令玉匠去鉴别。
玉匠仔细端详了一番,说:“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卞和急切地解释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一般,但它的内里却藏着稀世珍宝!玉匠无知,您不能听信!”厉王见卞和顶撞,大怒,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
武王还是让玉匠鉴别,玉匠不屑地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他的右脚。
失去了双脚的卞和,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武王死后,文王登位。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
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
经过仔细打磨,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于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和氏献璧
楚人和氏得玉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其左足。
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17.给下面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楚山中( )
(2)奉而献之厉王( )
(3)王以和为诳( )
(4)而其左足( )
(5)厉王薨( )
18.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
(2)王又以和为诳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4)王乃使玉人理其而得宝焉
(5)遂命曰
19.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
(2)吾非悲也
(3)贞士而名之以诳
(4)王乃使玉人理其而得宝焉
20.辨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21.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22.和氏献壁的常用来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
17.(1)pǔ (2)pěng (3)kuāng (4)yuè (5)hōng
18.(1)察看,鉴别 (2)欺骗(3)称 (4)打磨 (5)于是
19.(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
20.(1)它,代玉的这么 (2)以……为,认为用
21.(1)介词结构后置。
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在楚山下哭。
(2)判断句。
这是我悲伤的原因。
22.良宝见弃,埋没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