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评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收治数量为70例,按照抽签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35例,常规组运用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实施组间对照。

结果:(1)试验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长、住院时长短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

(2)试验组(2.86%)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7.14%)的患者,其结果呈现为P<0.05,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开腹手术本研究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方案予以分析,对比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工作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收治数量为70例,按照抽签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35例。

组性别为男37例、性别为女33例。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年龄低值取26岁、高值取75岁,年龄均值取(51.29±10.33)岁。

就试验组与常规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性别应用统计学软件予以对照,不可见2个组之间差异p>O.O5。

1.2方法常规组运用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常规全身麻醉后行4孔穿刺,脐部穿刺点为观察孔,剑突下穿刺点为操作孔,其余左右两点为辅助穿刺孔[1]。

分离器胆囊管及动脉后,纳入胆囊经,探查其肝总管与但外观,明确其结石位置、直径情况,应用取石钳取出结石,冲洗胆道后实施缝合[2]。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7-07T15:46:04.0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作者:杨永强[导读] 研究通过双镜联合保胆取石用于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杨永强(南漳县中医医院外一科;湖北南漳441500)【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双镜联合保胆取石用于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根据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均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每组70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应用在胆结石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治疗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更优,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更少,能够有效减少医患纠纷,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临床疗效;胆囊结石;腹腔镜在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方式中,最常见的术式便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治疗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电子胆道镜也在不断发展,解决了复发率高的问题[1-2]。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双镜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为治疗提供保障,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以双镜联合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主,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将选择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

观察组中患者年龄为25~47岁,平均年龄为(35.68±6.12)岁,男女比例为38例与32例,结石数目为1~4个,平均(2.62±0.56)个;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为26~47岁,平均年龄为(35.19±6.39)岁,男女比例为37例33例,结石数目为1~4个,平均(2.98±0.41)个。

比较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结石与开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比较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结石与开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4 0

Wo r l d L a t e s t Me d i c i n e I n f o r ma t i o n( E l e c t r o n i c V e r s i o n ) 2 0 1 7 V o 1 . 1 7 No . 0 1
2 . 2 两 组患 者术 后并 发 症发 生率 比较 将 两 组手 术 后 的胆 漏 、 食道炎 、 伤 口感 染 等 并 发 症 发 生
率进 行 了 比较 , 研 究 组 并 发症 的发 生 率低 于对 照 组 , 两组 之 间差 异可 统计 ( P < 0 . 0 5) , 详 情见 表 2:
见表 1 :
表 1 两组 患 者手术相 关事件 比较 ( 4 - ¥)
组别 手术时 间 ( m i n ) 肠 胃恢复 时间 ( h )住 院时 间 ( d ) 手术 出血量 ( m 1 )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资 料
将 2 0 1 5年 3月 一 2 0 1 6年 1 0月 在 我 院治疗 的 7 5例 胆囊 结石 并 发胆 总管 结石 患 者随 机分 为 两组 , 其 中研究 组 3 7例 ,
2 结果
2 . 1 两组 患者 手术 相 关事 件 比较
观察 两 组 的 手术 时 间 、 肠 胃恢 复 时 间 、 住 院时 间和 手 术 出血量 , 研究 组 的手 术 时间 、 肠 胃恢 复 时 间 、 住 院 时 间和手 术 出血 量 均低 于 对 照 组 , 两 组 之 间差 异 可 统 计 ( P < 0 . 0 5) , 详 情
治疗的 7 5 例胆囊结石 并发胆 总管结 石患者随机分为 两组,其 中研 究组 3 7例 ,对 照组 3 8例。观察两 组患者治疗后 的并发症 发生率和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运用到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7年4月到我院诊治的胆囊结石患者500例,分为两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250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协同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胆囊壁厚度的改变状况、失血总量、肠蠕动恢复时长与住院时长等。

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治疗后胆囊壁厚度的改变状况、失血总量、肠蠕动恢复时长与住院时长都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运用到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胆囊结石【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121-02当前,腹腔镜胆囊清除术已经变成了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普通的手术后并发症有肠道功能异常。

有资料表明,胆囊具备保存、排出胆汁这些作用,还具备调整肝部胆道压力、分泌等关键作用[1]。

文章讨论且分析了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运用到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中的效果,并获得如下结论。

1.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把2012年4月-2017年4月到我院诊治的500例胆囊结石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两组,试验组250例,男性137例,女性113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2.18)岁;试验组采用腹腔镜协同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250例,男性178例,女性72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55±3.19)岁;对照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试验组采用腹腔镜协同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气管插入管道并全身性麻醉,借助普通方式依据四孔法腹腔镜胆囊清除术放入Trocar,检查腹腔同胆囊的实际状况,先缝线吊起胆囊底,并依据手术以前的B超显示,借助电钩以恰当的切口尺寸全层分离胆囊,放入胆道镜取石网篮拿出结,一次取完,再借助4~0可吸收线持续扣锁闭合胆囊创口,闭合期间防止胆囊壁内翻,以防减弱胆囊黏膜的光洁度,以防止结石复发。

比较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比较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比较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107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5例)。

对照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7例出血,4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出血,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 5.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关键词胆囊结石;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双镜联合胆囊结石属于临床肝胆外科常见病,临床主要采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近年来,人们愈发关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和术后消化功能情况。

随着不断深入的病例生理及疾病与各重要脏器之间关系的研究,“保胆”手术成为外科医生和广大患者的共同关注点。

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应用与发展,逐渐被临床认可和信任,但有关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不同临床应用效果的文献报道较少[1]。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5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3.6±8.2)岁;病程6~26个月,平均病程(13.6±5.1)个月。

治疗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4.8±8.1)岁;病程7~24个月,平均病程(12.8±5.2)个月。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 btat Obet e oivsgt efaiit o prs peas t a badr rsrige o l oo y L G A s c】 r jci T et a t s ly f aa c i- ie gl l e- eev hli t ( A - v n i e h e b i l oo s sd l d p n et m h
O0 ) A dtebed g ou eadet oiei r oey i e e entog u s ee o s tt ays n— t P> .5 . . 5 . n l i lm ne kns cvr m t e r p r n ttii l i i a ( 00 ) h env n r ae t bw w o w a sc l g c n
P . eh d T e l i l a a et wt A P (bevdg u )ad4 a et wt ttl prs pc a ba— C)M to s h i c t o 5 pt ns i L G C osr r p n 9p tnsi h o l l aoc i gl ld cn a d a f 3 i h e o i aya o l d r rsrigeo lh t y( L P )( ot ldgop e enM r 0 7a dO t 0 9w r a a zd h prt nt e e- eev hli o m T G C cnr l ru )b t e a 0 n c 20 e nl e .T eoeao m , p n et o oe w 2 e y i i
传 统 的胆 囊 切 除 术 是 治 疗 胆 囊 结 石 的 常用 手 段 , 凡有右 上腹 疼 痛 以及 胆 囊 炎 发 作 史 , 囊 已丧 失 功 能 胆 并 有病 理 改变者 , 切 胆 ” “ 的适 应 证 明确 。但 对 一 个 尚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秦向阳【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24(36)5【摘要】目的:观察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6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双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IL-6、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AS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ACT-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肝功能损伤和机体炎症反应,效果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总页数】4页(P55-58)【作者】秦向阳【作者单位】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2【相关文献】1.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2.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3.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4.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三镜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比较5.利胆排石汤辅助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肝胆湿热型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双镜联合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比较双镜联合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比较双镜联合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发布时间:2022-01-13T03:17:31.665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11期作者:王庆国[导读] 目的对比双镜联合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王庆国鸡西市鸡矿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对比双镜联合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4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0月,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双镜联合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

结论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期间,双镜联合技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有,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传统开腹手术;双镜联合技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ouble mirror combined technique and traditional lapar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cystolithiasis an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stones an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pril 2019 to October 2020.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ouble mirror combined technolog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erms of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hospital sta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cholecystolithiasis combin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double mirror combined technique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laparotomy. I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but also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 key words 】 gallstone; Choledocholithiasis;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Double mirror combined technology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外科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1】,包括T管引流术、开腹胆囊切除取石及胆管探查等,该手术方法创伤显著,术后恢复速度较慢,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107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5例)。

对照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7例出血,4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出血,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 5.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关键词胆囊结石;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双镜联合
胆囊结石属于临床肝胆外科常见病,临床主要采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近年来,人们愈发关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和术后消化功能情况。

随着不断深入的病例生理及疾病与各重要脏器之间关系的研究,“保胆”手术成为外科医生和广大患者的共同关注点。

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应用与发展,逐渐被临床认可和信任,但有关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不同临床应用效果的文献报道较少[1]。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5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3.6±8.2)岁;病程6~26个月,平均病程(13.6±5.1)个月。

治疗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4.8±8.1)岁;病程7~24个月,平均病程(1
2.8±
5.2)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按照常规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置入Trocar,对腹腔和胆囊进行探查,将胆囊底以缝线吊起,依据术前B超检查结果采用电钩作合适切口,将胆囊切开,从右肋缘下的操作孔直接置入胆道取石钳进行取石操作,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扣锁缝合胆囊切口,于肝下间隙0.3 cm处放置腹腔引流管,对腹壁切口缝合后,手术完成。

1. 2. 2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麻醉及胆囊切开前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将胆道镜置入胆囊,采用取石网篮取出结石,确定一次性取净,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扣锁缝合胆囊切口,缝合过程中防止胆囊壁内翻,以免对胆囊黏膜的光滑度产生影响,做好结石复发预防。

对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胆汁流出进行检查。

自标本袋取出结石,于肝下间隙0.3 cm处放置腹腔引流管,对腹壁切口缝合后,手术完成。

术后1 d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未见不正常引流液的情况下可在术后36~48 h 内拔除引流管,术后6 h允许患者进食。

出院后3个月进行B超复查,第1年3个月进行1次复查,后期6个月复查1次即可。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同时比较术后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术后1年观察其是否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为(5
3.8±5.6)min,术中出血量为(9.3±2.2)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8.3±
4.1)h,住院时间为(3.0±1.4)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0.8± 6.1)min,术中出血量为(12.8±3.0)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30.7±3.0)h,住院时间为(4.3±1.2)d;治疗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82、6.9084、3.4392、
5.1436,P<0.05)。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7例出血,4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出血,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5.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29,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胆囊主要负责浓缩和排出胆汁,同时对胆管压力进行调节,胆囊黏膜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的重要作用,该器官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

以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伤血管和胆管的危险性,但可能使部分功能良好的当囊被迫切除,人体失去胆囊后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胆汁返流性胃炎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切除胆囊后还可能增加患者出现结肠癌的风险,因此,临床方面对“保胆取石”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

相关研究学者[2]的观点认为,对
有生理功能的胆囊予以保留与现代外科微创治疗原则相符,可避免传统手术导致的医源性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7例出血,4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出血,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5.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

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主要借助取石钳完成取石,其目的就在于将结石完全取净,但反复取石会使胆囊黏膜受损情况不断加重,且取石钳容易将结石夹碎,术中需要B超和多科室配合,手术时间长,风险大。

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则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功能的具体情况,无需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可避免胆管出现医源性损伤的情况。

其治疗目的是在取净结石的基础上保留胆囊,同时对胆囊功能实施预见性保护措施,防止其功能丧失;科学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整个手术操作过程贯彻了现代医学理念和精神,真正做到了微创治疗,安全有效[4,5]。

但因为研究时间、病例数的限定,尚有需要不完善处,需要临床进行进一步前瞻性研究。

综上所述,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驰,吴刚.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90-391.
[2] 祁夫魁.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四川医学,2012,33(5):786-787.
[3] 张扬,李卿明,张胜亮,等.双镜联合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40例临床体会.贵州医药,2011,35(12):1096-1097.
[4] 伍華飞,何海清.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較.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2):32-34,37.
[5] 张丽华,董自平,穆艳顺,等.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中国医学创新,2015,30(2):139-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