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的测量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一个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60m为超高层建筑。
那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提供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编制依据(一)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二)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三)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四) 《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五)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91;(六) 设计图纸。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以便及时纠正。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1.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 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总平面图、基础结构平面图等进行布设。
3.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点。
4. 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涂上红油漆作好警示标识;(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测量人员接到业主提供的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场区控制点测量成果后,使用2″级拓普康电子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校测,复测结果证明基准控制点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超高层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点怎么引测有两种方法

超高层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点怎么引测有两种方法目前,超高层建筑标高传递的方法有钢尺直接测量法、悬吊钢尺法和全站仪天顶测距法。
其中,钢尺直接测量法和悬吊钢尺法一般适用于高度200米以下高层建筑。
对于高度超过200米的超高建筑,宜采用全站仪天顶测距法进行标高的传递,原因如下:1、使用钢尺直接测量法和悬吊钢尺法,受到钢尺长度的限制,由于建筑高度超过一整尺(50米)长,需要分多段接力向上传递,造成误差的积累,另外分段传递需要人员多,而且效率低;2、由于钢尺受外界影响始终在振动,给读数造成了影响;3、利用钢尺传递时,钢尺一边需加拉力计,一边需加重锤,为防止重锤的晃动,需将重锤泡在阻尼液中,分段传递时,需要专人配合携带阻尼液,重量大携带不方便;4、上下传递楼层高差大、温度变化较大,难以准确进行温度改正,风力和拉力对测量结果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利用传统的水准测量人力物力需要大,效率低,误差大。
一、悬吊钢尺法测量施工层的标高传递,宜采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的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并应对钢尺读数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改正。
传递点的数目,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确定。
规模较大的工业建筑或高层民用建筑,宜从3处分别向上传递。
传递的标高较差小于3mm时,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施工层的标高基准,否则,应重新传递。
在目前超高建筑标高传递过程中,应使用100米的Ⅰ级钢尺采用悬吊钢尺法。
依据首层标高控制点,悬吊检定合格的钢尺,钢尺应使用标准拉力,并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每次至少传递三个点,并相互校对。
现场必须实测出当时环境的大气温度、构件温度、钢尺温度。
每次测量均应从基准点传递,不得使用下一层的标高点,传递上来以后,应和下一层标高点进行比对。
二、全站仪天顶测距法对于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悬吊钢尺有困难的,可以在底层投测点或电梯井安置全站仪,通过对天顶方向测距的方法引测高程。
首先将望远镜处于水平位置,读取竖立在底层+1.000m,测出全站仪的仪器标高,然后将望远镜指向天项,在需传递高程的第i层楼面垂准孔放置一块预制的圆孔铁板,并将棱镜平放在圆孔上。
超高层建筑内控法测量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内控法测量施工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使人口集中,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部门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效率;其实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规模缩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选址;可以减少市政建设投资和缩短建筑工期。
高层建筑发展趋势明显,总结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法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上海月星环球商业中心南北两座主楼195.5米高,劲性结构。
建筑施工现场比较狭窄,施工进度计划中各专业工作安排紧凑,各种工序经常交叉作业显得尤为拥挤,施工中垂直度、轴线偏差控制也比较严格。
两座主楼因高度大,竖向投测的高度大于普通经纬仪的最大仰角范围,因此选用了激光垂准仪利用内控法测量,进行了垂直度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这也是本工程测量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便于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工程施工中通过偏差纠正和分析,取得了一些施工成果。
本施工技术适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
2 工程概况和特点本工程为上海月星环球商业中心南北两座主楼195.5米高,地下3层,地上45层,型钢混凝土结构。
建筑施工现场比较狭窄,本工程主体钢结构采用的是混凝土劲性钢结构;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钢结构总制作安装量约10500吨。
内控测量法是当场地比较狭小,建筑高度大时,通常在建筑物首层测设内轴线控制网,利用建筑物各层楼面控制网平行,交点均在垂准线上的原理,使用仪器或吊线坠法确定垂准线,定位各层控制网的测量方法。
本工程使用激光垂准仪投测垂准线,其优点是仪器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不受建筑外部场地影响,不受或受交叉施工影响小,受风力、温度变化、震动影响小,精准度高。
本工程在主楼地下二层,利用“内控法” 建立控制点。
每幢楼根据建筑特点在地下二层设置7个主控制点。
基于7个主控制点,利用导线往返观测的方法,确定首层平面控制网。
通过对控制点的垂直投测,将控制点投递到上层楼面,利用前面相同的测量方法测设各楼层的平面控制网。
超高层民用建筑测量技术应用

砌 背后 的空 隙 。
五 、 束 语 结
3 水 板 与 嗣 岩 不 密贴 造 成混 凝 土 衬 砌 厚 度 不 够 时 , 用 开 . 防 采 窗 的 疗 法 进 行 整 治 : 歼窗 后 , 割 开 防 水 板 , 净 防 水 板 , 防 先 擦 将 水板推 至岩 面 , 取剪 开防水板两 边 的距离 L取 一块 宽度 L 量 , + 2c 0m的 防 水 板 , 原 防 水 板 粘 接 , 防 水 板 与 同 岩 密 贴 , 后 回 使 然 填混 凝 土 , 天 窗 。 封
闹岩
捅 入 注 浆 管 穿 过 防 水 板 , 微 嘭 胀 水 泥砂 浆 封 『 , 浆 填 满 空 用 刊后 注 涧 , 浆 工 艺 详 见上 节 注来自四 、 防 措 施 预
针对该段隧道衬彻存住的缺陷 , 行 了系统分卡 并制定 了 进 斤, 以 下 几 点措 施 进 行 改 进 。
作弊端 。
3进 一 步 优 化 防 水 板 的铺 设 T艺 , 握 防 水 板 铺 设 的 松 弛 . 掌 度 , 免 防 水 板 与 围岩 间 现 较 大 空 隙 。 避 4提 高 开 挖 质 量 , 量 保 征开 挖 轮廓 的平 顺 , 防 水 板 密 贴 . 尽 为 围 岩创 造 良好 条 件 = 5 防 水板 板 铺设 前 , 对 净 的 量 测 , . 在 加强 由原 先的 每 1 米测 0
1 强衬砌工序 的过 程控 制 , 正做 到“ . 加 真 四控一站 ” 加强奖 ; 罚力度 , 把T程质量与工人利益挂钩 , 以提高 人的责任心 一
2采用 衬 砌 台车 、 送 混 凝 土 人 模 , 免 人 l 拱 部 封 顶 的操 . 泵 避 r 图 2 衬 砌 窗 口位 置 理 , 清 理 干 净 杂物 、 碴 后 , ‘ 进 行 混 凝 土 回填 。 并 碎 力可 ( ) 口回 填 ( 口 ) 回填 至 窗 口位 置 时 , 用 设 计 高 一 级 6窗 封 。 选 别 的 混 凝 土 ( 凝 土 掺 入 适 量 微膨 胀 水 泥 , 尽 量 减 小 混 凝 土 的 混 并
超高层建筑垂直度测量方案

超高层建筑垂直度测量方案超高层建筑的垂直度测量是指对建筑物竖直方向的精确度进行测量和校正的过程。
在建筑行业中,垂直度的合格和精确度对建筑物的结构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垂直度测量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个1000字的超高层建筑垂直度测量方案。
首先,垂直度测量方案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关键。
在测量前要充分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设计图纸,特别是建筑物的垂直结构,确定主要的垂直参考线。
然后确定测量仪器的类型和规格,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选择仪器时,要考虑到预计的测量高度和测量准确度,确保仪器的性能能够满足要求。
其次,针对超高层建筑的垂直度测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传统的水平仪和现代的全站仪、激光仪等先进测量仪器。
在选择具体测量方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对于比较简单和紧凑的建筑结构,可以使用传统的水平仪进行测量;对于复杂的建筑结构或者需要高精度的测量,可以选择全站仪或者激光仪进行测量。
然后,垂直度测量方案要综合考虑测量的时间和条件。
由于超高层建筑对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测量时要尽量选择天气晴朗、风速较低的时段进行。
对于高层建筑,一般会选择夜间或者拂晓时段进行测量,以减少周围环境的干扰。
同时,要确保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和测量现场的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仪器的晃动和建筑物内外的干扰。
最后,垂直度测量方案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度,根据测量数据进行适当的校正和修正。
对于不同仪器和方法,要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并确定建筑物的垂直度误差。
测量结果和误差分析将有助于评估建筑物的垂直度,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
综上所述,一个科学合理的超高层建筑垂直度测量方案应包括前期准备、测量方法选择、测量时间和条件的考虑以及测量结果处理和分析等步骤。
只有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垂直度测量方案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测量,才能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同时提高建筑物的垂直度和安全性。
多层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

多层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多层、高层钢结构是现代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承重能力强、抗震性好、施工周期短等优势。
在多层、高层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准确的测量结果可以保证结构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
1.基础测量:多层、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基础是整个结构的基础,基础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础测量主要包括基坑开挖前的地面测量,基础的竖向和水平面测量等。
2.立柱测量:立柱是多层、高层钢结构的主要承重部件,其准确的安装位置和竖直度对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立柱测量的内容包括立柱的中心线位置测量、竖直度测量等。
3.梁、檩测量:梁和檩是连接多个立柱的水平承载构件,梁檩间的准确位置和水平度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有重要影响。
梁、檩测量的内容包括梁、檩的位置测量、尺寸测量等。
4.波纹板和楼层板测量:波纹板和楼层板是多层、高层钢结构的铺设层,其水平度和尺寸的准确性对整个楼层的平整度和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波纹板和楼层板测量的内容包括波纹板间距测量、水平度测量等。
5.框架测量:多层、高层钢结构的框架承载着整个结构的荷载,框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框架测量的内容包括框架的位置测量、尺寸测量、竖直度测量等。
钢结构施工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测量仪器和现代的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先进测量技术。
传统的测量仪器包括水平仪、经纬仪、划线尺等,可以满足日常常规测量的需求。
全站仪和激光扫描仪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复杂的测量任务。
综上所述,多层、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是保证结构的精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准确的测量结果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钢结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技术和注意要点

口 浙江中富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沈国达
■臣疆
■目圃
本文主要对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工作控制要点进行 了 详细介绍,分别阐述 了测量的技术要点、施工特
超高层建筑 施工测量技术 注意要点
的 埋 置深 度 .一般 高层 建筑 采 用桩 基 础 或 箱 型基 础 ,由 于房 屋 质 量 大 ,基 础 底 板或 承 台 的几 何 尺 寸都 很 大 ,因此 要 做 好 大体 积 混 凝 土 的施 工 ,应 严 格 按 照 《 层 混凝 土 结 构 技术 规 程 》 中 的要 求 高
清理 不 充分 ,将影 响基 桩承载 力。这 其 中既有施 工操 作人 员 对桩孔 中沉 渣厚 度对 成桩 承载 力 影响缺 乏认 识 .导致相 关人 员对 沉 渣厚 度 的控制 不够 重视 外 ,也与 设备操 作人 员 的熟练 程度 有关 系 。而人 工 开 挖成 孔桩 由于采 用 干作业 .桩 底沉 渣的清 理将 远远 优于 旋 挖钻机 成 孔工 艺 ,因此理 论 上说 . 挖 钻机 成孔 灌注桩 的单 桩承 载 力肯定 旋 会 比人工 开挖成 孔灌注 桩的 单桩承载 力有所 降低 。
; 参考
簦| § 弦
i i | j ≯
.
≯
f J 肖l 兵 - 淡 人 工 挖 桩 的遥 用 菹 鳝f 曩 科 教 风 J 庆 浅 7 ≯ 刀
2 谚¨ 誊 f 碧誊 誊 ≯一 曩量 譬 囊 曩| ≯l | ≯ l 一|
2 相 关 技 术标 准 体 系 不够 完 善 但 是 由于 旋 挖 钻机 的推 广应 用 时 间较 短 ,还 缺 乏相 应 的工 艺
孔 和机 械 成 孑技 术 应 用情 况 及 存 在 问题 ,应 深入 调 研 论 证 并开 展 L
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测量控制方法摘要:众所周知,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相比一般建筑工程要高些,故对超高层施工技术的研究不仅对整个社会还是对建筑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测量工作是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先导性工作,它贯穿于整个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是衔接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测量精度要求高、高空架设仪器设备困难、通视条件受限、气象因素对超高层建筑摆动影响等诸多因素均会对施工测量工作造成影响,故研究应用特殊的、恰当的测量方法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控制是超高层测量工作的重难点。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测量;控制方法1、工程概况本文主要是龙岗天安数码创业园项目的结构测量控制问题。
该项目施工测量控制特点和难点是在温度、风荷载等影响下高层的测量精确定位问题。
核心筒与外框结构施工不同步及凹凸型平面布置,导致测量控制的要求很高,超高层测量累积误差的控制难度较大。
由于每根钢构件下锚栓数量多致使外框钢柱、核心筒剪力墙内钢骨柱精度控制很难达到要求。
保证预埋锚栓的精确测量及定位是保证本工程首节构件顺利实施的关键。
为了满足上述测量要求,本文综合利用改进支架的全站仪和激光垂准仪组合测量,从而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2、超高层结构施工控制测量实现方法2.1平面控制网建立结合本工程的特点,为方便施工测量,提高测量效率,施工测量采用内控制的方法。
内控网建立:从首层(±0.000以上)开始向上的每一层,需要在首层主轴线向内平移1m处做测量控制轴线。
根据主轴线的交点组建本工程的内控网,核心筒内每层楼板上预留6个15cm×15cm的激光垂准仪使用的放线孔,作为激光垂准仪向上传递各层轴线的光线通道。
2.2高程控制网建立2.2.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为保证超高层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在施工场地周围稳固的位置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超高层施工测量精度的首要条件,并定期复测。
2)根据给定的高程点,在施工场地周围稳固的位置建立高程控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的测量
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首先要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控制测量又分平面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
业主移交的平面控制点或红线桩点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内业校算与外业校测,定位依据桩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
校测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60″,边长相对误差为1/2500,点位误差为50mm。
校测平面控制点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30″,边长相对误差为1/4000,点位误差为50mm。
确定建筑物高程水准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使用前应按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校测,允许闭合差为:
测量控制点做好后,应在点位周边做好临时围栏或围墙保护起来,确保控制点不受到外界任何干预破坏。
控制点附近插上彩旗、围栏或围墙刷上醒目颜色的油漆,起到警示和标识作用。
特别要注意在施工期间,防止遭施工机械等损坏,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测量基准点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施工人员保护测量基准点的意识。
1超高层建筑平面控制测量
一、场区平面控制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的地形条件和建(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GNSS网、导线网等形式。
GNSS网更适用于视野开阔、障碍物少的场区,当场区周边环境较复杂时,卫星信号不稳定,不宜采用GNSS 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需要分级布设。
对于建
筑场地大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应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对于场地面积小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一般建筑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大于5cm。
控制网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便于施测、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埋设相应的标石,必要时还应增加强制对中装置。
标石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冻线和场地设计标高确定。
1)当采用GNSS控制网时,应采用静态测量方法进行,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场区GNS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格出自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当采用导线及导线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的长度之比不宜超过1:3,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格出自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二、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和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控制网的坐标轴,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主副轴线一致。
民用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也可根据建筑红线定位。
1)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利于长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样的地方。
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
线方向上。
主要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固定标桩。
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定位误差,不应大于2cm;两建筑物间有联动关系时,不应大于1cm,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
2)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结构、高度、基础埋深和机械设备传动的连接方式、生产工艺的连续程度,分别布设一级或二级网。
一般钢结构、超高层、连续程度高的建筑宜布设成一级网,框架、高层、连续程度一般的建筑宜布设成二级网。
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格出自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3)平面施工控制网的测设
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测设轴线控制网,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
4)内部控制网的建立
待基础底板施工完成,预埋件埋设完毕后,以场区平面控制网为基准,利用全站仪将控制点引测到建筑物内部,并和建筑物外围控制网联测。
引测的投点误差,一级不应超过2mm,二级不应超过3mm。
内部布置控制网的布设及选型必须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组成相应图形,为保证轴线投测点的精度,内控点要形成闭合几何图形,以提高边角关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图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4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内控点。
2超高层建筑高程控制测量一、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格出自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格出自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二、场区高程控制网
场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大中型施工项目的场区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二等水准。
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场地相对稳定的区域,也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
水准点间距宜小于1km。
距离建(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
施工中,当少数高程控制点标石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高程点的精度等级。
三、建筑物高程控制网建筑物高程控制宜采用三等水准。
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物上,也可单独埋设。
水准点的个数,不应少于3个。
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时,可直接利用。
当施工中高程控制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三等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