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读懂《古对今》这篇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关键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归纳。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对今》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够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对比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课件: 教材《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播放器,图片素材。

2.教具: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课件PPT、生词卡片。

3.其他: 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学生复印好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呈现“古对今”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播放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古对今》内容,重点介绍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和发音。

•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化传承之美。

3. 认读生字词•布置学生认读《古对今》中出现的生字词任务,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正确的发音。

4. 词语拼音与书写•练习《古对今》相关生字词的拼音和写字,巩固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让学生相互检查书写的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的书写习惯。

5.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者的不同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总结,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词义的解释和示范。

2. 学生在书写时有些马虎,下次要加强细致性,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

6《古对今》第一课时(导学案)2023

6《古对今》第一课时(导学案)2023

《古对今》第一课时(导学案)2023教学内容:《古对今》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对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古今文化的差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第一课时,内容涉及古代的礼仪、服饰、建筑、教育等方面与现代的对比。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古代文化知识的传授和理解。

2. 对古今文化差异的分析和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代文化图片和视频。

3. 学生笔记本和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的礼仪、服饰、建筑、教育等方面,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和分析:教师对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古今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和思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和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板书设计:1. 《古对今》第一课时(导学案)20232. 课文内容的梳理和重点标注。

3. 古今文化差异的对比表格。

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古代文化的短文,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古今文化的差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视频、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

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6 古对今)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1、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3)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6《古对今》导学案

6《古对今》导学案

皿严■応处F 凍 粗划刻菽夕持古李备痺::ifr二、我会认: 圆yu d n (方圆) 严y d n (严寒)《古对今》导学案单州小学:朱瑞芝 杨艳刘晨露于碧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认识“圆、严、寒、酷”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 等7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探究之旅:、我会找: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的一类字、二类字。

M 囂I 护 古对令,* 瓜开 & Ct 时祉热霞xi q朝霞)杨y dng(杨柳)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怎么读,再与家长交流一下, 比一比谁读得又对又准确。

三、我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请你仔细观看教学视频。

先描红再练写,注意每个字的笔顺。

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凉_________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___________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___________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组词古(千古)(古文)(古国)(古人)凉(秋凉)(清凉)(凉风)(凉水)细(细雨)(细长)(细叶)(细心)夕(夕阳)(前夕)(七夕节)李(李子)(姓李)(行李)语(语文)(成语)(外语)(鸟语花香)香(香水)(香气)(清香)(书香少年)2、多音字朝ch do (朝代)zh e (朝阳)3、我会说反义词古—今圆—方暖—凉严寒—酷暑朝霞—夕阳五、我会读:先自己把课文多读几遍,再与家长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全文,读通顺,不添字、不落字,读出节奏。

(注意停顿)六、我知道儿歌一共有()小节,每一小节都有()句话,每句话的共同特点都有一个()字。

儿歌采用对子的形式识字。

描写了四季气候和景物特点。

七、我最棒:1.你来指,我来认:(家长和孩子互换进行,还要打乱顺序认读哦)圆、严、寒、酷、古、凉、细、夕、李、语、香、凉、晨、霞2、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古对今》教案

《古对今》教案

《古对今》教案(热门)《古对今》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古对今》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对今》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汉子,会认新部首酉。

3、理解韵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此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

相机指导古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

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

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

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员、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导学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

(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古对今》教案范文(通用15篇)

《古对今》教案范文(通用15篇)

《古对今》教案范文〔通用15篇〕《古对今》教案范文〔通用15篇〕《古对今》教案篇1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一〕揭题,书写古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古对今》2、齐读课题。

指导书写“古”。

〔二〕师范读,生认真听。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3、检查读文。

随机正音二、细读对子,感受画面美〔一〕学习第一小节1、学习“圆”〔1〕引导发现古代和现代钱币的区别〔2〕读好“古对今,圆对方”2、学习:严寒酷暑凉出示四个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这四个词语。

〔1〕学习“寒”字理识字学习“寒”。

并给“寒”扩词。

寒是冷,那严寒就是——非常冷。

指导读好词语。

那酷暑是什么意思?——非常热。

读好词〔2〕学习“凉”a、凉的偏旁是两点水。

两点水的字跟什么有关?补充带两点水的字。

b、指生读秋凉,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二〕学习第二小节1、出示读:第二小节。

指生读。

学习:晨细朝霞夕〔1〕晨就是早晨。

暮就是黄昏。

〔2〕细。

指生说记字方法。

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哪个词语意思更接近?和风和细雨也可与组成一个四字词语。

一起读出示:朝霞、夕阳。

什么是朝霞?什么是夕阳?出示图片,早晨的霞就是朝霞,晚上的霞是晚霞。

指生读,齐读。

指导读好这一小节〔三〕学习第三小节。

出示第三小节。

指生读。

1、学习:杨。

师:第三小节中的生字出示:杨。

图:这就是杨树。

所以是木字旁。

有木是杨树,伸手是表扬,有土是操场。

2、出示图片及句式:春天来了,黄莺在唱歌,燕子在跳舞,这就叫“莺歌燕舞”。

生练惯用句式说话:春天来了,小鸟xxxxx,花儿xxxxx。

这就叫xxxxxxxxxx。

读词——鸟语花香。

3、指导朗读,感受春天的美妙。

三、音律和谐,引导读出节奏1、引导发现韵脚2、配乐拍手齐背。

四、拓展延伸。

读得那么好,试着对一对好不好?日对xx,鸟对xx。

春花对xx,高山对xx。

五、指导写字指导书写:李和香。

1、观察字形一看构造:上下构造二看宽窄:三看重点笔画:撇捺2、师范写,生练写,展评。

《 古对今》导学案

《 古对今》导学案

《古对今》导学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一起来走进一个有趣的世界——“古对今”。

在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件小事儿。

前几天老师去公园散步,那正是春天,阳光暖暖的,风儿轻轻的。

我看到湖边的柳树垂下嫩绿的枝条,就像古人诗句里说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旁边的桃花开得正艳,粉粉的花瓣飘落一地,哎呀,这不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嘛。

我当时就想,这美丽的景色,从古至今,都是那么让人心醉。

那咱们回到课文《古对今》,这篇课文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古今文化的大门。

首先,咱们来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它的韵律。

“古对今,圆对方。

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晨对暮,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呀?接下来,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对子。

比如说“严寒对酷暑”,“严寒”的时候,咱们会穿上厚厚的棉袄,缩着脖子,哈着白气;而“酷暑”呢,热得咱们直冒汗,恨不得整天泡在水里。

再看看“和风对细雨”,想象一下,微风轻轻吹着,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是不是特别舒服?然后,咱们来找找生活中的对子。

比如,白天对黑夜,高山对低谷,大海对小溪。

大家开动小脑筋,看看谁找得多。

咱们还可以玩一玩对对子的游戏。

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来对一个相反或者相关的词。

比如老师说“上”,你们就说“下”;老师说“长”,你们就说“短”。

现在,咱们试着背一背这篇课文。

想象着那些美好的画面,背起来会更容易哦。

最后,咱们来动手写一写。

仿照课文的格式,自己写几个对子。

比如“大对小,多对少”。

同学们,通过学习《古对今》,咱们不仅感受到了汉语的魅力,还了解了古今的联系。

就像老师在公园里看到的美景,从古至今,美好的事物一直都在,只是用不同的文字来描绘。

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多发现生活中的“对子”,感受语文的乐趣。

怎么样,同学们,准备好开启这趟有趣的“古对今”之旅了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搜集对联。(学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图片引 入,揭示课 题(用时:5 分钟)
1.学生读出对联上的内容,有困难的可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欣赏
以寻求老师帮助。 对联。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在什么时候 2.教师引问:你在什么时候看
+月=
(2)启发学生对对子,掌握相对 (
)、柳对(
)、莺歌对
()
词语。
(
)、鸟语对(
)。
(
)
(3)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背 (3)同桌拍手游戏,朗读并背诵第三小
诵第三小节。
节。
5.读一读,
把意思相对
的词语连起
来。

花香
杨 燕舞
莺歌 柳
鸟语 李
6.看谁组词
多。

(
)(
)(
)

(
)(
)(
)

(
)(
)(
)
7.在田字格 中规范书写。
教师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了?可 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识字方法讲 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 作业。

8.说说自己 的学习收获。
看过对联。(春节、寿宴、喜宴等) 过对联?
3.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中知道对联中其 3.教师以一副对联为例,说出
他相对的词语。(“鸟语对花香”“满 上下相对的特点。如:“春来
林对万里”) 鸟语满林,夏至花香万里”中,
1.对子连线。 (将上下句相 对的词语连 起来) 春来鸟 语 满 林,
“春对夏”“来对去”。
并且在识字过程中注重方法渗透,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使汉字不再是枯燥的符
号,而是变成了鲜活的画面,具有了丰富的感情。学生不仅认识了汉字,还感悟到了中
课前准备
华文化的魅力。 http://l spjy.c om 绿色 圃中小 学教育 网 htt p://ww w.lspj 绿色 圃中学 资源网 h ttp:// cz.lsp
晚霞、霞光)
( )(
(3)学生有节拍朗读、背诵第二节。
)
①拍手朗读;②同桌拍手齐背诵。
雨+叚=
4.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三 4.学生自由读第三节,采用自学与小 ( )(
节,自主学习这节。出示自学 组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
提示。
(1)画出相对的词语,读一读。
十+日+十
(1)引导画出相对词语,读熟。 (2)同桌之间出上联、对下联。桃对
4.学生齐读课题,再将“对”字省去,
4.教师根据对联揭题“古对今”
读一遍“古今”。用“古”字扩词、说 夏 至 花
并板书。
话。
香 万 里。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读一读课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观察图画,
文,巡视指导和帮助。相机正 (1)遇到读不好的词语多读几遍。
填上相对的
音。
(2)同桌互相读一遍,互相帮助。
晨) 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加、拆分法、看部首猜意思的 朝:拆分法。(十日十月、早上的太阳 寒
方法。
叫“朝阳”、早上的云霞叫“朝霞”、 4.加一加,
早上的露水叫“朝露”)
再组词。
霞:雨字头与天气有关。(云霞、彩霞、 日+辰=
词语。
(3)全班展示读。

2.课件出示第一节,教师引导 2.学生看课件,试读、齐读第一节。 圆

学习第一节。
(1)仔细观察,发现:古和今、圆和方、 方
贴词——学字——导读。
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都是相对的词
二、熟读课
语。
文,随文识
(2)同桌对读词语,全班齐读词语。
( )对
字(用时:15
(3)学生圈画本节生字:圆、严、寒、 ( )
《古对今》导学案课题Fra bibliotek古对今
课型
新授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
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
设计说明 境,遵循“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思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识字、在朗读中识字,
分钟)
酷、暑、凉。同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字。 3. 连线组
3.学生自由读第二节,画出意思相对 词。
3.教师引导学生动笔画出第二 的词语。

节中相对的词语。
(1)学生看课件,对对子。

贴词——生对词——学字—— (2)学生自主识记汉字。

背诵。
晨:加一加。(日+辰=晨,早晨、清 凉
教师点拨识记方法。如:加一
三、诵读韵 文,书写汉 字(用时:15 分钟)
1.组织学生展开“开火车组词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多的小组获 古
擂台赛”,为生字扩词。
胜。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老师领读。
2.学生玩识字游戏。
2.教师引领学生展开游戏活 摘苹果游戏,学生读生字,读对了可获
动,巩固生字,并扩词。
得苹果,看谁的苹果最多。
3.教师组织学生多种游戏诵读 3.打拍子读课文、找伙伴拍手读、和
儿歌。
老师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师范写, 4.学生随师书空,自主描红,练习书
生书空。强调“李”字第五笔 写。左右结构的字应用“三看法”,即
压线,“香”字第六笔压线。 一看大小、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四、总结识 字,布置作 业(用时:5 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