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第3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
初中化学_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1)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方法“盐田法”。
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
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学习重点: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结晶的方法学习过程:问题: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怎样的?任务1:阅读教材P66-67,交流和总结: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2、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剩余的液体为(也称)。
任务2:根据课本P67活动天地3-1回答:1、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为什么?2、叫结晶。
海水“晒盐”属于结晶学习诊断:1、下列是海水晒盐的流程图,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名称填入空格内。
流程图:→→(供选答案:A、结晶池 B、蒸发池 C、粗盐 D、母液)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A、搅拌与振荡B、水量的多少C、温度D、溶质形状3、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下列关于它的理解正确的是()A、100克水中溶解了31.6克硝酸钾固体达到饱和B、20℃时,100克水中能溶解31.6克硝酸钾固体C、20℃时,31.6克硝酸钾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D、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固体小结:(1)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和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最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海水(2)过滤和结晶的比较第三单元第二节 《海水“晒盐”》(1)训练案1、. 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利用海水晒盐B . 用干冰人工降雨C . 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D . 利用风力发电2. 氯化钠是重要的盐.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B .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C . 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 +和Cl ﹣D .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3、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市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海水晒盐正式教案

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防止________当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的水份(不能完全蒸干)
(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进一步激发学生。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苦卤中含有哪些溶质?启发学生认识到海盐中可能含有哪些可溶性杂质?为下一步除杂打下铺垫。
(投影)如何选择化学试剂去除可溶性杂质?
得到的食盐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等。工业上是利用化学方法将它们除去而得到精盐的。
(过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食盐终于从海水中走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和需要它的各个角落,食盐有着广泛的用途.
(投影)食盐的用途
【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课题
海水“晒盐”
授课教师
授课
内容
第一课时:海水“晒盐”过程
及粗盐提纯
时间
2014年12月25日
教学
目标
1、认识海水晒盐的过程,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熟记粗盐提纯的步骤和有关注意事项,提高自主学习及动手操作能力。
3、掌握混合物分离常用的方法——过滤和结晶。
4、掌握利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的方法
(归纳)蒸发是结晶的一种方法。
(进一步问)蒸发海水的方法得到的食盐是不是纯净物呢?
(过渡)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我们先来去除难溶性杂质,应用到什么方法呢?
(投影)粗盐提纯的步骤:
1、溶解
2、过滤
3、蒸发
(巡视) 教师来回巡视各个小组的实验情况,及时给与指导。
(展示)教师及时通报各个小组的完成进度,大多数小组完成以后,让大家展示。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海水“晒盐”的过程,了解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海水“晒盐”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进一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
【教学重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学会用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课前准备】小烧杯(50mL)、药匙、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硝酸钾晶体、食盐晶体、碘、水、酒精、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到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二、新课学习1.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引入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____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粗盐。
【过渡】从流程上看,为什么要将海水引入蒸发池?为什么引入结晶池后才会有食盐析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一定温度下,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度的溶解?实验指导:量取20mL水,倒入小烧杯中,称取10g食盐晶体,先取一半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再将剩余的食盐晶体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食盐(能/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度地溶解。
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食盐溶解不了。
实验结论:食盐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度地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实验指导:①给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中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中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
鲁教版九下化学第1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第2课时 溶解度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本节分为海水“晒盐”、溶解度和粗盐提纯三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天地”、一个“实验探究”和三个“多识一点”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本节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到定量,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提高了,学生能力的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第2课时溶解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理解“结晶”的概念。
知道结晶的途径: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3)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实验探究,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观察和分析,学会使用曲线图,会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
(2)绘制溶解度曲线,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立自强的信心。
(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设备:多媒体仪器药品、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一、导入新课海水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我们学习了用蒸馏法获得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那么海水中盐类物质,你最想知道哪种物质的提取呢?二、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回顾,巩固旧知(激烈抢答回顾复习)出示一系列题目,学生分为红蓝两个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加十分。
1.什么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吗?3.要确定某物质的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4.请说出三种方法,把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海水“晒盐”第1课时 学案

8.2.1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重点)。
2.了解饱和溶液及其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
3.认识饱和溶液的结晶现象及其原因(重难点)。
【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情境导入海水晒盐的图片或视频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1.观察“饱和溶液”(1) 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如何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试试饱和食盐水能否溶解KMnO 4固体?由此可以获得信息是?(3)你认为用哪些方法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呢?+20mL 水加5gNaCl 并搅拌观察是否全溶加5gNaCl 搅拌并观察(4)你认为用哪些方法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呢?(典题练习)1.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B.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2. 通常情况下,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B.往食盐水中加水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知识梳理)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在这个过程中海水中的水分在(增加、减少、不变),溶质的质量(填“增加”、“减少”、“不变”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学习任务:实验探究二(实验探究)观察“结晶”2.+饱和食盐水吹热风并观察(1)溶液饱和后,蒸发水,NaCl结晶析出的原因是什么?(2)除了蒸发,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知识梳理)固体物质从它的溶液中以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海水晒盐属于结晶。
海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洋中获取的矿物质之一,我国海盐年产量约3000万吨,居世界第位。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海水晒盐”为引线,旨在使学生掌握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等重要概念,培养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技能,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本节的内容既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又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组成和溶解的过程,并且知道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食盐;在生活中,食盐又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学生对海水“晒盐”的方法并不陌生,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课时的内容以“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实例,引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等重要概念。
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的建立,以及二者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措施。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也为第二课时溶解度知识作好了坚实的铺垫。
◆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2.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
3.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
4.结合与人们紧密相关的吃饭的“饱”与“不饱”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饱”与“不饱”。
5.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培养其正向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7.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8.通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以及结晶的概念的建立。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突破1.利用影片资料来展示海水晒盐的过程,设计新颖的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析、探究海水晒盐的基本流程,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以“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水中”的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分析和验证,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展示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有剩余的两种溶液,前者升高温度,后者增加溶剂,根据现象来分析和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成立的前提条件,从而进一步总结、整理出饱和溶液饱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措施。
初中化学《海水“晒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海水“晒盐”,这里 的“盐”和氯化钠完全等同吗?为什么不一样呢?这样的盐是否适合 直接食用呢?本单元第一节我们学过海水制镁,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 镁,为什么不直接用海水电解制镁,而是先制纯氯化镁呢?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大多数都是混合物,但是很多时 候我们需要用到纯净物,这就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大家先来 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过的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幻灯片展示:做豆腐时常用纱布将豆渣与豆浆分离、茶杯中的过滤网 将茶叶与茶水分离、水的净化、海水淡化、分离液态空气、石油的分 离、海水晒盐、海水提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过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并归类。 小结:分离混合物有物理方法,还有化学方法,但是有时还需要几种 方法共用。比如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粗盐提纯。 板书课题:粗盐的提纯 教师活动:大家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想到了什么问题?混合物的分 离应该先研究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你们觉得粗盐中 都有哪些物质呢?应该先除难溶性杂质还是可溶性杂质呢?怎样除 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呢?为什么想到过滤呢?过滤(用滤纸)分离 不溶物与可溶物是我们初三学过的内容,现在升入初四了,这个知识 是不是也应该提升一个层次了?如果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为什么滤 纸能将可溶物与不溶物分离呢?前面我们刚学习了膜法淡化海水,分 离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筛子”的原理,凡是颗粒大小不同的 混合物都可以用适当的“筛子”将它们分离。希望大家在探索事物及 其规律的时候,试着从微观角度出发,将会有更多的收获。言归正题, 过滤之前应当进行什么操作呢?除去泥沙后的滤液怎样得到食盐晶 体呢?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活动:讨论实验注意事项并设计具体实验步骤 探究实验 2-4 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思考能力 学生审题
粗盐不再溶解;
观察、描述现象 教师点拨
(2)过滤:将粗盐溶液 思考 观
学生板演
放在过滤器中过滤(过 察 描述现象
滤是要素、玻璃棒的用 思考总结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途)(3)蒸发:将滤液 思考 讨
充分开发教材资源,预先让
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 论 交流
边搅拌(玻璃棒的用途) 思考
9、思考:上面所说,海 水晒盐得到的粗言,除
(1)问题:怎样除去粗
酸和碱溶液区 分开。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 验能力。
盐中的泥沙?
(2)除去泥沙后,又怎 样得到纯净是食盐?
7、讨论实验方案
8、演示实验:用过滤法 小组实验,观察 与生相联系学以致用 提纯粗盐。
实验现象, 大 通过素材和实
步骤:
胆猜想
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
(1)溶解:量取 15 毫 升水于烧杯中。称取 6 克粗盐,边搅拌边将粗 讨论交流 盐逐渐加入烧杯中,至
小记 失:
提问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改: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面要
更宽。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
实践。
26805 68B5 梵 35289 89D9 觙 33587 8333 茳$#20277 4F35 伵 25188 6264 扤 33141 8175 腵 30908 78BC 碼
1、内容:结晶
2、方法:学生看书,完 成思考题。
学生分组实验: 测橘汁、糖水、 牛奶、番茄汁、
3、思考题:
肥皂水、汽水、
什么叫结晶?结晶有哪 些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知道蒸发结晶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海水“晒盐”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海水“晒盐”的方法: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2.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
3.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4.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粗盐母液
【合作探究】
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
答:从海水里刚晒出来的食盐不能食用,因为其中除了含有泥沙外,还含有很多其他可溶性杂质,还需要进行粗盐提纯。
【跟进训练】
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C )
A.溶解法B.过滤法
C.结晶法D.蒸馏法
2.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得到食盐
3.我国有辽阔的海岸线,有充足的海水资源。
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
在此过程中( B )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
知识点二蒸发结晶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6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活动天地8-1,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成饱和的途径是加热蒸发;当玻璃片上出现固体颗粒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2.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海水晒盐的过程称为蒸发结晶。
【合作探究】
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为什么?
答: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气温高、湿度小、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等自然条件都会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更快结晶析出,有利于海水“晒盐”。
【教师点拨】
1.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改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改变温度不饱和溶液【跟进训练】
1.把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适宜的方法是( C )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蒸发溶剂D.增大压强
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的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后析出晶体,剩下溶液( D ) A.变浓了B.变稀了
C.变为不饱和溶液D.仍为饱和溶液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