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九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可溶性糖测定的蒽酮比色法二.实验原理植物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代谢活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也不例外其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

了解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生理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含量。

糖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一种绿色的络合物.在低浓度时,625nm 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相关。

该实验方法简便,但没有专一性,对于绝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都能与蒽酮反应,产生颜色。

三.实验用品721型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研钵恒温水浴锅烧杯刻度试管大试管活性炭移液管漏斗酒精(80%)葡萄糖标准溶液:称取已在80℃烘箱中烘至恒重葡萄糖100mg,配制成500mL溶液,即得每mL含糖为200μg的标准溶液。

蒽酮试剂:称取1g经过纯化的蒽酮,溶解于1000mL稀硫酸中即得。

稀硫酸溶液由760mL浓硫酸(比重1.84)稀释成1000mL而成。

四.实验步骤1.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0.5g的新鲜植物(青菜)叶片,于研钵中加80%酒精4ml,仔细研磨成匀浆,倒入离心管内,置于80℃水浴中不断搅拌30min,离心10分钟(5000转/min),收集上清液于10ml的刻度试管中,其残渣加2ml80%酒精重复提1次,合并上清液。

在上清液中加0.5g活性炭,80℃水浴脱色30min,定容至10ml,过滤后取滤液(稀释10倍或20倍后)测定。

2.显色及比色吸取上述糖提取液1mL,放入一干洁的试管中,加蒽酮试剂5mL混合之,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然后于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波长为625nm,测得吸光度。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滤液中得糖含量(或经直线回归公式计算),然后再行计算样品中含糖百分数。

3.绘制标准曲线取标准葡萄糖溶液将其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浓度分别为每mL含糖0、5、10、20、40、60、80μg。

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得其吸光度,然后绘制A625-糖浓度曲线,或进行直线回归求得直线方程。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碳素营养中,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

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

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一、原理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

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

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1. 80 %乙醇。

2. 葡萄糖标准溶液( 100 μg/mL):准确称取 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 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 100 μg/mL)。

植物组织可溶性糖的测定

植物组织可溶性糖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况以及农产品的品质性状,常以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作为重要指标,本实验学习几种定量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方法。

一、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原理】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是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

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

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时间在160Min以上。

【仪器与用具】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20Ml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 1支,1Ml 2支;记号笔;吸水纸适量。

【试剂】90%苯酚溶液:称取90g苯酚(AR),加蒸馏水10Ml溶解,在室温下可保存数月;9%苯酚溶液:取3Ml 90%苯酚溶液,加蒸馏水至30Ml,现配现用;浓硫酸(比重1.84);1%蔗糖标准液:将分析纯蔗糖在80℃下烘至恒重,精确称取1.000g。

加少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0.5Ml浓硫酸,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100μg/L蔗糖标准液:精确吸取1%蔗糖标准液1Ml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作取20Ml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1-1加入溶液和水,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以5~20s时间加入5Ml浓硫酸,摇匀。

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恒温下放置30Min,显色。

然后以空白为对照,在485nM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

表1-1各试管加入溶液和水的量试管 1 2 3 4 5 6100ug/L蔗糖液(ml)0 0.2 0.4 0.6 0.8 1.0水(ml) 2.0 1.8 1.6 1.4 1.2 1.0苯酚(ml) 1.0 1.0 1.0 1.0 1.0 1.0浓硫酸(ml) 5.0 5.0 5.0 5.0 5.0 5.0蔗糖量(μg)0 20 40 60 80 1002.可溶性糖的提取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10~0.30g,共3份,分别放入3支刻度试管中,加入5~10Ml蒸馏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Min(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入25Ml容量瓶中,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

植物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表24-2苯酚法测可溶性糖绘制标准曲线的试剂量
试剂
100μg/L蔗糖标准液
(mL)
蒸馏水(mL)
蔗糖量(μg)管号00
2.0
01、2
0.2
1.8
203、4
0.4
1.6
405、6
0.6
1.4
607、8
0.8
1.2
809、10
1.0
1.
01002.可溶性糖的提取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1~0.3 g,共3份,分别放入3支刻度试管中,加入5~10 mL蒸馏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 min(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入25 mL容量瓶中,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二、实验背景糖类物质是构成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原料和贮存物质。

不同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中糖类的含量。

因此对水果、蔬菜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可以了解和鉴定水果、蔬菜品质的高低。

三、实验原理总糖是指样品中的还原单糖及在本法测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还原单糖的蔗糖、麦芽糖和可部分水解为葡萄糖的淀粉。

蒽酮比色法是测定样品中总糖量的一个灵敏、快速、简便的方法。

其原理是糖类在较高温度下被硫酸作用脱水生成糠醛或糖醛衍生物后与蒽酮(C14HoO)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溶液含博量在每mL 150 pg以内,与蔥酮反应生成的颜色深浅与糖量成正比。

蒽酮不仅能与单糖也能与双糖、糊精、淀粉等直接起作用,样品不必经过水解。

四、材料、仪器及试剂1.材料:苹果2.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箱试管漏斗容量瓶试管架研钵刀片3.试剂:蒽酮试剂(称取100 mg蒽酮溶于100 mL 98%硫酸溶液(A.R)中)葡萄糖标准溶液(100 μg)/mL(精确称取100 mg干燥葡萄糖,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样品溶液(可自选待测物制成样品溶液。

eg:称取0.1g苹果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磨成匀浆然后转入20ml刻度试管中用10ml蒸馏水分次洗涤研钵洗液一并转入刻度试管中。

置沸水浴中加盖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滤液收集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四、实验方法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七支干燥洁净的试管编号后,按下表操作。

编号123456700.100.200.300.400.600.80葡萄糖标准液(100ug/ml)H2O 1.00.900.800.700.600.400.20蒽酮试剂10101010101010每管加人葡萄糖标准液和水后立即混匀,迅速置于冰浴中,传各管都加人蒽酮试剂后,同时置于沸水浴中,准确加热7分钟,立即取出置冰浴中迅速冷却。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检测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检测
3 绘制标准曲线:取标准糖溶液将其稀 释成一系列0、20、40、60、80毫克每 摩尔的不同浓度的溶液,按上述方法分 别测其OD值,然后绘制标准曲线。
计算:
设V为植物样品稀释后的体积 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 W为植物样重 可溶性糖%=CV/W×10
刻度试管
实验仪器 : 分光光度计
糖在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生成绿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关,在650nm波长下OD值与糖含量成正比,由 于蒽酮试剂与糖反应的呈色强度随时间变化,故必须在反应后立即在同一时间内比色。
1 定量实验,且涉及标准曲线绘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因此溶液配制、材料选取等方面必须精确、仔细一减少误差。
实验步骤 恒温水浴锅
可溶性糖%=CV/W×10 恒温水浴锅
=0.
3 绘制标准曲线:取标准糖溶液将其稀释成一系列0、20、40、60、80毫克每摩尔的不同浓度的溶液,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其OD值,然
后绘制标准曲线。
时冷却后逐滴加入饱和中性醋酸铅,以 2 显色及比色:吸取上述糖提取液1ml,加入5ml蒽酮试剂混合,沸水浴煮10min,取出冷却,在625nm处测OD值,从标准曲线上取得
提取液中糖的含量。
实验仪器 : 恒温水浴锅 刻度试管
分光光度除计 去蛋白质,直至加液时不再出现白色
X=196 刻度试管
沉淀为止,然后将此混合液连同残渣一
漏斗 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
并倒入100ml容量瓶中,充分振荡定容,
=0.
过滤,于事先放有少量草酸钠粉末的三 X=196
2 实验组、对照组步骤应相同,使结论准确。
角瓶中,所得的透明液体即为可溶性糖 糖在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生成绿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关,在650nm波长下OD值与糖含量成正比,由

实验四___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___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 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掌握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 提取和方法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中标准曲线制作的 使用程序。 二、实验原理:(P48) 三、实验材料:绿豆黄化苗四、实验步骤: 1.可溶性糖的提取:材料不需烘干(1 g鲜重)加入10 mL
纯水,80℃水浴30min,过滤后定容至50mL 。(不必脱色和离 心)

按“SET”进行设置,按“↓翻页”可在标样间切换,设置完毕后。 按“100T%”调零,出现:
请将参比杯拉入光路! ENT确认
参比测量后按“ENT”,出现:
请置入样品比色皿标号:
输入标号后,出现:
请将样品拉入光路! ENT确认
按“ENT”确认,拉动拉杆,进入下一比色皿的测量。测量结 束后,得到标准曲线,按“ESC”退回上一层界面。

按“1”进入样品“测量”功能。(此功能是对样品的测量,需 要有参比杯做对照。)按“ENT”,出现:
请将参比杯拉入光路! ENT确认
测量后,按“ENT”,出现:
请置入样品比色皿标号:
依次测量。 按“3”进入“置入曲线”,(此功能主要用于标准曲线做 完后无法及时做样品测量,故记下曲线公式,在进行测量 前直接输入曲线)页面如下: 置入曲线 当前曲线:C= A+ SET修改↓翻页

723G型分光光度计“标准曲线”建立方法
浓度测量 1 测量 2 AC建 曲线 3 置入 曲线 1-4选择 4 参数 PRN打印 设置 进行此功能操作流程如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主界面下,按“2”进入“浓度测量”功能,出现如下界面:
按“2”进入“AC建曲线”功能,出现如下界 面: 比色皿: 测建曲线 波长: 标样个数: 标样A1: SET修改↓翻页

植物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在作物的碳素营养中,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

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 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

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一、原理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

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

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1. 80 %乙醇。

2. 葡萄糖标准溶液( 100 μg/mL ):准确称取 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 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100 μg/m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果树作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

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

科标检测拥有国际先进的检测仪器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可以依据多种检测标准,提供检测服务并出具资质检测报告。

一、试材及用具
1.试材新鲜或冷冻的植物材料
2.仪器及试剂高速组织捣碎机、电热恒温水浴锅、1000W调温电炉以及200mL、250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及50mL碱式滴定管等玻璃仪器;试剂主要包括费林试剂及亚甲基蓝溶液等。

二、原理
本实验的主要原理:在加热条件下,用还原糖溶液滴定一定量的费林试剂时,将费林试剂中的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使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亚甲基蓝。

通过实验,学习并掌握用费林试剂滴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和方法。

三、方法步骤
(一)试剂配制
1.费林试剂甲:称取硫酸铜(CuSO4 •5H2 O,分析纯)34.6g溶于水中,稀释至500mL,过滤,贮于棕色瓶内。

2.费林试剂乙:称取氢氧化钠50g和酒石酸钾钠(KNaC4 O6 H4 •4H2 O,分析纯)138g溶于水中,稀释至500mL,用石棉垫漏斗抽滤。

3.转化糖标准溶液:称取9.5g蔗糖(分析纯)用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6mol/L HCl(分析纯)10mL,加水至100mL。

在20~25℃下放置三天或在25℃保温24h,然后用水定容(此为酸化的1%转化糖液,可保存3~4个月)。

测定时,取1%转化糖液25.00mL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入甲基红指示剂一滴,
用1mol/L NaOH溶液中和后用水定容,即为1mg/mL转化糖标准溶液。

4.亚甲基蓝溶液:称取0.5g亚甲基蓝(分析纯)溶于10mL水中。

5.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Zn(OAC)2 •2H2 O,分析纯]溶于水中,加冰乙酸3mL稀释至100mL。

6.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K4 Fe(CN)6 •3H2 O,分析纯]溶于水,稀释至100mL。

(二)样品提取液制备
取待测样品适量,洗净,用不锈钢刀将可食部分切成适当小块充分混匀后,按四分法取样。

称取100g鲜样加入等重量的水,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成1:1匀浆,有些材料匀浆比例可适当调整,多汁果蔬类可直接捣浆。

称取匀浆25.0g或50.0g (相当于样品12.5g或25.0g)放入150mL烧杯中,含有机酸较多的材料加0.5~2.0g粉状CaCO3调至中性(广泛试纸检试)。

用水将样液全部转入250mL容量瓶中,并调整体积约为200mL。

置80±2℃水浴保温30 min,期间摇动数次,取出加入乙酸锌溶液及亚铁氰化钾溶液各2~5mL,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定容,过滤备用。

取已经制备的待测液100mL于200mL容量瓶中,加6 mol/L HCl 10mL。

在80±2℃水浴加热10min,放入冷水槽中冷却后,加甲基红指示剂二滴用 6 mol/L及1mol/L NaOH溶液中和,用水定容。

(三)可溶性总糖测定
1.费林试剂的标定:取费林试剂甲、乙各5.00mL或在测定前先等体积混合后取10.00mL混合液于250mL锥形瓶中,放入玻璃珠4~5粒,先加入比预测(预测见2)仅少0.5mL的1mg/mL转化糖标准液。

将此混合液置1000W电炉上加热,使其在2min左右沸腾,准确煮沸2 min,此时不离开电炉,立即加入0.5%亚甲基蓝指示剂2~3滴,并继续以每4~5 S的滴速滴加标准糖液,直至二价铜离子完全被还原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溶液蓝色褪尽为终点。

用准确滴定标准糖液的毫升数V1 ,乘以标准糖液浓度[mg/mL],即得10mL费林试剂所相当的糖的毫克数。

2.预测:取费林试剂甲、乙各5.00mL或10.00mL混合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由
滴定管加入待测糖液约15mL,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约沸腾15 S后迅速滴加待测糖液,至呈现极轻微的蓝色为止,此时加入0.5%亚甲基蓝指示剂2~3滴,继续滴加待测糖液,直至溶液蓝色褪尽为止,记下待测糖液的用量V2 (毫升数)。

3.准确测定:取费林试剂甲、乙各5.00mL或10.00mL混合液加入锥形瓶中,由滴定管加入比预测仅少0.5mL的待测糖液,并补加V1 -V2 毫升水(标准费林试剂所消耗的标准糖液毫升数V1 减去预测消耗的待测糖液毫升数V2 ,即为应补加水的毫升数),使其与标定费林试剂时的反应体积一致。

以下按费林试剂标定同样操作,继续滴至终点。

前后沸腾时间须在3 min分钟左右。

待测糖液消耗量应控制在15~50mL范围内,不能大于标定费林试剂所用标准糖液体积V1 ,否则应增减称样量重新制备待测液。

同法平行操作3次,取平均值。

(四)结果计算
可溶性总糖(%,以转化糖计)=(G/V)×(A/W)×(250/1000)×100
式中: W——样品称重(g)
G——10mL费林试剂相当的转化糖(mg)
V——准确滴定时所用待测液的体积(mL)
A——稀释倍数
250——定容体积(mL)
1000——由毫克换算为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