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超高脑脊液白细胞数1例报告

[ ] 白汉 玉 .化脓性 脑膜 炎 [ ] 3 J .中 国临床 医生 ,05 3 2 0 ,3
( 1 :2 1 ) 1.
[] 秦 4
炯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 ] J .中华 医学信
息 导 报 ,04 1 )2 . 2 0 (3 :1
[ ] 诸福 棠 .化脓 性脑 膜炎概述 .实用 儿科 学 [ .第 7 5 M]
与化 脑预 后有 关 的 因素 。
障功能也差 , 多数化脑 由于体内感染灶的致病菌通过血行播散
至脑膜。临床表现多数起病急 , 发病前数 日常有上呼吸道感染
或 胃肠 道 症 状 、 感 染 中毒 症 状 、 热 、 全身 高 头痛 、 神 萎 靡 、 乏 精 疲 无力 、 关节 酸痛 、 肤 出血 点 、 斑 或 充 血 性 皮 疹 等 。神 经 系 统 皮 瘀 表 现 : 刺 激 征 、 内压增 高 、 脑膜 颅 惊厥 、 识 障碍 、 灶 体 征 。 由 意 局
吉林 医 学 2 1 00年 1 月 第 3 卷 第 3 1 1 l
・
59 6 3・
小 儿化 脓 性 脑 膜炎 超 高脑 脊 液 白细胞 数 1例 报告
祝 贺 ( 吉林 省 长 春市 儿 童 医院 , 林 吉 长春 10 6 ) 30 1
[ 键 词 ] 化脓 性脑 膜 炎 ; 脊液 白细 胞 数 关 脑
1 病 历 摘 要
脑脊液常规检查 : 典型 的化脓 性脑膜 炎脑脊液 急性期 压力增 高、 外观浑浊多呈米泔样 ; 白细胞总数 明显增 多 , 可达 300X 0 1 L以上, O/ 分类急性 期 以中性 粒细胞 为主 , j 糖含量 明显降 低, 常在 11m o . m l/L以下 ; 白质含 量增 高 , 蛋 多在 1gL以 /
宝宝脑炎有哪些早期症状?

宝宝脑炎有哪些早期症状?
小儿脑膜炎这种疾病听起来就感觉非常严重,如果小孩子出现脑膜炎的时候可能会有高烧不退的情况,开始孩子出现哭闹不停的时候一定要引起你的重视,小孩子出现哭闹不停可能是由于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下面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关于孩子出现脑膜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脑膜炎根据病因的不同,一般会分为很多种类,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等,症状也都稍有不同。
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早期症状表现为,精神方面会有些反常,比如又出现发低烧的症状,而且很难退烧,吃不下东西甚至有呕吐的症状,睡眠也不好。
以前不爱哭的,现在突然间变得很爱哭,脾气变不好。
而且很急躁,神情会比较呆,没有像之前那样活跃。
而且有可能会变得很瘦,这些都是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早期症状。
化脓性脑膜炎,通常是由于细菌侵入脑部出现感染,有化脓的症状。
早期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烧不退,心情烦躁,小孩子经常会哭闹因为头痛的关系。
有呕吐的症状,身体比较虚弱。
还有可能会表现为身体突然间变僵硬,神经突然变得没有之前那样清晰,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有抽风、休克等情况的出现。
注意事项:小孩子得了脑膜炎,一定要尽早的去医院接受治疗,绝对不可以拖延半刻,否则的话会非常的危险。
由于这种疾病存在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在高发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出门的时候尽可能的戴口罩,另外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去打疫苗进行预防。
小孩子出现脑膜炎可能需要通过腰椎穿刺检查,然后根据在医院检查出来的结果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上文是整理的一些关于小孩子出现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希望通过的上文介绍之后,广大的家长朋友在护理孩子的时候发现所介绍的症状,一定要带着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PPT课件

● 病因学
● 病理与发病机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并发症及后遗症
● 治疗
- 病因学 -
致病菌 主要致病菌 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三种菌占小儿脑膜炎2/3以上
- 病因学 -
不同年龄不同病原体
年龄 <2月 2~4月 病原体 大肠杆菌、B组链球菌
- 鉴别诊断 -
不同致病菌化脑的发病倾向性: ● 脑膜炎双球菌:春季流行,瘀斑瘀点 ● 肺炎球菌:冬春季多,婴幼儿,易迁延复 发 ● 流感杆菌:3月~3岁,秋冬季多 ● 其它(金葡、大肠、绿脓杆菌等):特定 人群。
与其他脑膜炎鉴别 ● 病毒性脑膜、脑炎:感染中毒症状不突 出、CSF改变; ● 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起病及缓慢进展、 CSF、脑外结核灶、PPD;
● 病因学
● 病理与发病机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并发症及后遗症
● 治疗
-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硬膜下积液 临床表现 1.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退, 或热退数日后复升 2. 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 离,头围增大,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等。
-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硬膜下积液
● 正常婴儿硬膜下积液<1毫升 若一侧积液>2毫升或蛋白定量>0.4g/L,可诊断硬膜下积 液;重者积脓,涂片及培养得致病菌。 ● 发生率 主要发生于婴儿,4~6月多见, 1岁后很少见; 一般报 告发生率10%,若常规穿刺,可达 50%或更多。 ● 致病菌 肺炎球菌30%;流感45%;流脑9%。
- 并发症及后遗症 -
B组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 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4月~5岁 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 >5岁 脑膜炎双球菌、径 ● 血源性(绝大多数); ● 邻近感染扩散; ● 异常通道直接入侵。
64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1 .血常规 : .I 3 白细胞< x 0L3 ,4 1) 19 9例,1~0 X 4 l ̄ 例 (— 0 × oL1 / (O2 ) 1札 3 例 ,2 x0 1 例 。 中性 粒 细胞 比值 >0 1 例 。 O 1 >0 1礼 1 8% 9 1. .2血电解质 :血 清钠离子浓度< 3m o L1 例 (81%) 3 10 m  ̄ 8 2. 3 ,
宁夏石 嘴山市 第一人 民 医院(500 7 30 )
21年 l月 2 01 O 2日收稿
'J化 脑 临床 以发热 、 吐 、 痛及 精神 改变 等症状 、 膜刺 bL 呕 头 脑 激征 和脑脊 液 改变 为特 征I 本 组病 例 以发热 、 、 l 】 。 抽搐 呕吐 、 痛为 头 主要 症状 。 常见致 病 菌有 脑膜 炎双球 菌 、 肺炎链 球菌 、 嗜血杆 流感 菌等 。小儿 化脓 性 脑膜 炎起 病 多较 急 ,S C F常规 检查是 确诊 的依 据 ,S 培 养是 诊 断化 脓性 脑膜 炎 的金 标 准[ CF 3 1 。而本 组 5 例 患儿 2 行 C F培养 , 3 S 仅 例阳性 , 其中 1 例为肺炎球菌 , 例为金黄色葡 2 萄球菌, 低于文献报道值 S 。C F培养费时长 , 不能起到早期诊断 的 目的 , 因此需 根 据患儿 临 床症 状 、 征 , 体 同时结 合脑 脊液 典型改 变做 出诊断 。典 型化 脓性 脑膜 炎 C F 力高 , S压 外观混 浊 , 白细胞> l0x OL 以中性 粒 细胞 为 主 , 含 量低 , < . m l , 至测 O 0 lq , 糖 常 1 m o L甚 1 / 不 出 , 白含 量增 高 , 蛋 多在 1 g ./ O L以上 发 病早 期 C F可正常 。 。 S 近 年 由于抗生 素 的广泛 应 用 , S C F可呈 不典 型改 变 。这可 能与 不合 理地使用抗生素导致化脑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不典型 ,尤其是 C F 果不 典型 有关 。有报 道 指 出 , 抗生 素治 疗对 于 C F中 S结 虽然 S 白细 胞数 有 明显 影 响 , 对糖 及 蛋 白质 含量 影 响不 大i 因此 , 但 6 1 , 临 床医师分析 C F结果时应综合考虑 C F常规及生化 ,而不能因 S S 为 白细胞 数正 常或者 较 低就 轻易放 弃 对化脑 的诊 断 。 本组脑 脊液 白细胞 总 数 > 0 x0 L4 50 lq 8例 (8 9 )总 蛋 白定 量 ≥11 0 7. % , 6 . L 5 例 ( 1 7 )葡 萄 糖 定 量 < . m o L4 8. % , 9 2 4 m l 9例 (03%)符合 化 脑 2 / 8. 3 , 典 型 C F特点 。本组 病 例血 钠降 低 占 1 例 ( 2, %) 急 性化 S 8 占 81 。 3 脑 时 出现低 钠 血症 的机 制 尚不完 全清 楚 , 目前认 为主要 与抗 利尿 激 素 异常 分 泌综 合 征 (I D 和 脑性 失 盐 综合 征 ( S V 关 。 SA H) C W)1 有 本组 有 1 血钾 高 于 10 m Y , 原 因考 虑可 能 为严 重酸 中毒 例 5m oL 其 造 成钾离 子 由细胞 内转 移 到细胞 外造 成 。因此 , 临床治 疗 中应 在 密切 监测 电解 质变 化并 及 时纠正 , 少并 发症 的出现 。 减 脑 C 查 并非 化脑 的主要 诊 断依 据 , 数是 在 怀疑有 并 发 T检 多 症 时 才进 行 此项 检 查 。本 组 4 患儿 行 脑 C 检 查 ,8 正 常 6例 T 1例 (9 3 ,8 3. %)2 例异常(0 7 。D e 1 6 . %) rd等同 5 例化脑进行头颅 8 i 对 8 C T检查 ,T异 常 2 例 , 4%。 目前认 为 化脑 影像 学检 查 的阳 C 7 占 7 性 率高 低与 临床 并发 症 出现有 密切 关 系。 国内有学 者认 为【 化脓 8 】 性脑膜炎 C T异常率与病程及检查指征掌握有关,但颅脑 c T是 诊断 化脑颅 内并 发症 的准 确指 征 。 来认 为化脑 早期 磁共振 可表 近 现为 大脑 凸面软 脑膜 一 网膜炎 及硬 膜炎 ,故对 化脓性 脑膜 炎患 蛛 儿应 放宽影 象学 检查 指征 。 化脑 抗菌 药 应用 原则 是 对病 原 菌 敏感 、 C F中浓 度高 、 在 S 能 快速杀菌达到无菌化 。 目前广谱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是最合适的经 验性选择。 本组患儿治疗初始即选用最佳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 抗生素。 以覆盖革兰阴性与革兰阳性等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的致病 菌, 迅速控制感染 ,87 h 4 — 2 后根据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再调整 相应 的抗生素1 9 ] 。头孢曲松与头孢噻肟对化脑有足够的脑脊液渗 透作用 , 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茵均有强有力抗菌性 , 且对 B内酰胺 酶稳定 。 本组患儿基本应用头孢 曲松钠。其中 2 例患儿根据 C F S 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 , 选用万古霉素 , 均治愈。国外学者曾报道[ 1 O l 应用 利奈 唑胺 治愈 1 C F培养 阴性但 血 培养 为凝 固酶 阴性葡 例 S 萄球菌的化脑患儿 , 该患儿合并硬膜下脓肿。 综上所述 , 临床工作中对于提高化脑诊断的准确性必须注意 以下几点 : ①全面分析、 判断病情 ; s  ̄c r常规不典型时 , 可及时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病学
一 发病年龄
90%以上病例在出生1个月-5岁发生
二 传播途径
血源性(大多数) 邻近感染扩散 异常通道直接入侵
发病机制
不同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基本相 同。致病细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脑 脊液缺乏有效的免疫防御,细菌大量繁殖,菌壁抗原 成分及某些介导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 胞,促使中性粒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一系列 软脑膜的炎性病理改变。
革兰阴性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可使用头孢他啶,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可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 疗程常为3周。
治
二 对症及支持治疗
疗
1. 保证热量及水分: 水分供给:60-80ml/kg/day。边补边脱原则。 2. 颅压增高: 20% 甘 露 醇 1-2g/kg/ 次 , Q4-Q6h ; 可 与 皮 质 激 素 (地塞米松0.3-0.5mg/kg/day) 联合使用。
碍。
四 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失听、失明、瘫痪、癫痫等。
实验室检查
一 外周血象
白细胞显著增高,可达20×109/L-40×109/L;分
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占80%以上;严重感染时,白细 胞总数有时反而减少。
二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
压 力 (mmH2O) 外 观 <180 <1.76Kpa 高 清 米汤 样 毛玻 璃 清、 或不 太清 不太 清
4: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51.32×10^9/L,NE%0.87,LY%0.07, RBC4.01×10^12/L, HGB106g/L,PLT237×10^9/L。 CRP:146.00mg/L。 PCT:1.17ng/ml。 结核抗体IgG-血清:阴性。 外院脑脊液常规:浊度:透明,细胞数:1000x10^6/L,多核:80%,单核:20%。 脑脊液生化:葡萄糖:4.0mmol/l,氯:108.4mmol/l,脑脊液蛋白:1708mg/L。 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美平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体会

5.3日常生活护理: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呕吐后帮助患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 呕吐物,减少不良刺激。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干燥,预防褥疮的发生。注意患儿安全,躁动不安或惊厥时防坠床及 舌咬伤。
5.4 病情观察及护理
⑴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卤门、瞳孔改变、躁动不安、频繁呕吐、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惊厥先兆,提示有脑水肿、颅内压升 高的可能。若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应注意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存在。
⑵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如患儿在治疗中发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前卤饱满、颅缝裂开、呕吐不止、频繁惊厥,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可作头 颅CT扫描等检查,以期早确诊,及时处理。
⑶做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做好氧气、吸引器、人工呼吸机、脱水剂、呼吸兴奋剂、硬脑膜下穿刺包及侧脑室引流包的准备。
⑷药物治疗的护理:了解各种用药的使用要求及副作用。如静脉用药的配伍禁忌;静脉输液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加重脑水肿;保护好血 管,保证静脉输液通畅;记录24小时的入水量。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09-02-05T14:14:12.35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供稿 作者: 张成斌 [导读]
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密山1583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1-0092-01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婴幼儿多见。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5.5 心理护理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使其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解除患儿不适,取得患儿及 家长的信任。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 3 ] 姚 爱 萍. 氨 溴索 雾化 吸人 治 疗 ̄ J , J L 支 气管 肺 炎疗 效观察 [ J ] . 中国
基层 医药 , 2 0 1 1 , 1 8 ( 1 0 ) : 9 7 — 9 8 .
临床推广 。 参 考 文献
[ 1 ] 胡锦 华 . 盐酸 氨溴 索 治疗/ j , J L 支气 管肺 炎 的疗效 观察 [ J ] _ 中国 民
族 民 间医药 , 2 0 1 1 , 1 O ( 4 ) : 1 2 3 . [ 2 ] 曾卫 娟. 盐酸 氨溴 索治疗 / j  ̄ . I L 支气管 肺炎 的疗 效 观察 [ J ] . 中国 当
囡眶|臣—盈同
2 0 1 3年 1 月第 1 1 卷 第 3期
表 l 治疗 组和 对照 组 临床 症状 、体征 缓解 情 况比 较
・
临床研 究 ・ 5 0 1
发展 中国家则 以细菌为主 。 盐 酸氨溴 索又名沐 舒坦 ,是 目前临床 常用 的黏痰 溶解剂 ,为溴 己 新 代谢 生 成而 来 ,对 降低痰 黏度 ,促 进 呼吸道 纤毛 上皮 细 胞再 生有 良好效果 ,使 纤毛摆 动功能恢 复正常 ,恢复 其运送 和促排能力 ] 。因 此 ,利用 盐酸氨溴索 良好的排 除作用及分泌 物溶解特 性 ,充分溶 解分 泌物 ,促进黏 稠分泌 物的排 除,减少粘液在 呼吸道 内滞 留 ,改善 呼吸 状 况 。 同时 ,盐酸 氨溴索 的抗氧 化作用 通过抑制 白细胞 和肥大 细胞 释放组 胺 、白三烯和各类 细胞 因子 ,防止肺损 伤进一步发 生 ,降低 氧 自由基对 组 织损 害 ,减轻 肺部 炎症 反应 。 盐酸氨 溴索 与其 他抗 生素 ( 如阿莫 西林 、头胞呋辛等 )合用 可产 生协 同作用 ,使抗生 素在肺 内 浓 度增 高 。本研 究表 明 ,对 支气管肺 炎患儿使 用盐 酸氨溴索静 脉注 射 治疗 ,在 体温恢复 正常时 间 ,气急消 失时间 、咳嗽咳痰消 失时间 、 听诊 干湿 a 音 消失 时间、平均住 院天数均 明显改善 ,临床疗效显 著 , 与常 规治疗相 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综上 所 述 ,对 支气 管肺 炎 患儿使 用 盐酸 氨溴 索静 脉 注射 治疗 , 起 效快 、疗 效好 、作 用 时 间长 、安全 可靠 、使 用方便 等特 点 ,值 得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85例临床分析

【 e od 】 C i rn Meigi,u l tCii h r trC hvtno rbopnl ud K yw rs hl e ; n ispr e ; l c ca ce;u i i f eersia f i d nt u n na l a ao c l
t am n, edfrn e ees t tal s n i n( < . 5 . i l dclcu tpo i n lcs uni ted— r t ett ieec r t ii l i ic tP 0 0 ) Wht b o e on,rt nadguoeqa tav e e h f w a sc Leabharlann g f a e o l e ti
Ciia a a s f uue t nn isi c i rn:n 8 ae e ot M h o Dp r etfP d tc, e eg u l cl n l i o r l ig i n hl e o 5cssrp r A C a. eat n o ei rs N i ng n ys p n me t d m ai m
t ame t t e a p aa c f a k co d, lb l o i v aewa 2. 5 a d 8 . 4 , ih rt a . 1 a d 3 5 % atr r t n ,h p e r n eo r lu go u i p s ie rt s e d n t 8 3 % n 8 2 % h g e n4 7 % n . 3 h f e
后白细胞数 、 白定量 、 萄糖定量均 降低 ( 0 0 ) 蛋 葡 P< .5 。结论 其预后。 小 儿化 脓性 脑膜炎的早期 诊断和及 时治疗可 明显改 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一概述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儿病变累及脑实质,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随着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及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15%之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二病因许多化脓菌都能引起本病。
但2/3以上患儿是由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三种细菌引起。
2个月以下幼婴和新生儿、以及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者,易发生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前者以大肠杆菌最多见,其次如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或产气杆菌等。
然而,与国外不同,我国较少发生B组β溶血性链球菌颅内感染。
致病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脑膜:1.最常见的途径是通过血流,即菌血症抵达脑膜微血管。
当小儿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时,细菌穿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
致病菌大多由上呼吸道入侵血流,新生儿的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脐部也常是感染的侵入门户。
2.邻近组织器官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扩散波及脑膜。
3.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颅骨骨折、皮肤窦道或脑脊髓膜膨出,细菌可因此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
三临床表现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嗜血杆菌化脑较集中在3月~3岁小儿。
一年四季均有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
大多急性起病。
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脑有时伴有关节痛。
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
约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常有瘀癍、瘀点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
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体征。
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其他如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4.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差异在:(1)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2)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
幼婴不会诉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3)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呈眨眼、呼吸不规则、屏气等各种不显性发作;(4)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与婴儿肌肉不发达,肌力弱和反应低下有关。
5.并发症和后遗症(1)硬脑膜下积液30%~60%的化脑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若加上无症状者,其发生率可高达80%。
本症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婴儿。
凡经化脑有效治疗48~72小时后脑脊液有好转,但体温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再升高;或一般症状好转后又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或颅压增高等症状,甚至进行性加重者,首先应怀疑本症可能性。
头颅透光检查和CT扫描可协助诊断,但最后确诊仍有赖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同时也达到治疗目的。
积液应送常规和细菌学检查。
正常婴儿硬脑膜下积液量不超过2m1,蛋白定量小于0.4g/L。
(2)脑室管膜炎主要发生在治疗被延误的婴儿。
患儿在有效抗生素治疗下发热不退、惊厥、意识障碍不改善、进行性加重的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脑脊液始终无法正常化,以及CT见脑室扩大时,需考虑本症,确诊依赖侧脑室穿刺,取脑室内脑脊液显示异常。
治疗大多困难,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3)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炎症刺激垂体后叶致抗利尿激素过量分泌,引起低钠血症和血浆低渗透压,可能加剧脑水肿,致惊厥和意识障碍加重,或直接因低钠血症引起惊厥发作。
(4)脑积水炎症渗出物粘连堵塞脑室内脑脊液流出通道,如导水管、第四脑室侧孔或正中孔等狭窄处,引起非交通性脑积水;也可因炎症破坏蛛网膜颗粒,或颅内静脉窦栓塞致脑脊液重吸收障碍,造成交通性脑积水。
发生脑积水后,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嗜睡、呕吐、惊厥发作,头颅进行性增大,骨缝分离,前囟扩大饱满、头颅破壶音和头皮静脉扩张。
至疾病晚期,持续的颅内高压使大脑皮层退行性萎缩,患儿出现进行性智力减退和其他神经功能倒退。
(5)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由于炎症波及耳蜗迷路,10%~30%的患儿并发神经性耳聋。
其他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视力障碍和行为异常等。
四检查1.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典型病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1000×106/L,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 50×106/L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
糖含量常有明显降低,蛋白显著增高。
确认致病菌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涂片革兰染色检查致病菌简便易行,检出阳性率甚至较细菌培养高。
细菌培养阳性者应送药物敏感试验。
以乳胶颗粒凝集法为基础的多种免疫学方法可检测出脑脊液中致病菌的特异性抗原,对涂片和培养未能检测到致病菌的患者诊断有参考价值。
2.其他(1)血培养对所有疑似化脑的病例均应作血培养,以帮助寻找致病菌。
(2)皮肤淤斑、瘀点找菌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重要而简便的方法。
(3)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为主。
但在感染严重或不规则治疗者,有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的减少。
(4)血清降钙素原可能是鉴别无菌性脑膜炎和化脑的特异和敏感的检测指标之一,血清降钙素原>0.5ng/ml提示细菌感染。
(5)神经影像学头颅MRI较CT更能清晰地反映脑实质病变,在病程中重复检查能发现并发症并指导干预措施的实施。
增强显影能显示脑膜硬化等炎症改变。
五诊断早期诊断是保证患儿获得早期治疗的前提。
凡急性发热起病,并伴有反复惊厥、意识障碍或颅压增高表现的婴幼儿,均应注意本病可能性,应进一步依靠脑脊液检测确立诊断。
然而,对有明显颅压增高者,最好先适当降低颅压后再行腰椎穿刺,以防腰穿后脑疝的发生。
婴幼儿和不规则治疗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后者的脑脊液改变也可不明显,病原学检查往往阴性,诊断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和详细体格检查,结合脑脊液中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查及治疗后病情转变,综合分析后确立诊断。
六鉴别诊断除化脓菌外,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皆可引起脑膜炎,并出现与化脑某些相似的临床表现而需注意鉴别。
脑脊液检查,尤其病原学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1.结核性脑膜炎需与不规则治疗的化脑鉴别。
结脑呈亚急性起病,不规则发热1~2周才出现脑膜刺激征、惊厥或意识障碍等表现,或于昏迷前先有颅神经或肢体麻痹。
有结核接触史、PPD阳性或肺部等其他部位结核病灶者支持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数多<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薄膜涂片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确立。
2.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与化脑相似,感染中毒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比化脑轻,病程自限,大多不超过2周。
脑脊液清亮,白细胞数0至数百×106/L,淋巴为主,糖含量正常。
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和病毒分离有助诊断。
3.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和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但病情进展可能更缓慢,头痛等颅压增高表现更持续和严重。
诊断有赖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和培养找到致病真菌。
七治疗1.抗生素治疗(1)用药原则化脑预后严重,应力求用药24小时内杀灭脑脊液中致病菌,故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且能较高浓度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急性期要静脉用药,做到用药早、剂量足和疗程够。
(2)病原菌明确前的抗生素选择包括诊断初步确立但致病菌尚未明确,或院外不规则治疗者。
应选用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三种常见致病菌皆有效的抗生素。
目前主要选择能快速在患者脑脊液中达到有效灭菌浓度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疗效不理想时可联合使用万古霉素。
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的患儿,可改用氯霉素。
(3)病原菌明确后的抗生素选择①肺炎链球菌由于当前半数以上的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故应继续按上述病原菌未明确方案选药。
仅当药敏试验提示致病菌对青霉素敏感,可改用青霉素。
②脑膜炎球菌与肺炎链球菌不同,目前该菌大多数对青霉素依然敏感,故首先选用,剂量同前。
少数耐青霉素者需选用上述第三代头孢菌素。
③流感嗜血杆菌对敏感菌株可换用氨苄西林。
耐药者使用上述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美罗培南,或选用氯霉素。
④其他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者应参照药敏试验选用萘夫西林、万古霉素或利福平等。
革兰阴性杆菌者除考虑上述第三代头孢菌素外,可加用氨苄西林或美罗培南。
(4)抗生素疗程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其抗生素疗程应是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10~14天,脑膜炎球菌者7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应21天以上。
若有并发症,还应适当延长。
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仅可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还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常用地塞米松,一般连续用2~3天,过长使用并无益处。
必须在首剂抗生素应用的同时使用地塞米松。
对新生儿非常规应用皮质激素。
3.并发症的治疗(1)硬膜下积液少量积液无需处理。
如积液量较大引起颅压增高症状时,应作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放液量每次每侧不超过15ml。
有的患儿需反复多次穿刺,大多逐渐减少而治愈。
个别迁延不愈者,需外科手术引流。
(2)脑室管膜炎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以缓解症状。
同时,针对病原菌并结合用药安全性,选择适宜抗生素脑室内注入。
(3)脑积水主要依赖手术治疗,包括正中孔粘连松解、导水管扩张和脑脊液分流术。
4.对症和支持治疗(1)急性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定期观察患儿意识、瞳孔和呼吸节律改变,并及时处理颅内高压,预防脑疝发生。
(2)及时控制惊厥发作,并防止再发。
①地西泮,优点:见效迅速(1~3分钟内见效),对85%~90%发作有效,缺点:维持疗效短暂(1/2~1小时),特异性体质可抑制呼吸。
②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可与地西泮交替使用。
③苯巴比妥钠(鲁米那),肌注或静滴,肌注2 0~30分钟、静注5~10分钟见效。
④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注意呼吸抑制。
⑤其他:劳拉西泮、氯硝西泮、苯妥英钠、丙戊酸钠。
(3)监测并维持体内水、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对有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表现者,积极控制脑膜炎同时,适当限制液体人量,对低钠症状严重者酌情补充钠盐。
八预后本病婴幼儿死亡率10%。
肺炎球菌脑膜炎、患儿年龄<6月、脑脊液中细菌量多及治疗前惊厥持续时间>4天者死亡率较高。
10%~20%的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常见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听力丧失、智力倒退、癫痫、语言能力延迟、视力障碍、行为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