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浅谈艺术商品化

浅谈艺术商品化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它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商品泛指市场上买卖的物品。
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
商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商品化专指原本不属于买卖流通和通过货币实行交换的事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转化或变异为可以进行买卖和货币等价交换。
艺术商品化就是将艺术品变为商品的过程。
通过交换人们才可以互通有无满足人们各方面的要求。
作为社会意识的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艺术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经济基础决定艺术,艺术反映经济基础,中间隔着许多环节,往往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直接和简单。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说:只有为别人的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为此艺术家们为不同需求的人们创作艺术有不同的风格而不是庸俗化正如中国美术史上从唐朝到清代的百花齐放从吴道子到郑板桥的人才辈出。
艺术的商品化使艺术不再是贵族王室的专利而正如刘禹锡的那首诗中写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艺术的商品化改变了我们。
使我们如今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不断的看到一部部新的电影出现,我们还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电影,在不断丰富我们的生活洗礼我们的心灵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电影中了解历史也可以感受到世界各地目前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从而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
艺术的商品化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音乐,使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
从服装史的角度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从服装史的角度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服装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早期的动物皮毛裹身,到现代的时尚服饰,服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服装既是艺术的表现,又是经济的产物,艺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服装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我们来看服装作为艺术的表现。
在古代,服装是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通过服装展现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在中国的历史上,宫廷服饰就是一种极致的艺术表现,每一件服装背后都有着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
在欧洲中世纪,贵族们的服装更是奢华至极,用上了大量的珠宝和华丽的面料,成为了当时的流行艺术。
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服装成为了绘画和雕塑的灵感来源,从画作和雕塑中我们能看到不少丰富多彩的服装形象。
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和文化风貌。
在这个过程中,服装设计师和工匠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服装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服装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用性的需要,更是为了呈现出一种特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义。
我们可以说服装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承载着设计师的智慧和创意,展现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品味。
不过,服装也是经济的产物。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服装的生产越来越规模化,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在现代社会,服装产业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经济支柱,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领域。
世界各地都有着专门的服装工厂和供应链,为大家制造出了各式各样的服装产品。
服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现状和社会结构。
在农业社会时期,服装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纤维和动物皮毛,制作方式也以手工艺为主。
到了工业社会,服装制造方式得到了革新,使用了更多的化学纤维和合成材料,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
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制造业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不断地满足着人们对时尚和品质的需求。
服装作为经济产物也承载着一定的商业价值。
在现代社会,服装品牌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实体,通过设计、生产和销售服装产品,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服装史的角度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从服装史的角度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服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保护身体的必需品,更是展示个人品味、身份地位和文化背景的重要象征。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服装的演变不仅受到了艺术的影响,也受到了经济的影响。
从服装史的角度来看,艺术与经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服装文化的发展。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服装在历史上被视为一种艺术品。
古代的服装设计师不仅要考虑服装的实用性,更要考虑服装的美感和艺术性。
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服装是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贵族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展现出自己的高贵和尊贵。
在这个过程中,服装的设计师们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到服装的设计中,创造出了许多充满艺术美感的服装作品。
古希腊的长袍和古罗马的斗篷,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服装,更是一种富有艺术美感的装饰品,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服装设计逐渐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在19世纪的欧洲,服装设计开始受到工业化的影响,大规模生产的服装成为了主流。
艺术家们并没有停止对服装设计的追求,相反,他们将艺术元素融入到了工业化生产的服装中,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时装作品。
在20世纪初的法国,时装设计师保罗·波热和库尔特·容克等人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出色的手工艺技术,创造了许多充满艺术感的时装作品,成为了时装界的标杆。
这些经典的时装作品不仅展现了服装设计师们的艺术才华,更为时装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艺术家们还通过服装设计表达了他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在20世纪的时装设计中,许多设计师通过服装作品表达了他们对当时社会和文化变迁的认知和态度。
20世纪60年代的“迷幻风”时尚,反映了当时年轻人对传统观念的抗议和对和平与自由的向往;20世纪80年代的“庞克风”时尚,代表了当时对反传统和非主流文化的追求。
这些时装作品不仅是服装设计师们对艺术的表达,更是他们对时代和社会的回应,成为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浅谈设计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一
、
用 ,英 国政 府必须 全力 支持 工业 的设计 。 ”我们 可以看 到设计对 一 个 国家经 济发 展的重要性 。 三 、设计 艺术 与市场 经济 1 9 年邓 小平 改革 开放 的政策 的提 出使得 中国经济跨 人 了一 个 97 高速发 展 的时代 ,开始 引入 了市场 经 济 ,市 场经 济的繁荣 大 大的拉 动 了物 质生 产 的消费 ,物质 生活水 平 的提高必 然将 人 的精 神 文化带 动 ,造 成精 神 的愉 悦 ,因此 经济 的高 度发展 ,促进 了设计 艺 术的发 展 ,反 过来 精神文 化领 域 的升华 为设计 艺术 奠定 了思想 和理论 的基 石 。 因此 ,在 中国 ,设 计艺 术孕育 到瓜 熟蒂 落 的时刻 ,就 是 为了适
应 市 场 经 济 的需 要 而 产 生 的 。 设 计艺 术 的发 展是 与市 场 紧密相 连的 ,设 计 要取得 成功 就必须 先 了解 市场 ,这是 充分 的必要 条件 ,没有科 学合 理的分 析与 归纳 ,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1. 引言1.1 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中国当代艺术是指中国大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人类主义等多个艺术潮流的交汇和碰撞,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技法,呈现出丰富多彩、多元包容的艺术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所偏重,但它是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当代艺术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如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摄影、行为艺术等,传达着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反映着个体和群体在变化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
中国当代艺术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它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精神,引领着观众思考和反思。
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其核心精神始终是关注人类情感、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为人们带来启迪和思考。
1.2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背景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中国现代史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在20世纪初期开始了其探索与创新之路。
在那个时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动荡,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使艺术界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思潮和创作方法。
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摒弃传统的绘画技法,转而追求更为自由和独立的表达方式。
20世纪后半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接触到更广阔的艺术领域和理念,他们从中受益,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与诠释。
不同潮流的出现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更多元化的活力,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扩大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是一个持续发展、蓬勃兴起的过程,其在不同时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在创新中保留着独有的特色与风采。
1.3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意义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意义十分深远。
浅谈设计中的经济型理念

浅谈设计设计中的经济型理念刘洋10级建筑一班201009101372014/5/5浅谈建筑设计中经济性理念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建筑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国城市化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商品化住宅、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各类经济开发区、商业中心等等迅猛地占据着城市空间。
经济全球化带了城市发展的新视野,把我国的城市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环境设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开放性凸显,大量的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大型工程设计竞标中绽放异彩,使得中国的建筑作品出现了丰富而又多元化的趋势。
在留下了具有鲜明时代个性的创新作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奇特的造型、昂贵的建造和后期维护费用挑战着“经济、适用、美观”的传统评价标准与千年的地域文化传统。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多元缤纷的社会形态,建筑界也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建筑正经受社会价值观念失衡的威胁与挑战。
好的建筑作品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在如今建筑创作领域里,一味追求形式、不讲功能的建筑也层出不穷。
这些都导致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直接影响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应当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应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经济价值,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二经济性的内容建筑经济性的内容应当包括:建筑物首次建造、改建或扩建的总投资:建筑物交付使用后,经营、投入生产、管理维护费用及盈亏的综合经济效益;建筑物的标准,即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造价;设计和施工周期所耗的时间;建筑物的经济技术指标,如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层高、层数等,通过控制指标力求合理利用空间,节约有限的用地;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防止重复性建设;建筑空间立体发展,综合安排地下建筑空间以节约用地:建筑物的空间设计能够满足多功能活动的灵活展开,在不同时期最大程度地利用建筑物2。
浅谈服饰文化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中国服饰文化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服饰文化创意产业是本世纪一个新兴的产业,对于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服饰文化产业的出现解决了中国这种经济制约服饰发展的状态,将中国的服饰文化产业推入了新的历程、新的高度。
关键词:服饰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服装是人们生活中无法缺少的必要因素之一,近代服装设计史上最典型的三个阶段划分:高级时装、高级成衣、大众成衣。
服装设计史中服装的三个阶段的产生也是社会经济发生变化的时期。
从工匠的手工阶段到手工小作坊阶段再到工业革命引起的工业时代阶段。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服饰文化产业阶段。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如同洪水般,来势汹涌,表面上有高涨的趋势,但背后确有许多的不确定和危险因素,就服装业而言,中国的服装出口贸易由于经济的发展过于迅猛,人民币汇率上升过快导致很多小的出口加工企业倒闭,但同时这样的经济发展又促使了一部分本土自主设计品牌的服装企业大量的整合和崛起。
中国在历史上以“衣冠之国”著称,有那么一个阶段我国的服装产业却与诸多服装产业发达的国家脱节,而陷于加工制造的局面,成为世界服装的加工厂。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服装的设计缺乏了文化的支撑和文化创意的源泉,导致设计乏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足够强大的国内市场开拓和营销力量,导致消费者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认可度较低。
服饰文化产业的出现解决了中国这种经济制约服饰发展的状态,将中国的服饰文化产业推入了新的历程、新的高度。
服饰文化创意产业是本世纪一个新兴的产业,对于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什么是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呢?不是单纯的创意行为,也不是单纯的产业组织。
而是一个完整的文化商业传播系统。
这种系统目前构成完善的就是一些服饰文化推广做的完善的企业,这些企业必须包括线上(网络宣传销售端)经营和实体经营两个部分。
一、服饰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前景服饰文化创意产业的目前现状,可以说发展的很迅速,很多网店做的好的开始做实体,很多实体做的大的开始走网络;我们通过展望服饰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景,发现了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在价值。
艺术的社会学浅谈

艺术的社会学浅谈艺术的社会学是一门专注于探究艺术在社会中地位、作用及其与其他社会因素关系的学科。
艺术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记录人类社会历史的一种手段,更是人类文化的核心。
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艺术所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首先,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随着社会的形态和特征而变化的。
在狩猎采集时代,艺术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人类生活、宗教仪式和神话传说等。
这些图案和雕塑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高度的装饰性,还有部分具有魔力性质。
而在农耕文明时期,艺术开始承担起宣传政治及国家管理的职能,民众对于国家的认知和宣传往往通过艺术表现出来。
而工商业革命后,由于城市化和大量传媒的出现,艺术更多地是在商业领域使用,作为商品的一部分,引导和塑造了人们眼中的世界。
其次,艺术在社会中与其他社会因素的关系也是它的研究领域之一。
例如,艺术和经济的关系,艺术品的价格被视作其价值的一种体现,同时也被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所以经济因素会对艺术的成本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艺术可以传达特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对于一个国家或政治实体的思想引导而言,艺术可以成为一种极有效的手段。
最后,艺术的社会学还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领域便是群体行为与集体认知。
艺术的消费往往是群体性的,受众的精神状态和认知状态也会影响人们的艺术品的评价和市场价格。
在新媒体时代,艺术的传播途径和媒介也更多元化,群体行为和集体认知对于艺术的传播和影响更加重要。
总之,艺术的社会学是一门涉及面广、难以清晰定义的学科,它不仅探究着艺术与社会的纽带,更把人文关怀贯穿于研究的每一个细节中。
艺术的社会学需要理解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才能为我们提供更深层次、更有效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作者:唐嘉璐
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5期
摘要:大家都知道,艺术与经济是相互作用的,每当经济繁荣的时代,艺术作品就备受推崇,每当经济萧条时,艺术作品就无人问津。
然而,有些时候,因为贫穷和落魄,艺术家们反而会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创作出跨时代的优秀作品。
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同样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所以,经济基础的好坏是可以制约艺术设计的。
关键词:艺术;经济;发展
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我们现在所谈到的艺术就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艺术就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因此,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
一.艺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经济与艺术的关系是间接关系,不是直接关系。
艺术对经济的作用是通过某种精神去潜移默化的影响经济,而不是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或者生产关系。
经济对于艺术的影响也是要通过政治、宗教、哲学等等来间接作用于艺术。
同样,艺术与经济的生产关系也是不平等的,艺术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形态,与物质生产或经济发展不一定能保持同步,当经济繁荣物质丰裕的年代,艺术水平不一定会繁荣。
唐代就是一个经济繁荣而且艺术也十分繁荣的时期,属于我国的顶峰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诗词歌赋绘画,都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初唐时期,唐太宗在治理政权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建设,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
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迅猛发展,各个城市都有着巨大的财富,都有力量去资助文化艺术的事业,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
如但丁的《神曲》,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和教会的贪婪无人性;乔托的壁画常以宗教为主题,体现了赤裸裸的人性复杂和现实的世界,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后人称为“美术三杰”。
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雕像作品《大卫》,拉斐尔作品有《西斯延圣母》。
15世纪以后,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英国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
好多艺术家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举不胜举。
对于我的专业工业设计来说,艺术和经济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欧洲工业革命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使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了手工业,当时手工艺人才是真正的设计师,然而大工业时期的到来也产生了很多弊端,粗制滥造、产品不美观等,逐渐产生了洛可可风格,哥特式风格等形形色色的风格,对于产品设计中,如何把技术和艺术统一起来,这时,包豪斯就应运而生,它为工业设计开创了新的教育风格和设计风格。
当时德绍时期格罗庇乌斯设计出的校舍、礼堂、饭堂、车间等建筑群,对于现在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还在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遗产名录。
还有当时马塞尔·布劳耶设计的巴塞罗那椅,如今依然受到时尚界的青睐。
还有瓦西里椅、钢管椅、沙发椅、MT8镀铬钢管台灯、金属茶壶等等,直到现在再看起来依旧是十分富有设计感。
当时提出的“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直到现在还备受推崇。
但是由于时代的动荡,德国纳粹不允许包豪斯的存在,不得不被迫关闭。
以上例子说明了经济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产生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是艺术对经济发展也可以起到反作用,这就体现了艺术和经济的不平衡关系。
比如繁荣的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古希腊艺术作品是高不可攀的,但是随着之后经济的不断发展,藝术创作却停滞不前了。
在比如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年代兵荒马乱,经济衰败,但是人们的思想却空前的解放精神极度的自由,当时产生出的艺术作品也是很有特色。
二.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基石,只有社会经济高度的发展才会带来艺术文化的繁荣。
艺术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是处在因为社会分工而造成的经济发展的高度发达的时期,首先因为经济的发达,人们的自身素质也在不断提升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物质属性,而更多地去重视商品的审美和精神享受,从而为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物质基础。
其次经济的发达也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所以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基石,会推动艺术发展。
艺术的发展同样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艺术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比如从以前的书信变为电报,在逐渐发展为固定电话,无绳电话,到现在的手机,以前是按键手机,现在是触屏手机,这就是艺术设计带来的变化。
艺术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同样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享受,所以艺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总之,经济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艺术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的,同样,艺术也会推动经济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的。
作者简介:
唐嘉璐(1992—),女,汉族,籍贯:河南焦作,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