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中考复习:中考易错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历史易错题专题05 世界近代史(易错选择题50道)

专题05 世界近代史消灭易错专练50题·选择题涉及考点易错点01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易错点02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易错点03 近代资产阶级重要法律文献易错点04 俄(苏)、日、美三国的改革1.某学校兴趣小组收集以下图片进行研究,我们通过图片可以得知他们研究主题是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空想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2.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
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A.文艺复兴B D.马克思主义3.“14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产生了。
材料所述是的背景()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独立战争D.工业革命4.历史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是写一篇小论文。
请参考教师推荐的书单,推测最符合要求的论文题目是()C.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发展概况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5.18世纪最后一位启蒙哲学家孔多塞号召启蒙思想家们“发出战斗的吼声:理性、宽容、人道”。
在文艺复兴的旗帜上写着的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的旗帜上写着的是人道主义。
对以上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启蒙思想家抨击的对象是教会的精神束缚B.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理论准备C.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和发展D.启蒙运动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追求6.导致下图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法国大革命D.工业革命7.下面示意图的1、2处,可以填入的是()A.文艺复兴、印度民族大起义B.启蒙运动、拉美独立运动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D.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8.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绘制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图中①①①分别指代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B.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C.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工业革命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9.下列对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共产党宣言》新文化运动启蒙运动旗手A.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B.都属于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C.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武器D.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10.小历同学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表格(见表),据此可以推断出他探究的主题是()A.空想社会主义11.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一模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1.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
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在与蒙昧和野蛮的交战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在世界其他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欧洲文明的影子。
上述材料中提及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A.古希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印度文明2.“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
”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3.“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A.阻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C.导致希腊文明走向衰落D.导致东方文明走向衰落4.下列有关罗马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恺撒独裁②罗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③屋大维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④斯巴达克起义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②D.③②①④5.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
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
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A.丝绸之路B.郑和下西洋C.希波战争D.亚历山大大帝东征6.从“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可以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A.希腊的繁荣B.罗马共和国统治C.罗马帝国的扩张D.雅典民主政治7.哲学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他将思考转向人类社会,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
”这位哲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德谟克里特C.柏拉图D.苏格拉底8.拜占庭帝国颁布了一部巩固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法典,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该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 B.《唐律疏议》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9.阿富汗境内的巴米扬大佛包含希腊化的造像元素,这应该与下列哪位人物的历史活动有间接关联A.伯里克利B.亚历山大C.胡夫D.查理大帝10.《荷马史诗》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是A.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B.阿拉伯帝国民间故事集C.古希腊的著名悲剧代表作品D.研究法国城市兴起的史料11.古代世界文明多元发展。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1)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1)一、选择题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
下列三国与西晋兴亡更替示意图表达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B.C.D.2.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4.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5.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6.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恢复分封制D.三家归晋7.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8.“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该史料记载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情形B.西汉初年南方的情形C.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D.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9.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10.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4)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4)一、选择题1.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
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来没有中断的文明是A.B.C.D.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3.战国七雄中,处于长江流域的是()A.燕国B.齐国C.秦国D.楚国4.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D.诸侯争霸5.“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B.战国C.西周D.商朝6.“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这一故事所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A.《道德经》B.《论语》C.《诗经》D.《春秋》7.在分封制的作用下,新封的诸侯带领人们迁徙到未开垦的地区,这使得人口由文明中心地区扩展到各地,使蛮荒地区得到开发。
材料反映了分封制A.提供官职,笼络人心B.分割土地,提高产量C.传播文化,扩大领土D.产生贵族,形成等级8.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9.梁启超认为,“周朝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它打破了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禅让制10.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其中,最原始的造字法、约占40%甲骨文数量的是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字A.象形、形声B.指事、会意C.假借、形声D.象形、假借11.七年级开学后不久,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A.商B.秦C.夏D.周12.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13.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14.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晋楚争霸D.战国七雄15.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西周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6.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易错点2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2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开始,欧洲商品经济发展,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西班牙、葡萄牙支持航海家进行海外探险,追求财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航运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欧洲大西洋沿岸,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狂潮,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状态,促进了物种的交换等。
(新航路开辟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前提和主要条件)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活动,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
17世纪下半叶,法、英、荷三国进行殖民争霸,英国战胜对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以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主要手段,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
(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十八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强大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武力侵略世界各地,打开国外市场,输出廉价工业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
(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金、原料等;工业革命后,为了开拓世界市场,进一步加剧了殖民扩张和掠夺)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世界被瓜分,出现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一新的侵略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含答案(3)

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
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
8.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多年前的( )
A.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繁荣
C.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D.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25.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致使印度实现了民族自治
21.有历史学家说:“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这反映了《凡尔赛条约》( )
A.稳定了战后世界秩序B.有利于各国均衡发展
C.存在不安定的因素D.彻底削弱了德国势力
一、选择题
1.如下图这张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新闻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凡尔登战役中戴着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
A.凡尔登战役因惨烈被称为“绞肉机”
B.防毒面具使法军赢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
C.凡尔登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
D.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带答案)(2)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带答案)(2)一、选择题1.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幅涿鹿大战的示意图(如下图),应该选择下图中的()A.A B.B C.C D.D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3.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所示文物的研究价值包( )①推测北京人是否会用火②复原其外貌特征③判断北京人的生活组织方式④推测其生活的年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下列文物图片为研究半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 )A.B.C.D.5.关于下图文物(猪纹陶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6.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
据此可以推测()A.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深林和水域B.北京人会使用工具猎取动物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留火种D.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7.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8.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9.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由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不同影响,导致两大流域的原始居民在农作物品种和住房方面的明显不同,以下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的是A.水稻、干栏式房屋B.粟、半地穴式房屋C.水稻、半地穴式房屋D.粟、干栏式房屋11.在北京人遗址中,能为“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这一结论提供直接证据支持的是A.头盖骨化石的发现B.直立人化石的出土C.发现大量灰烬烧骨D.发掘大量打制石器12.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初中历史最容易出错的200道题汇总,收藏一份,初中三年次次95

初中历史最容易出错的200道题汇总,收藏一份,初中三年次
次95
看起来初中历史的学习比价简单,但如果只是依靠死记硬背,其实是很那得高分的,所以大家可千万不要对初中历史学习有所轻视。
更不要天真的以为初中历史只靠死记硬背,因为很多知识点都比较相似,稍不注意就会搞混淆,鉴于此,笔者总结了一份初中历史最容易出错的200道题汇总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初中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只展示了部分内容,大家可以领取PDF完整打印版,只需点击标题下方的头像进入小编主页,通过最上方“私信”按钮,发送“985”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份(A)1、下列对应有误的是A.古埃及——亚马逊河——金字塔 B.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C.古印度——印度河——种姓制度 D.古中国——黄河——司母戊鼎( A )2、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把“亚非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确定为研究的课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本课题研究对象的是A.古代希腊 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巴比伦王国(C )3、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成为雅典首席将军,继续推行民主改革,这一年距今(2017年)A.1573周年B.1574周年C.2459周年D.2460周年( A )4、古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以民主政治著称的雅典。
雅典民主政治A.体现了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B.适用于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C.在梭伦当政时期发展到顶峰D.是在雅典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形成的(A )5、“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B )6、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C )7、下列有关雅典城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农业发达B.古代雅典城邦是著名的君主专制国家C.伯利克里时期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D.古代雅典用系统的教育将全体小孩培养成合格公民( A )8、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A.古印度人B.古阿拉伯人C.古埃及人D.古希腊人( C )9、“他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担任元朝官员17年。
后来,他从泉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意大利,对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产生较大影响。
”“他”是A.阿基米德 B.亚历山大C.马可•波罗D.但丁( A )10、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文化“巨人”有①但丁②伏尔泰③达•芬奇④牛顿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A )11、哪一作品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A.《神曲》B.《蒙娜丽莎》C.《最后的晚餐》D.《哈姆雷特》( A )12、“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人,也不会风度翩翩。
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人利己,凭自己熟练的技艺增加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
”你认为这一观点最早形成于A文艺复兴时期B.古希腊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B )13、一位学者在评论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他评论的是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英国宪章运动D.启蒙运动( D )14、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最突出的表现为A.封建地主阶级衰落B.资产阶级人数剧增C.雇佣劳动力增加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B )15、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
”这两件事之所以“伟大”和“重要”在于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②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④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经济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B )1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以公元1500年作为重要的历史分期点,你认为以1500年为分期点的主要依据是A.1500年是一个整数时间,容易记忆B.1500年前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1500年是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D.1500年前后开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A )17、《新全球史》中写道:“哥伦布向西半球的航行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主要是因为哥伦布的远航A.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B.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完成了环球航行D.到达了真正的印度( B )18、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
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A、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强盗,带来深重灾难C强盗。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D )19、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新航路开辟始于葡萄牙.一个发现了“人”,一个发现了“世界”。
它们共同推动了A.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B.基督教思想的传播C.进化论和相对论诞生D.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 )20、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以纪念A.哥伦布到达美洲B.达·伽马到达亚洲C.迪亚士到达非洲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 )21、下列国家的法律文献,在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B、美国的《独立宣言C、法国的《人权宣言》D、法国的《民法典》( A )22、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子爆炸。
”“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
”他评价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C.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D.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C )23、18世纪末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的社会。
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一“革命”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拉美独立运动( A )24、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
这里的“结果”主要是指A.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B )25、每年的7月4日,美国人民都会载歌载舞,欢度国庆。
下列文件中与美国国庆日有直接关系的是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权利法案》D.《1787年宪法》( B )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三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这表明美国A.决心废除黑人奴隶制度B.建立了较民主的政治体制C.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一( D )27、“在权利方面,人们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
……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对压迫的反抗。
”上述言论应出自A.《共产党宣言》B.《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C.《人民宪章》D.《人权宣言》( D )28、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
”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A.维护国家统一 B.摧毁封建专制统治C.确立君主立宪制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A)29、与“17世纪80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A)30、《人权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史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此宣言的核心内容应是A.人权与法治 B.实行君主立宪制C.主张无条件的自由 D.反对殖民统治( D )31、被马克思成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是A.《人权宣言》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拿破仑法典》D.《独立宣言》(C)32、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吗,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各地连在一起B.处死查理一世——英国进入共和时代C.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结束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 )33、对于如何读历史?毛泽东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
这主要因为法国大革命A.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B.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C.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D.彻底摧毁封建制,广泛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D )34、拿破仑曾不无得意地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
请问“一样东西”是指A.《人权宣言》B.《人民宪章》C.《商法典》D.《民法典》( C )35、《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
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
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D)36、拿破仑和华盛顿是同处一个大时代的政治家。
他们在历史贡献方面的相同之处是A.赢得了民族独立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 B )37、《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因为它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B.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C.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D.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38、18世纪后半期,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同时,在英国正进行着一场其意义毫不逊色甚至更大的革命。
“意义更大的革命”指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C.英国工业革命D.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3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A.处死了国王B.推翻了专制制度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40、恩格斯对工业革命的一项发明评价很高,指出,这是从根本上改变英国工人状况的第一个发明。
恩格斯评价的这一发明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B.凯伊发明的飞梭C.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D.富尔顿建造的汽船( C )41、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
”材料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工业革命D.启蒙运动(B )42、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这里“革命性的变化”是指A.人力的解放B.机器的使用C.分工的细密D.技术的改进( A )43、雾霾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近百年来全球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这种现象的出现开始于A.蒸汽机的大量使用B.内燃机的广泛使用C.电力的广泛使用D.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 B )44、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