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马铃薯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
生产成本较低。

因此,促进马铃薯主粮化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马铃薯能够为数亿人提供食物,尤其是在贫困地区,马铃
薯是许多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其次,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能
够弥补其他粮食受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的不足。

此外,马铃薯含
有丰富的淀粉和纤维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

然而,马铃薯主粮化推进中仍存在一些瓶颈。

首先,种植过程中
存在一些病虫害问题,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其次,马铃薯的缺点是单
一性较强,仅仅作为主食营养不够丰富,需要保证搭配多样化。

最后,马铃薯的加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政策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推广防治经验,提高种植效益。

二是加强多样化搭配,例如在马铃薯饭中混合其他谷类,做成沙
拉等多样的菜肴。

三是加强马铃薯的加工技术研究,制作更多多样化的马铃薯制品,并推广相关技术。

总之,马铃薯主粮化是一项有意义的战略,需要克服种种瓶颈,
以充分发挥马铃薯作为全球重要粮食作物的潜力。

马铃薯种植行业前景

马铃薯种植行业前景

马铃薯种植行业前景
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根茎类蔬菜,含有大量的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在中国,马铃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

马铃薯的种植行业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的健康与安全,马铃薯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的蔬菜,在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大城市,马铃薯的销售量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可观。

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来优化种植过程,提高产量和品质。

例如,采用温室种植可以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避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从而实现高效、规模化种植。

此外,马铃薯作为一种多功能植物,在农业、食品、药品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方面,马铃薯可以充当中间产品,用于制作饲料和酒精等。

在食品领域,马铃薯可以作为主食或加工原料,烤、炸、蒸、煮等方法都能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食品。

在药品方面,马铃薯还被发现有抗肿瘤、降低血压等功效,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最后,马铃薯的种植也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比其他经济作
物,马铃薯的种植周期较短,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小农户和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马铃薯作为一种常见蔬菜,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能够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马铃薯的种植前景非常广阔,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还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马铃薯种植事业,共同推动其良性发展,为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铃薯发展种植项目建议书

马铃薯发展种植项目建议书

马铃薯发展种植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述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马铃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发展马铃薯种植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拟在我国某地区开展马铃薯种植项目,以满足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二、市场分析1. 马铃薯的需求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马铃薯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之一。

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马铃薯制品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

同时,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对马铃薯及其制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2. 马铃薯的供应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种植技术和品种的限制,我国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因此,对于高品质、高产量的马铃薯仍存在市场需求。

三、项目内容1. 地区选择本项目拟选择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的某地区进行马铃薯种植。

该地区气候温和,适宜马铃薯生长,土壤肥沃,有利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2. 种植技术本项目将引进先进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包括选用高产、高抗病虫害的马铃薯品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规范管理等技术措施,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3. 市场销售本项目将与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直销、批发等方式将马铃薯及其制品销售给消费者,满足市场需求。

四、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高产、高抗病虫害的品种,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2. 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对马铃薯及其制品的需求。

同时,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项目风险及对策1. 自然风险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产量。

它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马铃薯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是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于全球前列。

据统计,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为3000万公顷,产量约为9998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这充分表明了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马铃薯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铃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淀粉的需求,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马铃薯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

马铃薯的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丰富粮食作物的品种结构。

马铃薯可以作为畜牧饲料,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畜牧业与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没有马铃薯的参与,我国的农业生产将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马铃薯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不可低估。

其次是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马铃薯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

马铃薯的品种不断优化。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马铃薯的品种也在不断改良和推广。

不仅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还增强了其抗逆性和抗病能力,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收益。

不断推广种植优质马铃薯品种,可以增加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马铃薯是我国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约为5000万亩,年产量达到1亿多吨。

马铃薯的种植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马铃薯产量较高,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几个特点。

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的增加驱动了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马铃薯种植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马铃薯种植业,进一步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品种改良和技术进步加快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提升。

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为马铃薯产业提供了新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耐病虫害能力。

近年来培育出的抗病马铃薯品种,不仅提高了产量,还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对环境保护和农民健康都有积极的意义。

马铃薯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除了作为粮食作物外,马铃薯还可作为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原料。

随着新型食品和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兴起,对马铃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马铃薯的加工产品如马铃薯片、薯粉等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马铃薯的加工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展的趋势也较为良好。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马铃薯产业也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马铃薯产业也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和支持,我国马铃薯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

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 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薯。

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 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

其中,荷兰是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

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

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不仅可以作为主食供人们消费,还可以加工成淀粉、葡萄糖等工业原料,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制药等领域。

马铃薯还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使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物之一。

马铃薯不仅能大幅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在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种植马铃薯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产值,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加强管理与技术创新,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马铃薯种植现状马铃薯种植现状: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呈现出多元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政策的扶持,许多农户开始将传统种植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种植模式,采用大田一体化管理、精细化施肥等技术手段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些地方还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尽管在种植过程中仍面临着病虫害防治、品质提升等挑战,但随着农民的意识提高和政府的支持,马铃薯种植形势仍然向好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2. 正文2.1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马铃薯是我国农民种植的重要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可观。

马铃薯的种植不仅可以提供粮食,还可以作为畜牧业的饲料,具有双重作用。

马铃薯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补充作物,可以有效调节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多样性。

马铃薯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对人体健康有益。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马铃薯种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稳定的产量和销售市场。

关于马铃薯

关于马铃薯

第一部分概述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马铃薯具有高产、适应性强、分布广、营养成分全和耐贮藏等特点,是重要的宜粮、宜菜、宜饲和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

块茎中淀粉含12%~22%,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块茎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食物热量高于所有的禾谷类作物。

因此,马铃薯在当今人类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铃薯可以制作淀粉、糊精、葡萄糖、酒精等数十种工业产品,还可以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马铃薯还是多种家畜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在间作套种、轮作制中马铃薯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一)马铃薯的起源与分布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及南美洲秘鲁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海岸以及玻利维亚等地区。

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墨西哥,在那里分布着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

马铃薯在世界上是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农作物。

分布于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

主产国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

五国种植面积占世界的60%,产量占世界的50%左右。

世界马铃薯主产国家中荷兰生产水平最高,单产约为45t/hm2,而且是世界上重要的种薯出口国家。

我国马铃薯生产遍及全国各个省(自治区),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其栽培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中原和东南沿海各地较少。

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其次是贵州省。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按照种植地区的气候、地理、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等条件,划分为四个马铃薯栽培区。

1、北方一作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本区无霜期短,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愠差大,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一年只栽培一季,也是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

2、中原二作区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现实意义
1.3.1 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黑龙江省种植马铃薯已有近9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马铃薯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马铃薯一直作为粮食作物,连同谷物、豆类构成了粮豆薯生产格局,这种统计方法延续至今未变。

黑龙江省历来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作为当家作物,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根据市场需求,各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日益明显。

进口的小麦、大豆数量逐年增加,使得黑龙江省粮食价格优势逐渐丧失,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的模式已被打破,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

种什么作物,种多少面积,要看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玉米、水稻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面积急剧减少。

与1985年相比,2006年水稻播种面积由39万hm2增加到208.9万hm2,增长了4.36倍;玉米播种面积由157.7万hm2增加到296.1万hm2,增长了87.76%;大豆播种面积由216.7万hm2增加到393.7万hm2,增长了81.67%;小麦播种面积则由203.8万hm2下降到24.8万hm2,下降了7.21倍;而马铃薯播种面积则由22.2万hm2增加到33.3万hm2,增长了49.54%。

需要指出的是,马铃薯播种面积从2001年开始,连续7年超过小麦播种面积,2006年马铃薯播种面积比小麦高出了34.27%。

马铃薯在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再创新高。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2007年2月发表的统计公报,该省2006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7.6万hm2,比2006年增长2.9%;粮食产量3780万t,增长5.0%,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呈现“两增两减”:水稻产量1360万t,增长16.0%,玉米1453.5万t,增长5.4%;小麦93万t,下降4.3%,大豆652.5万t,下降12.8%。

虽然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快,但从横向比,1985年该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8%,2006年为3.27%,所占比例变化不大。

这是因为经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小麦播种面积减少而释放的空间被水稻、玉米、大豆所挤占,马铃薯由于深加工能力弱、机械化水平不高以及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乘势而上的局面,基本上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

种植业结构调整,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遵循市场规律和农业发展的自身规律,科学调节各主要作物的种植比例,以争取效益、产量和品质的最优。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马铃薯产业,是由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决定的。

近几年来大豆生产效益下滑趋势明显,国产大豆受到美国、巴西等国进口优质大豆的严重冲击,农民和大豆加工企业出现亏损。

小麦由于品质问题,市场需求日见萎缩,山东、河北等地优质小麦趁虚而入,使黑龙江省小麦生产元气大伤,种植面积锐减。

水稻生产虽然效益好,但一直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困扰,1998年以来始终在156.3~185.0万hm2之间波动。

玉米2006年播种面积达到最高水平,为296.1万hm2,但仅比历史最高播种年份的1996年增加了29.5万hm2,可见增长的空间不会太大。

因此,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增加马铃薯播种面积,提高马铃薯产量,将会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我省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3.2 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黑龙江省近10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表明,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逐年增加、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情况下,农民靠种粮只能温饱,很难致富。

要跳出种植业的范围谋划农民致富,要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精深加工。

因此,增加农民
收入,必须抓住比较效益高、加工链条长、附加值大的产业加以优先发展,而马铃薯正是这样的优质农产品。

其一,马铃薯是单位面积效益较高的农作物。

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6年提供的数据,黑龙江省6种主要农作物中,每667 m2产生的效益依次为:水稻775元,马铃薯773元,玉米482元,小麦386元,大豆339元,油菜籽333元,马铃薯与水稻效益基本相当;而在西藏(3200元)、山东(2400元),吉林(1924元)、江西(1302元)、安徽(1164元)、青海(1147元)、广东(1145元)、四川(1051元),福建(904)、辽宁(888元)、重庆(851元)、云南(844元)等地,马铃薯单位面积效益分别列本省市区6种或7种农作物单位面积效益的第1位;新疆(1182元)、甘肃(953元)、湖南(939元)、湖北(844元)马铃薯单位面积效益为第二位;只有宁夏、河北、陕西和山东等省区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位于第3位之后,主要是品种、自然条件等原因导致单产较低。

由于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好,各地都将马铃薯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其二,马铃薯是一种高产作物,增长潜力大。

黑龙江省土地肥沃,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病轻,马铃薯退化轻,特别是齐齐哈尔、黑河等西北部旱作农业区最适宜种植马铃薯。

黑龙江省马铃薯产量一般在10~15t/hm2之间,个别地方产量达到30t,因此单产潜力大。

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悬殊,如荷兰等国,在采用良种、高度机械化的条件下,产量可达50~70t/hm2左右。

这样高的产量只有马铃薯可以实现,而其它作物望尘莫及。

近年来,黑龙江省马铃薯市场售价走高,薯农的收入很好。

从马铃薯增产的潜力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引进了脱毒马铃薯技术并投入生产,形成了一整套茎尖脱毒组培及快速繁殖脱毒种薯的技术体系,在本省推广面积已近70%,在全国推广面积达到20%以上,使用脱毒种薯每公顷增产2~3倍以上。

我国已有每公顷产量达60t左右的记录。

第三,马铃薯是一种优质农产品。

从品质上看,马铃薯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是小麦的2倍,玉米的1.2倍,水稻的1.3倍,其干物质产量非常高。

马铃薯的营养成分丰富齐全、粮菜兼优,弥补了蔬菜和粮食作物营养中的不足。

如粮食作物多不含维生素C,而马铃薯富含维生素C,尤其对于北方和高寒山区,冬季便于贮藏,可成为食物中补充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

第四,马铃薯是一种适应性强,易于栽植的作物。

马铃薯生育期较短,耐干旱,对土地条件和施肥没有太高要求,抗病性强,可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田间地头、屋前房后均可种植。

1.3.3 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实现精深加工的需要
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最大价值是通过精深加工,促进马铃薯的效益增值,从而拉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条。

马铃薯除食用外,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开发的深加工产品及其经济效益比销售淀粉要高出几倍到几十倍;由块茎加工成粗制的淀粉要比直接出售块茎增值30%,加工成粉条增值70%以上;粗粉经过二次加工,制成精制淀粉能进一步增值,每吨销价6000多元,比粗淀粉增值1倍以上。

利用马铃薯精制淀粉进行精深加工,其增值比例会更高。

10t马铃薯可以生产1t乳酸,产值增加4倍。

12t马铃薯生产1t 柠檬酸,产值增加5倍,用同样数量的马铃薯生产1t环糊精,产值5万元,比出售原料产值高出近20倍。

另外,马铃薯的深加工还包括发展系列食品。

在欧美等国,马铃薯食品工业非常发达,食品种类很多。

有的是直接加工鲜薯块茎,如炸条、炸片、炸丝等;有的是马铃薯全粉、淀粉或马铃薯泥掺入种种辅料和调味品等制成的,如膨化的各种食品和油炸脆片等。

马铃薯全粉可做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或辅料,不同于淀粉,它保留了马铃薯块茎的全部营养,用沸水冲拌即可制成新鲜的马铃薯泥,是西餐沙拉的基本原料。

全粉还适于做糕点馅的原料。

做面包适当加入全粉,可使面包保持新鲜度而不发干和掉渣。

进口全粉价格较费。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可加工成多种化工产品,马铃薯的淀粉经水解后,可以生产多种产品。

如怡糖、高纯麦芽糖、结晶葡萄糖注射液、柠檬酸、酒石酸、维生素C、生物塑料等。

马铃薯淀粉可提高分子化合物,其中高分子特性可以改性被广泛应用。

经过改性的变性淀粉,主要有氧化淀粉、醋酸淀粉、交联淀粉与接枝共聚类淀粉、羟基淀粉与羧基淀粉、直链淀粉与
枝链淀粉等,其在工业上的用途非常广泛。

马铃薯淀粉经微生物分解作用,还可以生产出不同用途的塑料薄膜,还可以掺入杀虫剂、除草剂等。

由此可见,马铃薯精深加工的领域非常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因此,不应再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一般性的行业来对待,而应从改变粗放的“原字号”资源结构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推动马铃薯精深加工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