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化合物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报告)

合集下载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组成测定及表征实验报告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组成测定及表征实验报告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组成测定及表征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方法,进行组成测定及表征。

实验原理:
三草酸合铁酸钾是一种重要的铁系配合物,其化学式为K3[Fe(C2O4)3]。

其制备方法可以通过混合铁(III)盐和三钠草酸溶液来得到。

三草酸合铁酸钾在水中可以形成红棕色的溶液,结晶后呈现橙黄色。

实验步骤:
1. 将约1 g 的铁(III)盐溶解到100 mL 的水中;
2. 预先准备好0.1 M 的三钠草酸溶液;
3. 将三钠草酸溶液缓慢加入铁(III)盐溶液中,过程中会观察到沉淀的生成;
4. 将生成的沉淀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然后过滤并用冷水洗涤沉淀;
5. 收集并干燥沉淀,得到三草酸合铁酸钾。

实验结果:
在进行制备过程中,观察到了红棕色的沉淀生成,并且在结晶后呈现出橙黄色。

组成测定:
通过重量法和化学分析法可以确定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组成。

首先使用称量天平测量得到的沉淀质量,然后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如酸基滴定)测定含量准确的三草酸合铁酸钾。

表征实验: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三草酸合铁酸钾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表征。

X射线衍射可以确定晶体结构,红外光谱可以分析分子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研究颜色和吸收特性。

结论: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三草酸合铁酸钾,并进行了组成测定和表征。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研究该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大化实验(3)___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其混凝性的测试

大化实验(3)___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其混凝性的测试

【大学化学实验Ⅲ】综合实验报告论文—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其混凝性的测试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班级: 无机102班**: **学号: **********目录1、摘要 (3)2、引言 (3)3、实验目的 (3)4、实验原理 (3)4.1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原理 (3)4.2聚合硫酸铁的制备方法 (5)5.实验步骤: (5)5.1 .FeSO4 的制备 (5)5.2.聚合硫酸铁的制备 (5)5.3、聚合硫酸铁各项主要性能指标的测定: (6)5.4、聚合物硫酸铁的混凝效果实验 (6)6.实验仪器和试剂 (6)7.实验过程 (6)8.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7)9.实验讨论 (8)10.参考文献 (9)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混凝性能测试1、摘要: 聚合硫酸铁分子式:[Fe2(OH)n(SO4)3-n/2]m (其中n<2, m=f(n))。

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新型、优质、高效铁盐类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聚合硫酸铁形态性状是淡黄色无定型粉状固体,极易溶于水,10%(重量)的水溶液为红棕色透明溶液。

聚合硫酸铁的作用---主要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工业用水的净化。

也可对各种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如食品、皮革、矿山、冶金、印染、造纸、石油等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在水处理领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聚合硫酸铁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各方面的因素,并从其制备过程中学习无极聚合物密度、黏度、浊度的测定等方法。

聚合硫酸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用水、各种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等净化处理。

关键字: 聚合硫酸铁混凝剂无机高分子水处理2、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且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污染也日趋严重,因而地表水处理和污水处理会用日益受到重视,水处理剂的用量不断增大,所以新型混凝剂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聚合硫酸铁(PFS)也称碱式硫酸铁或羟基硫酸铁, 是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与其他絮凝剂如三氯化铁,硫酸铝,氯化硫酸铁,碱式氯化铝等相比,聚合硫酸铁生产成本低、投加量少、适用PH范围广、杂质(浊度、COD、悬浮物等)去除率高、残留物浓度低、矾花沉降速度快、脱色效果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工业用水以及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实验报告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实验报告
+ ,
+,# !#OPQO+,ij"
6
7 8
qST!WXJKGY rstuvlwxy
+
,
9
:
2345
=>?@A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的库都布高塔墙内耸立着一根高约' 直径 ), &L+) 的铁 柱$乍一看!这根黑黝黝的铁柱并不起眼!但正是它吸引着大批游客和科学家们的目 光$因为这根铁柱虽在露天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却居然一点也不生锈!堪称世 界奇迹$
) *
"*#混合溶液 9 中加入过量的铁!则铁将铜置换出来!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离
子!所以过滤所得固体8为铜和过量的铁!溶液 : 为二价铁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先生
成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放置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所以最终生成氢氧化铁
"沉淀B#$固体8为铜和过量的铁!再加入稀盐酸溶解单质铁!再过滤所得固体S为
没有!!!!!!$
充 ",# 分反应后!如果容器内有较多 23*@ 和相当量的 23!则容器内不可能有
!!!!!!$
%'
+ ,
#-下列装置中能较长时间看到./01* 白色沉淀的是
6
7
8
+
,
9
:
!!
9-"
:-"#
2-#'
;-"#(
-.f89gd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制备 时直接将 ./01*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亚铁溶液中由
色褪去时!再滴加*滴 A427溶液!观察现象
*-铁离子的检验
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 )6 蒸馏水!再滴加几滴 ./25, 稀溶 液!然 后 滴 加 几 滴 A427 溶液!观察现象

《铁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铁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大单元-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单元1. 通过学习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

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形成证据意识。

3. 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以及工业制备铁黑颜料的生产流程的讨论等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水平;能建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铁黑(Fe3O4)是常见的铁系颜料。

一种制取铁黑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制取铁黑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Fe(OH)2+2Fe(OH)3∆→Fe(OH)2·2Fe(OH)3∆→Fe3O4+4H2O(1)制取铁黑的反应原理中涉及铁的氢氧化物,它们又该如何制备?你想探究它们的哪些相关性质?(2)你知道哪些铁的氧化物?你想探究它们的哪些相关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应用呢?【任务三】实验探究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性质【任务四】认识铁系颜料——探究铁的氧化物【任务五】解决问题——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学习任务【任务三】实验探究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性质1.如何制备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活动设计】在FeSO 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实验中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是________色絮状固体,迅速变成_________,最后变成________,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亚铁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这一性质,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即Fe2+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据此进一步讨论在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应尽可能隔绝空气,思考实验中要改进的地方,如将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伸入试管中硫酸亚铁溶液的液面下再挤出氢氧化钠溶液或在硫酸亚铁溶液液面上方加一层煤油。

高中铁及其化合物教案化学

高中铁及其化合物教案化学

高中铁及其化合物教案化学教学内容: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铁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理解铁的性质、反应特性以及相关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铁的性质、反应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常见的铁化合物。

教学难点:理解铁在氧气和酸中的反应特性,掌握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铁的性质及制备方法1. 铁的性质:介绍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讲解铁的磁性、铁的稳定性等。

2. 铁的制备方法:简要介绍铁的提取方法,如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等。

二、铁的化合物及其性质1. FeO(氧化铁):介绍FeO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Fe2O3(三氧化二铁):讲解Fe2O3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颜料和磁性材料中的应用。

3. Fe3O4(亚铁氧化铁):探讨Fe3O4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磁性材料中的应用。

三、实验环节1. 实验一:观察铁与氧气的反应产物,观察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实验二:用盐酸溶液浸泡铁片,观察反应产生气体,验证铁的酸性反应特性。

四、课堂讨论1.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铁在氧气和酸中的反应特性。

2. 探讨铁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为什么选择铁作为原料。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教材,了解更多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特性和制备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同时,能够对铁的性质和化合物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学习化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铁及其化合物——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教学设计 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铁及其化合物——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教学设计 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铁及其化合物——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的教学内容取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的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价的铁元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即+2价Fe容易被氧化成+3价Fe,这一性质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考察的重点。

氢氧化亚铁沉淀转变成氢氧化铁沉淀的实验现象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提体会+2价铁的还原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

由于学生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的经验较少,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做好知识教学,同时要向学生阐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又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探究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获益。

三、教学目标1.掌握氢氧化亚铁的最佳制备方法以及物质防氧化的措施2.培养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知识迁移的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四、教学重点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改进方案五、教学难点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六、教学过程【引入】铁元素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的铁元素。

例举生活中与铁元素有关的事物。

如:铁门、铁锅、燃气管道、人体内也含有铁元素等。

【教师】铁及铁的化合物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其性质也很活泼,本节课我们来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学生】按要求完成铁与稀硫酸的反应,并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1)试管内有气泡产生;(2)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提问】为什么在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过一段时间后还会生成红褐色物质呢?1.内因——FeSO4溶液中部分Fe2+可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2.外因——生成的Fe(OH)2沉淀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OH)3➢溶液中会有一定量的O2溶解于其中➢溶液混合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O2带入【思考与讨论】由实验可知,白色的Fe(OH)2会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

实验二十四硫酸亚铁铵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二十四硫酸亚铁铵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二十四硫酸亚铁铵制备及组成分析实验目的:1.了解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法;2.了解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分析硫酸亚铁铵的组成。

实验器材和试剂:1.硫酸亚铁(FeSO4·7H2O);2.氨水(NH3·H2O);3.浓硫酸(H2SO4);4.蒸馏水;5.烧杯、容量瓶、滴定管、玻璃棒等常用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亚铁固体(FeSO4·7H2O),放入烧杯中;2.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3.将溶解的硫酸亚铁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4.取一小部分稀硫酸(H2SO4)滴入硫酸亚铁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5.逐滴加入氨水(NH3·H2O),搅拌至溶液颜色由浅绿变为深绿,停止滴加;6.用酚酞指示剂滴加到溶液呈现淡红色,并保持该颜色;7.将溶液转移到滴定管中,进行氨水滴定,记录滴定的终点。

实验原理与反应方程: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反应方程式如下:FeSO4+2NH3→Fe(NH4)2SO4实验中,硫酸亚铁和氨水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铵。

滴定终点为溶液从淡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佩戴安全眼镜,避免溶液溅入眼睛;2.硫酸亚铁、氨水和硫酸为有毒物质,操作时需注意安全;3.实验中需将实验器材彻底清洗干净,避免实验污染。

组成分析:硫酸亚铁铵的组成可以通过氨水滴定的结果来进行分析。

滴定时,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亚铁会被氨水滴定至终点,滴定的计量就是硫酸亚铁溶液中硫酸亚铁的含量。

在滴定过程中,硫酸亚铁溶液呈现淡红色的是由于酚酞的指示剂所致。

通过氨水滴定的结果,可以计算出硫酸亚铁铵中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例,进而得到硫酸亚铁铵的组成。

例如,如果滴定结果为20mL,滴定液的浓度为0.1mol/L,那么硫酸亚铁的质量为20×0.1×(Molar Mass of FeSO4)。

总结:本实验主要介绍了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氨水滴定分析硫酸亚铁铵的组成。

铬、锰、铁、钴、镍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实验报告

铬、锰、铁、钴、镍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4. 铬、锰、铁、钴、镍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铬、锰、铁、钴、镍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2.掌握铬、锰重要氧化态之间的转化反应及其条件。

3.掌握铁、钴、镍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4.掌握锰、铁、钴、镍硫化物的生成和溶解性。

5.学习Cr3+,Mn2+,Fe2+,Fe3+,Co2+,Ni2+的鉴定方法。

1
2
3
4
三、注意事项:
1.在制备Mn(OH)2沉淀时,一定要用长滴管深入到溶液底部,将NaOH溶液挤出。

2.Cr(OH)3的颜色是灰绿色,容易被Cr3+的颜色掩盖,要注意观察。

加入NaOH溶液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难以观察到沉淀
的生成。

3.在检验Ni(OH)2沉淀酸碱性时,要用比较强的氧化剂将其氧化。

四、思考题
教材中2、3、5题。

五、实验体会和建议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化合物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报告)
钢铁是现代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材料,其中钢铁合金是由钢铁形成的物质,存
在于大多数设备和工件上,它们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可以满足更多
的应用要求。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阐述钢铁化合物的制备和组成的测定。

1. 制备钢铁化合物
钢铁化合物的制备可以分为两类方法,即外加合金技术和内掺合金技术。

外加合金技
术是将钢和其他金属混合后熔炼,在高温下使其混合,并加入合金元素以增加合金的性能。

通常,钢化合物的熔炼温度约为1200-1500℃,持续时间为1-2小时。

此外,如果合金熔
炼温度太低或持续时间过长,将出现杂质,从而影响后期的加工加工性能。

内掺合金技术
是由处理不同的基体材料的元素组成组成不同的合金,如钢外加比中黄铜或铬相关材料,
再熔炼钢等技术,调整不同钢类型,以获得更佳性能。

2. 测定钢铁合金组分
钢铁合金组分的测定方法可以分为有害元素检测法、元素和物质检测法和量化测定法等。

有害元素检测法用于检测合金中的汞、砷、钛、砷、锑、铅等元素,这些元素有害生
态健康,为确定合金成份,在合金制备中必不可少。

元素和物质检测法是指利用X射线
衍射或原子发射光谱法等分析手段,检测合金中所含的元素及混合物质,从而确定合金成份。

量化测定法是指以燃烧法或分散溶液法等熔融分析方法,对钢铁成份中的比例进行测定,了解合金中不同成分的百分比,从而了解它的特性和性能。

综上所述,钢铁合金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是衡量合金性能的关键。

制备合金时,
其熔炼温度、持续时间以及搅拌方式以及添加量等要符合要求,以节约资源,提高合金组
分的测定也是重要的,它可以精确测定合金中各成分的百分比比例,以确保生产的钢铁合
金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