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

合集下载

国学教育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教育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道德经》解读适用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道德经》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2. 通过对《道德经》中重要篇章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道德经》的作者及成书背景。

2.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教学难点:1. 道家思想中深奥的哲学概念。

2. 将道家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教学挂图等。

2. 学生准备《道德经》文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道德经》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2. 提问:同学们对《道德经》有什么了解?为什么《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二、学习《道德经》重要篇章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道德经》第一章,并讲解其大意。

2. 学生分组讨论:第一章中哪些语句对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3. 教师总结:第一章阐述了道家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强调了“道”的重要性。

三、思考与讨论1. 提问: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总结: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道德经》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道德经》第二章,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深入学习《道德经》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道德经》第二章,并讲解其大意。

2. 学生分组讨论:第二章中哪些语句对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3. 教师总结:第二章阐述了道家的处世哲学,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三、思考与讨论1. 提问:如何将道家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道家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 顺应自然规律,减少无谓的烦恼。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 掌握国学经典的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1.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学经典吗?有哪些国学经典的名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国学经典对于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2. 选择一部国学经典,如《论语》或《三字经》,讲解其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课前阅读一段国学经典文本,教师提供相关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四、口头表达(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国学经典的故事情节,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创造力。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国学经典知识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如《古文观止》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国学经典展览或活动。

3. 鼓励学生写作关于国学经典的文章或作文。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任务。

3.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的相关教案,老师们快来看看吧!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范文一《田园诗情》诵读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诊断与矫治。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说话首先,我们继续每节课之前的5分钟说话。

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国家情况。

二、揭题在欧洲西部有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

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

(板书:荷兰)本课《田园诗情》仿佛是介绍荷兰风光的解说词。

而田园诗指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单纯简朴。

三、新授1. 那么,荷兰的乡村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让我们听着如诗的解说词一起去游览这低地之国吧!请大家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2. 荷兰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分小组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来想想一下那美丽的景色。

3.(相机板书: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4. 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向往赞美)5. 是啊,这么美的国家,谁能不向往,谁能不赞美呢?今天就有一个中国孩子来到了荷兰,你们愿意成为他的导游,为他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国家吗?(生配乐朗读)6. 荷兰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你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就请同学们挥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田园吧!(生画画)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吗?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国家,它就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五、作业请同学们把荷兰介绍给你的父母。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范文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国学教育的小学教案

国学教育的小学教案

国学教育的小学教案教案主题: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教育一、教育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2.了解国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传授学生国学教育的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国学教育。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PPT、视频、国学经典文本。

2.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国学教育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你们了解过什么是国学吗?你们认为国学教育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步骤二:学习国学经典(30分钟)1.教师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种类,如《论语》、《大学》等,并展示相关的图书和文本。

3.鼓励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并展示一些优秀的国学经典诵读视频。

步骤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0分钟)1.教师通过PPT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如儒、道、佛三家思想、古代礼仪文化等。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研究国学经典中所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向全班报告。

3.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和重要性。

步骤四:体验传统文化(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国学文化体验活动,如学习中国书法、制作中国结等。

2.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成果,交流分享体验心得。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国学经典进行深度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2.鼓励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或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六、教学评价:1.结合课堂讨论和活动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参与度、表现和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设计,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体验传统文化的活动,更好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国学教育缺乏兴趣,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误解。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案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案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案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生国学经典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生国学经典教案篇一《增广贤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一年级国学教案第一单元紧握,立身行事的罗盘第 1节礼貌风流美,文明大雅存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1、导入新课2、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3、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4、学生诵读5、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事都要为自己立下一个规矩,这样就极有可能缩短自己和理想之间的距离。

6、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7、诵读比赛第二节恭听父母言谨行子女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初步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积累经典的兴趣,简单了解一些经典诵读的法。

3、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些道理,了解一些生活礼仪及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

谈话引入、背诵“总叙”和“入则孝出则悌”二、学习新知。

《弟子规》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的礼仪,今天,我们将学习《弟子规》中的恭和谨(一)初读,读准读通出示:《弟子规》恭前八句。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指名读。

(5)师生对读。

(6)齐读。

(二)诵读,感知大意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两句大意。

3、齐读。

4、诵读比赛第3节人间重亲情,天下贵孝义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五年级小学国学教案16篇

五年级小学国学教案16篇

[活动目标]1、积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句子的意思。

理解诗歌《过华清宫绝句》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细心品味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周学过的《论语》内容。

(1)指名学生诵读。

(2)全班诵读。

2、谈话导入。

人非生而知之者。

我们要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孔子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接着写第八周的内容。

二、学习《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1、师范读。

2、生自读,读通、读顺。

3、师讲解大意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生再次自读,带着对句子的理解读熟。

5、请学生讲讲对句子的理解。

6、师小结: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

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

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篇一《治家格言》教案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篇二《名贤集》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篇一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教案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前几周我们学习了作为古代小朋友启蒙读物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

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

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四、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五、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

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教案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前几周我们学习了作为古代小朋友启蒙读物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

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

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四、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五、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

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篇二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

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

”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

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

翠馆对红楼。

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虎类狗,蚁如牛。

列辟pi对诸侯。

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

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列辟对诸侯。

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

“虎类狗,蚁如牛。

”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

”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 ),鹡对( ),翠馆对( )。

七贤对( ),爱日对( )。

虎类( )蚁如( ),列辟对( )。

陈唱临春( )。

隋歌清夜( )。

空中事业( ),地下文章( )。

三、拓展练习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2、找对子海内存知己—路遥知马力——明月松间照—生当作人杰—白日依山尽——远看山有色—四、总结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篇三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五、活动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l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五、活动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