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生物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生物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生物因素
(一)炭疽杆菌
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
2、行业举例:
(1)食品制造业:牲畜检疫
(2)纺织业:拣毛
(3)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坯皮准备
(4)畜牧业:牧民、饲养员、兽医
(5)动物园:饲养员、兽医
(二)森林脑炎病毒
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森林脑炎
2、行业举例:
(1)伐木业:原木采伐、原木运输、其他出入森林作业人员
(2)护林业:护林、其他出入森林作业人员
(3)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业:栲胶备料、松脂采割、松明采集、野生果品采摘、菌菇采摘
(4)中草药业:野生中草药采集
(5)狩猎业:狩猎人员
(三)布氏杆菌
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
2、行业举例:
(1)食品制造业:牲畜检疫
(2)畜牧业:牧民、饲养员、兽医。
(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生产或使用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工业企业,必须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可能发生化
在工作过程中,会沾染病原体或易经皮肤吸收的剧毒物质和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必须设专用洗衣室。
产品包装警示标识: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化学品或材料,产品包装上要设置醒目的标识和简明中
储存场所警示标识:储存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物质的场所,在入口和存放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
职业健康危害事故现场警示线: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红色、绿色和黄色临时警示线,划分出不同
脑力劳动的危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
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
如何避免办公室职业疾病
首先,多做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散散步,举举手做做伸展运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改善办公室工作环境,可以避免长时间固定体位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如椅子的高度要适宜,当
再次,显示器要比视线低一点,可以避免脖子上扬,导致颈部疼痛。
作业场所现场应急设施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毒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头晕、流涎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
工业防毒主要通过工艺改革,密闭通风净化系统;局部排气罩;以及排除的气体需要净化达到降低毒
劳动合同附件(职业危害因素预警告知书)

劳动合同附件(职业危害因素预警告知书)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提前告知劳动者其所从事的工作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特此制作本附件《职业危害因素预警告知书》。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说明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有可能存在以下职业危害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填写):1. 物理因素:(例如噪音、震动、电磁辐射等)2. 化学因素:(例如有害化学物质、毒物等)3. 生物因素:(例如致病微生物、病媒生物等)4. 粉尘、有害气体和气溶胶等5. 劳动强度:(例如长时间工作、超负荷工作等)6. 其他(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雇主将采取以下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请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填写):1.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例如防护服、口罩等)2. 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3. 安排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4. 提供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措施5.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措施6. 其他(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三、劳动者须知1. 劳动者应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员工手册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2. 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的情况,应及时向雇主报告,协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劳动者对自身的健康负有责任,应积极参与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相关健康活动。
4. 若劳动者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的相关信息,请向雇主咨询。
本《职业危害因素预警告知书》自劳动合同生效之日起生效,并成为劳动合同的附件之一,双方共同遵守。
如有变更,应及时补充和调整,并经劳动双方签字确认生效。
劳动者(签字):日期:雇主(签字):日期:注:此附件为简化版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以上内容请双方仔细阅读,并在理解愿意遵守后签字确认生效。
任何与本附件相关的争议,应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协商解决。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或称生产性有害因素)。
按职业危害因素的不同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生产毒物,如铅、汞、氯气、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潜涵作业等)、低气压(高山、高空作业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激光、射频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紧张或个别系统、器官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强度与劳动者生理状态不相适应等;(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炎热季度强阳光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同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常常不是单一的,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影响。
劳动者发生职业性损害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作用条件。
这些条件主要是:有接触机会,如生产中使用或产生某些有毒物质;一定的接触方式,如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间接途径,或由于意外事故;一定的接触时间;足够大的接触剂量(强度)。
后两个方面是决定机体所受剂量的主要因素,又称职业危害的接触水平。
职业危害的接触水平与生产环境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集体或个体防护设施等有关。
生产车间的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布局不合理,工艺和设备落后,缺乏集体和个体防护设施和管理不善,都可以增加职业危害的接触机会和接触水平。
在同一生产环境下从事同一作业的工人中,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1)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如患有某些遗传疾病或有遗传缺陷的人容易受某些有毒物质的作用;(2)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如妇女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极易损害胎儿、婴儿的健康,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也易受职业危害的影响;(3)营养差异:营养不良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4)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如患有皮肤疾病可增加吸收毒物的机会,患有肝脏病影响机体对毒物的解毒功能。
某公司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范文

某公司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范文1、危害告知的目的及意义为了维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本公司特制定了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在于向全体员工清晰明确地告知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以及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通过危害告知制度的落实,员工将对自身工作环境的危险性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能够科学判断和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职业危害告知的内容根据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特点,我们需要向员工告知以下职业危害因素:2.1 物理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光线、温度、湿度、辐射、振动等。
噪音对听力的损害、光线对眼睛的刺激、高温和低温对身体的不适以及湿度、辐射和振动等因素都会对员工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告知员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这些物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损害。
2.2 化学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毒化学品、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粉尘、气体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员工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部位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我们需要告知员工在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时,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
2.3 生物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昆虫、动物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会传播疾病、引起过敏等。
因此,我们需要告知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被生物因素侵害。
2.4 心理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等。
这些心理因素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告知员工在工作中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合理应对工作压力,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3、危害告知的方式和周期为了确保危害告知制度的有效性,我们将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危害告知:3.1 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入职时,将由公司负责人或专门的安全员对职业危害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告知。
同时,为新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并进行正确使用的培训。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范文是指雇主向员工提供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信息,并告知员工如何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的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因素等,如有毒化学物质、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高压、高海拔、疲劳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提供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本知识、性质、危害程度等方面的信息。
2.告知员工所处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以及对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3.告知员工有关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方法、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办法等。
4.告知员工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及其初步诊断方法,引导员工及时发现职业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5.告知员工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职业病防护管理的要求,引导员工遵守相关规定。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员工的健康和权益,使员工能够了解所从事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该制度也是雇主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护管理责任的重要举措之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范文(二)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职业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员工的健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司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旨在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二、目的和依据1. 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的目的是要求企业向员工充分、准确、及时地告知其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员工对职业病防控的自我保护和自查能力,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2. 依据(根据公司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告知标准》等)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和劳务派遣人员等所有与我司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劳务合同的人员。
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

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
是指企事业单位在职工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对职业危害因素以及相关防护措施等进行告知的制度。
该制度旨在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并确保其了解和有效应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危害因素告知:向职工准确详细地告知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告知内容应当包括危害性质、对健康的影响、暴露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等相关信息。
2. 防护设施与措施告知:告知职工工作岗位上的必要防护设施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包括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设施、紧急处理程序等。
告知内容应当包括使用方法、保养维护、紧急情况处理以及防护措施实施的具体要求等。
3. 事故应急措施告知:告知职工遇到突发事件或事故时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逃生、报警、急救等。
告知内容应当包括应急电话、应急出口、应急撤离路线等相关信息。
4. 定期培训: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使职工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并提高其识别和应对职业危害的能力。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相关记录,包括危害因素告知记录、职工培训及考核记录等。
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职工对工作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职工防范职业危害的意识,减少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1) 化学因素:①各种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肿瘤;②一些不溶或难溶的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
(2)物理因素:①高温、低温引起中暑或冻伤;②高湿使两手等处发生皮肤糜烂,促使皮肤病的发生;③高低气压,如潜水员及沉箱工的减压病,高山高原地区的高山病;④噪声引起的难听或耳聋,并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不良影响;⑤振动,两上肢的局部振动引起血管痉挛、溶骨症及骨坏死。
全身震动对神经系统、血管等也有不良影响;⑥电离辐射如X线、γ射线等引起的放射病;⑦非电离辐射中的微波与高频电磁场,场强过高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⑧光线、紫外线引起电光性眼炎,红外线引起白内障,照明过强过弱引起眼疲劳;⑨机械刺激或击伤。
(3)生物因素:①微生物: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职业性传染病;发霉的谷尘、蔗尘中耐热性放线菌引起的农民肺、蔗尘肺和蘑菇肺;后三种疾病都属于与免疫有关的变态反应性肺泡炎;②昆虫和尾蚴引起谷痒症和稻田皮炎;③水生动物的体液,如明虾及一些海鱼表层体液中含有能溶解皮肤角质层的特殊组分;④植物,如黄山药可引起支气管哮喘;⑤各种生物的蛋白质,如牲畜蛋白质及稻壳的细尘大量吸人后引起发热。
(4)劳动损伤性因素:主要由于有关器官及肌群等长期紧张劳动过度疲劳或不适当的强迫性体位或工具引起的职业性肌肉骨胳损伤疾患,如局部肌肉疲劳和全身疲劳,反复紧张性损伤和腰背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炭疽杆菌 Bacillus anthraci
健康危害
病理特点 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
共患急性传染病。
人类因接触病畜
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二发
生感染。
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
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
溃疡与周围肿胀和毒血症,也可以
引起肺炭疽或肠炭疽,均可并发败
血症。
病理特征为受累组织及脏器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周围水肿。
皮肤炭疽呈痈样水肿,焦痂,溃疡,周围有凝固性坏死区。
肺炭疽呈出血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及梗死区,纵膈高度胶冻样水肿,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
肠炭疽主要病变在回盲部,表现为弥性出血性炎症改变及周围肠壁高度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内有血性浆液性渗出液,内含大量炭疽杆菌。
当心感染
应急处理
炭疽治疗原则是严格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杀灭机体内细菌。
对有关人员接种疫苗。
炭疽病病人应该严格隔离至痊愈,其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与场所,均应按杀灭芽孢的消毒方法进行彻底消毒,不可随意丢弃。
患病或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严禁食用。
防护措施
加强对炭疽病的检疫,防止在动物间传播。
当怀疑有炭疽杆菌气溶胶产生时,除一般个人防护外,还要佩带眼罩和呼吸器。
个人应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和防疫口罩;无防护器材时,可用手帕或其他纺织品捂住口鼻,并扎紧袖口和裤脚,将上衣塞入裤腰,颈部用毛巾围好,戴手套,外穿雨衣。
集体防护可构筑工事或利用地形地物等。
火警:119 急救:120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
布氏杆菌 Brucella
健康危害 病理特点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常伴有发烧,另外,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
骨关节病变,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
节炎最为常见。
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
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
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
当心感染
应急处理
本菌传染性大,人群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或慢性化。
进行羊群检疫,
如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
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
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
防护措施
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在于控制和消灭畜间布氏杆菌病的流行。
对经常接触牲畜或有关人群用冻干减毒活苗作皮上划痕接种。
火警:119 急救:120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