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 2A3和300B单端甲类胆机(设计制作篇)
300B 单端胆机制作

本功放采用两级电压放大,都采用SRPP电路结构。
SRPP原是为高频放大而研制的电路,现在把它用于低频放大电路,理所当然可望获得更为宽阔的频率响应。
由于三极管放大的噪声要比五极管小,所以本机两级电压放大均采用三极管。
输入级特意选用了双三极管5814A,该管相当于12AU7的高性能管,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小输入级的放大噪声。
由于5814A的放大因数(μ)低,采用SRPP电路能够提高该级的增益和降低其输出阻抗。
第2级电压放大采用12BH7A,该管适用于音频放大、振荡和脉冲放大,因而作为低频应用具有良好的性能保证。
该级工作电流取得较大,目的是为300B提供足够驱动力。
根据图1中5814A、12BH7A阴极电压和阴极电阻,可估算它们的静态工作电流。
(1)5814A静态工作电流I=6.7(v)/3900(Ω)=0.0017(A)=1.7(mA)(2)12BH7A静态工作电流I=5.8(V)/1500(Ω)=0.0038(A)=3.8(mA)上述两级电压放大的最大输出电压(削波点前)达到90V,足以满足推动300B的需要。
此外,两级电压放大级的噪声小,失真低,为整机采用无负反馈放大奠定了基础。
功率输出级300B采用初级阻抗为3.5k Ω的输出变压器,从图l中实测阴极电压可知其静态电流为I=64(V)/1000(Ω)=0.064(A)=64(mA)由此可见,300B的工作状态介于附表所示两种工作状态之间。
根据阴极电压可以估算出300B栅极推动电压为U=64(V)×0.7=44-8(V)≈45(V)。
显然,该值比电压放大级最大输出电压小得多,这有利于300B 获得足够的驱动且失真也较低。
300B栅极与输入级阴极之间的680k Ω(2W)电阻是电压放大级之间的负反馈电阻,可减小电压增益200左右,也能降低一些电压放大级的失真。
为了监视输出级工作电流,300B阴极经100kΩ电阻串有一只1mA电流表。
这样一来,使该电流表转换成100V电压表,由于300B阴极电阻为lkΩ,每伏读数相当于lmA电流。
DIY 2A3和300B单端甲类胆机(设计制作篇)要点

DIY 2A3和300B单端甲类胆机(设计制作篇)一直想做一台2A3和300B通用单端胆机,可以将1993年购买的2A3用起来,而且刚把300B推挽机改为EL34和KT88通用推挽机(见《老树发新芽-2A3和300B推挽胆机》),换下了1992年版的曙光300B。
从设计和修改电路、购买半成品机箱、设计制作变压器和扼流圈,到实际动手制作安装调试,花了一年多的业余时间,到2013年10月完成。
之后两年多时间里又修改四次。
现在信噪比约90db,耳朵紧贴音箱才可听到一点非常轻微的哼声,稍微离开一点就听不到了。
听感:中高频很好,尤其中频失真很小,低频厚实而富有弹性。
一、设计线路本机电路图如下:乍一看,此电路电源是CLC滤波,然而第一个电容取值很小(0.68uf),只起到了使输出电压在0.9Vin~1.414Vin之间调节的作用。
带负载的情况下,Vin=352V和403V时,V out=308V和355V表明:Vout=0.88Vin,因此,其实仍是LC滤波。
最初LC滤波并没有采用聚丙烯电容与电解电容混合并联,而是用多个聚丙烯电容并联成180uf,结果通电试机感到哼声比较大,离音箱1米才听不到,而且不受音量电位器控制。
很明显,哼声来源于电源和输出级。
于是利用机箱剩余空间,增加了多个开关电源用的电解电容并联,使每声道总容量达到710uf。
用于开关电源的电解电容具有更小的ESR。
下面从理论上估算电源哼声的大小。
Vin=352VL=10HC=530uf+180uf=710ufV~= Vin/3.7LC=352/3.7×10×710=0.0134V=13.4mV功率管内阻ra与阳极负载RL(输出变压器)构成分压器,所以输出管2A3阳极处脉动电压:Va~=(ra×V~)/(ra+RL)=800×13.4mV/(800+2500)=3.25mV输出变压器只响应绕组两端的电压,因此它得到的哼声是:13.4mV—3.25mV=10.15mV在满输出之下,2A3的电压摆幅为92Vrms,信噪比S/N=20㏒(92/0.01015)=79.15db信噪比约80db,意味着靠近音箱仍可听到哼声。
2A3与300B通用放大器的制作

2A3与300B通用放大器的制作看了这个题目,读者会问,2A3、300B是特性不同的两款直热式三极功率放大管,怎么能在一个电路上通用呢?是的,请听慢慢道来。
笔者起初制作了一台2A3的单端输出功率放大器,线路见图1,后来发现只要稍改动一下灯丝电路,用300B 也可以工作,后来就成为300B单端输出功放了,并且可以两管通用。
300B是众口皆碑的直热式三极功率放大管,有“胆球之皇”的美称,本来早就想制作一台,听听300B的音色,但由于300B的价格不菲,暂时还未拥有。
然而手中有一对2A3可以先用,以后再改用300B。
2A3是古老的专为音频领域设计的直热式功率放大三极管,音色甜美,胆味很浓,古老的电子管机都用2A3作功率放大。
随即便焊了一台4W的2A3单端机。
其实从2A3、300B的典型线路便可看出,只要稍加改动或者加一只开关就可以随时由2A3改为300B,或由300B改为2A3,非常方便,如果用电烙铁2~3分钟即可完成。
2A3与300B的音色不一样,2A3的中音丰润,低音也不俗,听女声或弦乐十分耐听,音乐感强,而300B 的高、中音明亮,有人称300B的堂音好,音乐感强,但低音不如2A3。
用此线路想听300B或2A3,随时可换,有条件者不妨试试,定会让你享尽耳福。
2A3、300B管特性如左下表。
制作此机的关键是要有通用的元件,电源变压器是用旧250W E1型变压器改制的,次级高压有一组140+50V 200mA的绕组,灯线有5V3A三组供300B和整流管用,6.3V3A二组供电压放大及推动级电子管用。
直热式三极功放管作单端输出时,两只三极管的灯丝不能共用一组电源供电,否则会有共阴极现象发生,对音乐感、音场、立体感等都有影响,所以用2A3时,灯丝供电要5V3A的绕组用电阻降压的方法进行,计算公式用,即=1Ω,降低电阻的散热功率要足够大,要5~10W的,本机用7W的。
2A3的屏压250V,可用到300V,300B屏压也是300V,但可用到400V,为了两者兼顾,B+直流高压取交流140V经倍压整流后得到300V 左右的高压再滤波。
2A3单端胆机制作

2A3单端胆机制作来源:更新时间:07-06-27 23:54(本文由12ax7发布于HIFIDIY论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这部2A3单端的前身原本是一部耳放,烧耳机也有好几年了,耳放做了不少,从最初的运放、运放+扩流、场效应管单端、6N6、EL84等阴极输出,到6V6牛输出单端,烧到最后,想以一部2A3直热单端耳放作为终结,筹划了很长时间,等机器装得差不多了,对耳机系统的烧度却降下来了。
这期间经历了一些人生变故,对发烧的认识也有了不少变化,而在客观环境上玩音箱的条件也不经意地成熟起来,对全频单元的兴趣在被压制了两年后终于可以变成现实了。
正好赶上耳机坛又一轮FOSTEX单元团购,于是就订了一对FE108EZ。
直热三极管单端+全频,是被很多前辈和烧友认可的较理想配置,看着自己还没调完的2A3耳放,经过一番并不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把它改成一台单端功放。
好在电源牛、灯丝牛、扼流圈都可以留用,机箱作些小改动即可。
输出牛肯定要换,在材料网上找陈团长又订了一对2.5K:8的15W单端牛。
做耳放时,考虑到HD650所需的功率很小,并不需要2A3满功率输出,所以只用了一级6922共阴放大来推,现在改为推箱子的功放,就需要认真选择一下推动级的线路了。
我在网上收集了很多2A3单端的线路,查看了各论坛里关于这方面的讨论,经过纸上谈兵式的对比,加上我自己的一些偏好(比如喜欢用小九脚管、不喜欢并管等等),最终决定先做这样的前级线路:12AX7共阴放大、直耦12AU7阴极输出、然后电容耦合2A3。
网上搜来的线路中,这两张比较接近,只不过他用的是8脚的6SL7,我改用小9脚管而已。
我的实做线路如下:2A3这部分没什么特殊,都是按250V屏压、-45V栅负压、2.5K输出阻抗、3.5W 输出功率等标准参数来设计的,2A3的阴极电阻没弄到合适的,就用两只10W 的DALE金属膜电阻串联,阻值大约820左右。
在做耳放时我用了灯丝平衡电位器,但还是不能把交流声降到我满意的程度,后来准备改用直流灯丝,但还没等实施,大计划就变了。
DIY 2A3和300B单端甲类胆机(设计制作篇)

DIY 2A3和300B单端甲类胆机(设计制作篇)一直想做一台2A3和300B通用单端胆机,可以将1993年购买的2A3用起来,而且刚把300B推挽机改为EL34和KT88通用推挽机(见《老树发新芽-2A3和300B推挽胆机》),换下了1992年版的曙光300B。
从设计和修改电路、购买半成品机箱、设计制作变压器和扼流圈,到实际动手制作安装调试,花了一年多的业余时间,到2013年10月完成。
之后两年多时间里又修改四次。
现在信噪比约90db,耳朵紧贴音箱才可听到一点非常轻微的哼声,稍微离开一点就听不到了。
听感:中高频很好,尤其中频失真很小,低频厚实而富有弹性。
一、设计线路本机电路图如下:乍一看,此电路电源是CLC滤波,然而第一个电容取值很小(0.68uf),只起到了使输出电压在0.9Vin~1.414Vin之间调节的作用。
带负载的情况下,Vin=352V和403V时,V out=308V和355V表明:Vout=0.88Vin,因此,其实仍是LC滤波。
最初LC滤波并没有采用聚丙烯电容与电解电容混合并联,而是用多个聚丙烯电容并联成180uf,结果通电试机感到哼声比较大,离音箱1米才听不到,而且不受音量电位器控制。
很明显,哼声来源于电源和输出级。
于是利用机箱剩余空间,增加了多个开关电源用的电解电容并联,使每声道总容量达到710uf。
用于开关电源的电解电容具有更小的ESR。
下面从理论上估算电源哼声的大小。
Vin=352VL=10HC=530uf+180uf=710ufV~= Vin/3.7LC=352/3.7×10×710=0.0134V=13.4mV功率管内阻ra与阳极负载RL(输出变压器)构成分压器,所以输出管2A3阳极处脉动电压:Va~=(ra×V~)/(ra+RL)=800×13.4mV/(800+2500)=3.25mV输出变压器只响应绕组两端的电压,因此它得到的哼声是:13.4mV—3.25mV=10.15mV在满输出之下,2A3的电压摆幅为92Vrms,信噪比S/N=20㏒(92/0.01015)=79.15db信噪比约80db,意味着靠近音箱仍可听到哼声。
300B 单端胆机的实作

300B单端胆机的实作简洁至上,只要在推动力足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放大器的级数,这是笔者制作线路的基本原则。
说到300B,玩电子管的都知道有多种线路,也实作过多种线路。
在制作过多款线路之后,笔者感觉有一款线路无论从实听效果还是线路结构上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因此笔者特地把它写了出来,希望喜爱300B的读者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一.原理简介甲类单端作为一种古老、低效、功耗大的放大器,它依然以其独特而难以抗拒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音响爱好者。
无论甲类石机还是甲类胆机,笔者对它们均情有独钟。
大家都知道.一个放大器如果它的放大级数太多的话,无论你采取任何一种方式来减少失真,它的失真总的来说绝对要比级数少的要大,而且放大的级数愈多,相移的可能性就越大,通频带就会越窄。
本文所介绍的是一款两级的单端放大器,它就很好地避免了以上的一些情况。
大家都清楚,电压放大级的主要作用就是将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振幅,以达到能够推动末级功率放大的目的,这就需要电压放大级首先应有足够的放大倍数,即能达到整个音频放大器所需要的灵敏度,其次还需要频率特性均匀,以及放大后的信号不失真。
由于五极管具有放大系数大、驱动力较强等特点,因此本机电压放大级就选择了五极管。
由于6J4P的特性曲线、屏压、屏流以及放大系数均较符合做本机的电压放大级,因此笔者选择了6J4P作本机的推动管(图1为6J4P特性曲线图)。
一般来说五极管的失真比三极管要大一些,但是通过正确的设计和必要的措施,无论从实听还是从测试指标上来说,五极管并不逊色于三极管。
功率放大则由300B担任,(具体的电路原理见图2),(图3为300B的特性曲线图)。
Rg1为电压放大级的栅极电阻,Rg2为功率放大级的栅极电阻,这一栅极电阻有两个作用:一是:使下一级的电子管能将栅偏压Eg通过Rg加到栅极上去,即作为Eg的直流通路,同时下一级电子管内电子从阴极流向屏极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总有一些电子落到栅极上,Rg就给这些电子一个直流通路,使栅极的电位不至于越来越负从而影响放大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栅极电阻又叫栅漏电阻;作用二是:将屏极回路输出的交流信号Rg电阻的取值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当该电阻过大时,电子从栅电压送到下一级去。
2A3单端胆机制作

2A3单端胆机制作来源:更新时间:07-06-27 23:54(本文由12ax7发布于HIFIDIY论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这部2A3单端的前身原本是一部耳放,烧耳机也有好几年了,耳放做了不少,从最初的运放、运放+扩流、场效应管单端、6N6、EL84等阴极输出,到6V6牛输出单端,烧到最后,想以一部2A3直热单端耳放作为终结,筹划了很长时间,等机器装得差不多了,对耳机系统的烧度却降下来了。
这期间经历了一些人生变故,对发烧的认识也有了不少变化,而在客观环境上玩音箱的条件也不经意地成熟起来,对全频单元的兴趣在被压制了两年后终于可以变成现实了。
正好赶上耳机坛又一轮FOSTEX单元团购,于是就订了一对FE108EZ。
直热三极管单端+全频,是被很多前辈和烧友认可的较理想配置,看着自己还没调完的2A3耳放,经过一番并不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把它改成一台单端功放。
好在电源牛、灯丝牛、扼流圈都可以留用,机箱作些小改动即可。
输出牛肯定要换,在材料网上找陈团长又订了一对2.5K:8的15W单端牛。
做耳放时,考虑到HD650所需的功率很小,并不需要2A3满功率输出,所以只用了一级6922共阴放大来推,现在改为推箱子的功放,就需要认真选择一下推动级的线路了。
我在网上收集了很多2A3单端的线路,查看了各论坛里关于这方面的讨论,经过纸上谈兵式的对比,加上我自己的一些偏好(比如喜欢用小九脚管、不喜欢并管等等),最终决定先做这样的前级线路:12AX7共阴放大、直耦12AU7阴极输出、然后电容耦合2A3。
网上搜来的线路中,这两张比较接近,只不过他用的是8脚的6SL7,我改用小9脚管而已。
我的实做线路如下:2A3这部分没什么特殊,都是按250V屏压、-45V栅负压、2.5K输出阻抗、3.5W 输出功率等标准参数来设计的,2A3的阴极电阻没弄到合适的,就用两只10W 的DALE金属膜电阻串联,阻值大约820左右。
在做耳放时我用了灯丝平衡电位器,但还是不能把交流声降到我满意的程度,后来准备改用直流灯丝,但还没等实施,大计划就变了。
精益求精2A3单端胆机制作

精益求精2A3单端胆机制作
面板上的元件基本搞定,来张整体图,由于采用了6mm厚的面板,减震板和电位器固定螺丝以及小电源板的固定都使用了盲孔安装,这样面板的正面看上去就整洁多了。
顺利开机出声!首先关心的就是底噪哼声,调整平衡电位器后噪音非常满意,耳朵贴喇叭防尘罩上才能听到哼声,离开几公分就听不到了。
用失真仪测了下输出噪音电平,音量电位器关闭的时候只有0.65mv,全开的时候1.16mv,作为直热管已是很好的指标,了却心中一大顾虑。
方波测试:
输出电平超过15V的时候出现削波:
前面的测试,音量最大的时候,有1.16mv底噪,后来又更换了电压级小管的灯丝接地,具体看下图,由原来的0V端接地改为6.3V端接地,底噪在音量最小和最大的时候,都保持在0.67mv,完美!
整流管换上后低频细腻很多,层次感也增强了,就是压降比原来的多了几伏,屏压242V ,后面2A3慢慢淘吧,RCA有好多种,不好选啊~
100Hz和20Hz方波图:
再来几张完工图:
有网友说这台机器的功率小了,不过用来推灵敏度高点的箱子正好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Y 2A3和300B单端甲类胆机(设计制作篇)一直想做一台2A3和300B通用单端胆机,可以将1993年购买的2A3用起来,而且刚把300B推挽机改为EL34和KT88通用推挽机(见《老树发新芽-2A3和300B推挽胆机》),换下了1992年版的曙光300B。
从设计和修改电路、购买半成品机箱、设计制作变压器和扼流圈,到实际动手制作安装调试,花了一年多的业余时间,到2013年10月完成。
之后两年多时间里又修改四次。
现在信噪比约90db,耳朵紧贴音箱才可听到一点非常轻微的哼声,稍微离开一点就听不到了。
听感:中高频很好,尤其中频失真很小,低频厚实而富有弹性。
一、设计线路本机电路图如下:乍一看,此电路电源是CLC滤波,然而第一个电容取值很小(0.68uf),只起到了使输出电压在0.9Vin~1.414Vin之间调节的作用。
带负载的情况下,Vin=352V和403V时,V out=308V和355V表明:Vout=0.88Vin,因此,其实仍是LC滤波。
最初LC滤波并没有采用聚丙烯电容与电解电容混合并联,而是用多个聚丙烯电容并联成180uf,结果通电试机感到哼声比较大,离音箱1米才听不到,而且不受音量电位器控制。
很明显,哼声来源于电源和输出级。
于是利用机箱剩余空间,增加了多个开关电源用的电解电容并联,使每声道总容量达到710uf。
用于开关电源的电解电容具有更小的ESR。
下面从理论上估算电源哼声的大小。
Vin=352VL=10HC=530uf+180uf=710ufV~= Vin/3.7LC=352/3.7×10×710=0.0134V=13.4mV功率管内阻ra与阳极负载RL(输出变压器)构成分压器,所以输出管2A3阳极处脉动电压:Va~=(ra×V~)/(ra+RL)=800×13.4mV/(800+2500)=3.25mV输出变压器只响应绕组两端的电压,因此它得到的哼声是:13.4mV—3.25mV=10.15mV在满输出之下,2A3的电压摆幅为92Vrms,信噪比S/N=20㏒(92/0.01015)=79.15db信噪比约80db,意味着靠近音箱仍可听到哼声。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噪比,需要给驱动级和输出级的电源增设一级LC滤波。
只要这一级滤波器在100HZ处有20.5db的衰减,就可令信噪比提高到100db。
20db的换算为比率是25:1,所以要求增设的这级LC滤波器AC分压比是Xl/Xc=25。
如果采用180uf电容,则扼流圈只需达到1H就已足够。
同时要注意采用内阻(直流电阻)尽量小的扼流圈,以减少直流电压降。
我实际采用1.5H~1.8H,Rdc=26欧的扼流圈,在70mA电流下的直流压降仅为1.8V,不会影响电子管原来的工作点。
根据2A3与300B通用和好声、耐用、不极限运用的原则,线路参数设计计算如下:(1)电源部分(a)左右声道的高压供电分为两组独立的绕组,采用两个整流管、两个扼流圈、两组电容器进行整流滤波。
不采用CLC滤波,采用LC滤波,使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绝大部分降在扼流圈两端(实测有100多伏),降低输出电压紋波,但电源效率较低。
(b)300B的高压B+为直流365V,减去输出变压器(直流电阻约100欧姆)的直流压降约7~8V和300B阴极偏压60V,300B的工作电压是手册规定标准电压300V 左右;2A3的高压B+定为直流300V,减去输出变压器的直流压降约7V和2A3阴极偏压45V,2A3的工作电压是手册规定标准电压250V左右。
两个整流管采用旁热式的CV2748(5AR4),减少对直热式2A3、300B的冲击。
(c)电源变压器给300B供电的次级高压为交流405V,给2A3供电的次级高压为交流355V。
用两个继电器(每个继电器内有两组10A转换触头)对405V和355V电压的4个抽头进行切换。
(d)300B和2A3的灯丝采用交流供电,用1个继电器(每个继电器内有两组10A 转换触头)对5V和2.5V电压的2个抽头进行切换。
(e)滤波电容采用聚丙烯电容和电解电容组合并联,其中美国EC的5MP和法国苏伦MKP无感金属化聚丙烯电容并联成两组140uf.。
美国EC的5MP电容的性能指标:类型:metallized Polypropylene(金属化聚丙烯)应用:工业和军用级开关电源性能:相对电解电容,较好的电气性能,没有“Roll-off”电容漂移,ESR:4毫欧,共鸣频率:1065KH,纹波电流:30amps,容值高达50uf,过压保护:200%;完美的稳定性,低电介质吸收(f)输入级管子的阳极工作电压用两个OB2(WY2)串联进行稳压(215V)。
电子管稳压可以使低频大讯号强劲有力,防止振铃,消除的感觉。
稳压后经10K阳极负载电阻降压至150V作为6J5GT(L63)的阳极电压。
稳压限流电阻的选择计算如下图:最后选用7.2K(10W)。
(2)线路部分(a)输入级的共阴极放大管不用6SN7GT,而用它的单管类型6J5GT(欧洲马可尼公司生产的型号是L63),两声道两个输入管,互不干扰。
(b)功率管采用2A3时,推动级的SRPP放大管用6SN7GT.。
这是因为根据Morgan Jones所著《电子管放大器》中结论:6SN7GT的原生失真是适合用作驱动级的电子管中最低的,而且在150V阳压下,栅负电压为-4V,实测音量调节后输入交流3.5V信号电压时,经SRPP放大后输出的不失真推动电压是交流60V,满足推动2A3至满功率输出的需要。
(c)功率管采用300B时,推动级的SRPP放大管可用6SN7GT,也可用5687,用自制的转换座实现。
根据Morgan Jones《电子管放大器》,5687的原生失真也很低,仅排在6SN7GT之后,其2次谐波失真仅比6SN7GT高1db,3次谐波失真虽比6SN7GT高13db,但低于E182CC、E288CC、ECC82等约2~16db。
在180V阳压下,5687栅负电压为-7V,实测音量调节后输入交流5V信号电压时,经放大后输出的不失真推动电压是交流85V,满足推动300B的需要。
(d)2A3与300B转换时,用1个继电器(每个继电器内有两组10A转换触头)对750欧和1000欧阴极电阻的2个抽头进行切换,实现阴极电阻的阻值转换。
(e)EF184、E180F三极管接法时,单级可推动2A3和300B,因此利用6J5GT的空余管脚,接上EF184的阴极电阻,再自制转换座,并设置开关切除SRPP推动级。
实测信号电平1.7V时,EF184输出的交流电压达到80V,足以推动300B。
(3)元件参数部分1、功率级输出变压器:初级阻抗采用2.5K。
因为300B的参数手册上,300V屏压下的负载阻抗是3K,2A3的参数手册上,250V屏压下的负载阻抗是2.5K。
考虑到将会以使用2A3为主,所以采用2.5K。
2、各级电子管的阴极偏置电阻:必须设计计算,使其工作在栅压-屏流曲线直线段的中间位置,这就是A类放大的工作点。
a)输入级6J5GT工作点阴极偏置电阻选用620欧。
如想进一步提高输入管的线性范围,还可以选择430欧的阴极电阻,此时Vg=-3.4V,在150V阳极电压下,阳极电流8mA。
由于调节性滤波电容最终由0.7uf增大为1uf,所以增加2mA电流应该不至于影响输入级稳压管正常点亮工作。
由于6J5GT阳极电阻不大(10K),可以预期其负载线比较陡峭,有可能产生失真,所以在选择了工作点以后必须验证它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
先做6J5GT负载线:在6J5GT阳极电压Va、电流Ia与栅极电压Vg关系曲线图横轴上找到高压Vht=215V (即稳压管稳定电压)那一点;再求出在高压Vht =215V下,负载电阻RL=10K时的阳极电流:Iam=Vht/RL=215/10=21.5mA。
连接这两点做出RL=10K的负载线,正好通过工作点Q:Va=150V,Ia=6.2mA,果然很陡峭,如下图中的黑线。
沿负载线向左,将栅极电压接近出现栅流的Vg=0V以前的Vg=-1V作为电压摆幅的限制点,对应电压是115V。
沿负载线向右,一直到Vht=215V都没有限制点。
于是: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峰峰值是工作点电压与饱和限制点电压的差值的2倍:Vp-p=2×(150-115)=70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交流有效值:Vrsm=Vp-p/2√2=70/2.828=24.75V由于本机调试时测得:输入现代音源标准交流2.0V信号电平时,6J5GT的输出电压是交流有效值21.76V,小于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的交流有效值24.75V,所以不会产生失真,阳极负载电阻RL及工作点阴极电阻Rk都是合适的。
为了提高输入管的线性范围和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可以选择560欧的阴极电阻,并且取消稳压,阳极负载电阻增大为17K,使输入管工作点改为:Va=175V,Ia=8mA,Vg=-4.5V,此时V HT=310V,Iam=V HT/RL=310//17=18.3mA,做出负载线如上图中的红线,正好过工作点Q。
Vp-p=2×(175-122)=106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摆幅交流有效值:Vrsm=Vp-p/2√2=106/2.828=37.5V。
此方案作为备用方案。
6J5GT阴极电阻两边并联的交流旁路电容不仅影响增益,而且其容量大小对低端频响有很大影响。
我进行了计算,看在本线路工作点条件下,用多大容量合适。
根据Morgan Jones的著作《电子管放大器》一书,电子管本身的阴极等效电阻为:rk=(R L+ra)/(u+1)本线路中,R L=10K。
电子管的ra和u的值将随阳极静态工作电流大小而变化,不能直接套用手册值。
在电子管特性曲线图上作图得出,在Ia=6mA下,ra=9k,u=20,见下图:把作图求出的参数代入上式:rk=(10+9)/(20+1)=0.9047K阴极等效阴极交流电阻rk与阴极偏置电阻Rk是并联关系,阴极总电阻:rk′=r k‖R k=(904.7×620)/(904.7+620)=367.88欧姆Morgan Jones在《电子管放大器》一书中指出:“放大器要有良好的低频响应,不止靠正确的幅度响应,还需要相位和瞬态响应所受的影响最小,而相位和瞬态响应涉及的低频端比截止频率低10倍,所以通常将截止频率f-3db选取为1HZ。
”于是,与RK并联的交流旁路电容的容量为:Ck=1/2∏f-3db rk′=1/2×3.14×1×367.88=432.8uf最接近432.8uf的电容容量标准值是470uf。
我选用了470uf/16V瑞典长寿命电容,型号:PEG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