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规划图最新
我国的三大城市群课件

交通网络
03
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
航空运输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01
02
03
经济总量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 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强 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
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 构。
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 竞争,吸引大量外资和企 业进驻。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城 市运行效率。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参 与的城市治理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规划目标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推 动社会事业发展等。
04
北京-天津城市群
北京-天津城市群简介
北京-天津城市群由北京、天津 两大直辖市为核心,辐射周边 河北、山西等省市的部分城市 。
北京-天津城市群地处华北平原 ,环渤海湾,是中国北方最大 的城市群之一。
发展前景展望
经济增长潜力
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潜力均不可小觑。长三角城市 群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具有较 强优势,未来有望继续领跑全国经济发展。珠三角城 市群则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民营经济,成为 内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城市群则以强大的 工业基础、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为支撑,有望在未来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城市群等级划分出炉,成渝、长江中游进第1梯队,山东半岛排名第6

城市群等级划分出炉,成渝、长江中游进第1梯队,山东半岛排名第6城市群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空间协调组织形式之一,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求,它通过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资源的合理流通以及产业分工协作,从而形成1 1>2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整个城市群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协调发展!19个国家级城市群我国一共规划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但因受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生态承载力和政策红利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城市群有的获得了快速发展,有的发展则不尽人意!因此,有些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已经相当高,有的还在原地踏步,发展差异巨大!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家在最新的2021年——2035年城镇发展战略规划中,根据各个城市群的基础实力、区域影响力、一体化发展程度以及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的不同,将全国城市群划分为三个梯队(即3个等级),其中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地位得到提升,进入城市群的第一梯队。
长三角城市群第一梯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国家最新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中,根据各个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将全国19个城市群划分三个梯队,即三个战略等级,这其中的第一梯队就是世界级城市群,主要包括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也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群。
根据国家最新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被确定为世界级城市群,位于我国城市群的第一梯队,国家将支持把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齐名的世界级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而在最新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其实最亮眼的是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它们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进入城市群第一梯队,与三大城市群同为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未来核心五大城市群排名

中国未来核心五大城市群排名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也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
其中最著名的十五个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这五个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是公认的!表:五大城市群经济与人口规模1.环渤海城市群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
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
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 13个。
也有观点认为,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
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全国28.2%。
2.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正式定为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全部区域。
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高速公路网比较健全,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国将建设十九个城市群 Microsoft Word 文档

“十三五”城市群大修编将建设十九个城市群(2016-05-05)国家发改委5月3日在其官网发文指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审批。
北部湾、中原等城市群规划已纳入年度工作安排。
国家发改委5月3日在其官网发文指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审批。
北部湾、中原等城市群规划已纳入年度工作安排。
自“十一五”以来,城市群就被作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在“十三五”规划中,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加大步伐。
国务院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9个城市群,分别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晋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中国社科院城市所研究员牛凤瑞认为,当前城市群建设的最大难题是城市之间产业的协调和互动。
“十三五”城市群大修编发改委5月3日的文章称,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加快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规划编制。
其中《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于今年2月报国务院批复同意,努力将哈长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于今年4月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建设的城市群,不少内容相较“十二五”有了重大调整。
比如,在“十二五”期间,合肥属于皖江城市群,在“十三五”规划中,合肥加入长三角洲城市群,皖江城市群未在规划之列。
而“十二五”时期的环渤海城市群,被分拆成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
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城市群被并入到京津冀城市群。
而京津冀城市群还包括了山东德州。
中国五大都市圈

中国五大都市圈一、珠三角都市圈珠三角城市群,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
它是三个特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已超伦敦都市圈居世界第三。
珠三角9个城市分为三个组团:广佛肇,深莞惠,江中珠。
在三个经济圈中,“广佛肇”组团经济总量最大,产业互补性最突出,优势也最明显。
实际上珠江东岸并不只是“深莞惠”三城,而是港、深、莞、惠四城,东岸一体化也将香港这个区域内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纳入进来。
珠三角通过粤港澳的经济融合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同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二、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都市是指以北京、天津两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秦皇岛、沧州、衡水、承德、张家口和石家庄为中心的区域。
该区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无论是从产业部门还是工业行业的区位上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优势的部门与行业的覆盖面与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全面的。
其体系完整的程度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国家即将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有关报告对北京、天津和河北8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北京重点发展领域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专业地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20张图)图1 中国地形图图2 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图图4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图5 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6 目前开发强度示意图图7 开发区分布图图8 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9 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0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图12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图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图图14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15 二氧化硫排放分布图图16 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布图图17 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8 人口集聚度评价图图19 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布图图20 交通优势度评价图————————————————————————————————————(1)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
(2)党的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
《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对编制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3)战略性,指本规划是从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
基础性,指本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编制的,是编制其他各类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区域政策的基本平台。
约束性,指本规划明确的主体功能区范围、定位、开发原则等,对各类开发活动具有约束力。
(4)我国陆地国土空间中,山地约占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
(5)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指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6)据2005年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复查,64.7%的水力资源集中在四川、云南和西藏。
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诞生!涵盖5省30个市(名单)

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诞生!涵盖5省30个市(名单)2017-01-10 10:12:00 来源:央广网特约撰稿张赛男上海报道导读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范围涵盖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等5省30个市,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等了14年,中原城市群规划终于等来了国家批复。
特约撰稿张赛男上海报道导读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范围涵盖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等5省30个市,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等了14年,中原城市群规划终于等来了国家批复。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
根据规划,中原城市群范围涵盖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等5省30个市,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另外,《规划》还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五大定位,包括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郑州核心地位强化早在2003年,河南发改委就提出了包含郑州、开封、洛阳等9个省内城市的“中原城市群”概念,但未获国家批准。
据当地学者透露,可能是因为这个范围太小,更像是河南省自己的城市群,不适合做一个国家级战略。
河南省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原城市群的规划。
2006年,河南省有关方面组织编制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在9个城市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个县级市、县、建制镇,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此过程中,“郑汴一体化”率先发力,郑州和开封逐渐走向深度融合。
中国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是指在中国国土范围内,由若干个相邻城市共同组成的连续的大都市集群。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和划分,目前中国主要的城市群有以下几个:
1. 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部分城市组成,是中国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
2. 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江苏省(苏州、南京等地)和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地)组成,是中国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 珠三角城市群:由广东省(广州、深圳等地)和香港、澳门组成,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开放的地区之一。
4.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涵盖了珠三角城市群和澳门,旨在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
5. 成渝城市群:由四川省成都、重庆组成,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
6. 中原城市群:由河南省主要城市组成,以郑州为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城市群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城市群,如福建沿海城市群、江西赣南城市群等。
这些城市群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