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
数字化时代下的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

数字化时代下的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知识也成为了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资源。
如何进行有效地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已经成为了数字化时代给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文将从数字化时代下的知识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数字化时代下的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
一、数字化时代下的知识管理数字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信息的大爆炸。
每天涌向我们的信息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难以处理和管理这些信息。
而伴随着信息的增加,知识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
在短短几年内,我们所拥有的知识量可能相当于几百年前的整个人类知识总量。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成为了数字化时代下的一大挑战。
知识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收集、处理、利用和共享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
数字化时代下,知识的获取和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但我们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来实现知识的最大化利用。
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包括信息检索技术、知识图谱、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等。
数字化时代下的知识管理还需要关注多样化的知识资源类型和知识资源的价值评估。
数字化时代里,各种各样的数据类型都可以被视为一种知识资源,例如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和行为、机器和传感器通过实时收集的数据等等。
现代的知识管理需要将不同类型的知识资源整合起来,以便进行有效的使用和共享。
二、数字化时代下的知识创新知识管理是为知识创新服务的,而数字化时代下的知识创新则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知识创新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生成创新性的、有利润的、市场认可的、又能在本领域内保持领先地位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数字化时代所提供的与知识创新相关的工具、技术和资源开放了许多新的机会。
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知识的存储和搜索能力,还可以在生成新知识时提供更好的支撑。
例如,机器学习可以帮助探索数据中的潜在模式,然后生成新的假设,以供人类后续验证。
研发管理的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

研发管理的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而研发管理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研发管理的技术创新也变得日益重要。
与此同时,知识管理也成为研发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研发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实现研发管理的成功。
技术创新与研发管理技术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来改进组织的运作方式和业务模式。
在研发管理中,技术创新的实施是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竞争优势的关键。
因此,研发管理需要关注技术创新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的选择、研发过程的管理以及创新的评估和推广等。
技术选择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选择适合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研发管理通过市场调研、技术评估和竞争分析等手段来确定技术选择的方向。
同时,研发管理也需要关注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所选技术能够长期支持企业的发展。
研发过程管理研发过程的管理对于技术创新的成功至关重要。
研发管理需要设立合理的项目目标和计划,明确研发的阶段和时间表。
同时,研发管理还需要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风险的管理。
通过有效的研发过程管理,能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加快产品或服务的上市时间。
创新评估与推广技术创新的评估和推广对于研发管理的成功非常重要。
研发管理需要建立创新评估的指标体系,对技术创新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并通过市场营销和销售等手段,将创新的产品或服务推广到市场。
同时,研发管理还需要对创新进行持续的跟踪和改进,以确保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管理与研发管理知识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知识获取、储存、共享和应用,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研发管理中,知识管理起到了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研发管理需要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将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资产进行整合和利用,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
知识获取与储存研发管理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获取,使组织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市场动态。
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

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动力之一。
不仅如此,科技的进步也使得知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的关系也变得日趋密切。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部分科技创新的概念科技创新是指以科学理论技术为基础,对现有技术和业务模式进行全新设计的过程。
它不仅是创新技术,也包括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流程等各个方面。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改变社会形态并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而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创新已成为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最核心和最基本的知识资产之一。
第二部分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管理是将知识资产根据价值进行分类管理,以达到知识的预测、存储、分析和应用的过程。
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培养和管理知识,分离出操作性的知识,确保知识资产得到更好地利用,改进决策制定过程,并增加组织创新能力。
通过知识管理,组织可以将知识纳入到做事的基本方式中,并将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知识管理也可以使组织更加具有竞争力。
第三部分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促进并且产生了相应的协同效应。
科技创新可以为知识管理提供更为广泛的平台,开辟新领域,同时也可以为知识管理提供更加智能化、协作化的工具和系统。
知识管理可以将科技创新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经验进行记录,提高利用效率,促进科技创新的不断更新。
知识管理还可以帮助科技创新发现新的发展方向,改进现有业务,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第四部分知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知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我们将就其中几个典型例子做详细说明。
1. 知识管理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开发过程中,知识管理可以提供专业的知识库、协作工具以及知识流程变更管理等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帮助研究开发团队更好地掌握和利用专业的知识资源,有效地防止啃老效应,提高效率和成品率。
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引言概述:工程技术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工程技术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优化1.1 制定技术方案:工程技术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
这需要对项目的需求、可行性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结合技术经验和专业知识,制定出满足项目要求的技术方案。
1.2 优化技术方案:在技术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技术评审、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技术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以提高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益。
1.3 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在制定技术方案时,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等方面的考虑,以确保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2.1 技术人员的培训:为了保证项目的技术实施能力,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项目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等方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2.2 技术人员的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是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设立技术团队、制定技术人员的职责和考核制度等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激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3 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在工程项目中,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议、建立技术交流平台等方式,促进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三、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3.1 质量控制:质量是工程项目的核心要素之一,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
可以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等方式,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3.2 安全管理:安全是工程项目的首要考虑因素,需要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等方式,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
知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关系研究

tc n c l n o a in fe b c n wld e ma a e n . h e s r h s o h tk o e g n g me ta d tc n l g n o ai n i t e e h i a n v t d a k k o e g n me t T e r a e c h wst a n wld e ma a e n h o o i n v t s h i o e g n e y o ma a e n a sa d i n v t n c n u t n f r n e c r i t s n me t n n n o ai o d c i o mi g t o e a l i ,wh c e i tg a e h u h t e e tr r e sl a nn c a — g me o o h b ie i h a ne r t d t r g ne p s " e r i g me h n r o h i im. o e tr r e h u d c mb n i h a s o e h oo n o a in, fr h y tmi d lo n wld e ma a e n , a d s S n ep s s s o l o ie w t t e l w ft c n lg i n v t i h y o om t e s s e c mo e fk o e g n g me t n i r v n w e g n a e n t n a d t r u h t e u e o e b c c a im f n o ai n s se mp o e k o l d e ma g me t a d r h g h s f e d a k me h s o in v t y tm. s o f n o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的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 技术创新流程管理:明确技术创新的流程和环节,包括技术研究、需求分析、项目评估、方案设计、实施推广等。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流程,确保技术创新的有序进行。
2. 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建立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立项、组织实施、进展监控、成果评价等,确保技术创新项目能够按时、按质量完成,并取得预期的成果。
3. 技术创新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技术创新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确保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4. 技术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建立技术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评估和推广,鼓励创新者的辛勤努力,并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5. 技术创新知识管理:建立技术创新知识库,收集、整理和分享相关的技术创新知识,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6. 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激励和奖励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员工,发挥员工的创新潜能,推动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
7.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认识到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减少技术创新活动的风险。
总之,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功运作的基础,它能够提供规范和支持,确保技术创新能够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成果。
简述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简述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中有效地获取、组织、使用和共享知识资源的过程。
它包括知识的创造、获取、储存、传输和应用等环节,旨在提高企业的学习、创新和竞争能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1.1 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它通过不同形式的创新活动,如研发、实验、经验总结等,使得组织内部产生新的知识。
这些新知识可以是技术方面的创新、市场趋势的洞察或者流程优化的方法等。
1.2 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是指在知识创造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渠道和手段来获取外部知识资源。
这包括市场调研、合作伙伴的知识共享、专家顾问等。
通过获取外部的知识,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动态和技术前沿,为其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和支持。
1.3 知识储存:知识储存是指将创造和获取的知识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于日后的利用和共享。
常见的知识储存手段包括知识库、文档管理系统、专家数据库等。
这些储存手段能够将知识形成结构化和可检索的形式,使得企业成员能够快速、方便地获取所需的知识。
1.4 知识传输:知识传输是指将储存的知识传达给需要的人或部门。
这可以通过内部培训、交流会议、协作平台等方式实现。
通过知识的传输,不仅能够提高组织内部的协同和学习能力,还能够促进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合作。
1.5 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即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价值。
知识应用可以体现在产品创新、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
通过有效地将知识应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2.1 促进创新文化:知识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文化建设。
通过创造、获取、储存和共享知识,企业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开放的创新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这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非常关键,因为创新需要员工不断地尝试新想法、探索新领域,并且愿意分享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知识。
刍议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识 管理 , 就 要做 好 对 知 识 的整 理 和 分 类 , 通过 数 字化 和 知
识 化将 大 量 无 序信 息 有 序 化 , 简 化 技术 创 新 的 过 程 , 各 个 阶段 紧 密有 序 , 为员 工 提供 知 识 共 享 的环 境 , 提 高其 工 作 进行剖析 , 分析 知 识 管 理 与 技 术创 新 关 系 : 以 及通 过 对知 识 的统 一 管 效率 和创 新 能力 , 有 利于 技 术创 新过 程 流程 化。 企 业技 术 理 论 证 了统 一 、 动 态 的知 识 管理 才 是技 术 创 新持 续 进行 的根 本保 证 。 创 新具备 有 畅通 无 阻 的沟通 渠 道 , 企 业职 工 与 内部 外部 的 关键词 : 技 术 创 新 知 识 管理 竞 争 优 势 交流 变得 便 捷和 有 效 , 需要 建 立完 善 的创新 机制 。 企业 的 1企业 知识 管理 的 内涵和 外延
创新的J l [  ̄d 进 行 呢? 本篇 通 过 对技 术 知 识 的创 新 、 管 理 的 内 涵和数 知识 管理 目前一直没 有一个 统一 的定义 ,我们 通过 对 竞争 归根 到 底是 人 才 的竞争 , 而高 素质 的科 技创 新 人 国外文献 的研究发 现 ,不同 的学者对知 识管理 也有着 不 同 量且 高 素质 的科 技创 新人 员 队 伍 , 而且 也希 望创 新 成 果和 知 的理 解 , 而 这些不 同则 引发 出知 识管理 的不 同内涵。 我们认 员 不仅希 望 能便 捷 的获 取知 识 ,
创造、 积 为企 业知识 管理就 是企业 对 自身 获得 吸收与创 造利 用各种 识 得 到 尊 重 。因 此 在 企 业 各 部 门 之 间 建 立 起 获 取 、 保护 、 探 索知 识 的机 制 , 对创 新人 员 的业 绩进 行 科学 的 知 识资源 的行 为进 行管理 的动态 过程 。 目前企 业 的知 识 管 累 、 对知 识 人 才 的贡 献给 予 合理 的 回报 , 这 是 企 业 的最 理 活动包括 : 显性知识 的管理和 隐性知识 的管理 。 具体 又包 评 估 , 重要 的创 新环境 和 机制 , 有利 于调 动创 新人 员 的积极 性。 括: ①确保有效知识的可靠性。 ②促进员工对新知识的有效 2 . 2 知 识 管理 有 利于 企 业 规 避技 术创 新 风 险 技 术创 研 究和 学 习。③ 从 外部获取 知识并 提高 消化 整合知识 的水 新必然创 造一种 新 的技术模 式和 管理运作 模 式 ,必然包含 平。 ④ 确 保 新知识 在企 业 内及 时扩 散 , 通 过 企业知 识库 、 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研究综述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部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班级:2010年硕士5班学号及姓名:2010209450 曹刚学号及姓名:2010209458 李如萍学号及姓名:2010209463 孙营营学号及姓名:2010209468 温文学号及姓名:2010209471 张丽媛提交日期:2010年11月11日目录一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3)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综述 (5)(一)不同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问题分布 (6)(二)知识管理的定义 (6)(三)知识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过程 (11)(四)知识管理模型 (11)1 基于知识的管理模型(KBM) (12)2 基于知识管理工具的管理模型(KTBM) (17)3 基于组织绩效的管理模型(OPKM) (22)三关于技术创新活动中知识管理内容的综述 (25)四关于知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综述 (29)(一)国外研究状况 (29)(二)国内研究状况 (30)参考文献 (34)一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技术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
创新一般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1)制造新的产品:制造出尚未为消费者所知晓的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采用在该产业部门实际上尚未知晓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开辟国家和那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尚未进入过的市场;(4)获得新的供应商: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创造或者打破原有垄断的新组织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M·Mansfield)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产品或工艺首次引进市场或被社会使用。
曼斯菲尔德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常为后来学者认可并采用,曼斯菲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即 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在报告《1976年:科学指示器》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我国著名学者傅家骥(1992)在总结分析国外学者对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后,从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改革,力求使技术创新研究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有更普遍的意义与作用的角度出发,把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要素和组织,从而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生产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
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给出了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清华大学吴贵生(2000)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
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综述在信息时代,知识管理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知识管理是对管理学科、经济学科、认知学科和信息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研究课题。
国外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强调信息和隐性知识作为企业资源的重要性;彼得·圣吉(Peter Senge)强调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Nonaka)基于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962)的个人知识哲学理论,强调从认知维度对组织的知识进行管理,其管理重点是新知识的创造。
表2.1列出了国外学者在不同领域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情况。
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得到了理论界与产业界的日益关注,目前依然是国内外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知识管理越来越多的被更多的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
我国开展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始于1998年前后,从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来看,主要来自从事企业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学者。
如王德禄作为中国知识管理网站的主要负责人,对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知识管理是竞争力之源;王众托(2004)从系统工程角度提出的知识运作过程包括确定知识需求、进行知识识别、进行知识收集、进行知识选择、进行知识保存、进行知识传播与共享、转化知识、创新知识、销售知识,这对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影响很大;和金生(2002)探讨了如何通过在公司中进行知识管理以实现增值的知识理论模型——知识发酵。
“知识发酵”是指为了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而进行的知识的传播或演变。
知识的任何发展都具有延续性,新的知识必然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知识的使用至少包括一个主体和一个客体,主体是掌握和使用知识的组织或个人,客体是使用知识的对象。
(一)不同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问题分布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战略和企业理论研究领域、信息管理领域和组织管理领域。
(二)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作为最新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广泛认可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知识管理概念作了多种界定:Yogesh Malhotra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竟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
本质上,它嵌含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该定义完整地概括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揭示了知识管理的实质。
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 (Carl 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智能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戴维·沙凯米 (David J.skyrme)认为,“知识管理是对重要知识(vital knowledge)创造、收集、组织、使用等一系列流程的科学的、系统化的管理。
它注重于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并使之表2.1 不同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问题分布得到适当的运用”。
美国生产力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所下的定义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
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我国学者王德禄将知识管理定义为:“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
冯俊文(2000)认为企业知识管理就是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知识管理研究也是对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确认和利用己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邱均平教授(2000)及张润彤(2005)认为:“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的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
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
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王清晓(2007)认为知识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知识的管理”,即通过知识的发掘、优化和传播等,实现知识的共享,进而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利润。
简而言之,它是“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二是“知识地管理”,即企业管理者掌握、拥有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管理工作,进而谋取企业稳定的、富于竞争的素质水平。
简而言之,它是用最恰当的知识和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管理。
徐向艺(2008)认为企业知识管理师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组织管理,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形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只是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实现知识资本化、产品化。
易凌峰等(2008)认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至少包含这样几层含义:(1)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
是创造、储存与分享、应用知识,以促进组织绩效的过程。
(2)知识管理的重心是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并由此实现组织内隐性知识的分享,促进组织的知识创新。
从这个角度来看,知识管理是促进组织或个人隐性知识外显化的过程。
(3)知识管理包括对知识员工及智力资本的管理。
知识员工是创造组织和个人的主体,是组织智力资本载体;组织智力资本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因此,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知识获取、储存与创新过程:由知识员工不断地把个人显性与隐性知识转变成组织知识,并不断扩大组织的智力资本以增加组织竞争力的过程。
彭悦(2009)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知识资源的获取、共享、创新、应用等过程进行测评、组织、控制、技术和领导,以期达成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
(三)知识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过程这部分内容在表2.3中体现。
(四)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作为形成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工具,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分类、制度化流程管理等构建了一个能够有效吸收、保持、共享和转换知识的管理机制,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基础,对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积累、创新机制的完善以及规避创新风险、保持创新优势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基于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下文中对知识管理模型进行综述。
知识管理模型的研究是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出发,将知识管理的概念三维立体化,时间,知识特性,环境将是这一立体结构的最基本要素。
对知识管理模型进行综述可分为三个类型:(a)基于知识的管理模型(Knowledge—based model,KBM):以“知识”为目标,重点研究“知识”的特点,在组织中存在的形式、层面、动态流动的机制等。
(b)基于知识管理工具的管理模型(Knowledge tools—based model,KTBM):以“如何管理知识”为目标,从组织的某一层面,如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知识,或管理过程的某一环节,如决策、战略制定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对知识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