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与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关于《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强直性脊椎炎炎一般发病是较为藏匿的,初期可无一切临床表现,一些患者在刚开始的情况下可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全身病症,像困乏或是削瘦、长期性或中断低烧、厌食、轻度贫血哪些的状况。

因为病况比较轻,患者大多数不可以初期发觉,有可能会促使病况耽误,可是病人一旦诊断了也不要担心,这儿介绍一下这一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炎的方式给大伙儿,实际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中药熏洗泡敷医治强直性脊椎炎炎的方式,中药材中医外治中,熏洗泡敷治疗法对强直性脊椎炎炎有与众不同的功效。

具备副作用小,老少咸宜的优势。

要是秘方科学研究,实际操作恰当,有时候能够获得出乎意料的实际效果。

常见强直性脊椎炎炎熏洗泡敷秘方由透骨草、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番木瓜、羌独活、防风、威灵仙、玫瑰花、川芎、羌活、川草乌、制乳没、细辛、桂枝、蜀椒、艾草叶等多种多样中草药材构成,具备温经通脉、化结、活血祛瘀、祛寒止疼、祛风去湿、舒筋活络强骨等功效,可以说源头治理,对强直性脊椎炎炎具备与众不同的功效。

(1)治疗方法:1)将强直性脊椎炎炎熏洗泡敷方药用价值冷水清洗后沙挎包好;2)加冷水适当(2000~3000Ml),侵泡30~60分钟,慢火煎沸30分钟;3)滤掉药水,可加食用醋适当(100~500ml),再炸沸就可以;4)熏:乘热熏痘患,有条件者可将药水用电子烟雾化器加温做雾化熏伤处。

20~30分钟;5)洗泡:待药水稍柔和后(约45~50℃上下),侵泡或清洗痘患。

20~30分钟;把握温度,防止烫伤。

一般以部分皮肤通红、有风感传输和骨节有溫暖轻松感为适当。

留意工作温度,留意保暧,防止受凉。

可輔助神灯直射;若有全身反映,比如有发热感等,提醒药品穴位敷贴消化吸收较多,可停医治,隔日再用;皮肤有溃破处禁止使用。

对药品产生过敏症状禁止使用;此方法以能承受为度,对比较严重虚弱者谨慎使用。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劳逸不当等因素引起。

其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

在诊断方面,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态、步态、关节活动度,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切脉等方法,综合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和证候类型。

同时,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 X 线、CT、磁共振成像(MRI)、血液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学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按摩、针刀疗法、功能锻炼等。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类型,辨证论治,选用相应的方剂。

例如,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常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对于寒湿痹阻型患者,常用乌头汤加减,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对于湿热痹阻型患者,多选用四妙丸加减,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中药外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常用的有中药熏蒸、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

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中药热敷则是将加热后的中药敷在患处,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中药离子导入是利用直流电将中药离子导入体内,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命门、腰阳关、大椎、风池、足三里、阳陵泉等。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患者常常出现疼痛、僵硬和脊柱弯曲等症状。

中医辩证论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寒湿侵袭、脾肾阳虚等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疗上应以温肾化寒、理气活血为主要方向。

下面我们将从中医辩证角度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论治方法。

第一篇:一、寒湿阻络型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是寒湿侵袭,导致寒湿阻滞经络,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

此时,治疗应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1.方药治疗:首选温经化湿的中药,如党参、白术等,能温醒阳气、祛除寒湿。

可配合红花、川芎等理气活血的药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症状。

此外,还可以加入当归、独活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消除瘀血对脊柱的影响。

2.针灸疗法:采用温针、灸法进行治疗,刺激穴位阳经入督脉,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肾俞等,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针灸。

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无创伤等优点,可作为中医辩证治疗的重要方法。

3.艾灸疗法:采用艾灸刺激患者脊柱周围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治疗脊柱痛、僵硬等症状。

常用的灸位有腧穴、俞穴等。

艾灸疗法温通经脉、祛除寒湿的作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疗效。

第二篇:二、脾肾阳虚型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是脾肾阳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腰背疼痛、四肢乏力等症状。

此时,治疗应以温肾壮阳、益气活血为主。

1.方药治疗:首选补益肾阳的药物,如菟丝子、淫羊藿等,以温肾壮阳,提高机体抵抗力。

可配合黄芪、党参等益气健脾的药物,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此外,也可以加入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改善病情。

2.中药熏蒸法:将中药熏蒸药蒸汽直接作用于患者腰背部位,温通经脉,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中药熏蒸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症状。

3.推拿按摩疗法:采用推拿按摩手法,刺激患者的腰背部位,促进气血运行,舒缓痛感。

治疗强直的经典方剂

治疗强直的经典方剂

治疗强直的经典方剂治疗强直的经典方剂是中医药学中针对强直症状的特定药方。

下面是十个经典方剂,每个方剂都有不同的组成药材和用药方法。

1. 防风通络丸:组成:防风、白芷、桂枝、川芎、细辛、赤芍、甘草等药材。

功效: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邪气所致的强直症状。

2. 桂枝加附子汤:组成:桂枝、附子、生姜、大枣等药材。

功效:具有温阳通络、祛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3. 通络活血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甘草等药材。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瘀血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4. 柴胡桂枝汤:组成:柴胡、桂枝、生姜、大枣等药材。

功效:具有疏肝解郁、温阳通络的作用,适用于情志不畅引起的强直症状。

5. 温阳活血汤:组成:附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材。

功效:具有温阳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6. 活血化瘀汤:组成:赤芍、当归、红花、桃仁、川芎等药材。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瘀血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7. 通络散结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等药材。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经络阻滞引起的强直症状。

8. 温经活络汤:组成:附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材。

功效:具有温经活络、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9. 祛风活络汤:组成:防风、川芎、红花、当归、桃仁等药材。

功效:具有祛风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邪气引起的强直症状。

10. 活血祛风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防风等药材。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瘀血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以上是针对强直症状的十个经典方剂,每个方剂都有不同的组成药材和用药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但是,在使用中药治疗前,建议患者先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终极疗法(下)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终极疗法(下)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终极疗法(下)【辨证论治】急性期(经络型)1.风湿痹主要症状:腰脊强硬疼痛,遇寒受风加重,肢体困痛或游走痛,心情烦躁,局部寒热不明显;舌质淡,苔白,脉浮弦。

治疗方法:祛风除湿,宣通督脉。

临证处理:柴胡桂枝汤加减。

仲景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小柴胡汤是少阳病主方,桂枝汤是太阳病主方。

《素问·热论篇》记载:“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

《灵枢·经脉》记载:“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

可见《内经》中一直就有“少阳主骨”的论述,关于少阳所主之骨临床表现,结合上述“少阳主骨”的发病部位,关节疼痛几乎遍及人体全身。

《伤寒论》第146条就有涉及“少阳主骨”之用的具体应用:“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此证临床多见于急性关节炎。

而且足少阳胆经16穴中与筋骨相关的穴位有14穴,其中环跳、阳陵泉、绝骨三穴为治疗关节疾病的典型常用穴,环跳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阳陵泉主治全身各关节筋急疼痛,绝骨主治筋骨痿软无力等症。

桂枝汤方为仲景群方之魁,用于外感可解肌发表止痛,用于内伤可通气血、调营卫、和阴阳、调肝脾。

桂枝汤的类方很多都是治疗痹症的主方,如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柴胡桂枝汤、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等。

遇寒受风加重,可加防风、白术、黄芪;心情烦躁,可加栀子、淡豆豉;疼痛加重,可酌加药以制川乌、生麻黄等。

2.寒湿痹主要症状:症见起病急,腰骶及脊背部疼痛剧烈,晨僵不适明显,常伴有沉重感,活动后减轻,劳累后加重,甚则脊柱活动度减少,或合并外周大关节(如膝、踝关节)肿胀、疼痛;恶寒发热或畏寒喜暖,天气变化或受凉时疼痛较剧;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弦。

治疗方法:散寒除湿,宣通督脉。

临证处理:乌头汤加减。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和骨关节,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首先,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脊柱和骨关节的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大椎、风池、肾俞等,针刺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选择,配合艾灸或电针疗法,可以达到舒筋活络,温经散寒的效果。

其次,中药内服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药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畅所致,因此常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羌活、细辛、川芎、当归等,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同时,中药还可以调整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中医推拿手法也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推拿手法通过按摩、揉捏、拨叩等手法刺激患者的经络穴位,调畅气血,舒筋活络,促进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拨、推、拉、捏、按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行选择,配合适当的理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注重整体调理,强调阴阳平衡,气血调畅,既可以缓解症状,又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因此,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中医师进行治疗,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一、本文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脊柱关节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虽然对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然而,中医药学在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名老中医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整理和总结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以期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中医药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文章首先回顾了强直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明确了其治疗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接着,文章将详细介绍几位现代名老中医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临床经验,包括他们的治疗方法、用药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这些名老中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治疗体系和思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文章还将探讨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医药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也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激发更多中医临床工作者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探索和研究,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脊柱关节炎症,主要表现为脊柱的僵硬和弯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医学治疗的许多名老中医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

名老中医普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肾虚、督脉空虚密切相关。

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髓不充,督脉空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发为强直性脊柱炎。

因此,补肾强督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

在治疗上,名老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对于肾阳不足的患者,常用温补肾阳的方法,如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对于肾阴虚的患者,则采用滋补肾阴的方法,如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六种方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六种方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六种方法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增生性脊柱炎等。

铺灸多在三伏天进行,以督脉大椎至腰俞穴为主要施术部位,敷以斑麝粉、蒜泥,再铺以三角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头、身、尾3点施灸。

铺灸具有穴面广、艾柱大、火力强、温通力强、取材便捷、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常能收到满意果。

铺灸具有温补督脉、强化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消炎止痛、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整体情况的功用,大部分病人铺灸后,关节肿痛逐渐消退,活动明显好转,血红蛋白、补体C3、血沉、类风湿因子、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多项实验室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因而得到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一致认同。

铺灸治疗中烧灼疼痛使部分患者难以忍受,施灸后会出现水泡,稍有不慎即会感染。

施用铺灸1次不能根治,需3个月后再次施治以巩固疗效。

但需注意孕妇及年幼老弱者或阴虚火旺体质者,不适宜用本法治疗4、小针刀治疗在小针刀疗法广泛进入临床以后,就有学者采用该疗法配合重力牵引等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3个月即取得满意效果。

小针刀闭合性手术,可对病变部位的疤痕、挛缩组织,进行有效的切割、松解和分离,使强硬强直的脊柱恢复弹性,采用牵引法拉开椎间间隙和缩短的软组织,采用揉、点、按等手法,刺激相关肌肉组织和穴位,能松解肌肉痉挛,柔化强硬组织,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用5、穴位注射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穴位注射,具有针刺之机械性刺激和药物等化学性刺激的双重作用,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调整机体的功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临床上应用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的较为有效的措施之—。

穴位注射药物主要有当归注射液、当归寄生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选穴以背部挟脊穴、大椎、膈俞、肾俞、腰阳关等为主,可根据患者病情加减用药和取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与方法
【摘要】概括了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治疗思路和方法,即辨清病位病理,强调补益肾督;辨证论治,宏观调整阴阳;化痰祛瘀,贯穿治疗始终;选用特色药物,提高临床疗效;多途径给药,促进疾病向愈。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
Abstract: It sums up the thought and methods in TCM treating ankylosing spondylitis,i.e.differentiate location and pathology,pay attention to notifying kidney channels;trea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macro regulate yin yang;remove sputum and stasis in all course;select featured medicines to improve cure effect;administer in multi ways to promote disease cure.
Key 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trea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TCM treatment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类风湿性脊柱炎,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其后累及到腰、胸、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
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

初期主要症状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病,现代医学多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但毒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

中医药在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就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思路与方法作一探讨。

1 辨清病位病理,强调补益肾督
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脊柱、腰尻。

腰为肾之府,腰以下为尻,尻亦属肾;脊柱乃一身之骨主,骨的生长发育全赖骨髓的滋养,骨髓乃肾中精气所化生,故肾中精气充足,骨髓充盈,则骨骼发育正常,坚固有力;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则骨质疏松、酸软无力。

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明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故本病与肾督密切相关。

其病理特点是以肾督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阻于经脉,治疗宜标本同治,在益肾壮督、荣筋强骨的基础上,蠲痹通督泻浊祛瘀俟肾督阳气壮、肝肾精血足,则髓生、骨健、筋荣,机体抗病能力增强,病情始可逆转,若片面强调脊柱的强直、变形而专司攻邪,则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

只有在大力扶正的基础上攻逐瘀血与痰浊,方可奏效。

且疗程愈长,疗效愈佳。

2 辨证论治,宏观调整阴阳
因本病初期症状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与普通的痹证极其相似,历来治疗多从“祛风湿、止痹痛”着手,但效果不太理想。

本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有关,尤其与督脉空虚关系密切,是在督脉空虚的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日久痰瘀留滞而成本病,是本虚标实证。

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出现愈虚愈实、愈实愈虚的恶性循环,治疗上以补虚为主,同时不忘祛邪,祛邪寓于补虚之中。

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两大证型。

2.1 督脉阳虚,寒湿痰瘀阻滞
背脊深部冷痛,或刺痛,腰尻处疼痛尤著,可上行至颈及胸椎,下涉臀腿酸痛,得温则痛减;或脊背僵硬、挛痛,活动不利;甚或脊柱严重强直、畸形,不能直立、弯腰、平视;或伴有其他关节疼痛,活动受碍。

较常人畏冷,神疲乏力,或纳少便溏,或带下清稀,舌淡紫,苔薄白腻,脉沉细。

治宜温肾壮督,散寒通络。

常用鹿角霜、仙灵脾、生黄芪、补骨脂、骨碎补、生熟地等。

2.2 肾督阴虚,湿热痰瘀阻滞
脊背部钝痛,腰、尻、髋部酸着板滞,甚或掣痛欲裂,脊柱强直、畸形,活动严重障碍,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肌肉萎缩。

舌红苔薄或薄黄腻,脉细或细数。

治宜滋养肝肾,清化湿热瘀滞。

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