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疗法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由于炎症导致的脊柱关节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虽然这种疾病无法完全治愈,但是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治疗1. 根据病情选药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需要根据病情来选择,常用的中药有白芷、防风、桑白皮、细辛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炎症等。

2. 中药粉末中药粉末可以直接口服,吸收迅速,作用明显。

其中又以马钱子为主要药物,可缓解疼痛、消炎、提高免疫力等。

3. 中药针灸中药针灸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也不错。

选用适宜的穴位可以缓解疼痛、消除肌肉紧张、增强体质等。

二、中医按摩按摩可以缓解疼痛、排出体内积蓄的热毒,还能刺激经络、改善血液循环等。

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拔罐、刮痧、推拿等。

三、中医理疗1. 拔火罐拔火罐的作用是通过罐中产生的负压,刺激体表经络,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这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但是要注意使用方法,避免对患者而言过于刺激。

2. 理疗理疗是通过多种物理方法,如电疗、灯光疗法等,刺激人体组织,改变组织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这种治疗方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来说,可以缓解疼痛、软化组织等。

四、中医养生调理1. 注意保暖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防止病情加重。

在睡眠时要选择合适的被褥、保持室内温度恰当等。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

要多吃蔬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同时,为了排出体内的毒素,要多喝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总之,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样,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养生调理和平常的细心护理也很重要,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关于《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强直性脊椎炎炎一般发病是较为藏匿的,初期可无一切临床表现,一些患者在刚开始的情况下可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全身病症,像困乏或是削瘦、长期性或中断低烧、厌食、轻度贫血哪些的状况。

因为病况比较轻,患者大多数不可以初期发觉,有可能会促使病况耽误,可是病人一旦诊断了也不要担心,这儿介绍一下这一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炎的方式给大伙儿,实际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中药熏洗泡敷医治强直性脊椎炎炎的方式,中药材中医外治中,熏洗泡敷治疗法对强直性脊椎炎炎有与众不同的功效。

具备副作用小,老少咸宜的优势。

要是秘方科学研究,实际操作恰当,有时候能够获得出乎意料的实际效果。

常见强直性脊椎炎炎熏洗泡敷秘方由透骨草、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番木瓜、羌独活、防风、威灵仙、玫瑰花、川芎、羌活、川草乌、制乳没、细辛、桂枝、蜀椒、艾草叶等多种多样中草药材构成,具备温经通脉、化结、活血祛瘀、祛寒止疼、祛风去湿、舒筋活络强骨等功效,可以说源头治理,对强直性脊椎炎炎具备与众不同的功效。

(1)治疗方法:1)将强直性脊椎炎炎熏洗泡敷方药用价值冷水清洗后沙挎包好;2)加冷水适当(2000~3000Ml),侵泡30~60分钟,慢火煎沸30分钟;3)滤掉药水,可加食用醋适当(100~500ml),再炸沸就可以;4)熏:乘热熏痘患,有条件者可将药水用电子烟雾化器加温做雾化熏伤处。

20~30分钟;5)洗泡:待药水稍柔和后(约45~50℃上下),侵泡或清洗痘患。

20~30分钟;把握温度,防止烫伤。

一般以部分皮肤通红、有风感传输和骨节有溫暖轻松感为适当。

留意工作温度,留意保暧,防止受凉。

可輔助神灯直射;若有全身反映,比如有发热感等,提醒药品穴位敷贴消化吸收较多,可停医治,隔日再用;皮肤有溃破处禁止使用。

对药品产生过敏症状禁止使用;此方法以能承受为度,对比较严重虚弱者谨慎使用。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劳逸不当等因素引起。

其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

在诊断方面,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态、步态、关节活动度,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切脉等方法,综合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和证候类型。

同时,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 X 线、CT、磁共振成像(MRI)、血液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学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按摩、针刀疗法、功能锻炼等。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类型,辨证论治,选用相应的方剂。

例如,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常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对于寒湿痹阻型患者,常用乌头汤加减,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对于湿热痹阻型患者,多选用四妙丸加减,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中药外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常用的有中药熏蒸、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

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中药热敷则是将加热后的中药敷在患处,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中药离子导入是利用直流电将中药离子导入体内,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命门、腰阳关、大椎、风池、足三里、阳陵泉等。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患者常常出现疼痛、僵硬和脊柱弯曲等症状。

中医辩证论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寒湿侵袭、脾肾阳虚等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疗上应以温肾化寒、理气活血为主要方向。

下面我们将从中医辩证角度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论治方法。

第一篇:一、寒湿阻络型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是寒湿侵袭,导致寒湿阻滞经络,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

此时,治疗应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1.方药治疗:首选温经化湿的中药,如党参、白术等,能温醒阳气、祛除寒湿。

可配合红花、川芎等理气活血的药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症状。

此外,还可以加入当归、独活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消除瘀血对脊柱的影响。

2.针灸疗法:采用温针、灸法进行治疗,刺激穴位阳经入督脉,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肾俞等,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针灸。

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无创伤等优点,可作为中医辩证治疗的重要方法。

3.艾灸疗法:采用艾灸刺激患者脊柱周围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治疗脊柱痛、僵硬等症状。

常用的灸位有腧穴、俞穴等。

艾灸疗法温通经脉、祛除寒湿的作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疗效。

第二篇:二、脾肾阳虚型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是脾肾阳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腰背疼痛、四肢乏力等症状。

此时,治疗应以温肾壮阳、益气活血为主。

1.方药治疗:首选补益肾阳的药物,如菟丝子、淫羊藿等,以温肾壮阳,提高机体抵抗力。

可配合黄芪、党参等益气健脾的药物,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此外,也可以加入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改善病情。

2.中药熏蒸法:将中药熏蒸药蒸汽直接作用于患者腰背部位,温通经脉,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中药熏蒸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症状。

3.推拿按摩疗法:采用推拿按摩手法,刺激患者的腰背部位,促进气血运行,舒缓痛感。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治疗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203-陶绪林 (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会侵犯脊柱骨突、骶髂关节、脊柱周围软组织以及外周关节,同时还会伴随关节外表现,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会产生关节强直以及脊柱畸形。

当前临床并没有对其进行治疗的特效方式,只是实行单一中医或者是西医治疗,并不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其发病晚期会伴随心血管、肾、肺等多器官病变,其主要特征为关节疼痛、腰背僵直、夜间晨起疼痛以及颈项活动不利等。

严重时甚至还会产生畸形以及驼背,不管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还是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其治疗已经越来越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所在。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强直性脊柱炎有着发病隐匿的特征,患者疾病产生之后,其会产生骶髂部、腰背部发僵、翻身困难、疼痛等症状,但是在活动之后其症状则会有所缓解。

病情早期,其疼痛一般表现为单侧间断性,持续数月后,其疼痛则会呈现为双侧持续性。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其会从腰椎朝着胸颈部颈椎发展,并且还会产生脊柱畸形、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这种疾病的全身表现相对较轻,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会产生疲倦、贫血、发热以及消瘦等症状,还会伴随跟腱炎、跖底筋膜炎以及肌腱末端病等病症。

少数患者甚至还会产生眼色素膜炎现象,其特征为双侧或者是双侧交替,通常可以自行缓解,如果反复发作,则会对患者视力带来影响。

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源自于作骨神经痛、压迫性脊神经炎、马尾综合征以及椎骨骨折等,其中马尾神经痛会引发尿失禁、阳痿、踝反射消失以及直肠感觉迟钝等。

西医治疗当前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因素尚无定论,并且没有对其进行根治的特效方式,而早期非手术治疗能够对其炎症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减轻疼痛症状,对于预防畸形的产生非常有利。

但是一些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较快,晚期很容易产生髋关节病变以及胸腰椎后凸畸形,对于保守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并且炎症控制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以实行手术治疗,这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都有一定效果。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终极疗法(下)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终极疗法(下)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终极疗法(下)【辨证论治】急性期(经络型)1.风湿痹主要症状:腰脊强硬疼痛,遇寒受风加重,肢体困痛或游走痛,心情烦躁,局部寒热不明显;舌质淡,苔白,脉浮弦。

治疗方法:祛风除湿,宣通督脉。

临证处理:柴胡桂枝汤加减。

仲景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小柴胡汤是少阳病主方,桂枝汤是太阳病主方。

《素问·热论篇》记载:“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

《灵枢·经脉》记载:“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

可见《内经》中一直就有“少阳主骨”的论述,关于少阳所主之骨临床表现,结合上述“少阳主骨”的发病部位,关节疼痛几乎遍及人体全身。

《伤寒论》第146条就有涉及“少阳主骨”之用的具体应用:“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此证临床多见于急性关节炎。

而且足少阳胆经16穴中与筋骨相关的穴位有14穴,其中环跳、阳陵泉、绝骨三穴为治疗关节疾病的典型常用穴,环跳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阳陵泉主治全身各关节筋急疼痛,绝骨主治筋骨痿软无力等症。

桂枝汤方为仲景群方之魁,用于外感可解肌发表止痛,用于内伤可通气血、调营卫、和阴阳、调肝脾。

桂枝汤的类方很多都是治疗痹症的主方,如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柴胡桂枝汤、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等。

遇寒受风加重,可加防风、白术、黄芪;心情烦躁,可加栀子、淡豆豉;疼痛加重,可酌加药以制川乌、生麻黄等。

2.寒湿痹主要症状:症见起病急,腰骶及脊背部疼痛剧烈,晨僵不适明显,常伴有沉重感,活动后减轻,劳累后加重,甚则脊柱活动度减少,或合并外周大关节(如膝、踝关节)肿胀、疼痛;恶寒发热或畏寒喜暖,天气变化或受凉时疼痛较剧;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弦。

治疗方法:散寒除湿,宣通督脉。

临证处理:乌头汤加减。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一、本文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脊柱关节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虽然对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然而,中医药学在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名老中医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整理和总结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以期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中医药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文章首先回顾了强直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明确了其治疗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接着,文章将详细介绍几位现代名老中医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临床经验,包括他们的治疗方法、用药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这些名老中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治疗体系和思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文章还将探讨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医药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也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激发更多中医临床工作者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探索和研究,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名老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脊柱关节炎症,主要表现为脊柱的僵硬和弯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医学治疗的许多名老中医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

名老中医普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肾虚、督脉空虚密切相关。

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髓不充,督脉空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发为强直性脊柱炎。

因此,补肾强督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

在治疗上,名老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对于肾阳不足的患者,常用温补肾阳的方法,如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对于肾阴虚的患者,则采用滋补肾阴的方法,如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 ppt课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  ppt课件
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需要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骶髂关节结核等其他腰背部 疾病相鉴别,以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02
CATALOGUE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风寒湿邪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风寒湿邪 入侵有关,这些外邪影响气血运 行,导致关节、肌肉、筋骨等部
位发生疼痛和僵硬。
正气不足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存在正气不足 的情况,即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容易感染外邪。
艾灸治疗
利用艾叶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温通气血,缓解疼痛。常 用的艾灸方法包括温和灸、雀啄灸等。
推拿治疗
手法按摩
通过按摩脊柱两侧的肌肉,缓解肌肉 紧张和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常 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按法、揉法、推法 等。
拔罐疗法
利用罐内的负压,吸附在疼痛部位, 起到舒筋活血、祛风散寒的作用。常 用的拔罐部位包括脊柱两侧的膀胱经 、臀部等。
03
CATALOGUE
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证候,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调理脏腑、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为主要 原则。常用药物包括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等。
中药外敷
将中药制成膏剂、散剂等,外敷于疼痛部位,以缓解疼痛和僵硬。常用药物包括 狗皮膏、万灵膏等。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的穴 位包括大椎、命门、腰阳关等。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 治疗
目录
•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中医治疗方法 • 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 关节,引起骨关节强直和纤维性 强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直性脊柱炎在发病过程中,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

就其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上必有其规律性(共性),但反映到每一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身上,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居住环境、饮食营养、发病诱因及体质类型之不同,又各有特点(个性),因此临床治疗时既要针对每个病人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又要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疾病发展规律进行辨病治疗,分期制宜。

一般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及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但又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发展趋势及实验室指标(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我们认为根据临床实际把强直性脊柱炎分为早期、活动期、缓解期三期,更有利于临床辨证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证候。

肾督亏虚、寒湿痹阻: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

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下肢关节常见),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

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濡缓。

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

方药:狗脊、山萸肉、川续断、巴戟天、仙灵脾、杜仲、蜈蚣、青风藤、伸筋草、穿山龙。

肝肾阴虚、湿热痹阻:多见于活动期。

常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翻身困难,或伴有低热,夜间肢体喜放被外,口苦口渴不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方药:知母、黄柏、怀牛膝、萆薢、木瓜、秦艽、土茯苓、忍冬藤、苦参、青风藤、穿山龙、半枝莲。

肝肾亏虚、痰瘀痹阻:多见于缓解期。

常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低热形羸或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脉细涩或细滑。

治以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

方药:狗脊、山萸肉、白芍、青风藤、白芥子、莪术、土贝母、蜈蚣、僵蚕、穿山甲。

疗效显著的对药我们在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强调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选用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几组具有固定的配伍关系且疗效显著的对药,下面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几组对药。

青风藤配穿山龙:青风藤辛苦温,入肝、脾,功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兼能行痰;穿山龙苦、微寒,入肝、肺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并有祛痰止咳、凉血消痈的作用。

两药配伍辛开苦泄温通相须为用,共同起到祛风除湿,化痰祛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风寒湿热痹阻经络引起的腰背肢节疼痛,特别是对缓解晨僵有良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风藤主要成分为青风藤碱,青风藤碱具有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释放组织胺、抑制组织胺酶活性、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及吗啡样镇痛作用有关,与抗组织胺药合用,不仅可增强镇痛作用,并能减轻其副作用。

由于青风藤具有促进组织胺释放的作用,部分病人服药初期常出现皮肤发痒,面部潮红,发热,皮疹,头晕,恶心等副作用。

穿山龙主要成分为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在体内有类似甾体激素样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与青风藤配伍不仅能增强青风藤的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而且还能减轻其副作用。

土茯苓配土贝母: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

”土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脾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肿散结。

二者配伍功擅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通利关节,是治疗风湿热痹的要药良对,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活动期,外周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风湿指标升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对于降低风湿指标,缓解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良效。

狗脊配杜仲: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胜湿之功。

《神农本草经》云其“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

”《别录》谓:“坚脊、利俛仰、女子伤中、关节重。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

《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
下痒湿,小便余沥。

”说明本药不仅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而且还有利湿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有镇痛及抗炎作用。

二药配伍发挥协同作用,共奏补益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之功,因“督为肾之外垣”(《本草逢原》),肾气内充,则外垣得固,故二药配伍还有补肾益督之功用。

且因二药性质平和,随证配伍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各期。

山萸肉配白芍:山萸肉性温味甘酸,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本品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要药。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能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二者配伍,山萸肉补益肝肾治其本,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相须为用,标本兼治,是治疗肝肾亏虚所致腰背强痛不可多得的良药效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茱萸总甙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

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二者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其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从而对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