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
吸痰、吸氧法操作标准(修订)

无菌纱布包裹或插入盛有有消毒液的试管中浸泡
(12)核对,协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6 指导 正确指导患者/家属
4
7 处置 用物、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4
8 洗手 流动水洗手
2
9 记录 观察采血后患者局部反应并记录
4
(1)操作规范、熟练、节力
2
10
评价 (2)痰液吸出,患者通气功能改善 (3)体现人文关怀,呼吸道未发生机械性损伤
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5)环境:安静整洁、室温适宜、光线充足、远
离火源
(1) 护士:洗手,戴口罩
2
4 准备 (2)用物:备齐并检查用物,放置合理
2
(3)将氧气筒置于氧气架上,处于备用状态。 1
(l)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4
(2) 打开总开关,使小流量氧气从气门处流出吹 3
尘,随即迅速关上(如为管道供氧,直接取下氧
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 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3.如患者痰液粘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当患者出现缺氧
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吸痰管的型号、软硬度均应适宜,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5.吸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是否改善、吸出物的性
状及病情变化。
经鼻/口腔吸痰法(2015.9.18修订)
【目的】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用物准备】中心负压装置或电动吸引器一套(设备性能良好,各管道 已连接好)、治疗盘内有带盖无菌容器2个、弯盘、无菌纱布、无菌血 管钳或镊子。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手套、压舌极、手电简,听诊器、必 要时备舌钳、开口器或口咽气道、插线板等。
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建立人工气道)、

5
5
缺一项
各-2
操作后
(7分)
病人体位舒适、单位整洁,用物按规定分类放置,无机械通气者调回氧流量
7
缺一项
各-2
操作
质量
(10分)
1.态度:严肃认真、关心患者
2.要求:稳重、轻柔、熟练、准确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吸清痰液,呼吸通畅
3
4
3
1.不关心患者,操作欠熟练、准确,动作粗暴
左右旋转向上提出吸净痰液每次不超过15秒两次间隔至少次呼吸视患者情况必要时给予生理盐水气道内湿化5吸痰后接回呼吸机6间隔吸水冲管保持通畅7从手套内侧脱下手套并包裹吸痰管然后弃掉1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研所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009-8-10修订
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建立人工气道)
科室姓名监考老师考核日期
4.患者:合适体位,颌下铺巾。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给纯氧吸入(无机械通气者,吸痰前适当调高氧流量)
2
2
8
3
1.仪表不符合要求,未洗手、未戴口包
2.环境欠佳
3.缺一件
4.放置不合理
5.接错管道,未检查性能,未调压/调压不正确
6.体位欠佳/忘铺巾
7.未给纯氧/未调高氧流量
-2
-2
各-1
-2
-3
-1
-2
操作
过程
(50分)
1.安全与舒适环境:
(1)病人体位舒适
(2)遵守操作规程,吸痰装置连接正确、安全
5
5
体位欠舒适
无遵守操作规程
-5
-5
2.实施
(1)戴手套,连接吸痰管,试吸,湿润导管
(2)脱机或打开接头的塞子(留取痰培养标本时需用碘伏棉枝擦拭接头帽)
护理操作(吸痰、吸氧)microsoft word 文档

经口腔吸痰(电动吸引器)和鼻导管吸氧法操作流程一、操作目的(5分)1、吸痰(3分):(1)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改善肺通气。
促进呼吸功能,(3)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2、吸氧(2分):供给病人氧气,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
二、用物(少一样扣0.5分)1、吸痰用物:一次性吸痰管2根、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手套1双、换药碗包(内有治疗碗、镊子)、生理盐水、电动吸引器及吸引装置。
吸痰记录单。
2、吸氧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有氧”及“四防”挂牌、氧气表、氧气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或1/2);治疗盘:一次性氧气管2根、小药杯(内盛温开水)、扳手。
氧气记录单。
3、其它:干罐一套、消毒纱布罐、棉签、胶布、笔、电筒、弯盘、剪。
三、操作流程:(错一处或少一步扣0.5分)1、备齐用物,检查用物并合理放置,携至床旁。
根据吸痰治疗单和吸氧治疗单核对患者身份,作自我介绍,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护士:大爷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大爷:我叫张明。
护士:张大爷,您因为呼吸道里痰液聚积不能自行排出,引起了你呼吸加快和缺氧,现在遵医嘱要给您吸痰和安置吸氧管,以改善您的呼吸和缺氧状况。
我需要先检查一下你的口、鼻腔粘膜及痰液情况,请你配合好吗?大爷:好的。
电筒检查口、鼻腔情况护士:张大爷,我已经为你检查完了口鼻腔粘膜及痰液情况,准备为你吸痰。
吸痰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不适,如恶心、咳嗽和喷嚏等,不能忍受时你可以示意我暂停。
你有什么需要吗?大爷:没有了护士:那好,请你稍等。
2、洗手(干手液七步洗手)、戴口罩,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调节负压吸引压力。
诉:成人300-400mmHg (0.04-0.06MPa)、小儿250—300 mmHg(0.03—0.04)。
3、根据吸痰治疗卡核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3床,张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头偏向右侧),颌下铺治疗巾,打开换药碗(包布放治疗车下层),倒100ml生理盐水于碗内,打开一次性吸痰管(两根),连接吸引器皮管。
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

目录1.目的 (1)2.范围 (1)3.责任人 (1)4.依据 (2)5.定义 (2)6.内容 (2)7.附件 (3)1.目的规范吸痰操作流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临床操作。
2.范围适用于II-IV期所有临床试验中吸痰操作时。
3.责任人专业负责人。
4.依据科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
5.定义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
6.内容6.1 操作前准备6.1.1 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
6.1.2 评估受试者全身状况(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呼吸状态),局部状况(痰液分泌情况、听诊有无痰鸣音、受试者吸氧情况)。
6.1.3 备齐用物(吸引器、接电源),检查吸引器性能,治疗盘放置合理。
6.2 操作步骤6.2.1 将用物推至受试者床旁,核对床头卡和手腕带上床号、姓名、住院号;对清醒者作好解释,体位舒适(病员头转向操作者),有义齿应取出,垫治疗巾。
6.2.2 吸痰前协助受试者翻身叩背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6.2.3 调节负压大小适宜(0.04-0.06MPa)。
6.2.4 正确连接吸痰管。
6.2.5 保持吸痰管通畅(试吸并湿润导管)。
6.2.6 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口腔15cm,鼻腔25cm)。
6.2.7 吸痰方法正确:插管时开放侧孔,避免产生负压,插入后左手指压紧侧孔,右手旋转向上提出吸尽痰液,自深部向上将痰吸净,避免反复提插,退出吸痰管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
6.3 操作后流程6.3.1 整理床单位,给予健康教育指导。
告知受试者适当饮水、有效咳嗽以利痰液排出。
6.3.2 洗手、脱口罩、处理用物方法正确(金属物品送供应室消毒;一次性用物、敷料类物品分类放置处理;每天定时更换清洗消毒贮痰瓶;吸出痰液,消毒后再倾倒)。
6.3.3 记录吸痰时间、痰量、性状、受试者呼吸、生命体征等。
6.4 注意事项6.4.1 先口腔,再鼻腔。
6.4.2 吸痰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如需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电动吸引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临床痰液引流,对于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病人的病情,确认需要进行痰液引流。
其次,需要确保电动吸引器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包括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吸引管是否正确连接等。
最后,需要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保持病人与设备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交叉。
二、正确操作流程1.操作前病人准备在操作开始前,需要让病人采取正确的体位,一般而言是半卧位。
并且需要让病人注意呼吸平稳,不要过度用力呼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2.吸引管的选择和连接吸痰时,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吸引管以保证吸引效果。
选择好吸引管长度后,需要将吸引管连接好。
3.吸引操作a.打开电源及负压调节阀,在设备工作后开启吸引管气流开关(开-关),使吸引端面对痰污或分泌物等,调节好吸引力度。
b.吸痰时,需要注意方向正确,避免吸入气道病变物进入呼吸道。
同时,在进行吸引操作时也要注意不要吸出过多分泌物,以免影响病人呼吸。
c.吸引结束后,需要轻轻旋转吸引管以防止痰液粘附在吸引管内壁上,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d.在一次吸痰过程中,如果痰液较多或较粘稠还需反复操作。
吸痰时间每次不宜过长,特别对老年病人、小儿病人以及呼吸功能紊乱的病人,应每次吸3-5秒钟,休息10-20秒钟,以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和冲击。
4.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吸取完痰液后,需要将吸引管的物品倒入随机配套的物品盒内,物品盒的物品需要经扔消毒液进行处理。
操作完毕后,应立即对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
所有的使用工具都需要定时更替,提高服务质量。
以上是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的操作流程,正确的操作方式既能保证病人安全,也能提高吸痰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保持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对于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
经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1 每超时60秒扣1分
6 一项未做到扣2分
4 一项未做到扣2分
6
吸痰过程中一项不合格 扣2分
3
未分离扣2分,未关闭扣 1分
11、安置患者:
①擦净口鼻部分泌物,评估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 平后将氧流量调至合理水平
6
一项未做到扣2分
②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做好宣教
4 一项未做到扣2分
12、处理用物:按垃圾分类要求处理用物;贮液瓶内吸出液达2/3满时应 及时倾倒(口述)
分 3、环境准备: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口述)
2 少一项扣1分
)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有盖罐2个(试吸罐和冲洗罐,内盛无菌生理
盐水)、一次性吸痰包(一只无菌手套、一根吸痰管)2套、一次性负压 吸引管、弯盘、清洁纸巾、手电筒、听诊器、压舌板、电动吸引器(或中
6
少一项扣0.5分
心负压器)
1、核对:洗手(>15秒),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并取得合作 2、给氧:适当调高吸氧流量(调高2-4L/min) 3、体位:取合适体位、叩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此步骤是否进行)
洗手不合格扣1分,核对
4 不全扣1分,未解释扣2
分
3
方法错误扣1分,流量错 误扣2分
5
体位不当扣2分,手法错 误扣3分
4、调节: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连接负压吸引管,调节负压【一般成人
操 为20-27KPa(150-200mmHg),儿童<20KPa】 作 5、试吸:打开吸痰包,戴无菌手套后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 方 检查是否通畅,润滑导管前端 法 6、吸痰: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切开套管内,遇阻力或患者咳嗽时,向外提 与 出1cm,旋转向上提拉负压吸引,每次时间少于15秒
吸痰术详细操作步骤

要点1. 吸痰前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出现气道分泌物难以排出的情况。
2. 吸痰管插入气道之前需要保持吸痰管无菌。
3. 每次吸痰持续时间不超过15 s,两次吸痰时间间隔应达到3~5 min。
4. 吸痰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血氧快速下降、心律失常、血压急剧变化时要立即停止吸痰。
吸痰(aspiration of sputum)是医护人员借助用具将患者呼吸道内潴积的分泌物吸出的一种技术,是临床上的一项重要操作,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室和呼吸科等环境下经常被用到。
当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无法咳出或发生误吸时,会造成气道阻塞,阻碍气体交换,这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血氧快速下降,甚至威胁生命,这时,吸痰便是处理这一问题的最快捷有效的办法。
一、适应证1. 年老体弱咳痰无力者。
2. 昏迷、危重、麻醉未苏醒者。
3. 各种原因导致的咳嗽反应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食物呕吐物的患者。
4. 各种原因导致的窒息患者。
5. 正处于机械通气状态的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吸痰:(1) 出现明显的痰鸣音或从人工气道观察到有痰液冒出;(2) 血氧饱和度(SaO2)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3) 在使用容量控制模式的情况下,呼吸机显示气道峰压明显增加;在使用压力控制模式时,呼吸机显示潮气量明显下降;(4) 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波形图上显示:压力—时间或流速—时间曲线中,吸气相和呼气相同时出现锯齿状图形。
二、禁忌证1. 绝对禁忌证通常无,但是颅底骨折的患者严禁经鼻腔吸痰。
2. 相对禁忌证严重缺氧或心率失常的患者(在给有相对禁忌证的患者吸痰时应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三、操作前准备1. 患者准备(1) 了解患者病情,进行身体健康评估(肺部听诊,观察呼吸机参数变化等)、测量生命体征(心律、血压、呼吸)、合作程度评估。
(2) 检查患者意识状态及口腔、鼻腔,取出活动义齿。
(3) 评估气道分泌物的量、黏稠程度、部位。
(4) 向清醒患者讲解吸痰目的,嘱其尽力配合医护人员操作。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

吸痰术操作规程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
2 .肺部听诊大气道有痰鸣音。
3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或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4 .动脉血气分析恶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呼吸道黏膜损伤。
患者的年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合作程度;有无口鼻咽及颅脑手术史、凝血功能状况、鼻腔黏膜是否完整。
1 .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表、负压袋、连接管)、合适型号的吸痰管、20ml 注射器、治疗盘、无菌罐2 只(内盛灭菌注射用水)、纱布、弯盘、手电筒。
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电插板、手套。
(1)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方法。
(2)告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咳嗽,利于痰液的吸出。
(3)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适,请举手示意。
1 .无菌及爱伤观念强,操作规范、熟练。
2 .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无负压,无黏膜损伤。
3 .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
1 .吸痰前,检查吸痰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 .每次吸痰时间<15s ,以免造成缺氧。
4 .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 .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 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
目录
1.目的 (2)
2.范围 (2)
3.责任人 (2)
4.依据 (2)
5.定义 (2)
6.内容 (2)
7.附件 (3)
1.目的
规范吸痰操作流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临床操作。
2.范围
适用于II~IV期所有临床试验中吸痰操作时。
3.责任人
专业负责人。
4.依据
科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
5.定义
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
6.内容
6.1操作流程
6.1.1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6.1.2核对,对清醒者作好解释,体位舒适(病员头转向操作者)。
6.1.3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6.1.4调节负压大小适宜(0..02-0.04mPa)。
6.1.5保持吸痰管通畅(试吸并湿润导管)。
6.1.6正确连接吸痰管。
6.1.7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口腔15cm,鼻腔25cm)。
6.1.8吸痰方法正确:插管时开放侧孔,避免产生负压,插入后左手指压紧侧
孔,右手旋转向上提出吸尽痰液,退出吸痰管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
6.2注意事项
6.2.1先口腔,再鼻腔。
6.2.2吸痰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如需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
6.2.3吸痰时无菌与有菌的概念明确(一根吸痰管用一次)。
6.2.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痰液情况,发生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
6.2.5吸痰后将氧流量调至原来水平。
6.3操作后流程
6.3.1洗手、脱口罩、处理用物方法正确。
6.3.2记录吸痰时间、痰量、性状、病人呼吸、生命体征等。
7.附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