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从在其位谋其政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商鞅也非常重视定“名分”,他说:“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商君书·定分》),认为只有确定名分,才能天下大治;而如果不确定名分,必将天下大乱。他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定“名分”的重要性:如果野地里出现一只奔跑的兔子,一百人会蜂拥而上去逮它,并不是因为捉到兔子后,每个人可以分到兔子的百分之一,而是因为兔子的所有权尚未确定。而市场上卖的兔子很多,却连小偷都不敢去偷,是因为这些兔子的所有权都已经明确。
“虚位”所造成的影响之恶劣显而易见。一方面,它会导
致许多事情无人负责的现象出现,荒废了众多的“责任田”;另一方面,它会严重破坏企业内部的协作意识、公平氛围,打击那些能干的人及高效的部门的积极性。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味着权力“归位”。只有做到权力各归其位,才能确保每个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范围。因此,“归位”是“到位”的基础。
如果说管理“到位”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那么,权力“归位”则是管理者的品行修为。管理者应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权力和职责边界,对自己分内之事尽心尽力,对自己分外之事则坚决不插手,不去越俎代庖。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中庸》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第十四章),意思是,君子应该依照自己平素的地位而行事,不羡慕本分之外的事情。曾子继承了他的老师——孔子的思想,提出“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的观点,说的是君子不要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去思考问题。上面这些话均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学命题,即职位与职责对等的问题,这是管理的组织职能发挥效用的基本前提。
但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尤其是人手相对紧缺的企业中,管理层总是希望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能够一个顶三。毫无疑问,这样做有助于强化部门的柔性,对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有好处。当企业规模非常小、员工凝聚力很强、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有限的时候,这样的管理模式可能发挥作用,甚至作用还非常明显。但当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于部门及员工之间职责不清而造成的拖拉、扯皮现象就会经常发生。
感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管理智慧

感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管理智慧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曾子继承了他的老师——孔子的思想,提出“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的观点,说的是君子不要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去思考问题。
《中庸》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第十四章),意思是,君子应该依照自己平素的地位而行事,不羡慕本分之外的事情。
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只有深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精髓,自己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下属也才能把工作做好。
一、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谋其政”意味着管理“到位”。
在这里,“谋政”的先决条件是“在位”,也就是说,能否确保高效的管理,首先在于管理者拥有该职位的法定权,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正名”。
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经问他,如果卫国国君让他从政,他应该做什么准备,孔子提出首先应当“正名”。
当子路笑话老师迂腐时,孔子义正词严地批评了子路,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大意是说,如果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起话来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就兴盛不起来;礼乐兴盛不起来,刑罚的执行就会不得当;刑罚执行不得当,百姓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孔子认为,一个社会要能够走上正轨,做到有序井然,必先“正名”。
商鞅也非常重视定“名分”,他说:“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商君书·定分》),认为只有确定名分,才能天下大治;而如果不确定名分,必将天下大乱。
他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定“名分”的重要性:如果野地里出现一只奔跑的兔子,一百人会蜂拥而上去逮它,并不是因为捉到兔子后,每个人可以分到兔子的百分之一,而是因为兔子的所有权尚未确定。
而市场上卖的兔子很多,却连小偷都不敢去偷,是因为这些兔子的所有权都已经明确。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封建统治者阴谋愚化中国民众的形态意识之一,其企图为:你们民众没有坐在执行国家政权和处置国家事务的位子上,你们就不要也进来参和国家事务了,以免事情复杂化,影响和破坏了国家执政者(专制统治者)执政的良好思路;因此,你们芸芸众生就只过好你们的小日子就得了。
所以,你们平民百姓最好还是别来参和政治吧。
于是,在长期这个形态意识鼓吹和影响下,果真,中国民众到了现代社会时代,依然是很乘地听话了。
大家都抱着“事不关己,置之不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心态和想法,各人各扫门前雪,各人过着自家的小日子了。
什么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社会公理、社会公众权等都视之为无物,而这恰恰是专制统治者最欢喜看到的社会现象。
回避现实,回避本身所处置的社会环境,回避表面上与己无关而实际上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国事、社会事,却采取鸵鸟心态与思维就是中国民众二千多年以来的最为丑陋的习惯。
也许,中国民众根本就不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民众从此丧失自己在社会上最大的权利,即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
如果把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比喻为二块大蛋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必然把政治权力这块蛋糕免费完全出让给了专制统治者;由于政治权力的丧失,必然导致自己在社会活动中说话权的丧失;于是,剩下的经济利益这块蛋糕也只能来由专制统治者来割分和安排了。
在这块令人垂涎的经济蛋糕面前,这也必然让掌握一切权力的专制统治者为着自己利益,肯定会自己首先下手把经济蛋糕切下最大的一块供自己享用(人贪婪的天性必然想占据越多越好),其余的较大蛋糕,专制统治者还必须照顾那些为它卖力的帮凶与走狗;剩下的蛋糕就必然是整个蛋糕中的剩诞剩汤。
在专制统治者与帮凶、走狗们贪而无厌的情况下;那么,官逼民反又成了中国历史社会中的一大自然现象了。
由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思想观念流毒的作怪,中国民众在免费出让了自己最大权利之后,自己必然只不过就只拥有那份可怜的极少经济利益(温饱或半温饱水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原文及解释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原文及解释名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摘自:《论语·泰伯篇》解释: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
赏析:孔子常常从宏观上思考经绑治世的大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诱导人们冷淡政治,而是君子应有的一种处事准则。
泰伯篇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解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在 《 论语》 中讲 : “ 不在其 位 ,不谋其政 ” ,指的就 是不去 做不该做的事 ,这样一来也 就有 时间和个道理 ,以为做得越多就
等于工作效率越高。但 是事 实确是——对 于一个司机而 言,除专注地 操作方 向盘以外 ,做其他任何 事情 ,即使做 的再好 ,也是失职。 古时候的房子都会有很 多房柱来 支撑房子的顶棚 。一个人 觉得这 么多房柱在屋子 中很碍眼 ,影 响美 观 ,于是就将屋子 中的房柱雕刻成 盘龙 、走兽等形状 ,有的房柱 掏空后 在上面摆放花盆古 董等 ,可谓是 巧 夺 天 工 。到 其 家 中 的 客 人 无 不 赞 赏 , 主 人 非 常 得 意 ,可 是 不 到 一 年 ,房子就垮塌了 ,房子的主人被压死在倒塌的房屋里。 这个故事说明 ,每个人 ,每 一样 东西 ,都有 其 自身 的工 作 与作 用 ,比如房柱 ,它的工作就是撑起 房子 ,而非是工艺 品、摆放 物品 的 架 台。做 了分外的工作 ,必 然影 响到了本 职工作 ,若 本职工 作失 职, 所作 的其它工作 也就 失去 了意义 。一 个单 位 的领导 者就像 房子 的梁 柱 ,作用是撑起一个单位 ,一家企 业 ,带领大家走一条 正确的路 ,其 它 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 ,如果 非要 去做其它 的事情 ,那也 许说明你并 不适合去做一个领导者 ,那样倒不如 去做 一个技术 总监 或生产总监之 类擅长 的职务 ,让善于管理的人去管理 。 孔子 的学生 曾子说 : “ 君子思 不 出其 位。 ” 社会生 活 以及 政治生 活 ,如 同音乐的制作与演奏 ,每一位 乐手 、每一种乐器也都 在恰 当时 候发挥恰 当的作用 ,每一个 音符都恰 当地被奏响 ,彼此相 互协调配合 而不能擅代 。无论站在什么立 场上越 权干预 自身职务 之外的职事 ,都 会 导 致 社 会 秩 序 的 紊 乱 与失 和 。 社会职能各有分工 ,任何人都 不可以通 晓世上 一切 ,非专业 、非 专职人士有时不可能为专业 领域 、 专 职责任 的一应事务作 出适 当的批 评 。一个人要能够清醒地认识 到 自己的角色地位 ,履行该 角色地位 的 职责 ,知道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 “ 不在其位 ,不谋其 政” 是提醒 身 在 其 位 者 专 谋 其 政 ,专 心 致 志 于 自 己 的 职 责 ; “ 有 所 为 ,有 所 不
论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中国社会思想史作业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二班论孔子思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味着权力“归位”。
只有做到权力各归其位,才能确保每个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范围。
因此,“归位”是“到位”的基础。
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只有深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精髓,自己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下属也才能把工作做好。
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绝对的要求人们对别人管的事不闻不问。
正确理解“不谋其政”的真实意义也很重要。
“不谋其政”是不能超越于自身权利而履行职责,它并不是不讲求互帮互助,也并不是不讲求团队精神。
相反,“不谋其政”恰恰是一个团队团结的必要保障。
也是和谐工作的前提。
只有不越界,才能更好的进行协作管理。
只要把每个人的每个环节做好做精,由整个环节组成的管理自然就会实现精细化、科学化、有序化。
如果说管理“到位”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那么,权力“归位”则是管理者的品行修为。
管理者应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权力和职责边界,对自己分内之事尽心尽力,对自己分外之事则坚决不插手,不去越俎代庖。
可是做到这些并非那么容易,中国现阶段又有多少人越俎代庖。
十几年前的“河北第一秘”事件可谓是惊天动地,这位当代政坛上耀眼的“新星”依仗其特殊的背景,大肆收敛钱财,数额特别巨大,最后被判死刑。
我们能从中反思到什么?现在阶段我们的政府管理阶层仍然有不少这样的现象,我们又该怎样去避免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正确理解也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也就是意味着管理到位。
在这里,“谋政”的先决条件是“在位”,也就是说,能否确保高效的管理,首先在于管理者拥有该职位的法定权,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正名”。
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经问他,如果卫国国君让他从政,他应该做什么准备,孔子提出首先应当“正名”。
当子路笑话老师迂腐时,孔子义正词严地批评了子路,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什么意思和它的出处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出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宪问》亦有此语。
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
示例1、妈妈常常教育我自己不愿去做的事就不要勉强他人,我尽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别人要求严格苛刻,而对自己却宽松,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同学之间要做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能够搞好班级团结。
4、和谐社会我们要做到互相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社会才能友好。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深度思考——关于工作权利的明晰和划分大凡谈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们立即会想到,这是对工作的消极逃避等等。
但这是左倾时代遗留的片面理解,谬误甚大。
只要我们稍加深究不难发现其中的深刻的哲理。
此句名言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谋政的前提是要有位子,没有位子就不要进入操作状态,不能做出各种决定。
再往下引申就是:如果你想要管理一个企业或部门,你就要坐到这个位子上来。
没有坐到这上来就只能提意见,而不可以做决定。
先人的智慧哲言和我们的工作结合,给我们指引一条管理过程中的光明大道,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管理?如何参与管理?如何有效地参与和各自工作内容相应的管理并使之科学化、效率化就成了各级干部需要深思的问题。
下面我尝试以延安两店因防损突发事件较多取消罚款奖励兑现后的一系列新办法出台前后几经变更的过程为案例,探究此名言的深刻道理和今后工作中应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和大家共同探讨。
延安两店因突发事件紧急叫停原罚款兑现奖励办法。
因个别防损员为了拿到更多的罚款奖励,满足个人经济利益,出现用偏激手段强行罚款,因此给店里造成了经济上、荣誉上的严重损失,和企业的文化宗旨背道而驰。
所以在盛大店在又一次因罚款给店里造成较大损失时,店长安苏龙,紧急叫停罚款奖励兑现办法。
应该说,这个紧急叫停,既是店内的实事求是的正确举措,也是对脱离延安实际的奖励办法的坚决否定。
把防损奖励和罚款脱钩成为这段时间的共识。
但接下来,如何针对上述两店制定新的防损奖励办法就成了摆在店内防损部、总部防损部面前的问题了。
为此总部防损部负责人施助和总部防损部经理刘涛在延安召开紧急会议,和防损部门干部一起公开讨论新的奖励办法。
在防损奖励和外盗罚款脱钩的前提下,初步拟定方案为:方案A:今后每次外盗少罚款甚至不罚,并以抓外盗次数进行奖励,奖励标准参考上年外盗罚款金额和次数。
得出每次发现外盗无论是否处罚均奖励20元,外盗所罚款项如数上交公司和员工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句出自《论语•泰伯》的话。
意思是告诫人们如果不在那个位置,就不做与此位置有关的事。
千百年来,人们对此话褒贬不一,赞称有之,反对的也有很多。
反对者认为,这是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观念同出一辙,孔子是让人们持看客心态。
也有人说孔子是肯定和鼓励“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行为。
他们认为这是孔子思想消极的部分,应给予批判。
但是不禁要问,讲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子怎么能让人这么消极被动和麻木不仁呢?这与他的入世思想不是有所背离吗?其实持这些反对意见的人,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孔子此言,本是孔子针对政事而言的,它是在讲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权利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一个人不在其位,也就没有相对于其位拥有的权利。
所以也根本承担不了相应的责任。
也就不可能谋这个位置的事,即使谋也谋不好。
大千社会、茫茫人海,每个人在社会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同,就是在同一行当,也有岗位和角色的不同,由于岗位和角色不同,人的观点与思维方式也就不同,其对应的权利与责任也就不尽相同。
观察一个事物的出发点和对事物认知的高度就会不同。
这就要求固定的角色与位置必须有相应的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责任,这样每个个体才能准确恰当的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如果定位不正确,就会出现盲目的越位和替别人代劳的现象。
从而造成管理的无序。
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告诉世人要给自己在社会和组织中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
这样社会和组织才能有序发展。
对于企业这个组织而言,处理好“位”与“政”的关系尤为重要。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只有不同岗位的员工认清自己的岗位责任,“在其位而谋好其政”,圆满的完成好本职工作,企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个企业,如果董事长干总经理的事情,总经理干部门经理的事,而员工却整天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那么这个公司怎么能发展。
纵观成功的企业,都是岗位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管理无越界的管理典范。
其实都是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实践者。
当然也要辨证的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绝对的要求人们对别人管的事不闻不问。
正确理解“不谋其政”的真实意义也很重要。
“不谋其政”是不能超越于自身权利而履行职责,它并不是不讲求互帮互助,也并不是不讲求团队精神。
相反,“不谋其政”恰恰是一个团队团结的必要保障。
也是和谐工作的前提。
只有不越界,才能更好的进行协作管理。
只要把每个人的每个环节做好做精,由整个环节组成的管理自然就会实现精细化、科学化、有序化。
孔子这里讲的“位”也是相对的概念,它相对于群体时,它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既要保持个人的独立而又要有群体的相互协**维龙媒人认为,“位”相对于个体而言,它具有独特性、专业性特征,必须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把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做精做专做好。
断章取义,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具有很深刻的哲学理念。
它告诉人们一定要给自己作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每个人要立足本职,不做与自己权利不匹配的事情。
要把自己的工作做精、做扎实,不要本末倒置。
我认为,如果一个组织每个本位上的“政”疏于打理,这个组织肯定会出现管理混乱、运行无序的状况。
这个组织管理就会出现大问题。
用辨证的眼光而分析理解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无疑对我们的企业管
理而言,是一个很有裨益的见解和论述。
只有认真践行好这句话所描述的哲学实质内涵,对一个企业家管理好企业有着很好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