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四讲声画关系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声音与声画关系

第四章  声音与声画关系

第8次课③方言:最具有地方色彩、生活韵味、语言特色,丰富影片的生活气息和人物个性。

2、旁白影片里除对白外另一种口说的语言。

(1)解说旁白:补叙影像之外的信息。

利于时间、空间的压缩和自由跳跃的连贯,大大丰富了人物心理与情感的展示。

使影片中时空即省略又连贯,弥补镜头/画面的不足。

(2)人物旁白:更多的是人物内心的独白。

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兼有叙述的功能。

《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儿时的点点滴滴》。

3.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人物超越叙事时空的内心声音,画外叙述声以人物的身份参与叙事,是人物第一人称在非叙事时时空里对事件的评价。

内心独白的作用是挖掘人的心理层次。

三、音响(动效)音响是除了人声和音乐以外电影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音响的作用1、再现时空的真实2、扩大并延伸空间、重塑空间3、对画面/镜头的补叙与分叙4、声音呈现冲突与事件5、人物情感与心理活动在声音中抒发展现6 音响——剧作构成的一个独特要素四、音乐电影音乐是为电影而存在,是一种片断式的,不连贯的,非独立存在的音乐,是所有听觉艺术中最富情绪感染力的艺术。

它与人声、音响元素在声音构成上的独立性,在于它最善于抒发人的情感,以情绪的力量揭示人的心灵的无比丰富性,这是其它声音元素无法替代的。

1、电影音乐的作用(1)抒情。

用音乐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演表达的情感,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抒情是电影音乐最主要的功能。

(2)渲染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创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用以深化视觉效果。

(3)表现主题。

通常在传统电影里面都有一个或几个音乐主题。

(4)评论。

在影片中用音乐表达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主观态度。

(5)剧作功能。

有的音乐直接参与到影片的情节中,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元素。

迪斯尼传统动画片几乎无一例外的应用了音乐的剧作功能。

(6)连贯作用。

用音乐衔接前后两场或多场戏,组接同一时间不同事件的若干组画面的交替;同一事件的若干个不同侧面的镜头交替;电影时间空间的跳跃交错等五、音画关系指音乐与画面在影片中的结合关系。

声画关系

声画关系
声画关系
声音和画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被称为声画蒙太奇
声画关系

声画合一
也可以称之为声画同步,是指画面中的视觉形象与其所 发出的声音在时间上同步出现或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声音加强了画面的真实感 提高了画面的感染力 画面又赋予声音可见性 两者相辅相成
声画关系
二、声画分立
又叫声画分离。声音和面说明同一涵义。不同步,声音与发
音体不在同一画面,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
发挥声音主观化的作用,用以表现人物的思念
和回忆,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实例分析
《阳光灿烂的日子》
中,老莫过生日的一 段,通过加入画外音, 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活
动。
声画关系
三.声画对位:声画相互离异,且意义反差 巨大

此时无声胜有声
通过冲突产生新的寓言,达到对比、象征、
比喻等效果。
“极悲事以乐景出之,极喜情以哀景赋之,
增其一倍哀乐”
声画关系

《辛德勒的名单》《教父》 等影片中,冷酷残忍的杀
戮场面,音乐却是优美柔
和悠扬的,配合以后出现 的效果却是反衬出故事的 残酷和人物内心的冷酷。
静默

指在有声的影视作品,所有声音在画面 上突然消失而产生的独特艺术效果。

声画组合的四种关系

声画组合的四种关系

同步关系和隶‎属关系主中心是共现‎中心的声画组‎合,具有同步关系‎或隶属关系两‎种。

这也就是说,在同步关系或‎隶属关系中,声画组合的主‎中心由画面和‎解说一起来直‎接表述。

同步关系同步关系式声‎画组合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句法‎关系。

由同步关系构‎成的句子、句组,可以说是声画‎组合中最基础‎的结构形式,也是没有共现‎主中心的声画‎组合得以使用‎的基础句法关‎系。

隶属关系同样是用画面‎和解说一起表‎述主中心,隶属关系与同‎步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所表述的中‎心,在解说中处于‎不同的句法位‎置。

在隶属关系中‎,声画的主中心‎并不由解说中‎的声主题与画‎面一起来表示‎,而是由述题中‎的词语,主要是述题中‎的宾语与画面‎一起来表示。

以上所说的同‎步关系和隶属‎关系是两种不‎同的关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声画组合的主‎中心都是用画‎面和解说来共‎同表示,也就是声画中‎心在画面和解‎说中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声画组合‎的主中心不用‎画面和解说来‎共同表示,而是只用画面‎或解说分别表‎示,便构成下面的‎两种关系:空位关系和队‎列关系。

空位关系和队‎列关系主中心不是共‎现中心的句子‎是构成空位关‎系或多列关系‎。

这也就是说,在空位关系或‎队列关系中,声画组合的主‎中心并不由画‎面和解说共同‎直接表述。

空位关系空位关系的特‎点是:声画组合的主‎中心,只出现在解说‎中,而不出现在画‎面中;画面所表现的‎内容不是主中‎心,但它常与解说‎中除中心之外‎的其他词语想‎对应。

对于观众来说‎,则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解说中的主‎中心,与画面内容组‎合在一起。

队列关系在声画组合中‎,不但没有相同‎的主中心,而且在画面和‎解说之间也很‎少有其他直接‎相同的内容。

这样的句法关‎系是队列关系‎。

在队列关系中‎,画面和解说之‎间的关系,以及声画共同‎说明的内容要‎靠观众自己的‎思考把它们联‎系起来。

同步句:同步句是指具‎有同步关系的‎句子,或者说是用画‎面和解说中的‎主题一起陈述‎主中心的句子‎。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学习要点】1.声音塑造空间的作用。

2.声音灵活调度时空的叙事能力。

3.声音的情绪性。

4.声画关系类型。

电影声音的特性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早期的有声片,比较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当时的制作观众对电影可以复制人声非常着迷,所以电影中有大量的对话,声轨铺得满满的,以至于那时的电影被称为话唠电影(talky pictures),虽然也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声源的声音。

很快制作者发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他们开始找到另一种能使电影叙事更灵活的声音手段“不可见的声音”,就是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以外,这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能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而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不可见的声音在功能上几乎可以相当于独立的“形象”,承载相当于画面能够传递的信息。

为什么不可见声音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的声音都是不可见的,和视觉不同步,因为我们会认为声音不重要或者没必要知道声源在哪儿。

意识到这一点,电影制作者经常在电影中用声音这个可以提供信息独立的叙事元素。

声音的这个用法可以让人建立形象而不是靠复制形象。

比如听到关门声,我们便能判断有人离开房间了,即使并没有真地看到。

这样摄影机就从很多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形象。

这一点对于电影表现人的反应很重要,摄影机可以离开说话人而记录听者的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

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出的形象。

在恐怖片中,声音的这种用法更为常见,无声源形象的声音能创造出完整的恐怖气氛,能够加强和提升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门铃的叮当声、细碎的脚步声、吱呀作响的楼梯、开门的吱嘎声、深夜狼的嗥叫,甚至任何不明物体的声音都会加剧紧张恐惧的氛围,这种心理效果是声画同步呈现永远达不到的。

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还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目录(一)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1.对白:281 (1)2.音效: (1)3.电影音乐: (1)4.画外叙述声:617 (1)5.无声:272 (2)(二)声画关系 (2)1.声音的主观性:350 (2)2.声画同步:185 (3)3.声画分离:281 (3)4.声画对位:280 (3)5.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163 (4)(一)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1.对白:281电影中的对话可以交叠,打碎句子,甚至把打断后的句子剪辑在不同的时间里。

但不可过度依赖对话来传达信息。

电影的对话应该从属于画面,对话应该尽量避免和视觉内容重复,如果对话传达的信息能用形象更有效地表达,那用对话就会使影片的电影性和运动感减弱。

对话意味着信息,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的沉闷。

由于人在谈话时运动幅度小,因此对话会限制运动,使影片节奏缓慢。

以对话为主的影片会在视觉上使观众处于寻找声源的从属地位,影响导演对其他信息的传达。

容易让观众感到单调乏味。

2.音效:(音效的功能,见简答题。

)3.电影音乐:(电影音乐的功能,见简答题。

)4.画外叙述声:617总的来说,画外学术省市一中非常文学性的电影手法,在电影的视觉画面不能完全实现许是任务是,画外音可以辅助画内的叙事,提供必要的故事背景信息,解氏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常,我们按照画外叙述者与叙事情境的关系将画外叙述声分为:内心独白、旁白和解说词。

1)内心独白人物超越叙事时空的内心声音,画外叙述人以人物的身份参与叙事,是人物(兼叙事者)第一人称在非叙事空间里对事件的评价。

内心独白的作用是挖掘人的心理层面。

并不是所有内在含义都能通过电影电视摄取的生活表象来表现,这是,‘内心独白作为人内心视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必须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得见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

2)旁白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感情色彩上更为客观,以叙事情节、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

声画关系-声画对立

声画关系-声画对立
视听语言
·声画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声画对立
声画关系类型
➢ (2)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指声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
面,是相互对立的,从而更加深化影片的主题。
➢ 这是声画分立的进一步演化,它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 而又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 容,它们独立发展又相互配合,分头并进又殊途同归,从不同 方面阐释同一涵义,并产生对比、象征、比喻、联想等效果。
声画关系类型
➢ 幸福欢喜的画面应该与明快昂扬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痛苦 悲伤的画面应该与深沉凄凉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然而在很多影 片中,常常会出现错位现象。如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宋 薇与吴遥结婚一场。
➢ 声画对位中的声音,可以是音乐、音响,也可以是人物语 言;可以是画内音,也可以是画外音的形式。
声画关系类型
【技术方法】
声画对位在剪辑中使用的技法是: 串剪法(又称串位法、交错剪辑 法)。 所谓串剪就是前后镜头的画面和 声音不同时同位转换。这种方法 可加前后后镜头的呼应和感染力
具体为拖声法和捅声法。
拖声法 捅声法
声画关系类型
➢ 声画同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声画组合关系,声音和画面 完全合拍,在节奏和情绪上基本一致,其目的是增强画面的真 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 声画分离是指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它们相互分离又有某种 内在联系,它不仅可以形成内容的省略和时间的节约,还能产 生某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 声画对位则是声画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声音和画面各 自独立又相互作用,声音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情绪与画面没有 任何联系或者恰恰相反,但却可以借助于这种不和谐或反差而 达到特殊的表意效果。这种结构形式往往能产生对比、隐喻、 讽刺和象征效果。

声画关系

声画关系
一、影视声音的分类
• 按照声源的特点分为: 人声、自然音响、音乐 • 按照声音的录制方式分为: 同期声——对白、自然音响、动作音 响 配音——对白配音、解说和画外音、 动效、音乐
二、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 声画同步 • 声画分立 • 声画对位
声画同步(声画合一)
• 即画面的内容就是发声体本身; 声音 Nhomakorabea 画面吻合一致。 具有形象逼真、增强画 面真实感的效果。
• •
例:《城南旧事》片段一:唱歌 第一段唱《麻雀》,采用的是声画同 步的方法 《城南旧事》 • 第二段唱《骊歌》,采用的是声画对 位的方法 《城南旧事》 • 声音和画面共同创造着电影艺术的意 境。 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 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声画分立(声画分离)
• 声画分立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 同步,互相离异,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 同一画面,声音是以画外形式出现的。 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 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 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 人(反应镜头); 它们通过分离的形式, 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与统一,使声音 从依附于形象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 ' 成为独立元素.加强了声音同画面形象 的内在联系,使之更加富于感染力,从 而奉富了影视的表现手段。《我的父亲 母亲》
• 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 反讽等,例如两个人争吵,声音渐渐变成了犬 吠。 声画对位的结果,产生某种它们自身原来 并不具备的新的寓意,通过观众的联想,达到 对比、象征、比喻等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 享受。 通过声画的对列,能产生单纯声音或单 纯画面产生不了的新的寓意,达到 1+1>2 的 效果 。《现代启示录》
声画对位
• “对位”的说法来自音乐的对位法, “指复调音乐中两个以上的,有独立表 现的旋律同时进行。它可以把音调不同, 节奏不同的若干声部结合起来构成一首 乐曲,并形成复杂多变的对位。”

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

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

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第一篇: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声画关系:1,声画同步,即画面的内容就是发声体本身;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

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反之则为声画不同步。

声画同步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

指音乐与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相同。

常用于动画影片。

美国美术电影导演沃尔特•狄斯尼(WaltDisney,1901-1966)在他所导演的“米老鼠”影片中充分运用音画同步的艺术处理。

因而音画同步的音乐,也称“米老鼠音乐”。

也常用于歌剧片、舞剧片、戏曲片或喜剧样式、惊险样式的故事片中。

有时还会形成画面、音乐与音响效果三同步。

例如中国影片《孙中山》中,北伐军出城跑步出征,先是画面与脚步音响同步出现,然后音乐也同步出现,脚步声与音乐的低音声部相结合,加强了音乐的低音,显得更加雄壮和紧张。

2,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人(反应镜头);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平行,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

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

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也称“音画平行”。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

指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

其基本特点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

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音画平行的音乐。

3,声画对位,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讽等,例如两个人争吵,声音渐渐变成了犬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画无真正意义上的“分离”,声画分离 的意义就是“表现”。
声画关系中的特殊现象——“静默”,指在 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 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
“画内”、“画外”并非区分声画关系的 依据。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时空关系之复杂,在于它既有 画面的问题,也有声音的问题,还有作品的叙事 空间或非叙事空间的问题。
“声画关系”表明:影视艺术的形象是一 个视听形象,它既不同于视觉形象,也不 同于听觉形象,亦不是二者的相加。画面 和声音结合起来时产生完全不同的表现意 义和艺术感受。
声画关系有不同层面的意义:技术层面的 关系、心理—生理层面、艺术层面的关系 。
1、技术层面关系:声画同步、声画错位
是指声音和画面的物理对应关系,即当画 面中声源做出发声动作时观众同步听到该 动作的声音。
第四讲 声画关系
对声画关系的研究基于以下认识:
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和画面是两个不同的 符号系统,有着各自的叙事、表意的规 则;
声画关系不是视频系统+音频系统或画 面+声音的问题。
视听艺术对声画关系的处理其实就是两个 相反同时又相辅相成的问题:真实再现现 实生活中的视听经验,创造现实生活中没 有的视听感受。
2、声画的时空关系:声画同步、声画错位 、声画分离、声画对立或声画对位。
这一范畴的问题主要是涉及画面的空间属 性、声音的空间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
3、声画的(情感)表现性:声画同步、声画 对位、声画并行
利用声音与画面的错位,表达某种象征意 味。
一般意义上的声画关系主要有下面的几个 方面:
(1)对位(对立)
声画对位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 、艺术形象的表述上处于某种对立的关系 ,它是通过突显二者的差异来表述某种叙 事、象征或表现意义的。
(2)并行(平行)
并行的声画关系中,声音与画面表面上呈 现某种相对疏离状态,但它们并非毫不相 干的两件事情。
声画并行的真正意义是声音和画面不再局 限于某个具体的动作关系、时空关系或情 绪情感关系,它们各自以听觉符号的方式 和视觉符号的方式阐述、表达作品的主旨 ,增加作品的信息容量,暗示或隐喻事件 之间的深层联系,表现作品的深层意蕴, 给作品提供了完全开放的时空和巨大的体 验的自由度。
声画分离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一致性 ,包括动作的不一致、时空的不一致和情 感表现的不一致。
声画分离意味着声音和画面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它们可以通过分离来达成更高层次 的统一。
声画分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声音与画面 分属于不同的时空,二者构成一种复合的 时空关系;另一种情况是声音本身没有明 确的时空关系。
另一个意义的“并行”,是指很多专题片中的“ 中性”配乐,音乐是不折不扣的“背景音乐”, 既不具有情绪色彩的意义,也没有象征或隐喻之 类的关系,只有“形式美”的功能。
3、对位
音乐与画面的表现意义突出地表现在音画对位 的关系中,它使音乐与画面在情绪情感上产生 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声画对位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前苏联电影导演爱 森斯坦、普托夫金、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 1928年在一份《宣言》中首次提出的。
1、同步
声画同步指画面中的视觉影像与出现的声 音处于同步关系中,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 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
声音加强画面的真实感,画面为声音提供 声源,形象使声音具有可见性,声音使画 面具有可闻性,从而创造真实感。
同步的含义包括:时空关系、透视关系、 动作关系、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
2、分离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论及声画对位时说:
“非同步的声音能起很大的作用……导演为了表 达音响或人声的情感力量或象征意义,惟一可能 的方法就是拆散音画的正常联系。”
“非同步的声音独立于形象而存在……它的效果 是象征性的,观众能感觉到它跟它所衬托的场面 之间的联系。这并非观众感到它真实,而是由于 引起了观众的联想。”
2、并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音乐的用法有两个 较显著的特点:
一个是音乐完全追随画面,用音乐的方式 诠释画面,渲染画面的情绪气氛;
一个是主导动机似的用法,音乐作为某个 人物、某种特定意义的象征而出现。

近些年影视音乐创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音乐 不再局限在某一段画面的情绪范围之内,而是超 越于具体的画面、人物行为、甚至具体的情节之 上,以音乐的方式表现作品的主旨、某种象征性 含义、某种哲理性感悟等。
同一叙事时空:画面的时空+有源声音
不同叙事时空:画面的时空+不同时空的有源声 音
超叙事时空:画面的时空+无缘声音,幻觉画面 +有源或无源的声音
声画关系中的同步、对位或并行,既是时空上的 ,又是情绪情感上的,这即是声画关系的表现意 义。
这种表现意义突出地表现在默片时代便已出现的 音乐与画面的关系上。不仅仅是指音乐使画面具 有了深层意蕴和强烈的情感色彩,更主要的是声 音与画面形成的特殊关系,使作品获得了声音和 画面二者单独使用不可能产生的表现意义。
声画关系中从同步、并行到对位,逐渐变得越来 越有张力。
1、同步
声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形象、情绪色彩一 致。
这种关系中音乐只能起着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并不能给作品增加更多的叙事意义。
声画同步从默片时代起就是最常用的强化 银幕的情感表现的手法。
有声片诞生后,同步有了另一种含义,指 影片中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同一关系,主要 指音响与画面内容协调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