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 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11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 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常见的垄断组织有:
第二次大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 普遍的发展,国家干预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
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 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 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1
问题: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
列宁论垄断
我们已经看到,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这就决定 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且正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 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必须特别指出 能够说明我们研究的这个时代的垄断的四种主要形式,或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主 要表现。
21
“如果他们打喷嚏,美国绝对会感冒”
洛克菲勒财团 摩根财团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杜邦财团 波士顿财团 梅隆财团 克利夫兰财团 芝加哥财团 加利福尼亚财团 得克萨斯财团
罗斯德柴尔
22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后,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私人垄断 资本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以致严 重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在客观上必然要求生 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__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
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最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
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P213)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
与封建社会相比, 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P208)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 社 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 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展,促 进了社会进步。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发生 了新的变化(P202)
一是传统的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
式发生了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表现在(P203)
1.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 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 2.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频繁发生; 3.危机突发性显著,强度大,传导迅速,波及面广;
4.经济复苏缓慢。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P203)
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 利有所扩大。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第三节部分
教学要点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 杠杆。
(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三种:第一,流动的过剩人口;第 二,潜在的失业人口;第三,停滞的过剩人口。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1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
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资本积 累过程的对抗性和发展趋势;而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则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和对抗。资本 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相互补充,从总体上揭示了资本 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2、无产阶级的贫困。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一方面,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无产阶级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有出 卖劳动力为生;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特别是 在经济危机和经济停滞时期,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会发生绝对 恶化。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在国民收入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所占 的份额同资产阶级的剥削收入相比是逐渐下降的。
l 由剩余价值到资本的转化就是资本的积累过程。 也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 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作为追 加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 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2、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 值的资本化,就叫做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 生产的重要源泉。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追加 资本一开始就是由工人创造剩余价值形成的。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哪些特征?答:(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将可变资本转化为劳动力,工人在为资本家劳动一定时间以后得到工资。
(2)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3)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答: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就是不断地再生产着这种分离:一方面,不断再生产出资本家,他们作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继续保持其资本家的地位,掌握进行剥削的条件;另一方面,不断地再生产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继续向资本家提供进行剥削的劳动力。
这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被不断再生产出来。
3.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答: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这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无限的。
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以外,还必须增加资本的数量,以扩大剥削的规模。
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其次,这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
在竞争中,大企业在生产、销售和信贷方面比小企业具有优越的条件。
资本家只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才能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免遭破产的命运。
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以下四个。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一般地说,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越高,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资本积累越快。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积累的数量增大。
5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精)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 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 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
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本章重点
1.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所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 2.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3. 资本积累的实质、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4. 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 5.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6.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7.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
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有密切联系, 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 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 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来表 示。
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 一切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也影响资本积 累的规模。 •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 • 所用资本是指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 • 所费资本是指生产中实际耗费掉的资本。投入生产的 资本并不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都消耗掉。 (4)预付资本的多少。 (5)在利润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率即剩余价值中用于 积累的部分所占比重的高低影响着资本积累的绝对量的大 小。
(特效版)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2)[13页]
![(特效版)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2)[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6c8226d04a7302768f993957.png)
本章揭示资本积 累的实质和资本 主义积累的规律
本章介绍了资本 主义相对过剩人 口规律
本章最后阐明资 本主义制度必然 被社会主义制度 所代替的历史趋 势
关键词
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相对过剩人口、潜在过剩人口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Thank you
一 •1
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二
•2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
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三
•3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不把全部 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
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
上进行。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三)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
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积累的实质:
内在动力:剩余价值规律 外在压力:竞争规律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 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 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积聚:
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 而增大,它是积累的直 接结果。
社会资本分散在单个 资本家手里
资本集中:
就是若干较小的资 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 矛盾。 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历 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积累还为资本主义制度准备了掘墓人— —无产者。
知
识
小
结
本章主要分析剩 余价值怎样转化 为资本
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1

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2020年4月16日星期四
❖ 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 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用C∶V来表 示。
❖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2、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 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 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2020年4月16日星期四
❖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它是积累的直接结果。 资本积聚有两个特征:
❖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增加,这是因为: (1)工人工资往往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为了维持 生活,工人家庭中的妇女甚至儿童也被迫出卖劳动力。 (2)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等不断涌进劳动力市场。 (3)一部分破产的中小资本家,也加入了雇佣劳动者的 队伍。
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第五章 资额对资本积累的作用
2020年4月16日星期四
❖ 这个差额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资料的质量和数量。在所用资本一 定的条件下,劳动资料的质量越好,越经久耐用,所费资本就越 少,从而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就越大;劳动资料的数量越 多,这个差额同样也就越大。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表明, 劳动资料在其使用过程中,它的价值的一部分虽已转移,但它的 使用价值并不随之减少,仍然作为一个完整的劳动资料发挥作用 ,在生产中被继续使用。如一台机器的价值已转移一半,但它的 作用并未减少一半,仍然作为一台机器在生产中被使用。这样, 劳动资料的一部分作用,就如同阳光、空气等自然力一样,无代 价地为生产服务。在劳动资料提供无代价服务,照常发挥作用条 件下,资本家可以把每年转移的劳动资料价值作为折旧基金提取 出来,并把收回的折旧基金在更新劳动资料之前暂时作为积累基 金使用。因此,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对资本积累就 越是有利。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 28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还有一些属于赤贫,需要社会救济的人们。他们由三部分人组成:
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低下的人;
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
流浪者或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产资料和劳动力,需要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 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10 —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驱使资本家进行扩大再生产出于两重原因:
第一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
潜在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
1
2
3
— 27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一类是因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 而发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人口,
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 中,还存在着其他 两类的失业人口:
— 31 —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1.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含义
伟大的马克思
无产阶级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 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这种经济地位。
马克思将无产阶级的贫困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两种表现形式: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 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 级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竞争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动因。资本家为 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第二 扩大生产规模用以增强资本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哪些特征?
答:(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将可变资本转化为劳动力,工人在为资本家劳动一定时间以后得到工资。
(2)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3)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答: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就是不断地再生产着这种分离:一方面,不断再生产出资本家,他们作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继续保持其资本家的地位,掌握进行剥削的条件;另一方面,不断地再生产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继续向资本家提供进行剥削的劳动力。
这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被不断再生产出来。
3.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
答: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这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无限的。
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以外,还必须增加资本的数量,以扩大剥削的规模。
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其次,这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
在竞争中,大企业在生产、销售和信贷方面比小企业具有优越的条件。
资本家只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才能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免遭破产的命运。
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以下四个。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一般地说,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越高,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资本积累越快。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积累的数量增大。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暂时闲置的折旧基金也就越多,从而越有利于资本积累。
(4)预付资本的多少。
如果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预付资本总量越大,被剥削的工人就越多,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
5、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为了表达这种联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
6.单个资本增大的形式有哪些?
答:单个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它是积累的直接结果。
资本集中就是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
它可以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来实现,或者是由原来分散的资本联合起来组成新的更大的资本。
7.相对过剩人口是怎样形成的?
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促使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在不断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就下降。
此外,由资本集中而形成的大资本,比原来分散的小资本的有机构成也要高。
因此,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总资本中可变资本必然相对减少。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由可变资本多少决定的,而不是由总资本的多少决定的。
一方面,资本总额的增长虽然也包含着可变资本的绝对量的增加,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绝对增加,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的增长落后于总资本的增长,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相对减少。
这就表明,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总资本量的增长相比相对减少。
不仅如此,在有些部门和企业,由于采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设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非常迅速,对劳动力的需求甚至会绝对减少,把原有工人的一部分从生产中排挤出去。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增加。
这是因为:(1)工人工资往往被压低到劳动力价
值以下,为了维持生活,工人家庭中的妇女甚至儿童也被迫出卖劳动力。
(2)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等不断涌进劳动力市场。
(3)人口的增长也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因此,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必然出现两种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地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迅速增加。
结果,必然形成大量失业人口,即相对过剩人口。
8.相对过剩人口为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答: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以至于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这是因为:
(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从高涨到危机,再从危机到高涨。
在危机期间,生产缩减,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被抛进失业大军。
而当生产走向高涨时,生产急剧扩大,需要吸收大量工人,人口自然增长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失业人口的存在则可以及时提供所需要的劳动力。
因此,相对过剩人口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业后备军。
(2)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资本家可以借此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提高他们的劳动强度,从而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9.相对过剩人口有哪些形式?
答: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流动的过剩人口。
这是指在城市时而被解雇、时而被雇用的那种过剩人口。
第二种是潜在的过剩人口。
这是指农村的失业人口。
第三种是停滞的过剩人口。
这是指那些职业极不固定、从事家内劳动和打短工的劳动者。
10.什么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内容是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必然产生两个对立的方面: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1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怎样形成的?
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劳动者共同使用的已经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由整个社会占有,以便对社会化生产按照社会需要由社会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的需要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劳动产品。
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
但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垄断,却把社会化的生产力变为资本家高效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的生产力,把已经社会化的生产过程由私人资本家按照追求剩余价值的一己私利进行控制和管理,把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已经社会化的劳动成果的大部分攫为己有,变成他们的私人财产。
因此,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答:资本积累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从而为它自身的灭亡准备了基本条件。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就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取代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