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绝句百首》:46《伊阙佛龛碑》褚遂良书
《论书绝句一百首》笔记

论书绝句一百首笔记一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
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
笔记注释:西京,代指西汉。
隶势,指隶书。
隶书是西汉的代表文字,西汉亦是隶书发展之颠峰,其气势堂堂。
成语有相貌堂堂,和这里的“堂堂”同意。
五凤,元康分别是汉宣帝的一个年号。
天汉,是汉武帝的一个年号。
漆书,指写在竹简上的墨迹。
西汉隶书存世不多,在五凤年间的残砖中有少量流传,为时人所贵,争相收藏。
砖瓦上的刻字与原作有差异。
启功先生思想中有一点即提倡原帖,不提倡碑帖。
这句是说,与其搜寻碑刻,不如看竹简上的漆书,更能领会书法的精髓。
二翠墨黟然发古光,金题锦帙照琳琅。
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
笔记注释:古人评论书法作品喜欢用比方使得自己的感觉观点更加形象,容易被听众接受,在“平复帖”身上,明代的张丑和宋代的米芾想到了两个很妙的事物,“饮太羹玄酒”“火箸划灰”,仔细看看原帖,确实如此。
彦先为贺循字,循多病,见于《晋书》本传,或谓彦先卒于陆士衡之后,则此非贺氏。
然“恐难平复”,只是疑词,非谓即死也。
此帖当属于陆氏入洛之前,所谓“临西复来”,殆吴子杨将往荆襄一带,行前作别耳。
此帖自宋以来,流传有绪。
传世晋人手札,无一原迹,二王诸帖,求其确出唐摹者,已为上乘。
此麻纸上用秃笔作书,字近章草,与汉晋木简中草书极相似,是晋人真迹毫无可疑者。
帖中字有残损处,释文有据偏旁推断者。
三大地将沉万国鱼,昭陵玉匣劫灰余。
先茔松柏俱零落,肠断羲之丧乱书。
笔记注释:流传到日本的中国“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丧乱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一直为日本皇室收藏,有专家考证说是唐朝大和尚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的,被列为日本国宝。
《丧乱帖》为行草墨迹,白麻纸,纵28.7厘米,横63厘米。
共八行,全文如下:“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此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
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一百首》1、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2、翠墨黟然发古光金题锦帙照琳琅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3、大地将沉万国鱼昭陵玉匣劫灰余先茔松柏俱零落肠断羲之丧乱书4、底从骏骨辨媸妍定武椎轮且不传赖有唐摹存血脉神龙小印白麻笺5、风流江左有同音折简书怀语倍深一自楼兰神物见人间不复重来禽6、蝯翁睥睨慎翁狂黑女文公费品量翰墨有缘吾自幸居然妙迹见高昌7、砚臼磨穿笔作堆千文真面海东回分明流水空山境无数林花烂漫开8、烂漫生疏两未妨神全原不在矜庄龙跳虎卧温泉帖妙有三分不妥当9、宋元響拓汝南志枣石翻身孔庙堂曾向蒙庄闻傥论古人已与不传亡10、书楼片石万千题物论悠悠总未齐照眼残编来陇右九原何处起覃溪11、乳臭纷纷执笔初几人雾霁识匡庐枣魂石魄才经眼已薄经生是俗书12、笔姿京卞尽清妍蹑晋踪唐傲宋贤一念云泥判德艺遂教坡谷以人传13、臣书刷字墨淋漓舒卷烟云势最奇更有神通知不尽蜀缣游戏到乌丝14、草写千文正写经温夫逸老各专城宋贤一例标新尚此是先唐旧典型15、朴质一漓成侧媚吴兴赝迹日纷沦明珠美玉千金价自有流光悦妇人16、丹丘复古不乖时波磔翩翩似竹枝想见承平文物盛奎章阁下写宫词17、疏越朱弦久寂寥陵夷八法亦烦嚣论书宁下迂翁拜古淡风姿近六朝18、万古江河有正传无端毁誉别天渊史家自具阳秋笔径说香光学米颠19、刻舟求剑翁北平我所不解刘诸城差喜天真铁梅叟肯将淡宕易纵横20、横扫千军笔一枝艺舟双楫妙文辞无钱口数他家宝得失安吴果自知21、礼器方严体势坚史晨端劲有余妍不祧汉隶宗风在鸟翼双飞未可偏22、笔锋无恙字如新体态端严近史晨虽是断碑犹可宝朝侯小子尔何人23、石言张景造郡屋刊刻精工笔法足劝君莫买千金碑刘熊模糊史晨秃24、北朝重造夏承碑高肃唐邕故等夷汉隶缤纷无此体笔今貌古太支离25、军阀相称你是贼谁为曹刘辨白黑八分到此渐浇漓披阅经年无所得26、清颂碑流异代芳真书天骨最开张小人何处通温清一字千金泪数行27、数行古刻有余师焦尾奇音续色丝始识彝斋心独苦兰亭出水补粘时28、世人那得知其故墨水池头日几临可望难追仙迹远长松万仞石千寻29、江表巍然真逸铭迢迢鲁郡得同声浮天鹤响禽鱼乐大化无方四海行30、铭石庄严简札遒方圆水乳费探求萧梁元魏先河在结穴遥归大小欧31、出墨无端又入杨前摹松雪后香光如今只爱张神冏一剂强心健骨方32、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33、王帖惟余伯远真非摹是写最精神临窗映日分明见转折毫芒墨若新34、琅琊奕代尽工书真赝同传久不殊万岁通天留响拓金轮功绩过天枢35、或言异趣出钩摹章草如斯世已无梁武标名何足辨六朝柔翰压奇觚36、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乡老大回37、隋贤墨迹史岑文冒做索靖萧子云漫说虚名胜实诣叶公从古不求真38、真书汉末已胚胎钟体婴儿尚未孩直至三唐方烂漫万花红紫一齐开39、六朝别字体无凭三段妖书语莫征正始以来论篆隶唐人毕竟是中兴40、事业贞观定九州巍峨宫阙起麟游行人不说唐皇帝细拓丰碑宝大欧41、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42、集书辛苦倍书丹内学何如外学宽多智怀仁寻护法半求王字半求官43、集王大雅亦名家半截碑文语太夸写得阉妻颜色好圆姿替月脸呈花44、草字书碑欲擅场羽衣木鹤共徜徉缑山月夜空如水不见莲花似六郎45、书谱流传真迹在参差摹刻百疑生箴膏起废吾何有曾拨乌云见月明46、青琐蝉娟褚遂良毫端犹带绮罗香可怜鼓努三龛记乍绾双鬟学霸王?47、翰林供奉拨灯手素帛黄麻次第开千载鹡鸰留胜迹有姿无媚见新裁48、跌宕为奇笔仗精飚如电发静渊渟学来俗死何须怪当日书碑太逞能49、真迹颜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见心期请看造极登峰处纸上神行手不知50、敏捷才华号立成杜家兄弟远闻名正藏文轨传东国多仗中台笔墨精51、东瀛楷法尽精能世说词林本行经小卷藤家临乐毅两行题尾署天平52、羲献深醇旭素狂流传遗法入扶桑不图古墨珍三笔小野藤原并擅场53、笋茗俱佳可径来明珠十四迈琼瑰精纯虽胜牛腰卷终惜裁缣各袜材54、劲媚应从笔正论更将心正哄愚人书碑试问心何在谀阉谀僧颂禁军55、诗思低回根肺腑墨痕狼藉化飞腾满襟泪溅黄麻纸薄幸谐谈未可听56、谢客先书庾信诗早悬明鉴考功辞腾诬攘善鸿堂帖枉费千思与万思57、非狷非狂自一家草堂夏热起龙蛇壶公忽现容身地方丈蓬山是韭花59、行押徐铉体绝工江南书格继唐风名家汴宋存遗矩只有西台李建中60、编摹底本自升元王著从蒙不白冤淳化工粗大观细宋镌先后本同源61、晋代西陲纸数张都成阁帖返魂香回看枣石迷离处意态分明想硬黄62、百刻千摹逊国门昔人曾此问书源赫然一卷房中诀堪笑黄庭语太村63、失名人写孝娥碑拟不于伦是诔辞谶语毕陈仍进隐长篇初见晋传奇64、子发书名冠宋初流传照乘四明珠寥寥跋尾谁能及不是苏髯莫唤奴65、矜持有态苦难舒颜告题名逐字摹可笑东坡饶事故也随座主誉君谟66、梦泽云边放钓舟坡仙墨妙世无俦天花坠处何人会但见春风绕树头67、字中有笔意堪传夜雨鸣廊到晓悬要识涪翁无秘密舞筵长袖柳公权68、从来翰墨号如林几见临池手应心羡煞襄阳—枝笔玲珑八面写秋深69、薛米相齐比弟兄薛书寂寞米孤行尚留遗派乡关着继起河东李士弘70、多力丰筋属宋高墨池笔冢亦人豪祥搜旧格衡书品美谥难求一字超71、傅朋姿媚最堪师不是羲之即献之草法更能探笔髓非同儿戏弄游丝72、黄华米法盛波澜任赵椽毫仰大观太白仙诗题尾富中州书势过临安73、破的穿杨射艺精赏音还在弦外声渔阳笔外无余韵难怪沤波擅盛名74、绝代天姿学力深吴兴字欲拟精金纤毫渗漏无容觅但觉微余爱好心75、细楷清妍弱自持五言绝调晚唐诗平生每踏燕郊路最忆金台乃易之76、有元一世论书派妍媸莫出吴兴外要知豪杰不因人尚有倪吴真草在77、唐摹陆拓各酸咸识小生涯在笔尖只有牛皮看透处贼毫一折万华严78、丛帖三希字万行继之一石独凋伤恰如急景潇湘馆赢得诗人吊古忙79、昔我全疑帖与碑怪他毫刃总参差但从灯帐观遗影黑虎牵来大可骑80、七姬志里血模糊片石应充抵雀珠孤本流传余罪证徒留遗恨仲温书81、黄庭画赞惟糟粕面目全非点画讹希哲雅宜归匍匐宛然七子学饶歌82、无今无古任天真举重若轻笔绝尘何事六如常耿耿功名傀儡下场人83、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笔法晋唐原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84、锺王逐鹿定何如此是人间未见书异代会心吾不忝?参天两地一朱驴?85、破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勋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86、头面顶礼南田翁画家字说殊不公千金宝刀十五女极妍尽利将无同87、耕烟画笔天瓶字格熟功深作祖师更有文风同此调望溪八股阮亭诗88、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朱文印小人千古二十年前旧板桥89、持将血泪报春晖文伯经师世所稀禊帖卷中瞻墨迹瓣香应许我归依90、高邮之后有番禺安雅终推学者书一代翁刘空作态几经鸣鼓召我徒91、琳琅诗富容夷韵洞达书饶婉娈情一事惜翁真可惜误将八股榜桐城92、一般风气一乡人岁月推迁有故新四体历观程穆倩始知完白善传薪93、惊呼马背肿巍峨那识人间有橐驼莫笑研经持论陋六朝遗墨见无多94、无端石刻似蜂窝摸索低昂聚讼多身后是非谁管得安吴包与道州何95、秦汉碑中篆隶形有人傅会说真行逆圈狂草寻常见可得追源到拉丁96、贬赵卑唐意不殊推波南海助安吴行回楫橹空辞费只剩衰时馆阁书97、少谈汉魏怕徒劳简版摩挲未几遭岂独甘卑爱唐宋半生师笔不师刀98、亦自矜持亦任真亦随俗媚亦因人亦知狗马常难似不知青红画鬼神99、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100、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应竟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一百首在书界流传甚广,先生介绍,前20首为其1935年所作,后80首为其1961-1968年所作。
“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这一经典名句就出自这一百首绝句中(其三十二)。
诗集以小行楷(间以草法)的“启体”写成,启体书法缩小后,更见其浓郁的书卷文人气,真是好极。
而不学无术者居然以为这是硬笔字,更有随声附和者以为是所谓“美工笔”写成,真是贻笑大方(Ps:启老的硬笔字真没这么好看,而这也说明关注一个专业的书法微信公众号是多么重要??)。
不过,此作可以像许多古代名帖一样当作硬笔字帖临习。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释文及评介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释文及评介龙门山三龛记夫藏室延阁之旧典,蓬莱宛委之遗文,其教始於六经,其流分於百氏,莫不美天地为广大,嘉富贵为崇高。
备物致用,则上圣存其发育;御气乘云,则列仙体其变化,兹乃尽域中之事业,殚方外之天府,逾繫表而称笃论,眇帝先而谓穷神。
岂非徇淼漫於陷井者,未从海若而泳天池也;矜峻极於块阜者,未托山祗而窥地轴也。
乌识夫无边慧日,垂鸿辉於四衢;无相法宝,韫善价於三藏。
泊乎出形器之外,寂焉超筌蹄之表。
三界方於禹迹也。
犹大林之匹豪端;四天视於侯服也。
若龙宫之方蜗舍。
升彼岸而捨六度,则周孔尚溺於沉沦;证常乐而捐一乘,则松乔莫追其轨辙。
由是见真如之寂灭,悟俗谛之幻化。
八儒三墨之所称,其人填丘陇矣;柱史园吏之所述,其旨犹糠粃矣。
若夫七觉开绪八正分涂,离生灭而降灵,排色空而现相。
惟妙也,掩室以标其实;惟神也,降魔以显其权。
故登十号而御六天,绝智於无形之地;遗三明而冥五道,应物於有为之域。
是以慈悲所及,跨恒沙而同跬步;业缘既启,积僧祗而比崇朝,故能使百亿日月,荡无明於大夜,三千世界,隮法云於下土。
然则功成道树,非炼金之初;迹灭坚林,岂断筹之末?功既成,俟奥典而垂范;迹既灭,假灵仪而图妙。
是以载雕金玉。
阐其化於迦维;载饰丹青,发其善於震旦。
绳绳乎方便之力至矣!巍巍乎饶益之义大矣!文德皇后道高轩曜,德配坤仪,淑圣表於无疆,柔明极於光大。
沙麓蕃祉,涂山发祥。
来翼家邦,嗣徽而赞王业;聿修阴教,正位而叶帝图。
求贤显重轮之明,逮下彰厚载之德。
忠谋著於房闼,孝敬申於宗祀。
至诚所感,清朏魄於上,至柔所被,荡震腾於下。
心系忧勤,行归俭约。
胎教克明,本枝冠於三代;阃政攸叙,宫掖光於二南。
陋锦绘之华,身安大帛;贱珠玉之宝,志绝名珰。
九族所以增睦,万邦所以至道。
宏览图籍,雅好艺文,酌黄老之清静,穷诗书之溥博。
立德之茂,合大两仪,立言之美,齐明五纬。
加以宿殖远因,早成妙果。
降神渭涘,明四谛以契无生,应绩昭阳,驰三车以济有结。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四至六)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四至六)其四底从骏骨辨媸妍,定武椎轮且不传。
赖有唐摹存血脉,神龙小印白麻笺。
【作者自注】王羲之等若干人在会稽山阴兰亭水边修禊⑴赋诗事,早有文献记载,兰亭序帖⑵,乃当日诸人赋诗卷前之序。
流传至唐太宗时,命拓书人分别钩摹⑶,成为副本。
摹手有工有拙,且有直接钩摹或间接钩摹之不同,因而艺术效果往往悬殊。
今日故宫博物院所藏有神龙半印之本⑷,清代题为冯承素⑸摹本,笔法转折,最见神采。
且于原迹墨色浓淡不同处,亦忠实摹出,在今日所存种种兰亭摹本中,应推最善之本。
钩摹向拓⑹,精细费工,在唐代已属难得之珍品,至宋代更不易得。
于是有人摹以刻石,其石在定武军州,遂称为定武本⑺,北宋人以其易得,于是收藏,遂成名帖。
实则只才存梗概,无复神采。
试与唐摹并观,如棋着之判死活⑻,优劣立见矣。
至清代李文田⑼习见碑版字体刻法,而疑禊序,不过见橐驼⑽谓马肿背耳。
【译者附注】⑴修禊(xì):指古人三月三日在水边祓除不祥的风俗。
《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⑵兰亭序帖:《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帖》,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难留、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⑶钩摹:勾画描摹。
⑷神龙半印之本:神龙本兰亭集序,是唐朝冯承素摹本。
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28行,324字。
存世兰亭集序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以便与其它摹本相区别。
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

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论书绝句》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篇碑帖。
这篇碑帖是以对古代书法的推崇和独到的见解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思考。
《论书绝句》共有四首绝句,每首绝句都是由四句七言诗组成,整体风格简练明快,言简意赅,给人一种抒发情感的冲动。
《论书绝句》的第一首绝句写道:“汉隶已殁许真踪,文章卷在堪罚后。
”这首绝句表达了作者对汉隶书法的敬仰和对许真的追思。
汉隶是我国书法的经典之作,而许真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许真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楷模。
作者通过这首绝句,表达了对这些伟大先贤的崇敬之情。
第二首绝句写道:“褚先生才韵分文乱,实录金华窃声传。
”这首绝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褚遂良的崇拜和对文学风气的思考。
褚遂良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以其才华横溢和卓越成就在书法和文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作者通过这首绝句,赞美了褚遂良的才情和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
第三首绝句写道:“卷帙浩言成纸墨,时望行时费此铢。
”这首绝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书法创作的苦衷和对作家价值的思考。
书法是以墨迹在纸上的表达方式,需要大量的篇幅和时间来进行创作。
作者通过这首绝句,反映了自己在书法创作中所花费的努力和交出的时间,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珍视和对作家的崇敬。
最后一首绝句写道:“陈后先生千古论,漫道金针独掷投。
”这首绝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陈后的敬仰和对书法创作的勇气和决心。
陈之后是明代初年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在书法创作中敢于冒险和创新,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观点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典范。
作者通过这首绝句,表达了自己坚持创新和不畏风险的态度,表达了对书法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启功《论书绝句》是一篇对古代书法和书法家的推崇和思考的碑帖。
通过四首绝句的简练明快的表达方式,作者展示了对汉隶、许真、褚遂良、陈之后等书法家的敬仰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这篇碑帖不仅在推崇古代书法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创作所付出的努力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

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碑帖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不仅是中国文字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启功的《论书绝句》中,他对碑帖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其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精妙的艺术思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
启功在《论书绝句》中提到:“碑帖书何如?胜在勾勒力。
榻上几行能够服。
寒山懒书多足矣。
”这句话中,启功对碑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认为碑帖的胜在于勾勒力,即书法的力度和笔墨的韵味。
在启功看来,能够通过勾勒力表现出书法的魅力,才能被称为好的碑帖。
而对于书法家来说,要做到“榻上几行能够服”,也就是说要在字里行间展现出自己的功力和情感,让人在观赏之后产生共鸣。
而“寒山懒书多足矣”则是启功对寒山书法的赞美,他认为寒山书法虽然看似懒散,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这正是书法艺术所追求的境界。
启功还在《论书绝句》中提到:“牌匾文章全召之,贯穿挠极句句中。
”这句话中,启功强调了碑帖中的文章内容对于整体艺术的影响。
他认为,碑帖的文章必须是全召之,即选材要丰富多样,能够展现书法家的才华和情感。
文章必须贯穿挠极,即要能够表现出整体的艺术性和深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启功这句话中,他对碑帖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认为好的碑帖必须在字体、内容和艺术性上都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被称为优秀之作。
在《论书绝句》中,启功还谈到了碑帖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他说:“重笔倍份笔画粗。
余波水遒一泼莽。
函谷井中润月华。
执簿当空谁用功。
”这几句诗中,启功提到了碑帖书法中的一些技法,如重笔倍份,即书法家在书写时要加重用力,使笔画更加粗犷有力;余波水遒一泼莽,描述的是书法的端庄刚劲之美;函谷井中润月华,则是启功在赞美书法的神韵和意境。
启功在这几句诗中,对碑帖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书法家在书写时要有力度、有韵味、有意境,并且要注重笔画的精湛和节奏的韵动,才能写出好的碑帖。
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

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启功是中国书法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书法创作中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碑帖观在《论书绝句》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且对于我们理解启功的书法思想和艺术造诣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
启功在《论书绝句》中提到:“帖不可千万字写出,却能使你百万字同样写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启功认为书法艺术中的帖法是相对固定的,不需要千变万化,而在这固定的帖法中,千变万化则是体现在每一个字的创作中。
这一观点与传统观念中注重套路的书法思想存在差异,启功强调的是创造,是个性与个体的表达。
他认为学习碑帖,不在于模仿碑帖的外形,而在于领悟碑帖的艺术表现力,从中吸取启发,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在《论书绝句》中,启功还提到:“帖法学多易,境暇久难动。
”这句话表明了启功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他认为帖法学习起来容易,但达到曲高和寡的境地却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和艰苦的努力。
启功在这里强调了对于书法技法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重要性,同时又警示后来者,不要满足于帖法的学习,要有深入挖掘和突破的精神和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启功在《论书绝句》中还借用了许多碑帖作为例证,通过对这些碑帖的分析,解读了碑帖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他引用了晚唐虞世南《晋书·陆机传》的碑文为例,指出了其“神采不可见”的特点。
启功认为,书法艺术的境界在于触动人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来自于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他以虞世南碑为例,引发了人们对于碑帖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启功还通过对于碑帖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书法创作中的一些具体要求。
他强调了“识帖不如感帖”的重要性,即书法创作要求有一种真诚而深入的感受力,而不仅仅是对碑帖的表面形式进行模仿。
他指出:“感帖所感,事随境变。
”启功从帖迹、文意和风格等多个方面探讨了碑帖的价值和表现形式,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书法创作指导思想。
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是他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思考和个人体验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46《伊阙佛龛碑》褚遂良书
展开全文
我是一人。
启功先生的《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是我们当代非常优秀的书论。
此书不但有绝句百首,更是有启功先生的自注。
本文是《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第四十六首,启老在自注中点了题。
此首主要说:《伊阙佛龛碑》褚遂良书。
【诗文】
四十六、《伊阙佛龛碑》褚遂良书
青琐婵娟褚遂良,毫端犹带绮罗香。
可怜鼓努三龛记,乍绾双鬟学霸王。
诗文一人注释:启老觉得褚遂良所写的《伊阙佛龛碑》不好,并且失去了褚遂良本身的特色。
【启功自注】
伊阙佛龛碑。
褚河南书,世称为青琐婵娟,不胜罗绮。
观于雁塔圣教序,正符所喻,亦褚书之本来面目也。
至于女道士孟法师碑,则有意求其严整,未免有矜持之态。
惟字不盈寸,引弦尚不难于中彀。
至伊阙佛龛碑,则不然矣。
【一人简说】
这一部分,启老说《伊阙佛龛碑》与褚遂良其他书法面目较远。
《伊阙佛龛碑》:亦称“褚遂良碑”。
篆额题《伊阙佛龛之碑》。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刻于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壁宾阳洞内。
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
字共三十二行,满行五十一字。
计一千六百余字。
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其母长孙皇后逝世后做功德而开凿。
伊阙佛龛碑拓片北京图书馆藏,局部如下。
清刘熙载:褚书《伊阙佛龛碑》,兼有欧、虞之胜,至《慈恩》、《圣教》拟之。
然王书虽缜密流动,终逊其逸气也。
褚河南: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
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雁塔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书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
注意:《启功论书绝句百首》42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女道士孟法师碑:《孟法师碑》,唐岑文本撰,褚遂良书。
【启功自注】
昔日丰碑,贵在大书深刻,结字欲其充实,行毫欲其饱满,所谓擘窠书者,正贵其填足方格也。
盖行押书挑剔撩拨,便于简札,唐代之前不以入碑。
晋祠、温泉,帝王之笔,作古自我,莫之敢议也。
不宁是也,楷正之真书,于书碑者犹或嫌其未古,必搀以隶意,始觉庄严。
如北齐诸刻,文殊般若碑,泰山金刚经,呼为隶则似真,呼为真则似隶。
胥直此之由也。
河南书趣,本不适于方整,而此碑独架构求其方,笔势求其挺,于是鼎折膑绝,两败俱伤,则误追隶意,舍长就短之故耳。
【一人简说】
这一部分,启老评说,诸遂良字的特点,并称伊阙佛龛碑这样风格的字不好。
折膑绝,两败俱伤,则误追隶意,舍长就短之故耳。
这句话,应该让我们当代很多人看看。
【一人有感】
控笔能力强的书家,绝对能够写出多种风貌风格的字。
褚遂良唐朝人,当时隶书在当时日常生活还是很常用的。
而且褚遂良的水平,写楷书夹揉隶书时,启功认为这样的楷书并不如褚遂良最好的水准。
书法需要考虑取舍,尤其是写楷书的时候。
著名书家的楷书风格风貌,都是他们取舍之后而成的。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
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19年12月25日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