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的书法特点
褚遂良楷书风格研究

褚遂良楷书风格研究
褚遂良是中国书法界的著名楷书家,其楷书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用笔质朴稳重。
褚遂良的楷书用笔非常朴素,但却气势恢宏,显得非常稳重。
特别是在书写大篇幅的作品时,其用笔更是显得丰厚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布局严谨整齐。
褚遂良的楷书布局精细,每个字在构造上非常严谨,线条流畅,平衡协调。
无论是篆刻、印刷,还是绘画,他都能够将整体的构思与细节处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品质严谨细致。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品质严谨细致,多以出淤泥而不染,如出水芙蓉之形貌,字形清晰,结构优雅,层次分明,线条又粗又细,细节处理精细,给人以高雅的审美感受。
四、意境深邃厚重。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意境深邃厚重,特别是在诗词书法方面,他能够将诗词的意境与楷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诗词的含义与楷书的气度。
总之,褚遂良的楷书风格凝炼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堪称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褚遂良楷书技法特点

褚遂良楷书技法特点一、褚遂良楷书的整体风格褚遂良的楷书啊,那可真是书法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呢。
他的楷书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就好像是一个有着独特气质的人站在你面前。
他的字看起来很是规整,但又不失灵动。
不像有些楷书,写得太死板了。
褚遂良的楷书笔画粗细变化很是巧妙,粗的地方呢,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就像一个沉稳的大叔;细的地方呢,又像个灵动的小姑娘,轻盈而飘逸。
二、笔画特点1. 横画他的横画可不是那种简单的一横了事哦。
起笔的时候,往往是轻轻入笔,然后逐渐加重笔力,到中间部分呢,就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像是在积蓄力量。
收笔的时候又很是干脆利落,就像一个人做事有始有终,不拖泥带水。
而且横画还常常带有一种微微的弧度,这弧度可不得了,让整个字看起来就像是有了生命力一样,就像小河流淌,不是那种笔直的僵硬的感觉。
2. 竖画竖画呢,有的是笔直笔直的,像个站岗的士兵,体现出一种挺拔的姿态。
但有的竖画也会带有一点点的弯曲,不过这种弯曲可不是那种没写好的弯曲,而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让字看起来更加有韵味。
就像一个舞者在跳舞的时候,有一些微妙的身体曲线,那是一种美的体现。
3. 撇捺撇捺就更有趣了。
撇画像是一把锋利的剑,犀利地出鞘,但是又有着一种优雅的弧度。
捺画呢,往往是捺脚很重,像是重重地踩了一脚,稳稳地站住,给整个字一种稳定的感觉。
而且撇捺之间的呼应也特别好,就像两个人在配合跳舞,你进我退,我退你进,配合得相当默契呢。
三、结构特点褚遂良楷书的结构那也是相当精妙的。
他的字大多是重心很稳的,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得很牢。
字的各个部分之间比例协调,不会有哪个部分显得特别突兀。
比如说有些字是左右结构的,他就能把左右两边安排得恰到好处,左边和右边就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相互依靠又各自独立。
而上下结构的字呢,上下部分就像是楼层一样,层次分明,给人一种很和谐的美感。
四、在书法史上的独特地位褚遂良的楷书在书法史上可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的。
他对后世的书法发展影响深远呢。
诸逐良书法特点

诸逐良书法特点褚遂良的书法那可是相当有特色的,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一样。
1. 笔法精妙他的笔法那叫一个细腻啊。
在起笔的时候,就像是蜻蜓点水般轻盈又精准,轻轻一落就定住了笔锋的走向。
比如说他写横画的时候,起笔常常有一个小小的逆锋动作,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是他笔法精妙的体现,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开始的前奏。
行笔过程中呢,线条流畅得如同山间清澈的溪流,没有丝毫的阻滞。
他的笔画粗细变化很自然,不会突然变粗或者变细,就像一个舞者的舞步,优雅而协调。
像他写捺画的时候,在捺脚处会慢慢加重笔力,然后轻轻踢出,那线条的弧度和力度的把握简直绝了,就像是一把精心打造的宝剑,剑尖处既锋利又有着优美的曲线。
收笔的时候也不含糊。
收笔干净利落,不会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有的笔画收笔时会微微回锋,就像是一个故事讲完了,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总结,给人一种完整的感觉。
2. 结构之美褚遂良书法的结构很是独特。
整体上看,他的字给人一种舒展大气的感觉。
就像一个人站得笔直又自在,充满了自信。
他的字的重心把握得很好,不会有头重脚轻或者左倾右斜的情况。
他很擅长处理字内空间的分布。
字内的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字显得拥挤不堪,也不会太空旷。
比如说“日”字,中间一横的位置和长短,都使得这个字的内部空间很和谐,就像一个精心布置的小房间,每一样东西都放在合适的位置。
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也很有讲究。
他的书法作品中,字与字就像是一群好朋友在聊天,彼此之间有着一种无形的联系。
前面一个字的笔画走向似乎在引导着后面一个字的起笔位置,这种连贯性就像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每一颗珍珠都紧密相连。
3. 风格独特之处褚遂良的书法风格有着一种灵动之美。
不像有些书法那样刻板,他的字仿佛是有生命的。
你看他写的字,就像是一群小精灵在纸上跳跃,充满了活力。
这种灵动性体现在笔画的轻盈跳跃和字的整体形态上。
他的书法还透着一种高雅的气质。
就像一位优雅的贵族,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高贵的气息。
这种高雅体现在字的笔法、结构以及整体的布局上。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赏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一、目录褚遂良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其代表作品《雁塔圣教序》在书法界有着极高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进行风格浅析:1. 字体风格2. 用笔特点3. 结体韵味4. 章法布局5. 艺术价值与影响二、正文1. 字体风格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瘦劲著称,其字体风格独特,给人以高瘦的感觉。
这种瘦劲的字体风格并非简单的瘦长,而是在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等方面都表现得十分精妙。
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曲或直,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丰富的变化和动态。
2. 用笔特点褚遂良在用笔上融合了王羲之的行书精髓,并渗以己意,达到了空灵、流畅的境界。
他的用笔多采用藏锋逆入,方圆並施,流畅飞动,给人一种笔致空灵的感觉。
同时,他在笔画的处理上也非常注重细节,每一笔都经过精心的推敲和打磨,使得整个作品在用笔上显得非常精致、生动。
3. 结体韵味褚遂良在结体上注重中宫紧收,疏密有致,字态宽绰,舒展秉气,参差错落,一任天然。
这种结体风格不仅使得每个字都显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让整个作品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此外,他在结体上还注重空间的处理,通过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大小、高低等变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4. 章法布局褚遂良在章法布局上更是独具匠心。
整个作品在章法上疏朗清越,遒劲大方,严整典雅,不疾不徐,胜似闲庭信步。
这种章法布局使得整个作品在视觉上显得非常舒适、和谐,同时也让人们在欣赏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
5. 艺术价值与影响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在艺术价值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的风格独特,用笔精致,结体生动,章法布局和谐,是唐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同时,它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书法家在字体风格、用笔特点、结体韵味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结论通过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风格浅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高超造诣。
褚遂良的书法艺术

褚遂良的书法艺术褚遂良(596 —658 年) ,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自幼刻苦好学、博涉文史。
官至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
他擅长楷书,书学王羲之、虞世南、欧阳洵,能登堂入室,别开生面。
他的书法,揉隶书《礼器碑》的瘦劲整饬和王羲之行楷书潇洒姿媚的长处,又融欧虞为一,方圆兼备,波势自然,结体方正,用笔舒展,节奏感强,欧阳洵很器重他。
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感到身边寂寞,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时,魏征就把褚遂良推荐给了太宗。
太宗大喜,把宫中所有购求来的王羲之书法墨迹,都叫他鉴定真伪。
褚遂良详为鉴识,备论所出,无一错误。
可见褚遂良对于书法的研究修养之深,鉴赏之精。
现在,镶嵌于西安大雁塔南门两侧的《圣教序》、《圣教序记》就是唐太宗及其子高宗李治撰文由褚遂良书写的。
由此可见,褚遂良在推崇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
这固然出自帝王的喜好,然褚书之美也是天下之公论。
唐张怀《书断》卷中列褚遂良行书、隶书为妙品,曰:“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
真书甚得其媚趣,若瑶台青, 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
其行、草之间,即居二公之后”。
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上《妙品》评褚遂良书云:“其书多法,或学钟公之体,而古雅绝俗;或师逸少之法,而瘦硬有余。
至章草之间,婉美华丽,皆妙品之尤者也。
”宋董《广川书跋》卷七论云:“褚河南书本学逸少而能自成家法,然疏瘦劲钅柬,又似西汉,往往不减铜等书。
昔逸少所受书法,有谓多骨微肉者筋书,多肉微骨者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河南岂所谓瘦硬通神者耶!”明赵山函《石墨镌华》卷二称褚遂良“书法遒健,然用笔精细。
”又云:“遒逸婉媚,波拂处虬如铁线。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中》论褚遂良所书《圣教序记》曰:“从左玩至右,则字字相迎;从右看至左,则笔笔相背。
”传世书迹有《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师碑》、《随清娱墓志》,楷书《倪宽赞》、《赐观帖》、《阴符经》、《千字文》,行书《枯树赋》、《帝京篇》、《文皇哀册》及临王羲之《兰亭集序》等。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完整版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遆高亮唐代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诗歌、音乐、散文、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涌现了许多名家佳作,千古流芳。
唐人书法更是中国书法浩瀚史学上的巨大河流,是有唐以来书法学人不可逾越的一座髙峰。
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术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术上的时代性标志。
褚遂良作为前唐和盛唐的一代名臣,官至顾命大臣,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爱卿”,其书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今天看来甚至超过了他的政绩。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是唐楷中最具个性、最有法度、最富美感而远离庸俗的书家,要研究和学习褚体楷书需要弄明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书法,书法家"一、褚书的师承关系是什么学习书法为什么还要弄清被学对象即被学书家的师承关系这是初学者都会产生的一个疑惑。
我们认为:弄清楚我们要学习的某一位书家的学书历程、师法何人、继承哪家,对于了解这位书家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成就以及形成因素,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这一书家的书体风格十分重要。
褚遂良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褚亮入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文才颇好。
褚遂良少秉家学,博涉文史,工于书法,幼从史陵学书,稍长即受到其父友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
史陵之书我们尚未见到,以褚遂良贞观年间所书《伊阙佛龛碑》来看,其古雅峻严处迥异于虞书,加上平画宽结的特点,可以说褚遂良少年志学、博涉多体,以北朝墓志笔法结体相近。
同年所书《孟法师碑》亦多魏书用笔,酷似欧阳洵。
至于史载贞观元年太宗诏集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的子弟二十四人入弘文馆学书,“ 敕虞世南、欧阳洵教示楷法”,以及次年国子监恢复书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传授《石经》《说文》《字林》等专业,加之,别置校书郎二十人,楷书手一百人入秘书省缮写校对四部图书的情况看,作为当时负责分判课写工程的秘书郎,褚遂良的书法必然受到当时楷书家的影响。
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

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初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较为高峰的阶段,褚遂良作为初唐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楷书书法风格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追随。
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丰润饱满:褚遂良的楷书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是饱满丰润的,字体矫健有力,线条流畅圆润,笔力骨骼分明,形态端庄洒脱,整体呈现出一种美感和力度感。
他擅长运用八分技法,将字形丰满饱满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二、笔画粗细结合:褚遂良的楷书作品中,他善于运用粗细笔画相结合的技巧。
他的字体一般笔画温润轻盈,但也能通过点画的变化来锐化笔力,这样既表现了字体的优美与流畅,又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韵味。
他的作品中字体笔画有力而不失柔美,使其作品更具艺术感。
三、结构稳定:褚遂良的楷书作品结构稳定,字形的比例协调,布局整齐有序,空白利用得当。
他擅长运用方寸之间、拓草成林的构图技巧,使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稳定感。
他的字体有追求匀称的特点,使得作品看起来舒展自然。
四、筆勢舒展自然:褚遂良的楷书作品中,他的笔法舒展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规矩,但又没有丝毫的懈怠。
他通过横平竖直的笔画运用,浑圆的勾画和变幻的曲线,使字体形态丰满、肥大有力,给人一种磅礴瑰丽的感觉。
五、收放自如:褚遂良擅长运用收放自如的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运用笔画的收放。
他常常通过各种笔法的收放变化,使字的形态变得立体、有立锥之势,同时也能够在平整的字体上通过点画、勾勒等手法展示一种灵动之美。
六、意境深远: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意境。
他注重表达作品的内在情感,追求意境的深远和内涵的丰富。
他的作品既有恢弘大气的氛围,又有细腻温情的意味,给人以沉静、富有哲理的享受。
总之,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凝聚着初唐书法艺术的精华,他的作品富于创意和个性,既秉承了古人的传统,又推陈出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褚遂良书法的创作技巧

褚遂良书法的创作技巧
褚遂良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大师,被誉为“近现代楷书第一人”。
他的书法作品结体严谨,构思新颖,端庄凝重,涵蕴深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点。
以下是褚遂良书法的创作技巧:
1.坚持墨道:褚遂良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墨道,对于墨
的粘、挑、起、落、停等操作具有高超的技巧,使得他的作品笔势饱满、墨色浓郁、纸面飘逸。
2.注重整体构思:褚遂良的书法作品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结构
和谐、比例协调,每个字母字都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整体呈现出一种美的秩序。
3.注重“心法”:褚遂良认为“心法”是书法创作的灵魂所在,他
在书写过程中要求“内收心气,外放笔墨”,即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以达到笔墨自然流畅,传达深邃内涵的效果。
4.强调笔墨的表现力:褚遂良的书法中笔墨的表现力非常强,
他善于通过用笔的轻重、坚挺、柔弱掌握笔墨的变化,使字体形成立体、有层次的效果。
5.随意中求变:褚遂良的书法作品的创作还强调创新和变化,
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通过挑战自己的艺术极限来开拓新的书法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
晚年的褚遂良,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至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把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作品和禇遂良的作品放在一起,我们会明显地看到一种风格上的转变。
显然是对笔法的追求,造成了这种转变。
如果说,书法中楷书之有笔意的表现,当以褚遂良为最高。
如果说,北碑体现了一种骨气之美,欧阳询体现了一种来自于严谨法度的理性美,虞世南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的话,那么,禇遂良却是表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
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型而服务的。
而褚遂良则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而结果则是,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来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
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楷书结构,在禇遂良的笔下,已经开始松动。
这种松动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居的情感。
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
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而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这种飞动之美来自于何处?显然,褚遂良比起欧阳询或虞世南都更富于艺术天赋,也就是说,在他的艺术化了的性格之中,更有一种智慧的流露。
袁中道在《珂雪斋集》卷一《刘玄度集句诗序》中说:“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
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生也,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花之生动而多致,此皆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成,故倍为人所珍玩。
”在褚遂良的书法中,的确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由“慧黠”而带出的流动之美、舞蹈之美。
他在用笔时就像舞蹈家灵敏比的脚尖,纵横自如、卷舒自如。
在轻灵飞动的连续动作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美的造型。
在褚遂良那细劲、遒婉的线条中,有一种神融笔畅似的适意,悠悠地流动于指腕之间,落实在点画之间,从而体现作者刚正、鲠直的性格和满腹经纶的学识修养。
编辑本段后人评论
蔡希综《法书论》
对褚遂良的用笔作了如下的比喻:“仆尝闻褚河南用笔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
后因阅江岛平沙细地,令人欲书,复偶一利锋,便取书之,崄劲明丽,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盖草、正用笔,悉欲令笔锋透过纸背,用笔如画沙印泥,则成功极致,自然其迹,可得齐于古人。
”这种明净媚好,然而却又沉著飞动,正是褚遂良用笔的最大特色。
宋人扬无咎跋云
“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
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
或评之云: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草书的笔势竟能于楷书中毕现无遗,这是何等神奇的手法!如果细看,可以发现,他没有一笔是直的,而是曲的;没有一笔是像欧阳询或虞世南那样保持着每一笔画的平直与匀净,而是偃仰起伏,轻重缓急,极尽变化之能事。
从笔法上来看,萧散而恬淡,不衫不履中尤见性情的流露,可谓极尽风流。
总之,从笔法与体势上来说,褚遂良是直接承继晋人风度的;或者说,他在同时代人之中,是最深刻地理解晋人韵致的书家,并将这种风韵也表现在自己的书作之中。
他既是初唐楷书风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晋人书风的继承者。
在他之后,人们便走向了另一种书风,虽然魏晋人的风度仍然是人们所追慕的对象。
“广大教化主”将褚遂良与同时代的楷书大师如欧阳询、虞世南相比,是否意味着从褚遂良开始,书法已经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或者说,是由张怀瓘所说“妍美功用”而趋向以“风神骨气”为美的纯艺术转变呢?
张怀瓘评价褚遂良的书法
说:“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
”正表明
了一种与以前的书法截然不同的审美倾向。
褚遂良书法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
不管褚遂良是否刻意地在追求这一点,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注入作品之中的那种情调,又从作品之中飘逸出来,而让我们为之神往。
苏东坡评价
在《题唐六家书后》一文中,曾将隋唐时期的六位书法大师逐一作了评价:“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
”“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
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
’此非真知书也。
知书者,凡书像其为人,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今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其貌耳。
”“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
……”“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
今长安犹有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
”“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唐、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难复措手。
”“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
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
清远萧散米芾评论
对褚遂良的书法只用了四个字“清远萧散”。
这种清远萧散,正是东坡所追求的意境之美。
米芾在评书时,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作了评述:“欧阳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
”“欧阳如新疾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勤。
”“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
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
从此古法荡无遗矣。
”“颜行书可观,真便入俗。
”“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
”“欧怪褚妍不自持,犹能半蹈古人规。
公权丑怪恶札祖,从兹古法荡无遗。
”这些唐代书法大家没有一个不受到米芾的挑剔,唯独对褚遂良却是这样的赞美:“褚遂良如熟驭战马,举动从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对褚遂良《兰亭序》的摹本更是推崇备至(见前),甚至可以说佩服得五体投地。
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同样也是如此赞美:“褚书在唐贤诸名世士书中最为秀颖,得羲之法最多者。
真字有隶法,自成一家,非诸人可以比肩。
”熊秉明在《日记摘抄——关于罗丹》中引查德金(Zadkine)的话说:“……在雕刻里要把握的是‘精神结构’(structurespirituelle),这是唯一的原则,其余则任凭你们创造……”。
褚遂良提供给后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结构”,让学习他的人。
从他那里拿走笔法、拿走笔意、拿走结构、拿走法度,然后从事自己的创造、改革、翻新……。
薛稷学他,瘦硬通神,跻身于“唐四家”之列;薛耀学他,风骨棱棱,不仅作为一时的名手,而且开启了宋徽宗的瘦金体;颜真卿也学他,颜体楷书是建立在褚遂良的楷书的基础之上的。
刘熙评价
载在《书概》中对褚遂良有这样的评价:“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广大教化主”五字,足以形容褚遂良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独特地位。
由于唐太宗倡导王字,褚遂良亦深悟二王行法,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瘦润华逸、清静刚毅的风格。
《书断》评其书:“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
美人婵娟,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
褚书以永徽年的《房玄龄碑》及《雁塔圣教序》为代表,尤其是《雁塔圣教序》,是他五十八岁之作,王虚舟评曰:“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
又说:“褚公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挫,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间之意,不可穷其端倪”。
综合历代评论和笔者学习褚体楷书的体会,我认为学习褚遂良楷书必须认识到褚楷的以下三个特点:
1、端庄而秀丽。
这是褚楷至今深受大家喜爱的第一大特点。
端庄是以其超越的结字能力为前提的,褚楷无论何碑何帖都非常自然地表现了严格而和谐的结构,方正庄严,富有庙堂之气;笔划组成毫无牵强附会,端正匀称,饱含出水芙蓉之姿;秀丽是其才情的表达,褚楷瘦硬而灵动的线条辅助在方正严谨的结体上真是大秀美,而平正中时时流露出神出鬼没的犀利,把血肉筋
骨与作者内心的儒雅之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似潺潺清泉湍于茂林修竹,若茁茁青松挺于崇山峻岭,象脉脉含情淑女之回眸一笑。
2、流畅而凝重。
褚楷在解决这对矛盾上可谓彰显了作者横溢的才华,恐怕也是至今书坛依然尊崇的原因。
褚楷除早期的《孟法师碑》以欧法居多,凝重厚实为主要特点外,其余碑帖都带有自然流畅、凝重沉着的褚氏风格,是褚楷成熟的标志之一。
不雕不饰、不拘小节、灵巧空明、情采飞扬,出入自由.大气开张、凝笔聚墨、宜长合短、盼顾有度、提按分明。
流畅而不失为荒唐,凝重而不失为拖沓。
我们在《雁塔圣教序》《房玄龄碑》,特别是两个墨迹本《大字阴符经》和《倪宽赞》中都能感受到。
3、直率而多姿。
褚楷的空中用笔动作如果连起来看,基本上都是行或草书的姿态,在两亇墨迹本中直接使用了行书。
同时,在结字的开合欹侧、轻重疾缓,以及同一字、同类笔划的处理上己㳺刃有余,极富变化。
时而横入直出,时而回锋藏尾;时而斩钉截铁,时而铺毫平出;时而轻掠顺扫,时而曲笔凝钩。
在这些极多变化和丰富多姿的笔端运动中,创造了烂漫的天机,呈现了婀娜的丰韵,是无声的音乐和美妙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