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书法集字教学 《天下为公》

合集下载

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_褚遂良

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_褚遂良

2004年5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 2004 第11卷第3期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 ol.11 No.3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褚遂良白 鹤 (上海大学 艺术中心,上海200436)摘要:从对褚遂良传世的书法作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阐述了其在艺术创作上独特性与继承发展间的内在关系,这种独特性不仅对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今天来讲,也具有潜在的深刻性。

关键词:褚遂良;印印泥;锥画沙;行法楷书 中图分类号:J2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4)03-0030-05欧、虞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陈、隋,入唐时均已六十余岁。

唐代书法的真正开创者,理当首推褚遂良了。

上承钟、王、欧、虞,下启张旭、鲁公,卓然成为唐代书法的中流砥柱。

一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深受父亲的影响,常出入于名士官场之中,博涉经史,潜心翰墨。

青年时,其楷书为欧阳询所称,视为难得之材。

又曾师虞世南,精研羲之笔法。

其间,又曾师从以“疏瘦”见称的书家史陵。

据记载史陵的楷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

”(《金石录》)这对褚遂良晚期书风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影响。

唐太宗因酷爱书法,曾不惜重金遍求羲之遗迹,又亲自为《晋书・王羲之本传》作《赞》;设弘文馆,诏令五品以上京官子弟去弘文馆学书,并将书学立为国学,书学由此蔚然成风。

当时,太宗征得羲之遗墨甚多,真伪难辨。

褚遂良为此一一作了详细的鉴定,一无舛误,成为中国鉴定史上第一人。

并编定《右军书目》,藏于内府,为以后研究王羲之书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褚遂良早在任起居郎时,唐太宗曾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邪?” 褚遂良答道:“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因为,“遂良不记,天下之人亦记之矣。

”可见其耿直磊落的秉性。

当国力日趋强盛,唐太宗便打算进一步扩展领土与势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

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

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

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

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

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

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自学。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

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

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关爱。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

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褚遂良《房梁公碑》

褚遂良《房梁公碑》

褚遂良《房梁公碑》此碑开始,褚遂良写出了自己《房梁公碑》,亦称《房玄龄碑》,唐代正书碑刻。

碑额阳文篆书“大唐故左仆射上信国太尉梁文昭公碑”十六字。

诸遂良书。

贞观二十口年七月立,碑在陕西醴泉昭陵。

左仆射房玄龄死于贞观二十二年(648)七月,而贞观只有二十三年,所以此碑当立于公元648-649年之间。

《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二尺九寸,宽五尺,文共三十行,满行约八十一字。

此碑书法遒劲秀逸,《石墨镌华》称:“碑已泐,仅存六百余字。

结法与《圣教序》同。

”褚遂良书此碑时五十二三岁。

这时他的书风已经明显地发生了变化,不仅与《伊阙佛龛碑》不同,就是与《孟法师碑》也大不一样。

最明显的,横画已有左低右高的俯仰,竖画的努笔也明显地有向内凹而呈背势;隶书似的捺脚仍然存在,却增加了行书用笔,字势显得极为活泼。

褚遂良书法中特有的婉媚多姿在此时已经定型,并进一步走向成熟,便是以此碑为标志的。

褚遂良《房梁公碑》原碑精拓褚遂良《房梁公碑》原碑精拓释文(未校):大唐故左仆射上柱国太尉梁文昭公碑盖闻翊亮天仪,处师臣者参圣;丹青景化,应图纬者邻几。

若乃(阙一字)灵(阙)之表,经纶帝绩,仰代元造之功,论道太阶,独见於文昭公矣。

公讳元龄,字(阙五字)人也。

(阙)河(阙一字)继响承家镇闻韶之雅俗。

曾祖(阙一字)後魏(阙一字)安太守袭(阙二字)武(阙三字)历清(阙)皇朝赠徐州都督临淄定公,政以礼成,教由言满,通德之门早闻(阙)精通未兆同后邰之克嶷,良由自然,体曲之多才,非(阙)年十有八,俯从宾贡,澹乎藏器,世莫能知。

吏部侍郎(阙二字)基(阙二字)之(阙)之(阙十字)成(阙一字)简诏徵硕老,典校缺文,自非学拟更生,方膺妙选。

(阙五字)得(阙二字)公以(阙)外(阙一字)几序缠怀,终身永切,至哉天性,独越人灵,於时道(阙)以(阙四字)之鉴方深,在殷忧而未,隐如之寄斯重,太宗时称元帅,乃命公为记室。

於是临戎习礼,奉(阙一字)司(阙一字)之(阙)敌飞箭下亿丈之城。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字唐诗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字唐诗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字唐诗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

在唐初书家四巨头中,褚遂良算是晚辈了,其书体学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登堂⼊室,⾃成体系。

其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体,⽅圆兼备,波势⾃如,⽐前辈更显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

李世民曾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褚,让他鉴别真伪,他⽆⼀误断,⾜见他对王的书法研习之精熟。

由于继传统⽽能创格,《唐⼈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间⽟润,法则温雅,美丽多⽅”,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书画家⽶芾也⽤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著强烈的个性魅⼒。

初唐四⼤书家之⼀ 从汉代到唐代的六百余年间,涌现出⼀批⼜⼀批伟⼤的书法家。

在晋代,被后⼈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和他的⼉⼦王献之留下了他们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说诗歌⽂学作品。

随后,宋、齐、粱、陈的书家,依然继续著他们的遗风。

⽽此时的北部中国,却在⼀种宗教意识的推动下,独创了⼀种与⽂⼈书法相对的——即与⽞妙的、简约的、清淡的、平和的书风相对的那种雄浑、博⼤、壮硕、朴拙的书风。

南北朝分裂局⾯的结束,隋朝的建⽴特别是唐朝的建⽴,使书法艺术南北相峙的风格,亦合流在⼀起。

公元618年,强⼤的唐王朝建⽴。

随著政治、⽂化与经济的复兴,书法艺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如果我们从书法史的⾓度瞻前顾后,那么,在汉魏,艺术风格过于质朴;在两晋,⼜太变幻莫测;宋⼈书法艺术风格⼜以⽼成为倾向:⽽元、明、清的书法,似乎每况愈下。

只有唐代,才在书法中表现出那典雅、华贵、丰满和情韵的成熟的美。

每当我们⾯对唐⼈书法⼩说诗歌⽂学作品时,不禁惊诧于唐⼈书法的完整性与典型性。

唐代书法家因此和晋朝书法家⼀起,被后⼈称为“晋唐传统”。

他们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在这个传统之中,褚遂良占著异常重要的位置。

华文版书法教材四年级下册

华文版书法教材四年级下册

课程表任课教师年级四年级学年学情分析内容:四第四单元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1.了解软笔书法的特点。

2.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3.学习月字旁、火字旁、提土旁、王字旁、口字旁、日字旁、目字旁、山字旁的结构特点及相关例字的书写,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和历代书法家的知识。

4.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好爱惜书写用具的习惯。

5.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对汉字书法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持续的书写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2.复习并进一步掌握软笔书法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及技巧。

3.学习月字旁、火字旁、提土旁、王字旁、口字旁、日字旁、目字旁、山字旁的结构特点及相关例字的书写,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和历代书法家的知识。

4.培养学生对软笔书法的浓厚兴趣。

5.综合书法传统文化,感受和欣赏汉字的美,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6.养成细致观察,善于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持续的书写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2.复习并进一步掌握软笔书法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及技巧。

3.学习月字旁、火字旁、提土旁、王字旁、口字旁、日字旁、目字旁、山字旁的结构特点及相关例字的书写,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和历代书法家的知识。

4.培养学生对软笔书法的浓厚兴趣。

5.综合书法传统文化,感受和欣赏汉字的美,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6.养成细致观察,善于分析的习惯。

教学难点1、通过持续的书写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2、复习并进一步掌握软笔书法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及技巧。

3.学习月字旁、火字旁、提土旁、王字旁、口字旁、日字旁、目字旁、山字旁的结构特点及相关例字的书写,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和历代书法家的知识。

4.养成细致观察,善于分析的习惯。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1.了解软笔书法的特点。

2.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3.学习斤字旁、绞丝旁、示字旁、衣字旁、言字旁的结构特点及相关例字的书写,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和历代书法家的知识。

4.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好爱惜书写用具的习惯。

洪厚甜课徒稿-《大字阴符经》的学习

洪厚甜课徒稿-《大字阴符经》的学习

洪厚甜课徒稿-《大字阴符经》的学习∙第20期洪厚甜课徒稿-《大字阴符经》的学习(上)∙发布日期:2017-01-12 作者:洪厚甜导师工作室浏览量:1032 来源:本站原创字号:[ 大中小]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褚遂良的楷书《大字阴符经》,褚遂良的楷书是我们学习唐代楷书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也是我们进入唐楷技术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通道。

《大字阴符经》在历史上通过专家考证,它是后人仿的,也就是说以褚遂良风格伪托褚遂良书的一件作品,但是书法界历来对《大字阴符经》的艺术水平和这件作品的技术含量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可以说它是当时传承唐代书法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本。

我们大家都知道从唐代传承到我们现在的法帖,以墨迹的形式传下来的非常少,而且以墨迹的形式传承下来还能够有《大字阴符经》这样高的技术水准的范本更少。

所以说在对褚遂良楷书的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把《大字阴符经》作为技术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范本来学习。

《大字阴符经》我们是把它安排在《伊阙佛龛碑》的学习之后,我们在讲授《伊阙佛龛碑》的时候,给大家做过一个交代,就是我们对《伊阙佛龛碑》是对褚书的基本格局和风貌,包括对唐楷的格局和风貌一个感性上的认识,就去感受一下气氛、格局。

通常我们对一个范本的解读可以分几个层面来进行,首先是它的线的形态,其次是毛笔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说每一个点画形态的生成它都对应了一个毛笔在纸上的运动过程,反过来说,就是毛笔只要完成了这样一个运动过程必然就产生这样的点画形态。

第三点,我们要通过像《大字阴符经》这样行书意味重、运动感强、书写节奏快,和它的每个点画的书写技术很表象很外露的这种特征特点,去领会古人在书写楷书的过程中笔势的映带和传递的一个运动过程,我们还要追问什么呢?就是点画的粗细在一个字里面怎么过渡、和谐的组合,我们有很多帖点画粗细是不明显的,像在一个字里面点画粗细的起伏的幅度能够达到《大字阴符经》里面这么强烈,跨度这么大的楷书范本非常少。

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

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

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
摘要:
一、对联概述
二、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的背景与特点
三、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的欣赏与解读
四、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正文:
一、对联概述
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汉字书法艺术形式,源于我国古代的门对、春联。

它由两句相对呼应、内容相关、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协调的诗句组成,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二、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的背景与特点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严谨的结构和平仄协调的诗句,成为对联艺术的瑰宝。

其对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寓意吉祥的春联,充分展示了褚遂良的文学才华。

三、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的欣赏与解读
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以优美的诗句和精湛的书法相得益彰。

如:“春到人间花满地,秋来山上月如霜。

”这句对联表达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寓意着生活的美好。

褚遂良的对联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启发人们思考生活、追求美好。

四、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褚遂良集字对联七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书法艺术。

褚遂良的对联作品,既传承了古代对联的艺术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个性,为后世对联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遆高亮唐代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诗歌、音乐、散文、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涌现了许多名家佳作,千古流芳。

唐人书法更是中国书法浩瀚史学上的巨大河流,是有唐以来书法学人不可逾越的一座髙峰。

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术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术上的时代性标志。

褚遂良作为前唐和盛唐的一代名臣,官至顾命大臣,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爱卿”,其书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今天看来甚至超过了他的政绩。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是唐楷中最具个性、最有法度、最富美感而远离庸俗的书家,要研究和学习褚体楷书需要弄明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书法,书法家"一、褚书的师承关系是什么学习书法为什么还要弄清被学对象即被学书家的师承关系这是初学者都会产生的一个疑惑。

我们认为:弄清楚我们要学习的某一位书家的学书历程、师法何人、继承哪家,对于了解这位书家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成就以及形成因素,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这一书家的书体风格十分重要。

褚遂良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褚亮入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文才颇好。

褚遂良少秉家学,博涉文史,工于书法,幼从史陵学书,稍长即受到其父友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

史陵之书我们尚未见到,以褚遂良贞观年间所书《伊阙佛龛碑》来看,其古雅峻严处迥异于虞书,加上平画宽结的特点,可以说褚遂良少年志学、博涉多体,以北朝墓志笔法结体相近。

同年所书《孟法师碑》亦多魏书用笔,酷似欧阳洵。

至于史载贞观元年太宗诏集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的子弟二十四人入弘文馆学书,“ 敕虞世南、欧阳洵教示楷法”,以及次年国子监恢复书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传授《石经》《说文》《字林》等专业,加之,别置校书郎二十人,楷书手一百人入秘书省缮写校对四部图书的情况看,作为当时负责分判课写工程的秘书郎,褚遂良的书法必然受到当时楷书家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唐四家”之一 褚遂良
“唐之广大 教化主”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褚遂良《倪宽赞》
“天下為公”出处、释义
“天下為公”出处、释义
出自《礼记 · 礼运》:“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原意为天下是公众的,后成为一种政 治理想。
复习技法 单字练习
第一关: 复习横的写法。
复习技法 单字练习
第二关:复习撇、捺组合的写法。
复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单字练习
第三关:复习横折钩和四点底的写法。
“天下為公”集字练习
章法特点: 1、横幅从右往左写,左边落款。竖幅 从上往下写,左边落款。 2、作品正文字体要大小、粗细统一, 行款对齐。
寄语
堂堂正正写字, 端端正正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