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狱中杂记》。
教学内容包括:狱中杂记第一、二章,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入狱”,描述作者因揭露贪官污吏而入狱的经过;第二章“狱中”,描绘了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囚犯们的相互关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入狱的原因以及狱中生活的状况。
2. 领悟作者在困境中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斗志,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3. 分析并评价作者在狱中杂记中所展现的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狱中杂记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内容,以及作者在困境中的勇敢与坚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狱中杂记》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狱中杂记第一、二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对狱中杂记第一、二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入狱的原因,探讨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囚犯们的相互关爱。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狱中杂记的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狱中杂记的填空题,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狱中杂记中所展现的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第一、二章入狱:作者因揭露贪官污吏而入狱狱中:描绘狱中生活的艰辛及囚犯间的关爱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作者信念与斗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内容,分析并评价作者在困境中的勇敢与坚定。
作者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勇敢揭露社会黑暗;作者在狱中关心他人,展现出人性光辉;作者的勇敢与坚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全集》中的相关文章,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提高文学素养。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狱中杂记》,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文章主旨、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及文章主旨;2. 分析并欣赏《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狱中杂记》课文、PPT、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监狱生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者背景及创作情境介绍:讲解《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3.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文章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5.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2. 作者:X3. 创作背景:X4. 文章主旨:X5. 艺术特色:X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狱中杂记》,谈谈你对监狱生活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监狱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狱中杂记 方苞》薛宗平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
2、由表及里,认识封建专制政治的黑暗和封建法律的伪善,激起学生对封建制度的憎恶。
3、感受作者方苞的大丈夫精神。
【教学重难点】1、认识封建专制政治的黑暗和封建法律的伪善,激起学生对封建制度的憎恶。
2、感受作者方苞的大丈夫精神。
【教学方法】研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奥斯维辛集中营吗?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所以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这里有毒气室,有焚尸炉,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这些,如今听到仍然毛骨悚然。
的确,监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但监狱文明更能反应社会的文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学者方苞的《狱中杂记》,看一下清朝的监狱是一个什么样子。
二、说作者,寻背景见课下注释。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学生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四组,分段研读,并找出作者笔下的清代监狱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师生共同讨论。
(二)监狱现实1、瘟疫——牢狱生存条件之差(1)牢房阴暗闭塞(室内无牖可通明——没有阳光);(2)空气污浊(屋顶无窗可“达气”,夜晚更甚,“下管键”“矢溺”臭气与“饮食之气相薄”);(3)拥挤不堪(一室“系囚常二百余”) 2、刑部狱中系囚之多的原因——刑部狱官吏诈取钱财。
为了增加敲诈钱财对象,狱吏们就想方设法株连,把与案件稍有牵连、沾点边的人统统抓进来,“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
他们把这些清白无辜的人折磨得“呼号达旦”无法忍受,接着诱劝倾家荡产交纳大笔保证金,一交来他们就私分,接着对贫穷无钱取保的人加倍折磨,以此警告不愿掏钱的人。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五单元作品狱中杂记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顺畅通读全文,重点字词能掌握。
2、梳理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选材的典型性。
3、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蕴含的情感态度。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训练学生文言文诵读及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点,体味散文“杂而不乱”的行文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清清朝司法机构的黑暗,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作者思想的局限性;领悟本文对我们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带来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清清朝司法机构的黑暗,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点,体味散文“杂而不乱”的行文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狱”中见真相2016年,有部张一山主演的网剧《余罪》曾经很是火爆一时,它讲述的是余罪作为卧底,如何打入敌人的内部,这部影视剧为我们展现了现代监狱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余罪》原著的作者常书欣曾说,我写罪犯写得好是因为我曾经犯过罪。
无独有偶,清代也有这样一位作家,也因官司入狱,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汇于一文,写下了这篇《狱中杂记》。
今天作家方苞,带我们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同学介绍作者方苞。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祖籍今桐城义津镇方皋庄。
方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自幼聪慧,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震,被称为“江南第一”。
大学士李光地称赞其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
方苞首创“义法说”,倡导“道”“文”统一,论文提倡“义法”,。
“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成体为文。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
其作家多,分布地区广。
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狱中杂记》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并评价方苞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了解《狱中杂记》的历史背景和方苞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狱中杂记》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方苞的写作技巧,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分析方苞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狱中杂记》中的典型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方苞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狱中杂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课堂讲解:讲解《狱中杂记》的历史背景,分析方苞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选取《狱中杂记》中的典型写作技巧,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狱中杂记》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狱中杂记》 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方苞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学习本文在记事中表达作者见解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翻译,理解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反映的狱中的黑暗现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封建狱治的残酷与黑暗,体会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分析作者通过记事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反映的封建司法制度的弊端及作者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理解文意。
2、讲解法对文中的文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监狱,你们会想到什么?可能是冰冷的铁窗、森严的戒备,或者是罪犯们的忏悔。
在古代,监狱中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方苞的《狱中杂记》,一起去揭开古代监狱的神秘面纱。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方苞(1668 年 5 月 25 日—1749 年 9 月 29 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康熙五十年(1711 年)。
作者因受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在狱中,他目睹了种种黑暗、残酷的现象,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出疑难字词。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文言知识讲解1、实词(1)狱具矣具:完备(2)有洪洞令杜君者令:县令(3)迩年狱讼迩:近(4)薄暮冥冥薄:迫近2、虚词(1)然犹质其首然:然而(2)以杀人系狱以:因为(3)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傥:倘若3、句式(1)此疫作也判断句(2)行刑者先俟于门外状语后置句(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分组讨论:文中描写了哪些狱中黑暗现象?(1)监狱环境恶劣,犯人拥挤不堪,卫生条件极差。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及其文学地位,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苞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狱中杂记》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和文化背景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方苞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狱中杂记》,了解文章内容。
3. 讲解与讨论: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分析文章主题和艺术特色。
4. 翻译练习:让学生翻译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拓展。
第二章:教学内容五、课时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六、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方苞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狱中杂记》的背景及内容介绍(3)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4)重点句子翻译练习2. 第二课时(1)分析《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2)讨论文章主题及其现实意义(3)课后拓展:研究其他方苞的作品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拓展:关注学生在课后对其他方苞作品的研究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八、教学反思根据课堂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六、教学资源1. 教材:《狱中杂记》原文及注释2. 参考资料:方苞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相关介绍、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文章、方苞其他作品的介绍等。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及其作品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分析《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在狱中所作,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狱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狱中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光辉。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和情感表达,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方苞及其作品《狱中杂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和情感表达,分享学习心得。
3.4 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课后作业4.2 拓展作业学生课下搜集方苞的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5.2 终结性评价教师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3 自我评价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2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6.3 对比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将《狱中杂记》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文本资源教师提供《狱中杂记》的原文及相关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7.2 网络资源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有关方苞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探究问题,了解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旨,学习文章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了解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现实。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我们必修一学过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吗?作者把我们带进了集中营,介绍了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实验室、绞刑架,展现了集中营的惨无人道,控诉了法西斯的滔天罪行!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往上追溯两百多年,在大清王朝的监狱里也在上演着触目惊心的惨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方苞的《狱中杂记》,看一看那里的黑暗与罪恶!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紧扣标题《狱中杂记》思考:
1、“狱中”,方苞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被关在监狱呢
2、
了解作者、作者的文学主张、写作背景
3、“杂记”二字标明什么?“杂”字如何理解?“杂”字在文
章中有哪些表现呢?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杂”就是“多”,就是“散”,表明文章材料丰富的特点。
“杂”——涉及人物多、典型事件多
“杂”——丰富的材料——“义”——“言之有物”
三、精读赏析,理解感悟
思考:涉及到这么多的人和事,作者用什么线索把它们串在一起?
具体表现为什么作者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官员株连折磨言
狱吏勒索虐待之
犯人金钱
老胥易名舞弊有
狱霸威胁敲诈序
写作目的
吏卒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滥用酷刑暴虐成性
监狱黑暗至极腐败成风草菅人命罪孽深重
四、观看图片,触动心灵
读《狱中杂记》我们可以看到:牢房的阴暗污浊拥挤,狱吏
的残酷无情暴虐,犯人的痛苦无奈悲惨;读《狱中杂记》我们
可以听到:狱卒敲诈勒索的威胁,老胥偷梁换柱的得意,无辜百姓通宵达旦的号呼!
五、课堂小结
如果以时间为纵轴,地域为横轴,构成一幅中国历史的坐标,那么《狱中杂记》之事,不过是已被标明的一个点而已。
但这么一个小小的点,却暴露了整个封建王朝的黑暗与罪恶,发人深思,促人警醒!
五、思考探究
1、刑部监狱都发生了哪些令人咋舌的事情?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