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朝鲜族民俗村的文化保护规划与发展现状概况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朝鲜族文化传承面临着一些问题,同时也需要进行创新发展。

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着观念传承不足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更加倾向于接受主流文化,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

这导致了年轻一代对朝鲜族文化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甚至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感到困惑。

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朝鲜族文化的传承,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

朝鲜族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被商业化和娱乐化的问题。

一些传统的朝鲜族文化形式,比如舞蹈、音乐和服饰等,在商业和娱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往往缺乏真正的传统内涵和精神。

这种现象导致了朝鲜族文化的扭曲和模糊,使其变成了一种商品或者娱乐产品。

需要对这些文化形式进行规范和保护,确保其传统性和纯正性。

朝鲜族文化在面临外来文化冲击的也需要进行创新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流和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族文化需要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与之融合创新,形成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

这有助于使朝鲜族文化更具活力和时代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朝鲜族文化传承还需要注重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朝鲜族有很多传统的手工艺技艺,比如刺绣、纺织、木雕等,这些技艺一直是朝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需要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组织,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使之得到发展和延续。

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着观念传承不足、商业化和娱乐化、外来文化冲击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发展朝鲜族文化,需要加强对其的教育和宣传,规范和保护传统文化形式,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发展,注重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只有这样,才能使朝鲜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贡献力量。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朝鲜族文化传承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创新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从朝鲜族文化传承的现状、问题与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朝鲜族文化传承的现状朝鲜族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方面,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关注。

由于多种原因,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一些问题。

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师资力量不足。

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的积极性并不高。

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师资力量的培养亟待加强。

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不畅。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元化的文化影响,导致了传统文化传承渠道的减少和狭窄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渠道进行,而目前这些渠道的传承功能不足,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畅,久而久之导致了文化传承的断层。

朝鲜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不足。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与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需求存在差距,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不足,传统文化无法引起现代社会的关注。

上文已经提到了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接下来将从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了现代社会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文化的价值被淡化,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了较大的挑战。

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师资力量不足。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指导和传授,而目前的传承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无法满足传统文化传承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发展。

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师资队伍的培养。

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文化传承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为有志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机会,有针对性地提高传统文化传承师资队伍的水平。

延边朝鲜族农村生态环境变化现状研究

延边朝鲜族农村生态环境变化现状研究

环境与安全
村民也占多数暎 棾棶棽暋 河 流 暍小 溪 水 量 变 化 及 污 染
延 边 地 区 水 资 源 丰 富 棳可 以 满 足 延 边 各 地 区 的 需 水 量 暎 但 随 着 城 市 化 的 发 展 需 水 量 增 加 棳同 时 也 产 生 了 大 量的水污染棳造成了 水 源 不 足棳间 断 性 停 水 等 现 象暎原 来 作 为 水 源 地 的 河 水 大 都 受 到 污 染 棳多 数 地 区 不 得 不 迁 移水源地棳修建了不少水 库 作为 新 的 水 源 地椲椃椵暎 从 图 棻 中看出 不 仅 小 溪 和 河 水 变 少棳河 流 水 污 染 也 越 来 越 严重暎
收稿日 期椇棽棸棻椃灢棸椆灢棻椀 基金项 目椇延吉 市周边稻田利用 蜻蜓类调查 作者简 介椇李东 娜棬棻椆椆棿暘棭棳女棳延边大学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暎
棻棾棽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暋 李 东 娜 棳等 椇延 边 朝 鲜 族 农 村 生 态 环 境 变 化 现 状 研 究
中 图 分 类 号 椇斬棻棿棿暋 暋 暋 暋 暋 暋 文 献 标 识 码 椇斄暋
文 章 编 号 椇棻椂椃棿灢椆椆棿棿棬棽棸棻椃棭棽棸灢棸棻棾棽灢棸棾
棻暋 引 言
自从改革 开 放 实 施 以 来棳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棳自然资源破坏暍环 境 污 染 和 生 态 不 断 恶 化 等 问 题 却 越 来 越 显 得 突 出 棳成 为 制 约 我 国 经 济 暍社 会 与 环 境 持 续 暍 稳定暍协调发展的重大因素椲棻椵暎但这些环境问 题不 仅仅 局 限 于 城 镇 棳在 农 村 地 区 也 频 繁 的 出 现 暎 随 着 农 村 经 济 社会改革不断深入棳工 业 化暍城 镇 化 以 及 农 业 开 发 等 都 给 农 村 地 区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 生 产 暍生 活 带 来 了 诸 多 直 接 或潜在的负面 影 响椲棽椵暎为 了 了 解 延 边 地 区 农 村 生 态 环 境的变化现状棳为农村 生 活 环 境 提 高 提 供 依 据棳笔 者 根 据 延 边 人 口 统 计 年 鉴 数 据 和 问 卷 调 查 数 据 棳对 延 边 农 村 地 区 进 行 了 调 查 研 究 棳并 找 出 了 影 响 原 因 暎

浅谈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魏欣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12期【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也关系到我国边境地区的发展与长治久安。

在中国社会处于新的转型时期的今天,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也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就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的现状、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族文化;朝鲜文化【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一、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的现状(一)延边朝鲜族文化机构和设施朝鲜族拥有各类型本民族文化机构和设施,有延边人民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延边朝鲜语广播电视台和延边日报朝文版等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为朝鲜族读者提供了文化精品。

在延边朝鲜族文化以及文化事业发展进程中,上述朝鲜文出版社、报社、电台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延边朝鲜族艺术馆,建馆历史悠久,活动量大、幅射面广,而且专业性强,还有朝鲜族民俗博物馆、艺术展览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活动中心。

传统礼仪、音乐、器乐、美术培训基地、图书阅览室等功能部门,是集教育培训、组织展览于一体的朝鲜族文化活动中心。

突出展出了朝鲜族民俗文化,丰富了民族内涵和文化,成为收藏、展示和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

也将成为朝鲜族文化和地域旅游上的融合,为延边增加新的亮点。

(二)延边朝鲜族文化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延边朝鲜族群众性文化活动很活跃,朝鲜族聚集地县市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朝鲜族文化活动,每年举办大型朝鲜族春节联欢活动及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并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类民族文艺汇演和民俗节活动。

如,和龙的金达莱节、龙井市苹果梨节,每年组织一次全县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吸引了各个地演出队参加。

群众举办不同形式的文艺演出时,各地的朝鲜族艺术馆、文化馆都会积极参与,组织辅导当地表演队。

各地朝鲜族群众的文化活动不同程度地获得了当地政府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的支持和扶持,提高朝鲜族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层次。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朝鲜族文化传承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朝鲜族文化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1. 文化价值观的淡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被淡化。

朝鲜族的年轻一代更多地受到现代都市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降低,造成了朝鲜族文化传承的困难。

2. 口口传承方式的减少朝鲜族文化传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口相传的方式,但现代社会中,这种传承方式逐渐被取代。

年长者的知识传承和技艺传承能力有限,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造成了朝鲜族文化传承的困境。

朝鲜族的传统文化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意义,成为了商业化的节日。

原本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已经被淡化,导致了朝鲜族文化传承的问题。

4. 缺乏传承人才朝鲜族文化传承人才的缺乏也是当前的一个问题。

受教育程度不高和就业机会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有朝鲜族文化传承意愿和能力的人才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导致了朝鲜族文化传承人才的匮乏。

二、朝鲜族文化的创新发展1. 加强文化教育为了有效传承和发展朝鲜族文化,可以从儿童时期加强朝鲜族文化教育,提高朝鲜族文化的传承力度。

通过开设朝鲜族文化课程,提高学生对朝鲜族文化的认知程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承和发展朝鲜族文化。

建立朝鲜族文化的网上平台,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和传承朝鲜族文化,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3. 引入创新元素在传承朝鲜族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注入一些创新元素,使传统文化更有活力和吸引力。

结合现代音乐和舞蹈形式,创新朝鲜族的传统歌曲和舞蹈,使之更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自称“朝鲜族”或“高丽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地。

朝鲜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

在当代社会,朝鲜族文化的传承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创新发展,以保护和传承朝鲜族文化。

一、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1. 文化缺乏宣传和推广朝鲜族文化相对封闭,对外界了解较为有限,因此在当代社会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推广。

由于缺乏宣传和推广,朝鲜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流失的风险。

2. 传统技艺落后朝鲜族的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学习和继承意愿不高,导致传统技艺的发展面临困境。

朝鲜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缺乏规范性,没有统一的传承机制和规范化的传承方法,导致朝鲜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混乱和碎片化的现象。

4. 文化资源严重匮乏朝鲜族文化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文化资源的需求,导致朝鲜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二、朝鲜族文化创新发展的思路1.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鼓励和支持朝鲜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朝鲜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2. 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传承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经验,结合朝鲜族文化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朝鲜族文化传承的管理体系和传承方法。

3. 创新传统技艺和文化产品通过对传统技艺和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打造更具现代时尚感和市场竞争力的朝鲜族文化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文化爱好者。

4. 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加大对朝鲜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推动朝鲜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朝鲜族文化的辉煌形象。

5. 倡导文化自觉和自觉承担培养朝鲜族文化自觉和自觉承担的意识,让每个朝鲜族人都能主动参与到朝鲜族文化传承中来,共同守护和传承朝鲜族文化。

1. 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对朝鲜族文化的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朝鲜族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朝鲜族民俗村建设的构想和建议

朝鲜族民俗村建设的构想和建议

朝鲜族民俗村建设的构想和建议河北省抚宁县留守营镇朝鲜族行政村是我国长城以南地区完好保留朝鲜族语言文化的朝鲜族村。

它远离朝鲜族聚居地,处在汉族的包围之中,是一个典型的语言文化孤岛。

2012年1月17日,我们深入到朝鲜族村进行调查,了解当地历史及当今状况。

其间访谈了当地相关部门领导和地方群众,并参观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朝鲜族小学。

朝鲜族村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民族教育长足发展,文化生活保证需求,为建设朝鲜族民俗村打下了社会基础。

一、朝鲜族村的历史沿革在山海关长城以南的抚宁县留守营镇有一个朝鲜族村,这是我国长城以南的关内即河北省唯一的朝鲜族群众聚居地,70多年来,她完好地保留着朝鲜族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

关于朝鲜族村的历史沿革,据资料,可追溯到1939 年。

1938 年冬,东河南村杨子峰去黑龙江省做生意,结识了朝鲜族兄弟“大老朴”和“二老朴”。

杨得知他们是种水稻的能手,便介绍了西河南沿海一带适宜种水稻的情况。

1939 年春,兄弟二人随杨来到西河南,买下卢龙县燕河营镇大地主薛子行家的200 亩盐碱荒地,当年便组织农民试种水稻,秋后获得丰收。

于是,他们又先后从东北招来30 多户朝鲜族亲朋好友,分别租房居住在西河南、水沿庄、前朱建坨村,并在沿海一带的荒滩上开垦了1 843 亩水田。

1946 年5 月,这些朝鲜族变卖家产,迁到了当时的南朝鲜。

他们走后,水田全部撂荒,直到1949 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201 师农场接收。

现在的朝鲜族村居民,最早是1952 年由辽宁省昌图县一区新民村、开源县十一区马家窝房、昌北县艾母村昌新屯、洮南县等地迁来的,当时共14 户55 人。

1954 年春,这14 户朝鲜族组织起来,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宁鲜社”。

1956 年春,初级社转为高级社,仍称“宁鲜社”,隶属渤海人民公社。

当年年底,这些人全部迁到人口密集、交通比较方便的西河南定居。

从此,西河南朝鲜族有了自己永久性的聚居地。

文化传承和保护视野下的朝鲜族特色村落研究

文化传承和保护视野下的朝鲜族特色村落研究

文化传承和保护视野下的朝鲜族特色村落研究作者:殷方舟来源:《卷宗》2018年第23期摘要: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传统的少数民族村落,保留着大量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明。

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乡村社会的变迁和转型。

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也饱受影响。

文章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视野,对吉林省延边州的三个特色朝鲜族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少数民族村落人口流失、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村落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村落如何处理好文化保护和村落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村落;民俗旅游文化是推进社会与民族发展的先导力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活动。

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5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一同为创造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文化大一统的繁荣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文化资本的自由流通、文化产业的大力扩张和文化价值的激烈碰撞,给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些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多民族的语言、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失传或自生自灭的境地,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吉市朝鲜族民俗村的文化保护规划与发展现状概况研究
摘要:以延吉市朝鲜族村规划为例,分析村庄建设现状,确定发展定位、发展原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突出民俗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民俗特色旅游,体现民俗文化风情、民族传统建筑风貌等方面,构建现代田园村庄,进而对民俗风情特色村规划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朝鲜族民俗文化;发展
Abstract: Take Korean villages in yanji city for example, with the analyzing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tatus, defining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rinciple, improving living environment, emphasizing local fork specialty , protecting rural ecology, carrying out fork tourism , reflecting fork culture feature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 building modern rural villages,the article tries to assess the planning on the fork feature village
Key Words: Korean fork culture, development
一、延吉市朝鲜民俗村发展背景及现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十八世纪初,朝鲜贫苦边民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与灾荒饥饿之苦,便不断冒禁越江潜入我国,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大批潜入。

并在与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东北边疆,长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

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村,特点:区域内程点状分布、生活方式相似。

其中,延吉市及其行政区内的朝鲜族村落是较为典型的区域,延吉市近几年充分依托首府城市的特有优势,牢牢把握“中国朝鲜族第一家园,长白山下边陲第一城”这一主题,突出山水风情、边疆特色、民俗体验、休闲度假四大旅游特色,着力把延吉打造成为以白山圣水观光游为主题的山水名城,以边疆之旅异域游为主题的边陲名城,以民俗文化体验游为主题的风情名城,以休闲度假娱乐游为主题的休闲名城。

但在发展中过于对硬设施进行建设,忽略了朝鲜族民俗所特有的传统文化,行政区内原本特色鲜明的民俗村,也随着大量的快节奏的开发建设,失去了原来的韵味,民俗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代代相习的生活事象,它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物质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等诸多内容,民俗风情特色村规划中要处理好村庄建设与民俗风情特色保护的关系,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顺应村庄的传统空间布局,遵循村庄的内在发展规律,保持独特的地域特征,加强民居保护,保留传统建筑风格,弘扬传统建筑文化,保持优秀的文化传统。

民俗如同不可再生资源一样,一旦破坏,恢复起来会非常的困难,所以,制定民俗村的文化保护规划对于保护好朝鲜族民俗村的特色,以及在以后的城乡建设中,如何对民俗文化方面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在开发建设中尽可能保留朝鲜族本身的韵味,如何进行保护、控制、改造、开发之间的协调发展。

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延吉市朝鲜族民俗村文化保护规划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

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朝鲜族的体育活动也有特点。

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辣泡菜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菜。

另外,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也是他们非常喜爱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 让青少年更了解本民族文化, 热爱本民族历史, 重视加强本土文化的传承教育。

朝鲜族民间文化区内的小学在积极探索开展双语教学, 开办传统手工艺课程。

为促进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继承,现在不少地方都在加强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艺术教育。

另外, 全省各类离等院校特别是民族院校要设立少数民族语言、艺术、文化等特色专业, 吸引省内外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申请相关研究项目, 组建更多的相关研究院所, 从而为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尊重朝鲜族文化与发展文化,朝鲜族有权应用自己的文化权在积极吸收人类有益文化的同时.抵制不良文化对奉民族文化的危害.防范本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丧失。

要保持自己的文化。

就要争取自身的文化权,以文化权作为武器去对抗不良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

民族不论大小其文化都应当获得平等的对待,体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也就有自己的文化价值与自己的文化立场.这往往导致不同民族在看待、处理事务上具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

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对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显得十分重要,不能以自己的文化尺度去衡量其它民族的文化.否则就会导致民族文化之问的冲突。

加强朝鲜族文化及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朝鲜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与汉族差异较大,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

首先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囝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一律平等”。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民族无沧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都足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丰权利。

尊匿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质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上的具体体现。

许多民族徒通过自己的风俗习惯来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

这都闪耀着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

因此。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宣传少数民族传统竹日义化,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与行政管理的和谐意义重大。

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 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十五”期间,贵州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整体部署, 不断加强少效民族
地区文化建设。

针对少致民族地区文化工作存在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 大力
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就。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断形势下得到继承和弘扬, 少数民族策居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改普和充实, 民族文化艺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各族群众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三、发展定位和发展原则
通过调研及与村民座谈,分析朝鲜族村的自然环境、建设条件和发展优势,考虑到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毗邻水量充沛的密江河,环境优美、风景秀丽,自然生态要素良好,并具有丰富的朝鲜民族风情特色,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浓郁,确定朝鲜族村的发展定位为生态民俗村,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民俗特色度假旅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田园村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旅游发展的总体定位为: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东北亚重要的旅游热点地区。

该定位包含的内涵有:以长白山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边贸旅游、森林生态和冰雪活动为重点,集自然与文化观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避暑度假和健身休闲、科普教育和特种旅游等多种产品的一体;旅游业成为延边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的各项指标在全省地市以及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中达到上游水平;依托长白山、防川风景区和高句丽文化遗产,构建大界江旅游经济带。

构建起“一核三极三轴四大发展板块”的点一线一面结合的旅游发展结构。

其中,以延吉为枢纽核心,二道白河镇、珲春、敦化为三个增长级,以延吉-和龙-仙峰-二道白河-长白山、长白山-二道白河-敦化-镜泊湖(黑龙江)、长白山-崇善-三合-图们-防川构成三条主要发展轴线;形成以延吉、龙井和图们市为中心的中部朝鲜族文化、民俗休闲与都市圈旅游协作区、以二道白河镇、敦化为中心的西部冰雪生态与满族文化旅游协作区、以珲春市为中心的东部边境民俗旅游协作区和图们江大界江边境旅游带四大旅游板块。

充分结合镇总体规划,在建设中明确控制地带,在控制地带内,应严格保护原有的历史建筑、树木、地形地貌及其他环境要素;应拆除或整修少量对具有民俗特色的周边环境风貌产生不良影响的建筑,保留无严重影响的建筑;对整修与新建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与形式进行控制,使其与朝鲜族传统民俗建筑相协调。

结束语
通过规划,我们认为民俗风情特色村规划应该重点突出民俗风情特色,保护村庄的田园风光,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村庄建设,要实地考察朝鲜族民俗村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经济状况等情况,收集农民意见和建议,处理好村庄规划建设与民俗风情特色保护的关系,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满足朝鲜族人民的实际需要,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民俗风情特色村风貌。

参考文献
1徐永志民俗风情: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期刊论文] -旅游学刊2006(03)
2侯立春;周沿海;肖宝玉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赣东北网络旅游信息系统研究[期刊论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01)
3魏宝祥;欧阳正宇影视旅游: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新方式[期刊论文] -旅游学刊2007(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