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学写读后感》作文习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写作_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写作_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读书,课堂上经常对课文和读物进行评价。
也写过读后感,但大多是引用课文、作品的内容,结尾才谈几句看法,并不了解读后感的写法,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本次写作讲解,为学生阅读、写作和评价搭起一座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教学难点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范文示例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同学们看了许多好书,例如《傅雷家书》、《致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凡的世界》等,这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感触、想法,怎样把你的感触、想法表达出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近的阅读情况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点拨怎样写好读后感呢?1.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某篇课文、某部名著或指定的某材料,是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确定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
题目可以直接写“《某某》读后感”,也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副标题是“——读《某某》有感”;分两行,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如《家庭教育秘诀——〈傅雷家书〉读后感》《人生只有奋斗才有希望——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文教案——第3单元《学写读后感》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3. 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教学步骤:一、精彩导入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二、例文引路(一)例文评析: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一一读《傅雷家书》有感(二)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三)佳作欣赏:叹为观止《红楼梦》三、写作指导(一)认知读后感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二)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课文摘要):1、适当引述。
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2、感受力求深入。
读完原文后,或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感触,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
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第3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阶段目标】1.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习作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3.养成读书、观影后常写读(观)后感的习惯,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经验,并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育高尚的审美情趣。
【训练要求】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指导】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
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做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写读后感》写作教学设计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写读后感》写作教学设计3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九册积累运用三�q习作”) 巴东县官渡口小学 韦晓辉
一、设计思路 1、学生分组合作,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的内容。 2、引导学生紧扣原文,抓住重点,发表议论,发展学生习作个性的特点。 3、情感真实,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作文氛围中表达。
4、采用语文课题研究成果《小学作文目标量化教学》指导学生写作。 二、教学重、难点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导写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①学生谈谈自己最受感动的文章,或印象最深的文章。 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最受感动的地方。
④引出课题:读《×××》有感。 2、引导表达,突出学生的个性化。 ①教师选好文章,然后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 ②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学生自由表达,突出个性化。 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所读文章,谈谈感受,自由表达。 3、提炼目标,梳理写作思路。
①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讨论。
②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路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③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④师生共同整理目标。板书目标: 1、书写工整。 2、语句通顺,错别字较少,注意使用标点符号。 3、写清楚所读的文章的内容。 4、正确拟定好题目。
5分 10分 10分 5分 20分 15分 15分 5、联系实际,谈感受。 6、叙议结合,恰如其分。 7、情感真实,紧扣原文。 8、内容具体,有一定的条理。 9、综合目标。
10分 10分 四、张扬个性、自由写作 五、讲评作文 对学生真实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见解的习作,教师予以鼓励。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习作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3.养成读书、观影后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育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习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做到“ 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师:进入新课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发表上节课我们所学过的诗歌后的感想。
(即可以回顾上节课知识点,又可以引申出下节课内容)师:我们刚才所探讨对诗歌的感受,就是我们本单元写作内容:读后感。
2、师:我们一起来探讨读后感写作的基本要求。
读后感,读是基本,要先理解文章,读懂文章,才便于发出你的感想。
A、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B、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多媒体展示关于读后感中“议”这部分的佳作,师生一起探讨)C、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多媒体展示关于读后感中“联”这部分的佳作,师生一起探讨)D、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统编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写作 学写读后感 教学详案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研读作品,能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并能明晰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2.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写作方法,做到感从读出,“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3.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书后经常写读后感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写作方法,做到感从读出,“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课前准备1.阅读优秀文章、经典名著。
2.带着教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言下之意,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
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
其实,读书还能拓宽视野,发散思维,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
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的感悟,才能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我们成长旅途中的路灯。
二、写法指导读后感: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
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

《学写读后感》教案写作目标1.要适当引述或概述原材料,引用课文或名著内容时,一定要仔细准确。
2.要从感触最深的方面人手,切入点要小且新巧,见解要新颖独到。
3.要联系阅读积累及个人的生活经验来谈,掌握“引一议一联一结”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重点:开发“引——议——联——结”的写作思路,能选择适当的感受点,学会写读后感。
难点: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审题意明要求“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写下的感想。
“感”包括的范围很广,有的是读文章引起思想感情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受,有的是从文章中学到的知识,有的是弄懂的某个道理,有的是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作文题目一中的“随感”在这里也是读后感,只是形式更为随意简单。
可不拘泥于作品具体内容,更加自由发散。
要想写好一篇读后感,须在“感”字上下足功夫。
可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1.巧引。
这里所说的“引”,是引用之意。
对于读后感来说,“感”虽然是要重点突出的东西,但如果离开了所引文章的内容,“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换句话说,“感”必须在引用的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如何做到巧引呢?两个字:“详”与“概”。
“详”即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概”即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详引还是概引,内容要有针对性,不要过多,否则会喧宾夺主。
2.精议。
这里所说的“议”,是议论之意。
议论是突出读后感的“感”字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议”也分两种,即“总议”和“分议”。
“总议”就是将所引用内容统一罗列出来,而后统一发表议论;“分议”就是平时所说的夹叙夹议,即边引用边议论。
3.妙联。
这里所说的“联”,即联系生活。
写读后感的目的是什么呢?自然是从文章中学习知识,获得经验,领会道理,悟出启示。
因此,如能将所发议论同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能让文章内容变得自然、实际,更能带给读者无限的思考和回味空间,可谓一举两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
2.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方法。
3.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读后感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组织同学们参加征文比赛,咱班有没有同学参加过征文比赛?看来同学们都身经百战。
陈老师班的李静同学寒假里写的征文《<狼来了>读后感》得了一等奖,正好咱们第四次习作就要来学写读后感,这节课,咱们就借助李静同学的读后感一起来研究研究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好吗?(板书:学写读后感)二、阅读范文,感悟写法《狼来了》读后感寒假里,我读了《狼来了》这个寓言故事。
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否则后果很严重。
(介绍题目,点名感受)这个故事主要是讲了一个小孩子放羊时觉得无聊,便大喊:“狼来了,救命呀!”在山下干农活的村民听了他的喊叫,第一次,第二次都信以为真,发现小孩撒谎后都很生气,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小孩再喊狼来了,村民不再相信他了,最后小孩和他的羊都被狼吃掉了。
((概括内容,紧扣感受)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一身冷汗,说谎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啊!狼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诚实是多么重要。
要是你多次欺骗别人,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如果你失去别人的信任,那你还能干什么呢?(详谈体会,围绕感受)读了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我平时做过跟那小孩类似的事。
记得有一次,寒假时我为了玩耍骗妈妈做完了作业,妈妈便相信了我的鬼话,说:“做完了就去玩吧。
”结果,等到放假最后几天,妈妈检查我的作业时,我才手脚忙乱地做起作业来,那几天,妈妈怎么也不相信我的话。
当时我真后悔,为什么我要像那小孩一样说谎,害得连妈妈都不信我呢?想起来,我就觉得很惭愧。
(联系生活,再谈感受)最后我奉劝大家:谎言只能蒙人一时,不能蒙人一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3. 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写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教学步骤:
一、精彩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二、例文引路
(一)例文评析: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一一读《傅雷家书》有感
(二)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三)佳作欣赏:叹为观止《红楼梦》
三、写作指导
(一)认知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二)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课文摘要):
1、适当引述。
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2、感受力求深入。
读完原文后,或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感触,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
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
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思考与表述。
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
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写。
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三)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
具体写起应灵活掌握。
(四)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某篇课文、某部名著或指定的某材料,是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确定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拟题。
题目可以直接写“《××》读后感”,也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感受
或评价,副标题是“——读《××》有感”;分两行,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读后感》《金钱重于亲情——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
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五)克服常犯的毛病
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1、大量引述原文。
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2、脱离原文空写“感”。
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
“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
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由,不知“感”从何,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
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
3、内容杂乱无中心。
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
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
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
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四、真题练兵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白天处理国事,晚上还经常阅读经史,和大臣谈论治国的道理,很晚才睡。
太子觉得父亲太辛苦,就对刘秀说:“您做这么多事情,不劳累吗?”刘秀回答道:“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当然就不觉得疲劳。
我虽然做了皇帝,却要更加小心谨慎,虚心求教,还要以史为鉴,不断反思,才能治理好天下啊。
”这就是“乐此不疲”这个典故的由。
由于刘秀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光武中兴”。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只有喜欢一件事,从中找到乐趣,才能把它做好;成功之后,更要戒骄戒躁;借鉴、反思有助于把事情做得更好。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真题解说: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力求用有新意的见解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有关光武帝刘秀的历史记载,文字不多,内容却包含不少。
如“经常阅读经史,和大臣谈论治国的道理”“虽然做了皇帝,却要更加小心谨慎,虚心求教”“还要以史为鉴,不断反思,才能治理好天下”……都是动笔之前“读”的好材料。
而下文道出的故事启示“只有喜欢一件事,从中找到乐趣,才能把它做好”“成功之后,更要戒骄戒躁”“借鉴、反思有助于把事情做得更好”,则明确地提出了几个方面很好的“感点”。
基于此,阅读这则材料以后的作文就有了十足的“底气”了。
当然,“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也“不要套作”,只要对上述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从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写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就行了。
值得指出的是,联系实际时现实针对性要强,议论和抒情要言出心声,力避空喊口号。
总之,写好这篇读后感,首先要进行独具匠心的构思,剪辑材料,选准感点,其次要注意有先声夺人的开头,有理有据的主体和意犹未尽的结尾。
五、写作实践
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
200字左右。
提示:
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写。
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二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写。
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三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