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中考试赏析句子题中常见四种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赏析题解答题技巧和模板

初中语文赏析题解答题技巧和模板
要解答初中语文赏析题,可以按照以下技巧和模板进行:
1. 抓住主题:首先要理解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2. 分析修辞手法:注意挖掘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分析其用意和效果。
3. 解读形象描写:注意文中对人物、事件、景物的生动描写,分析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形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4. 探究句式结构:注意文中重要句子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方式,分析句子结构对情感和意义的影响。
5. 综合分析: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进行综合梳理,理清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深入理解作者意图。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模板,可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进行调整:
文章赏析题解答模板:
【引言】
(可省略)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背景等。
【主题概括】
简单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使用的重要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解读其用意和效果。
【形象描写解读】
解读文中生动的形象描写,分析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形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句式结构探究】
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方式,解读句式对情感和意义的影响。
【综合分析】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进行综合梳理,理清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深入理解作者意图。
【结尾】
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表达方式,提炼出文章的精髓,或者给出自己的观点等。
以上是解答初中语文赏析题的技巧和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赏析句子)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赏析句子)答题格
式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赏析句子)答题格式
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
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
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____人格化了。
(把___物__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4、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更有益于表达激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了表现力.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复:强调,使感情表达更激烈。
各个修辞手法的答题模板

各个修辞手法的答题模板一、比喻1. 答题模板-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本体]比作[喻体]。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某种效果]。
2. 题目解析- 例如:“月亮像一艘弯弯的小船。
”- 这里本体是“月亮”,喻体是“小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弯弯的形状特点,可能表达了一种静谧、美好的感觉或者是对夜晚天空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拟人1. 答题模板-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神态、情感等]。
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 题目解析- 例如:“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都羞红了脸。
”- 这里把“果子”当作人,赋予了它“羞红了脸”(人的神态)。
生动地表现出果子成熟时颜色变红的特点,可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丰收景象的喜爱之情。
三、夸张1. 答题模板- 该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了夸大(或缩小)的描写。
突出强调了[事物的这一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意图]。
2. 题目解析-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这里对瀑布的高度进行了夸大的描写。
突出强调了瀑布落差极大、水流湍急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观景象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四、排比1. 答题模板-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以[相同的句式结构],强调了[事物的多个方面或多个事物的共同特征],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2. 题目解析-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 这里以“爱心是……使……”的相同句式结构构成排比。
强调了爱心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人的重要意义,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对爱心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解析及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解析及解题技巧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理解并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性质、特点或关系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抽象概念变得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在阅读理解中,遇到比喻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题:1. 理解比喻句的意思: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物体进行比较来说明其特点,理解比喻所用的物体是关键。
2. 分析比喻句与原文的关系:比喻句往往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或加深原文中的意思,需注意比喻句的逻辑关系。
3. 推导比喻的含义:根据比喻的意思,可推导出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意义。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性质和特点,以产生某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在阅读理解中,理解夸张的含义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弄清楚夸张的目的:夸张手法常常用于传递情感或强调问题的严重性,理解夸张在文章中的目的是解题的关键。
2. 辨别夸张与真实情况的对比:夸张手法往往与真实情况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可进一步理解夸张表达的意思。
3. 推测夸张表达的影响:夸张手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判断夸张对文章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三、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共鸣力。
在阅读理解中,理解拟人的技巧有:1. 理解拟人所用的非人事物:拟人需要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理解被拟人化的事物有助于解题。
2. 推断拟人的目的和影响:拟人能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推断拟人的目的和对文章的影响可以解题。
3. 判断拟人的意义:拟人常常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和主题思想,正确判断拟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将一系列相同句式、相同结构的表达方式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模板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模板
1. 主题概括句:本句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了整个文段的主题,是对文段内容的总结和概括。
通过把握主题概括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 修辞手法句:本句突出了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文篇的艺术表现力和阅读的美感。
3. 作者观点句:本句摘录了作者在文中明确表达的观点,这是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价值观。
理解作者观点对于深入理解文段内容和思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 形象描写句:本句选取了文中生动有力的描写,通过形象描写句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文中的情境和氛围,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5. 作品风格句:本句突出了作品的风格特点,如唯美、悲壮、幽默等,揭示了作品的整体色彩和独特魅力。
6. 叙事结构句:本句简要概括了文中的叙事结构,如并列、串联、倒叙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事件的逻辑关系。
7. 思想感情句:本句选取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通过思想感情句能够了解作者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8. 结尾总结句:本句对文段进行了总结和结尾,一方面强化了文段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另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或启发。
以上句式模板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从中提取和归纳句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赏析文段。
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

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
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如下:
1. 明确题目要求:在答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比如要求分析某个句子或段落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作用。
2. 分析句子结构:在分析修辞手法时,要仔细观察句子结构,看是否有喻体、本体、比喻词等成分,同时要注意句子中是否有重复、排比、对偶等结构。
3. 确定修辞手法:根据句子结构,确定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 分析作用:根据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分析。
比如比喻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象,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势,对偶的作用是使语言整齐优美等。
5. 组织答案:在分析完修辞手法和作用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形式组织答案。
注意要条理清晰、简洁明了地表述出来。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句子或段落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准确地回答问题。
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及套路

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及套路
修辞手法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之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使语言形象生动。
2. 拟人:把动物或静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行为或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生动有力。
3. 排比: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用列举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4. 夸张: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加强表达效果。
5. 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实际上是一种强调语气的方式。
6.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7. 对偶:形式上对称,读起来和谐上口,听起来动听。
8. 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回答修辞手法的作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明确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具体作用。
2. 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多重作用,根据不同的提问角度,回答具体的某一方面作用。
3. 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是某某项加强,某某项减弱,因此在回答时既要指出加强了什么,也要指出减弱了什么。
4. 要注意结合文体和文章内容来分析问题,不要机械地套用修
辞手法的名称。
5.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和套路要结合具体语境和题型来进行训练和总结。
202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202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其中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考试赏析句子题中常见四种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
1、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第向船尾跑去了。
”
①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②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来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看社戏途中的奇特感受。
2、拟人: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①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②把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人格化,③生动形象地将延安人民的欢迎场面展现出来了。
3、夸张:“整个老城像一座烧透了的砖窑”。
①这个句子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②把整个老城热的程度夸张地说成“像一座烧透了的砖窑”,③更好地突出了天气热的程度。
4、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①这个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②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③把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热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初中常考五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技巧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①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②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③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①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②论证了……了观点,③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①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②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③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①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②将……和……加以比较,③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①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②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③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注:引用论证实质规属道理论证的范畴。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技巧
1、举例子:《中国石拱桥》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文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赵州桥和卢沟桥具体的实例对石拱桥的历史及成就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文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对沙漠进攻的方式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列数据:《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文段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苏州园林》一文中将苏州园林同其他园林作比较。
文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同其他园林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5、下定义:《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就给“食物”“自养”“异养”“光合作用”等概念下了定义。
文段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食物”“自
养”“异养”“光合作用”等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食物从何处来事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文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桥洞的特征。
7、列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出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
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成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文段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
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
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文段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卢沟桥上石刻的狮子的情状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不会用套话”,一是因为不同类型的试题,答题的语言组织是不一样的,第二答题用套话,答不到问题的点子上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所以,回答问题还是要在读懂了文章的基础上来进行答题,有针对性的来回答问题,尽量少用套话,否则废话一堆,答不到点子上,一分也没有。